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发脾气,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父母经常发脾气,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第1张

事实上,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并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会对孩子性格培养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1、孩子容易自卑、缺乏被爱感:总是被莫名其妙指责的孩子,甚至是被暴力的孩子,容易怀疑自己不被爱了,感觉做什么都不被欢迎。久而久之,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变得顺从,甚至以后做事没主见、软弱失、自卑。

2、孩子长大暴脾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孩子最开始的榜样,就是学习、观察、模仿父母的为人处世!在家父母老用发脾气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那么孩子也会渐渐学的爱发脾气,也会渐渐地变得爱发脾气,并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还会让身边的人感到讨厌,影响人际关系。

3、影响家庭和睦:发脾气本身就是负能量的,父母常说牢骚满腹带的负能量话,让整个家庭氛围变得紧张,甚至导致亲子关系恶化。长期这种负能量的家庭里,孩子会怀疑自己是否亲生的,有的孩子长大后会想离家出走,甚至有的会讨厌、憎恨自己的父母。

坏脾气是情绪一部分,有时候来了拦不住,但是却可以换其他方式宣泄!爱发脾气的父母,不妨试试这种方法,是一位教育学家妈妈发明的,叫情绪屋:在家准备一个小空间,变成情绪屋(或者叫冷静角),当遇到坏情绪时,可以来冷静和宣泄的地方。全家统一战线,也教育给孩子。当发脾气时,来这里,可以吼叫、哭泣,等感觉好一点了再出来。

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父母不自觉中培养成的,尤其以下几种最为常见。希望大家好好查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红彤彤的窗花,喜艳艳的对联;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

伴随着新年的到来,孩子又长大了一岁,但有些宝爸宝妈脸上却有些愁容

“我的孩子可能平时被宠坏了,说话一点都不尊重长辈,这过年要走亲戚串门了,带着孩子就怕他说出点什么顶撞人的话,多尴尬呢。”

“我家孩子不知道跟谁学的,5岁居然会说脏话了,真是气死了!”

孩子说话粗鲁真是让家长伤透了心,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也是困难重重。明明跟孩子说好了不能再这样说,刚过一天粗话又从孩子嘴里蹦出来了;有的家长说自己孩子比较容易急躁,一急起来什么都忘了,“你去死!”一类的话就会吼出来。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老。3~6岁是孩子语言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孩子习惯了说粗话,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但往好了想,此时孩子的语言习惯还没有稳固,这正是宝爸宝妈们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培养好能力的最好机会。

所以,办法在哪里呢?

找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学会粗话?跟谁学的?找到粗话的源头是根本。

电视、手机:目前的动画片、电视剧普遍都会有一些不适合小孩子们看的字眼出现,家长要多多注意,帮孩子屏蔽掉不适合他们看的影音。

幼儿园:会不会是跟其他小朋友学的?问问孩子他的朋友们也这样说话吗?

家人: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经常会不经意间说出一些粗话,或者一些网络用语,这些话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但孩子说出来却显得很难听,也许宝爸宝妈们要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对“话”不对人

孩子最一开始学会粗话,是真的明白其中的意思吗?是真的为了表达愤怒吗?他们真的知道自己说的话其实很难听吗?不尽然。

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模仿本领,他们最开始学粗话的时候,多半是觉得好玩。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当即训斥他,甚至惩罚他,孩子只会感到委屈、焦虑。后果就是孩子只记住了爸爸妈妈的批评,却并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

所以父母应该分清指责对象是粗鲁的语言,而不是孩子。同时要给他重新选择的权利。

“你说了‘你闭嘴’这句话,让妈妈感到很不开心,这是一句让别人不开心的话,你可以对妈妈说‘你能不能先不要说话’,对吗?”

如果孩子意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父母应表示感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他尊重别人。

不强化孩子的“粗话记忆”

当孩子刚学会说一两句粗话时,家长听到后往往反应激烈,表现出一种很气愤、紧张的情绪。这会让孩子误认为粗话是一种特别的、有趣的话语,能够引起爸爸妈妈对自己强烈的关注。一旦孩子认为这种方法有效,就可能会不断地模仿和重复粗话,来博取家长的注意。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大多数宝爸宝妈们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所以家长当听到孩子试图学着说粗话时,应平静地告诉孩子不可以。家长不能因为粗话而给予孩子过度的关注,一旦孩子觉得粗话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就会觉得无趣,不会再去故意模仿这些词汇了。

教孩子缓解情绪的方法

很多孩子可能已经脱离了模仿和重复粗话的阶段,他们在感到气愤或者受挫时,会有意识的、有对象的、习惯性的说粗话。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

但同时家长们应注意,惩戒绝不是“以暴制暴”,当然也绝不能以粗话回骂孩子。而是要在小小惩罚的基础上教导孩子有效的缓解情绪的方法。

比如鼓励孩子把不开心的事讲给父母听,在家里设立“冷静角”让孩子学会暂停坏情绪等等,最了解孩子的人一定是父母,宝爸宝妈们可以采取最适合孩子的方法。

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很大部分体现在语言上面,所以宝爸宝妈们要注意从孩子呀呀学语时起,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教会他们使用文明用语,帮他们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哦。

教会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是家长进行儿童早教时的重要一环。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二、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我们应该刻意地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给自己增加积极的元素。具体该怎样做呢?

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的美好,美食美景等。另一个方法是,存储记忆,延长美好。就是说,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品味美好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三、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们平时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四、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每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五、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兴趣爱好能提供一个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据说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

六、给孩子“心理玩具”

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

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可以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也可以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大家可以试试。其实这就是在训练我们转念的能力。

七、不被情绪绑架

我们可以生气,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八、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

九、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当然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家长还是应该用转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讲道理。

十、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宣泄法:比如打沙发打枕头(当然对于爱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坏性最小,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发泄情绪)。

倾诉法:找人聊天、写日记、随意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

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还有就是前面写过的那些能引起积极情绪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当冷静一些之后,教给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刚才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样做才能避免那种情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

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但是对于积极情绪,则尽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感受。好事,有时分析太多,好的感觉反倒没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146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