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之情,常会骂“不要脸”,意思是说这人不顾颜面,不知羞耻。但却不会骂“不要面”,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面”属于书面用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之中;相对而言,“脸”是口语,时常出现在口头对话之中。比如我们在日常对话中会说洗脸、擦脸,却很少说洗面、擦面。俗语说某人脸比城墙还厚,如果说成面比城墙还厚,便失去了口语生动活泼的效果。口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在书面中采用文学化的语言表达:比如不要脸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成不顾颜面;洗脸亦可说成净面等等。另外,“不要脸”在发音上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比“不要面”硬朗得多。
其实,脸最早并不完全是口头用语。明代之前的“脸”和“面”都是书面用语,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唐代诗人岑参有诗:“岸花仍自羞红脸”,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以及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都将脸、面用进了文学词句。后世才逐渐有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脸和面现在的意思差不多,但在以前的意思却是有差异的。脸是晚出的字,大约是魏晋以后才产生的,最初的意思就是颊,常常指妇女目下颊上可以施粉的部位。如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指的就是这个部位。除此之外,“脸”在古代还有“睑”的意思,也就是眼皮。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这里的“脸”就指眼皮。而面的范围要比脸大,包括整个头的前部,脸只是面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演进,脸的语义逐渐扩大,跟面的意思基本一致了。
脸和面在词义上本来就没有多大分别, 但在有些场合也不能混用。比如骂人时常说 “不要脸”而不见有人说“不要面”。另外,我 们也常说洗脸,但不说洗面;常说做面膜,而 不说做脸膜,这些都有什么讲究呢?其实,“脸”和“面”存在这种差别是在近 代才有的,在明代以前,“脸”和“面”都是书 面用语,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这两个 词,如唐代诗人岑参有诗:“岸花仍自羞红 脸”,李清照词云:“香脸半开娇旖旎”,白居 易“犹抱琵琶半遮面”,以及崔护“人面桃花 相映红”等等,都把脸和面用进了文学词句 中。
为什么在古文中又用“脸”,又用“面”呢? 这是因为,这两个字在以前意思是有差异的。“脸”这个字出现得比“面”晚,产生于魏晋以 后,最初的意思就是颊,常常指妇女目下颊上 可以施粉的部位。如白居易《昭君怨》中的“眉 销残黛脸销红”,指的就是这个部位。
此外, “脸”在古代还有“睑”的意思,也就是眼皮。南 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诗:“帛看未终,脸 下泪如丝。”诗中的“脸”是“眼皮”的意思。相对来说,面的范围就比脸要大,整 个头的前部,包括脸。后来,随着时间的推 移,脸表示的范围逐渐扩大,到现在基本上 和面的意而现在,之所以在口语中常用“脸”这个 词,是和口语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的。
口语 讲求生动活泼,书面语讲求文雅。而口语所 要表达的意思,在书面中也可以采用文学化 的语言表达:比如“不要脸”在文学作品中, 可以说成不顾颜面;洗脸亦可说成净面等 等。另外,“不要脸”在发音上掷地有声,里锵 有力,比“不要面”硬朗得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