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绿》

朱自清的《绿》,第1张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梅雨瀑的。

这段描写文字,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说出它们的妙处来。

提示:a、三个比喻用得妙,写出了水花的色泽、形状、动态。

b、一处拟人用得佳,“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极其生动而亲切地写出了水花的活泼可爱。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作者描写景物,细致入微,气韵生动。

三、最后,我们来学习第三段,关于梅雨潭的绿的描写。

1、第一句“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作者用了“揪”、“攀”、“探身”、“鞠躬”等动词,又是要表现什么?

提示:a一个“招引”一个“追捉”,写出了梅雨潭绿色的无穷魅力,写出了“我”对这绿色的倾心喜爱。

b这些动词极为准确、自然地写出了探奇览胜之心的急迫,对“闪闪绿色”追求的努力。

2、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梅雨潭的绿的?他先用了什么词概括了对绿的总感受?

提示:a、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

b、 接着作者连用六个比喻:像极大的荷叶,像**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像鸡蛋清的软,鸡蛋清的嫩,像温润的碧玉,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绿的亮度、纯度等加以表现,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着作者的爱。

3、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潭水的绿呢?

提示:作者拿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水来与梅雨潭水进行比较,这是一种以美衬美的写法,那四处都极负盛名,但都不如梅雨潭水的绿,说明梅雨潭的绿是浓淡相宜,明暗适度,绿得恰到好处。

4、除了融情于景外,文中还有直接的抒情,你以为,全文哪里最能体现作者那种对绿的向往、陶醉、倾倒的热烈感情?

提示:在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到段末。

5、朗读此部分内容

要求:把作者对绿的满腔爱恋与赞美读出来。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学生齐读之后,可再请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一遍。

6、这一部分作者的写作在人称上发生了何种变化,有何作用?

提示:由第三人称“她”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一开始作者感情比较收敛,可随着情感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地改变了人称。

7、作者除连用了九个你外,还用了一些富于亲切感、抒情性极强的动词,请找出来,并说说作有用?

提示:“拍”“抚摩”“掬”“吻”,极为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8、小结:从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小结一下朱自清先生借描写绿以突出文章的主旨有什么特点?

提示:以满腔的深情,多变的笔法,描绘充满浓郁诗美的梅雨潭“醉人的绿”。

  当我读完《绿》的时候,我被被深深地陶醉了,在这绿的仙境中我仿佛真的感受到那么明亮、深密、醉人的绿。

  从文字间,我轻轻地抚摸,细细地品味,用心地感受。我仿佛飞越了时空,与朱自清爷爷并肩站在梅雨潭边。当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时,我会不禁吟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虽然梅雨瀑布没有诗中的壮观,没有诗中的高耸入云,没有诗中的……却有着独有的晶莹多芒,独具风韵,让我不禁感慨万千。放眼望去,梅雨潭犹如镜般明澈,有节奏地摇荡,在深绿地伴衬下,散发着魅力,或像深色的翡翠、或像水嫩的豆腐,或像带露的碧叶,真怕无意间碰碎了它。

  若不是它离和的神光,怎能吸引朱自清爷爷的注意;若不是它神奇的魅力,怎能使朱自清爷爷为它赞诵;若不是它晶莹多芒的瀑布,怎能让朱自清爷爷为它惊诧。它没有长江一泄千里,它没有兵马俑般世界闻名,它也没有长城壮观宏伟,它只有那种清新脱俗的绿,清澈如境的明,颇似豆腐的嫩,那种独有的魅力。

  绘画的美,动态的美,音乐的美全部集中在了朱自清爷爷的笔下。他写出了对梅雨潭喜爱,对温州的赞美,对大自然热爱。在笔墨的渲染下,我也被这奇妙的大自然迷得神魂颠倒,如痴如醉,让我愈来愈佩服这鬼斧神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怀着遐想、怀着感慨、怀着憧憬,合上书本,激动之心久久不能平息,梅雨潭的那抹绿总是在眼前浮动。

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深得观众喜爱,一桢一幕都充满诗情画意,把人们带入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青绿意境。

青绿,本义是颜色名,通常用来描述植物,也指以石青和石绿为主色的着色方法,但是散文家朱自清,却在他的作品中处处透露出“青绿”情结。

先看看《春》中的小草吧: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你是不是有一种感觉,自己也仿佛成了一株小草,着一身绿装,伸展着稚嫩的胳膊腿脚,和兄弟姐妹们在柔柔春风中嬉戏打闹。

再品品《绿》中的梅雨潭: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在萧索、悲凉的季节里,却给人们展现了这样一种灵动跳跃的绿,让人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产生“既能悦耳,又可赏心,兼耳底而有之”的审美效果。

我们的心也随着作者笔下潭水的绿而摇荡。那一汪绿色的潭水,真令人心酥。该如何才能表达出对这绿的无限爱意呢?就让她当作自己手掌中的“女儿”吧。

艾治平在《现代散文选读》说过:而当感情最激动的时候,便“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绿》造就了温州人的朱自清情结,《绿》成了朱自清的温州情结,“青绿”更是成就了朱自清自己的散文情结!

今天重读《绿》,我再次体会到了那种被大自然所包围,所吸引,所感动的情怀。不过我是俗人一个。朱自清看到了那醉人的绿,会想到用漂亮的词句去赞美它,用华丽的比拟去装饰它。可是我想的却是一湾天露泻于潭中,在深邃的绿中击起如刨冰一样令人一见就感到清爽的浪花;潭水一定非常的诱人,让人想去拥抱它。最文雅的方法就是在潭边浣纱洗绢,想一下西施当年浣纱的样子;粗鲁一点的可以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在潭中奔跑,让潭水抚摸你的双脚,水滴溅上你的脸颊;而如果准备充足的人则可以下潭游泳,在潭水中充分的享受。

梅雨潭是我向往的地方,不过或许我去了会破坏它的宁静吧。不过我发现现在向我一样的似乎比比都是,可能快让朱自清这样的学者再也找不到出尘脱俗的景致来描写,来抒发了吧。不过这样是不是也促使他们不断发现新的景致呢?这也说不定呢!

朱自清的《绿》通过梅雨潭绿绿的潭水,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潭“奇异”“醉人”的绿,大胆丰富的想象,生动传神的语言,对梅雨潭景物鲜明、生动的形象细致刻画,表达了作者真挚充沛地情感,抒发了对梅雨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88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