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本质。比如说吵架,吵架,在我们生活中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而我们也能够通过吵架看清一个人的本质,下面让我给你分析分析!
一个人在吵架过程中,如果体现出十分的暴力,时不时用手推你,比划你。那我们能看出这个人是很暴力的,内心特别的狠,很不讲道理。你和他吵架,他巴不得把你杀了。因为在他吵架的时候,也是他对自己的本质毫无遮掩的时候,所以通过吵架能看清楚一个人的本质。
如果一个人在吵架时,经常会运用一些成语来作出解释,那么也能看出这个人是很讲道理的,和你吵架应该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他能运用这些成语故事,以及古代的一些典例和社会现象来推翻你的言论。所以也能看出这个人是很细心的。其实它的本质也是讲道理的,只不过他应该到了一种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还有一种吵架,就是会大声大吼的。他们这个时候想在气势上压倒你,其实他的内心的心灵是很脆弱的,一击就碎。他试图用更大的声音来压盖你的声音,来体现出自己的强大。这种就是典型的怕事人,他试图用大声音来解决这次吵架,不想再争吵下去,不想再把事情闹大。
然而我觉得在这个社会,我们应该还是以和为贵。和平相处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吵架他只会让事情的严重性变大,吵架能够激怒一个人,如果对方是不理智的,那他会做出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当他做出这些事情时,和他吵架,那个人也是有责任的。吵架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本质,但是最好还是不要吵架。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久而久之,我们就能看清一个人!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有两个或以上小孩的父母,经常会为一件事情烦恼不已,那就是手足相争。
有次我去朋友家拜访,就碰到了这样的场景。
朋友生了两个孩子,女儿9岁、儿子7岁,两个娃都属于活泼好动的性格,喜欢的东西又差不多,因此老是为抢玩具、看电视吵个没完。
前一秒他们还相安无事,下一秒钟就冲着彼此吼叫,弟弟有时候还会对姐姐发起身体攻击,比如捏她、抓她、捶打她等等。
朋友每次都会细心开导,让姐弟两轮流玩,十几分钟过去,又是重复地尖叫、哭泣和相互攻击。
次数多了,朋友也有点不耐烦了,于是尝试将姐弟俩分开,没过几分钟,他们两个又求着大人再让他们玩在一起。
小孩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我忍受你跟我抢玩具,但不能忍受你不跟我玩 。
其实我也能看出姐弟俩的妈妈,也就是我朋友在积极地介入调停,奇怪的是,她越是想要显得公平,孩子反而越不想接受
只要她对姐姐轻声细语地说,你先让弟弟玩这个,等一下再让你玩,姐姐就会噘着嘴说“为什么每次都要让他先玩?!”
手足相争,历来是大多数父母教养之路上面临的一大难题,并且这是父母认为最无法预防的突发状况。
对于接收了爆炸资讯的现代父母来说,有时候可能会产生困惑, 是不是应该遵循很多 育儿 专家的建议、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
很多情况下,一旦父母以裁判的角色介入孩子之间的冲突时,往往只会让局面变得更严峻。
作为局外人的父母,很难去判断准确到底是哪个先动手的,以及失控状况是由哪个举动挑衅而起的,父母要是维护其中一方,只会加深另一方的不满愤慨而已。
研究表明, 对资源的竞争 是导致手足冲突的主要原因,除了物质方面的争夺,还有父母的注意力和“不公平”的偏袒。孩子会感到不被父母公平对待心理失去平衡,继而用攻击兄弟姐妹来作出无声的控诉。
此外, 父母的行为模式 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们之间的和睦关系。经常争吵的父母,往往会让家庭内部的愤怒情绪升级,孩子们受身教“感染”,一旦情绪爆点被触发,就会模仿家长的所 为,将敌对情绪传递给身边人,特别是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
那么,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手足冲突,并鼓励他们和睦相处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劳拉·马卡姆(Laura Markham)博士认为, 父母要扮演好联结和润滑的角色, 不要害怕或者避免手足相争,而是要利用 机会让孩子们学习如何解决纠纷,在竞争中找出合作的方法与能力。
要把精力放在协助孩子们相互沟通上面,不要过度执着于道歉这个动作。
只要父母帮助孩子表达出内心的需求、真正能听进去对方所说的话,孩子也会在过程中培养同理心,学习到更深层次的修复冲突,到那时道歉其实没有那么必要了。
关于具体如何做,劳拉支出了以下几招,父母们可以借鉴一下。
1保持冷静
研究显示,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管理他们的脾气,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要做到保持冷静。
因为孩子是需要去感受父母创造的是一种“ 抱持性环境 ”(holding environment),也就是孩子在陷入混乱冲突的时候,父母所能提供的安全的包容环境。如果你能够温和地安抚你的孩子,他们也会慢慢学会如何让自己冷静下来,而这正是学习管理自己情绪的第一步。
2不要选边站
只要父母介入,就要摆正态度、对他们一视同仁,切忌选边站或纠结于到底哪方先挑衅的。
父母要摒弃掉“大的让小的”的教育观念,而是要将重点放在纾解和调适大的孩子的心态上, 只有把大孩子教好了,小的那个自然就会跟着学好的。
3设立基本规则
设立相互尊重的标准,比如不能伤害人、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家中的物品, 一旦有人违反了而辱骂家人或者不尊重对方,他们就要自己去弥补行为对关系所造成的伤害。
同时也要强调,如果孩子争吵后又央求着继续玩在一起,而父母必须再次插手调停,他们就必须各自分开去冷静。
4找出孩子潜藏的感受
相比仅仅强调孩子的愤怒, 找出他背后隐藏的感受比如受伤和恐惧,能有效地缓解孩子的怒气。
