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山野美景数不胜数,今天要说的是位于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这山高林密,江水蜿蜒,清澈地滋润这一方古老大地。“苗族歌舞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 旅游 特色村” “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是近年来这里引以为傲的标签。
化屋村地处乌蒙山腹地、三岔河畔,之前的许多年里,这里一直叫“化屋基”,意思是“悬崖下的村寨”,单看着意思就知道,这里的地势有多险要,大山连绵如屏障般将村子与世外隔绝,山势雄奇,水域宽广,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苍翠地覆盖在这里的石头上,如画的风景而被人们称作是“乌江源百里画廊”。
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一个支流,化屋村在乌江的上游段,江水清澄,倒影沉碧,宁静秀丽,两岸峰壁险峻,气势恢弘,且多瀑布山泉跌落湖中,是千里乌江上最美的崖壁画廊,有“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的美誉,当然,这样的绝世风景只能坐船揽胜,否则不可得。
化屋村就坐落于如此美景之中,群山险流环绕,年复一年的光阴让这片大地沉淀出遗世而立的静谧,由于交通和气候等客观因素,这里人们的生活贫困而原始。
村寨的人大多是苗族,但是据说是苗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歪梳苗。苗族支系繁多,而且语言、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大多数苗族支系的命名,基本上是根据头饰、服饰,歪梳苗就是因妇女头上一侧戴有一把梳子而得名。
吹奏芦笙是歪梳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大年初一到十五都要举办跳坡节(芦笙节),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要去围观,场面热闹非凡。
传说数百年前,他们的先祖为躲避战乱,跋山涉水迁徙至此。多年来,刀削斧劈的山势围困,进出村寨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时常要攀爬悬崖,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驮。
这里三面临水,后靠刀劈斧削耸入云天的悬崖峭壁,或许是这样天然封闭的环境,让这里完整地保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族风情。在通公路以前,这里基本上还在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做饭烧柴火,照明煤油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日常生活中穿着本民族的服饰,在服饰和发髻以及婚嫁丧葬等仪式中书写、重温着自己的 历史 和文化。
化屋村方圆数公里范围内全部是喀斯特地貌,村民们“望着大河喊口渴”,每代人都有翻山越岭背水吃的经历。
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向前发展,这里也迎来了机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依山就势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平坦干净的通组串户路直通家门,服务 旅游 业成了这里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对山歌、吹芦笙、篝火舞……淳朴的民俗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这里传承千年的苗族刺绣、手工 美食 等也是外来游览者最喜欢的 旅游 物件,几乎到这里的人都要品尝一番,甚至买一些带走, 旅游 者的消费让这里的人们逐渐有了客观收入。
这里的女人们从小就要学习苗族刺绣,跟随母亲学习织布、蜡染,这是她们人人都必须精通的生活技能,否则会被人嘲笑,因为要自己做衣服。化屋村女人服装上刺绣的内容极为丰富。服饰以线条为主,手臂处有两根彩条,象征长江黄河,表明了化屋苗家人的发祥地。前胸后背绣花鸟图案,展示歪梳苗妇女不同的爱好与个性。一套服装,蕴含了化屋基苗族同胞对 历史 的记载,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化屋苗寨背后有一个小山村古称箭筒屯,拔地280米的四面绝壁上,人迹罕至,上面的天竹奇峰直插云天,峰顶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山中珍禽栖息。峰间一眼清泉,终年不断,当地苗胞视其为神水。
神奇的山水孕育了化屋歪梳苗族人,富有音乐禀赋的化屋歪梳苗族同胞创造了与这山水相依相存的歌舞。在这山水相依、水山相恋的优美环境中,千百年来,化屋村人倾注心力,经营着这片不曾改变的土地,直到今天,他们依然延续着祖先留下的古老传统……
如今,虽然交通没有城镇那么便捷,但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探秘原始气息,这个藏在深山里的苗寨,凭借其雄奇险峻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已然成为黔西北大地躲在深闺人未识的一道独特风景和世外桃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