读杨振宁的《邓稼先》

读杨振宁的《邓稼先》,第1张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再读《邓稼先》,读到这一部分,不自觉地读出声音,他们背诵《吊古战场文》时,或可在西南联大躲空难的防空洞里,或许就是闻一多和他们在一起背诵,这些学霸在一起,几十年后,杨振宁依然清晰地记得,记得那段西南联大珍贵的同窗友情。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的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读到此处,情不能已。泪糊双眼,眼前有团蘑菇云,一直在升腾,淹没了浩浩乎的古战场,远去了烽火硝烟。无垠平沙中一块“爆心”碑,稼先被喜悦、激动、自豪击中,仰躺在沙子上。

这一切,来之不易!我懂得杨振宁这样的想象。签字的手有没有“颤抖”,在这样的动作背后,有多么深沉的情感。唯有同道之人,才懂得其中滋味。那些当年神气活现的军宣队工宣队干部,又凭什么指手画脚。

此段篇末杨振宁笔锋一转,提出有一首歌可以作为摄制影片的背景音乐。这是一首古老的歌,五四时代的歌,为什么是五四时代的歌?

原子弹的成功是一个历史的转折,这个转折就是这些中国男儿只手撑起的天空,《无问西东》中如沈光耀他们的中国男儿,具有一种五四时代的贵族气质,为民族为民众为信仰,可以抛弃一切的贵族精神。

稼先无疑就是这样的中国男儿,是古今多少奇丈夫中一个。这首歌后来被作为“两弹一星”纪录片《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片尾曲,或许就是从这里得到的启发。

杨振宁和邓稼先,中学同学一年,西南联大又是同学,在美国留学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但是又海岸相隔几十年,因为政治原因音信不通。加上邓稼先从事的核事业属于国家机密,他不能多说一个字。

杨振宁写邓稼先,本身就是一种真情流露,但同时具有一种时代的宏大气魄。

开头铺开了一幅祖国百年的历史年表。前面是列强侵略,中国丧权辱国的系列时间,后面是中国成功制造原子弹、氢弹,达到国防自卫武器世界先进水平的记录。二者的对比如此强烈,构成一种震撼力,撼动读者的心灵。而在两者的转变中,推出主人公——邓稼先。

如此铺垫,把人物放在祖国百年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就把人物提高到了历史的高度,这使文章有了一种宏大的气魄。

铺垫手法不仅止于此,还在写邓稼先的性格、气质这部分。他用相当精炼的笔墨先写物理学大师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的个性。提炼了一个具体的、可感的细节: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奥本海默打断人家的发言,拿着粉笔上台,讲述自己的观点。从社交礼仪角度来说,这是很无礼的,但正是在这种“无礼”中,世界级大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和个性化的凌厉锋芒跃然纸上。所有这一切是为了衬托邓稼先“忠厚平实"、“诚真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用心良苦。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既没有为了强调邓稼先的优秀品质,而简单地贬低奥本海默,又恰如其分地突出了邓稼先的品格。在国际学术界,奥本海默的地位高于邓稼先,只要把邓稼先放在和奥本海默同等的地位上,就是对邓稼先的推崇了。 

 同样是科学家,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和邓稼先的不同,他是个情感比较丰富的人,而且还比较喜欢抒情: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在邓稼先逝世以后给邓夫人的唁电中直接提出了: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的永恒才是有价值的。

   这一段文字很有作者的特点:一方面,历史的评价无疑是理性的,另一方面,在把邓放在民族历史的背景上加以表现的时候,却又不由自主地以一种抒情的语言来表现

做为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 杨振宁做的不过就是一个普通高学历知识分子的选择, 好环境,好待遇, 好生活。并且在自己的领域把活做到极致,做为一个普通人并无不妥, 但也就是如此了, 人生的境界到头了。 但是邓稼先就不同了, 他把他的名字铸入在中华民族的核盾牌。说到中国核武器历史, 少不了邓嫁先。本来他可以做出同杨振宁一样的选择,但他终归把自己奉献给了自己的民族, 这不是一个什么奖就能达到的境界。那时中国也不太会关心第一个获取诺贝奖的华裔是谁, 因为我们根本不会认为中国人会比别人笨。