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对弟弟很生气,因为他说你很爱哭,这是不是让你很受伤”,当孩子说道“我恨他”时,这时候父母要引导她,恨并非是一种感受,它更是一种态度和立场。
有时候,人们愤怒到了极点就会觉得恨极了某人,即便是对我们所爱的人。但我们可以一起去告诉弟弟,他那样说你让你多难过生气,以致于你都不想再跟他玩了。
5提供情绪处理的替代方案
如果孩子被愤怒情绪影响到无法冷静下来,可以让他去浴室、关上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房间里用尽力气朝床上丢枕头,或者采用温和一点的做法,就是用画画表达不满。
6教授问题解决技巧
对于大的孩子,可以提醒他,大孩子享有一些特权比如可以比较晚睡,但同时他也要兼具一些特别的责任,就是绝对不能伤害比他小的孩子。
遇到冲突问题,用双赢的概念教授一些基本谈判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比如零食平分,一人负责平分,另一人就可以先拿;玩具或 游戏 争夺,提议先玩一个人的 游戏 ,另一个人的 游戏 就要玩久一点。
7培养同理心
引导孩子去明白对方的感受,“你看看姐姐她哭了,我想她一定很受伤”“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让她感受好一点呢”,在平日的亲子相处中,父母也要对孩子的感受多给予同理心,这是他们发展他人同理心的重要基石。
8培养合作精神
留意每一个发展手足团队合作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可以尝试设立一个“合作罐”,只要孩子之间没有争吵地、友爱地共同完成一件家务事或者其他事情时,就在里面投入一个硬币;当他们争吵时,就拿出一个或者更多的硬币,视具体情况而定。
等到硬币越积越多,再让孩子共同决定如何使用这笔钱。
9绝不体罚孩子
尽量不要采用任何形式的吼叫、殴打或者连坐式的处罚,这些行为只会告诉孩子,高压胁迫是达到目的的一个可行方式。
已有研究证实,受到体罚的孩子情绪会变得更加愤怒,也更容易和他人起争执,也比较容易重复不良行为。相反用正面积极的纪律,不但会增强亲子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更愿意守规矩,也为他们示范如何理性处理愤怒情绪。
10他们还只是个孩子
大的孩子打了小的那个,不代表他会变成一个杀人犯。
父母固然要教孩子不要对别人做任何不好的事情,但不代表你就可以片面地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你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会学起来的。
我们都是从孩子慢慢长大的,小时候难免会对其他手足生气,甚至会做出一些应激行为,但成年后的我们学会地控制住了情绪,思考问题也不再非黑即白,这是成长的礼物,同样地我们也要多给予孩子成长的时间。
人和人相处的过程中,都难免会因为一些想法的分歧而产生矛盾或者争执,而有的人通过吵架最后双方达成了共识,解决了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吵架过后,问题不但没解决,而且还让两个人之间的裂痕更深,关系更加疏远了。
吵架让人们感到畏惧、也让很多人退缩有的人非常惧怕和人发生冲突,因为他们觉得发生冲突就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同时他们也没有信心、和能力去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容易顺从他人,以此来避免发生冲突和矛盾。
而也有的人在争吵和冲突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正确处理矛盾的方式,一旦了解了正确的方式,他们就会在争执中更好的学会了解对方,同时也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这样的方式就会让关系良性循环,不是说再也不会发生冲突,而是这些人学会了在冲突中解决问题、成长自己。
在我看来,吵架的目的一个是为了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面对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能够勇敢说出自己的心声。
而也有的人在吵架的时候怀抱着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说服对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和自己的观点达成一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吵架其实也是有一种强迫对方的性质的,这样的吵架,也势必带着一些不尊重、和不平等的意味。
学会使用正确的方式来吵架,让吵架不再变成伤害萧伯纳曾说过:
考验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教养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他们在争吵时的表现。
对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吵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吵架。虽然我们无法避免吵架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吵架的方式,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化解矛盾,减少对彼此的伤害。
我觉得,在吵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自己当下的感受,但是不能对对方进行任何的评价描述,不能诋毁对方,不能随意伤害对方,这是吵架的底线,也是吵架中能够不伤害对方的一个技巧。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很大程度让吵架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让两个人在吵架的过程中,对彼此更加了解,从而才能加深感情。
这样的吵架也会让对方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在生活中学习、成长,努力提升自己处理情绪、处理矛盾的能力。
你家是不是即将迎来新生儿? 你的孩子们是不是总在吵架?
