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母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近、最重要的人之一,她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她会向孩子传授生活常识、品德修养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母亲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今后的行为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母亲的情感关怀和陪伴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母亲的爱和关注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让孩子有勇气面对挑战和困难。同时,母亲也需要在孩子成长中适当放手,让孩子有机会探索和成长。
最后,母亲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的习惯、喜好和行为方式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观。
因此,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母亲的爱和关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情感的心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一:《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
摘 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 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
关键词:成长 情感 心理学 爱自己
正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二就结束了,从一个懵懵懂懂,涉世未深的阳光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已有一些情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小伙子,一路走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感慨颇多;特别是这学期听过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对自身情感、心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肤浅到深刻,有了一个质变的过程。
不知怎么地,慢慢地感觉到上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就是一种享受,那些动人心扉的歌曲,那些生动幽默的动画,总能紧紧抓住我的眼睛,我渐渐地,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一门课程之中,享受着张老师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洗礼。张老师总是能够从一些具体事件讲起,然后,讲到人的情感,剖析出其中的情感世界,还原出事物的本质,让我们有了一个清清楚楚的认识,有些很残酷,却很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情感极其复杂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与其挣脱,不如接受,去好好享受。
我认为,首先我们就得好好去爱自己,因为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去好好的爱这个世界。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爱就像是深埋心中的种子,随时会开出蓬勃的花朵,芬芳他人。它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乃至永远,它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从小我们被 教育 着要爱国爱家爱社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却没有人教会我们要爱自己。
闲聊时听闻某某学校一个男生为情自杀,唏嘘叹息之余不禁有些惆怅。正是花样年华,轻轻一跃,却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赌上生命,他为了所谓爱情的奋不顾身换来的是如此结局,试问该情何以堪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冲动而误了自己的生命,爱需要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爱,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爱就在你身边,爱就在你的心中。亲情,友情,爱情,他们无不都是对爱最好的诠释。你的爸妈,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他们都在你背后关心你,支持你,爱着你。
人贵为万物之长,似乎又很脆弱,总是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情感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可是人生中总有些黑暗需要我们自己独自撑过,这些时候没有扶助的双手,没有关心的话语,没有可依靠的肩膀,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毕淑敏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孤本。所以她大声的宣告“我很重要”。是的,我也想说,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是他们存在于世界上的独特的生命的延续;对于朋友,我是他们相知相惜倾心相交的人;对于恋人,我是他于茫茫人海中苦苦找寻的唯一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够我们学着爱自己么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迷恋自己夸赞自己,而是真心的喜爱自己,善待自己。哪怕自己并不优秀,毕竟有谁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呢学会爱自己,为自己的勇敢,为自己的坚强,为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甚至是失败,爱自己,只因自己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随性而为,而是要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告诫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陪伴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随风枯荣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爱自己,是是要让我们学会相信自己,永不放弃自己。即使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月华也没有星光的时候,在独立支撑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能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朵鲜花,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自己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强的走过一个又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
爱自己,这并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自于一种夜郎自大的自负与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的宫殿;也可以让我们在与黑暗的搏斗中,学会自己顶风冒雪高歌前行;让我们在即使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能够在晴空下拥抱自己,鼓励自己勇敢的向前走。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有一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想想后果,为自己的父母着想,古代孝道说,父母在不远游,不去危险的地方。遵纪守法。保持身心健康。 然后就是实现自我,让自己变得出色。