邓稼先和杨振宁其实不仅认识,而且早年关系很好

我一直都认为,作为高级知识和技术人才,特别是祖国很需要这些人才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把自己的光和热送给了别国、而且还是处处挤兑我们、技术封锁我们的“不友好”国家,这样的人不管怎么说,在道德上都存在瑕疵。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让他们跟邓稼先,钱学森们比比,瞬间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即视感。

我觉得袁隆平对整个人类的贡献才是最大的。可是外国人知道感恩吗?说杨振宁对人类整体的贡献远远高于邓稼先,那么请问,全世界感谢杨振宁的人有没有中国感恩邓稼先的人多?对全人类的贡献固然是值得感谢和肯定的,但他的初衷就是这么无私的吗?难道你敢说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毕竟人家能吸引全世界人才,靠的不是情怀,是美元!

左一:杨振宁,中间邓稼先,拍摄于1949年芝加哥大学

对于新中国来说, 对于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的角度来看, 杨老有多聪明是并不太重要的吧!也幸亏有邓老等这些先辈, 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可以合法拥有核武的国家和民族。我个人还是相信科学家还是有国籍的, 没有邓老,我们还在被天天核威胁, 甚至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没有杨老, 世界物理学界还是可以再出一个或一群人来完成杨老完成的贡献。

邓老完全可以像杨老一样, 有更好的个人发展, 但他却把自己生命和智慧献给了自己的民族。杨老在世界物理领域的地位, 那是物理圈的事儿。相信在核武研发过程中, 我们要排除的困难,远比其他四国多, 但是中国那时, 是真正的需要的核武的, 说简单些, 有没有核武对中国, 中华民族很重要, 但是能不能有杨老这样的中国科学家, 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重要, 最多就是证明我们不笨, 但是对于物理学界还是很重要的。

邓老给中国, 中华大地上数亿人的生活带来的是和平与安宁, 培养出中国后续强大的核能研发队伍, 让中国在核能这块领域到是比其他领域在当时更接近世界最前沿, 不用再天天挖洞, 备战,而是能挺直腰杆与任何人对话加对抗。

我个人钦佩邓老,并不代表就要贬低杨老在物理学上的贡献。这也就是我一个普通人对两位中国优秀科学家的态度,邓老的好多时间都用到了队伍的建设中,杨老更多是用到的是对一种未知探索。当下看, 杨老比邓老看的远, 厉害很多,但是从远可持续方面来看, 个人还是钦佩邓老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贡献。

黄昆、邓稼先、黄宛、周光召、杨振宁(从左至右)游览北京颐和园时合影

普通中国人铭记邓老, 是因为邓老为中华民族打造出连上帝都害怕的核武器。我们在地球, 可以不用处处仰核武国家的鼻息,朝鲜战争时, 美国对中国也不是没有发出核威胁。同样都是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却做出做不同的选择, 怎么能不感恩邓稼先 他在美国,可能学术造诣不如杨振宁,但肯定也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

还有就是没有杨振宁, 全世界物理学界可能就是多走些弯路。爱因斯坦不也有豪言说: 没有他, 广义相对论再晚五十年么? 没有杨振宁, 全世界物理也就是再晚个百八十年, 又怎样没有邓老, 中国人在很多事情是没得选的,看看日本吧。 美国能养肥日本一亿人, 能养肥比他多3倍人口的中国人么对于中国人来说, 拥有自己核武及其他核能力就是一个执念!日本是第一个挨核的, 但在朝鲜战争期间, 美国也是提过核威胁的。那个时候, 中国只能抱苏联的大腿而没有别的办法。广场协定, 日本也不傻, 也不想签, 里根给的威胁条件就包括:取消对日本的核保护这个条件。并且我们现在好像还对乌克兰提供了核保护为条件, 以便乌克兰销毁自己继承的核武。个人感觉, 这个就是现实的是民族自信,是我们向别人保护, 而不是被保护。

杨老的理论在这些场合下, 都不会对中国有什么作用。另外, 没有杨老, 最可能就是推迟多少年以后, 物理学科才能提供这些理论罢了。但是如果当时中国没有核武的话, 可能中华民族为了自己的独立还要摸索很久。杨老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大师, 但是邓老在物理方面的学术造诣也不是随便就被别人比下去的,但是邓老为中国, 为中华民族建立的自信, 是对这个民族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你可以说杨老是物理学界不世出的天才大师, 这个没有问题 但邓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 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 可能邓老的学术最终没有达到杨的境界, 但是邓老为中国物理学界的做出的贡献应该远比杨老的影响全面和深远吧。毕竟一个是点拨, 一个是扎根。