在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的竞争和冲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时达到非常强烈的程度。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处理这些影响他们成长和子女关系的问题,以至于让受伤的感情导致攻击性的行为,让孩子彼此进入消极的互动模式。甚至在孩子的一生中不断跳出来困扰他们。父母们也因此饱受困扰,倍感沮丧。
比抚养孩子更难的一件事情,就是抚养一个以上的孩子!面对两个以上孩子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美国著名 育儿 专家劳拉·马卡姆博士为父母提供了超强实用的多子女教养策略、技巧和工具,帮助父母应对每一次挑战!
平和式教养法三大理念:
1调节我们自己的情绪
2与孩子保持联结,即使在我们设置限制或者孩子不高兴的时候也要做到
3引导而不是控制孩子,支持孩子发挥主动性
感想:最近看完这本书,我会有意地觉知自己与孩子沟通时总是被自己的情绪控制,批评性语言比较多,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们产生共情和有效的联结,先平和自己的心态,再表达出孩子的感受,引导他们共商解决方案,这时发现和孩子的沟通顺畅许多,感情拉得更近了。
我虽然也是二胎妈妈,但是两个孩子的年龄相差7岁,平时也没有发生很严重的实质性的冲突,之所以选择看这本书,是想学习一下养育多孩的理论和方法。
这几天我就用书中学到的知识来“对付”我儿子,初见成效。我儿子三年级,放学后如何高效,不吼不叫的完成作业一直是我们家难以跨越的障碍,他害怕错误太多重写,边写边玩,注意力不集中,前几天他作业写到一半,又想起身玩,但又要面对不得不写的作业,很烦躁的抓头挠耳。
我:我看你现在好像很烦躁,对吗?
儿:嗯。。。。。。(扭动着身体),我不想写了。
我:咦,都写到一半了,太奇怪了。你是不是有点累了?还是碰到了难题?
儿:没有,我有点想玩手机了。
我:哦,这样啊
儿:可是作业又没有写完(抓头)
我:那怎么办?看手机确实比写作业轻松多了。
儿:但明天去学校就不会轻松了。
我:是啊,我明白你的担忧,你其实可以看手机,可以选择在写完作业之后啊。
儿:好吧(噘了噘嘴),继续写作业了
我运用书中的三大理念,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与孩子间的纷争,拥有了 健康 的亲子关系,虽然之后可能还会碰到很多问题,新的问题和挑战,但至少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平和了,虽然一直保持平和的情绪很难,但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一点,自我调节,就一定能与孩子保持温暖和联结!
带孩子时夫妻更容易吵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 分配责任不均衡:育儿任务的分配不均可能导致夫妻间的冲突。如果一方承担了过多的育儿责任,而另一方参与不足,可能会引发不满和紧张情绪。
2 压力和疲劳:育儿是一项繁重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会给夫妻带来压力和疲劳。长时间的照顾孩子可能导致双方情绪紧张和耐力不足,容易产生摩擦和争吵。
3 意见不合:夫妻在育儿观念、教养方式和决策上可能存在分歧。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照顾问题,双方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和期望,这可能导致冲突和争议。
4 时间和个人空间的限制:育儿占用了夫妻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剩下的时间可能很有限,缺乏个人空间和休息时间。这可能导致夫妻之间的矛盾和沟通不畅。
5 情绪波动和焦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这会引起夫妻的情绪波动和焦虑。这些情绪可能在互相之间产生冲突和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夫妻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沟通和理解:夫妻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彼此的观点,并共同努力找到妥协和解决方案。
2 分担责任:夫妻应该合理分担育儿责任,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制定计划,建立起互相信任和协作的关系。
3 寻求支持:夫妻可以寻求外部支持和资源,如亲友、育儿专家或夫妻辅导等。这些资源可以提供额外的指导和帮助,减轻夫妻间的压力和冲突。
4 照顾自己:夫妻应该记得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寻找个人的放松和充电时间,通过锻炼、休息和爱好来减轻压力,以更好地应对育儿挑战。
重要的是夫妻之间保持开放的沟通和理解,以合作和共同努力应对育儿带来的挑战,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