爱情也是一种责任,因为爱从来就是和责任相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路人。”弗兰西斯卡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了爱情,虽然她和罗伯特只有四天,但她一生都爱着罗伯特,牵挂着他,思恋着他,每分每秒都不曾离开过他,这是一种单纯真挚的至爱,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之爱。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爱如果离开了责任也就失去了魅力。选择了婚姻,就要承担起婚姻的义务与责任。即使婚姻是囚笼,但没有到自己非得冲破它的时候,就应该继续做一个痛苦而幸福的“囚徒”。很多中年离婚的男女,打着“爱情自由” 的幌子,不断追求新鲜刺激与肉欲放纵,其本质依然是欲望的“囚徒”而非婚姻的囚徒,可是“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及爱情生活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提高。在婚姻面前,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遇。正是在这种婚姻爱情语境下,一些婚外恋人为自己狡辩,认为现实的环境与风气迫使自己“被婚外恋”。“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个人对它是很少有控制力的。” 事实是这样的吗不可否定少数婚外恋的人有自己充足正当的理由,但从人性最原始、最本质来说,大多数婚外恋的人都是肉欲的奴隶。在燃烧自己身体的时候,连自己的理性与灵魂也一起烧掉了。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是冠以为对方好的名义满足自己控制欲,目的是要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并且还说我是为你好,我爱你。但是内心呢内心期待的是对方给予自己同样甚至是更高的回报。总是在比较两人之间究竟谁爱谁更多,谁付出的更多。当对方无法满足,给予不了的时候,便觉得失落,甚至抓狂。其实爱自己的意思是能够自我满足,接纳真实的自我哪怕不完美、不够可爱、不那么温柔。爱正如慈善一样,当你拥有更多的时候你才能给予更多,而这个拥有来自于我们充实的内心,丰富的体验,满怀希望的人生和真实真正的“大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给予,等待对方回报之后自己再付出。只有这样的爱自己才能用真正的爱感染对方,温暖对方,进而让两人的相处相得益彰。爱的目的不是占有,而是自由。我承认离开是一个选择,一个人生态度,倘若因为明白而离开那么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相反只是为了逃避或者用离开来忘却,那么真正的问题并没有面对和解决,在将来的生活中这些未被解决的事还将如影随形。正面的信息真的很有力量,好好的爱自己,安守本分,活在当下,我们自然会觉得爱与被爱同时存在。
有一句很流传很广的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我认为生命还是要放在首位的,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白谈。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爱自己,才会懂得怎样更好地去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斯宾诺莎、《伦理学》;
2、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二:《浅谈大学生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 人际交往 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三、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 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 方法 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 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 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 日记 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三:《浅谈 儿童 心理情感的构建平台》
摘 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知活动的发展,而认知活动主要体现在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发展上。因此,认识和了解儿童的情感体验,可以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文章 通过分析儿童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家庭、学习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平台。
关键词儿童心理;情感;平台;构建
一、儿童情感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很多教师和家长意识到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情感和情绪从来都不是应该被忽略或者轻视的,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感的影响越大,因此,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对儿童今后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情感对儿童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发生具有激发和刺激作用。对于很多儿童来说,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受情感和情绪的控制与影响,情感让他们去做或者不去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他们就会积极地区做任何事情,而在情绪不满的情感体验下,则会表现出不听话、不配合、不积极。当一个儿童认可或者喜欢一位教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听老师的话,对老师教的知识也能容易的吸收,而当儿童对一个教师具有排斥心理的时候,则老师说的就不愿意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老师讲的知识也掌握不好。儿童所谓凭兴趣做事,高兴不高兴、愿不愿意就是情感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其次,情感可以帮助儿童组织构建心理活动。儿童认知活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情感情绪的影响较大,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做了研究,表明情感和情绪对其心理活动的作用,比如利用一些刺激与激励手法去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教难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儿童的情感表现在兴奋和恐惧两种情绪之间;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消极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则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开发;即使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强度下,对儿同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过低和过强的情感体验都不如适中强度的情感体验。总之,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同一情感的不同强度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人的个性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是婴幼儿时期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的性格有重要影响,一是在儿童时期接触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物中,儿童学会了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和事并以此产生情感体验,比如,有一个儿童由于家长做生意而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甚至连参加家长会都是委托亲戚来的;而另一位儿童的爸爸妈妈从他一出生就学习和研究儿童成长方面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处理儿童的一些心理情感问题,因此,这两个儿童在以后的上学以及为人处事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前面的一个有点自闭,不爱与学生交流,而后一个自信、乐观。因此,儿童情感体验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二、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主要平台
(一)家庭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基础