我个人没对杨老的个人品行或行为进行评论, 只是站在一个中国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解读这两位科学家对中国的重要性。听说, 杨老在中国的高速电子对撞机方面也是有贡献的,但是如果没有邓老他们那些人, 帮中国打好相关的工业基础和人才队伍, 我们也消化不了杨给的建议。

个人猜想, 如果邓老他们把中国的物理学, 堪堪带到70分的水平, 杨老却能帮中国提升到80分, 没有杨, 我们这10分还要摸索很久。但是没有那70分的基础, 杨就是想帮中国也帮不了,人家当时是美国人, 人家无论出于何意, 想帮也是有心无力呀, 毕竟你让一个5分的学渣去承接100+分学霸的知识传递, 有点朽木不可雕也的感觉。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杨老在自己的领域证明了自己的厉害, 这个也不是我能置喙的,这是事实, 但这个更多是人家个人的荣誉, 算团队也是人家美国那边的功劳呀!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 那就是镜花水月。中国大陆没诺奖前, 我们死脸把人家往自己圈子上拉, 往自己脸上贴, 更多是想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 但是人家物理领域的人都会这这么认为么 更多是中国人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杨老和邓老的选择不同, 当然造成了我对二位科学家的态度有区别, 杨老一个很厉害的科学家, 据说成绩不输于爱因斯坦, 为物理学的发展提前多少年指明了道路。邓老,一个把自己一生奉献给新中国的优秀科学家, 他们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中国人从此不会再生活在被核威慑的世界中,并且我们还能以此为乌克兰提供核保护, 以此来换乌进行核武的销毁。

他们的才华和智慧, 我个人看来, 邓老的生命和智慧更多是属于中国, 杨老是优先为美国做出贡献, 更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物理分支我也分不太清), 现在改回国籍。两位在物理界的功劳,我可没有进行一丁点质疑。

我认为邓老对新中国贡献巨大,但说实话,他们所做的,也就仅仅是工程师的工作,把已经研究证明的理论,变为现实,加以利用,把别人做过的事情,在我们国家再做一遍。只不过当时国家的状况,这个过程面临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杨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们不是简单的技术人员,也不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他们处在全人类对自然真理探寻的最前沿,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领域。他们做出的贡献,从来都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民族,而是全人类。

憔悴的邓稼先(看了令人心酸的一幅照片)

回到价值观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杨老是贪恋美国的优良物质条件。但其实,理论物理这个领域,从来都不是一个注重实利的方向,很可能你研究一辈子,什么成果都得不到。其实他单纯的只是想继续他的理论物理研究而已,当时国内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不可能给他这个条件。再者,国家当时的状态是大补课,需要的是大量工程技术人员来缩小差距,不是杨这类的理论探索领域的人才。

说穿了,在那个年代,杨老和邓老都是选择了各自的最优解:杨老留美继续他的理论研究,邓老回国,充分发挥了他在工程领域的能力,为国效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如果当时两个人的选择反过来,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杨回国后发现什么条件都没有,自己的领域内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改行做一个蹩脚的工程师,能做出一些贡献,但肯定有限。而邓呢,可能就埋没在美帝的众多科研技术人员队伍中,小富即安的默默无闻过一辈子了。

杨老的工作奠定了现在物理学研究的大方向,学术成果不看初衷,不看人品,只看结果,邓稼先被铭记被感谢仅仅是因为中国人的民族情怀,但杨振宁会因为他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被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研究者纪念,他的名字将和玻尔、费米、爱因斯坦一样牢牢篆刻在现代物理学的丰碑上,不论杨老的初衷是什么,他对于人类文明的推进作用远远大于邓稼先。

没有爱因斯坦等人的物理理论研究,能有我们的核弹吗?杨邓两人确实不好对比啊!如果就目前来说,在国内的贡献,邓要高;在物理学界,杨的贡献高。从长远来看,杨的理论未来可能会推动我们国内乃至全球的技术进步。没必要诋毁他们了,都是伟大的人!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的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5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