家庭教育 是终身性的,家庭对儿童心理情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一是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家长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要克制情绪,给儿童温暖和幸福的环境。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对家长的一些 言行举止 进行模仿,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家长要适当地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要有耐心、要做出及时的回应,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挫折要鼓励克服,在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使儿童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其他的人进行交往。
(二)学校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主体
学校为儿童提供了健康发展的主要平台,尤其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为此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努力。首先,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要有实施心理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儿童发展的意识。其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需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教育,比如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再次,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感,对学生能够付出真挚的情感,对每一位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变化。最后,尊重儿童的尊严和人格,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一些事物难以判断对错,对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让儿童了解过失的原因,教会他们如何改正错误,慎重使用惩罚 措施 。
(三)社会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保障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受到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重视,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发达的网络科技以及多媒体的普及,对很多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此,应该净化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特点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2] 解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例述[J]心理科学,2001 (05)
[3] 邵宇曦家庭生活与儿童心理健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
[4] 郑毅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J]少年儿童研究,1995 (01)
1 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4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可以包括到所有方面。
比如母亲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有时候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从小到大和母亲的接触是最多的,母亲的性格肯定能影响孩子,如果母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那么孩子大概率也会脾气不好,因为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参考标准,只是见到了一个暴躁的妈妈,他也会见样学样的照作。
母亲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
如果母亲是那种勤俭持家的人,孩子大概率也会学习母亲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这些生活的烙印是会伴随一个人一辈子的。
母亲的为人处世方式也会影响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也会跟着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为人处世方式也会传染给孩子,如果你是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那么孩子也会很阳光,你消极沉沦孩子肯定也会颓废。
想要自己的孩子优秀,那么自己也要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都说好女人可以富三代这句话是很正确的。
因为一个女人的性格,三观,为人处世的方式,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孩子都有一个优秀并且伟大的母亲,这些东西和文化程度没关系,是一个母亲内在的修养,她会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教授给孩子,并且给孩子指引出正确的人生道路,并且能够纠正孩子的不足,也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家庭情感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有性格、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父母之间正确的关系应该是有爱、和谐。
如果我们把孩子比喻成一颗种子,那么父母就是孕育种子的人,家庭氛围就是养分。家庭氛围这种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有时候甚至会决定孩子一生。而父母在这个家庭情感氛围当中是起着非常关键作用,带给孩子影响也是很大。
家庭情感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就是性格。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他的第一重要环境因素,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情感氛围不好,容易导致孩子性格不好,例如父母经常争吵,甚至出现打架,这样情况下容易让孩子形成性格暴躁、孤僻等。如果一个家庭当中,父母是相处方式是轻松,娱乐和有爱,那么就容易塑造出一个性格开朗,温柔的孩子。
家庭情感氛围对孩子的影响还有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
有一些家庭在情感方面比较专制,总是替孩子规划,自己认为好的,就是对孩子好,就是爱孩子表现。其实,这样的家庭氛围容易束缚孩子,让孩子失去自主能力,甚至出现害怕家长情况。因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对生活态度等已经深深受到了影响,从而也形成了这样一个人,对此成长道理是非常不利。
父母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有爱、和谐的。
父母是孩子向导,同时也是孩子的榜样。因为孩子一出生就是跟随父母,所以他所能够模仿第一人也是从身边人开始。对此,父母自己正确关系就应该是有爱、和谐,给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在爱下成长,然后心中就会产生安全感,在这样情况下,容易培养出一个活泼开朗,情感细腻丰富的孩子。
母亲,是人类的本源,也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孩子在胎儿没有出生的时候,不仅仅开始吸收母亲体内的营养,也开始吸收了母亲的精神,一个优秀的母亲,在这个时期就会开始修为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修养,让孩子有个美好的起点。言传身教是非常的重要,如果家中有个温柔而又善解人意的母亲,更能体现家的温馨,家不仅仅是孩子吃饱穿暖的地方,更是孩子心灵的栖息地,当孩子出生开始成长的时候,母亲就应该开始静心的教育孩子,引领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从零岁开始,各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当孩子的母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孩子永远的支柱,静心教育孩子能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及生活细节,不要以一个家长的姿态高高在上,或者是用粗暴简单的方法管教孩子,那么孩子会疏远家长。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既不能望子成龙心切,用高压的手段迫使孩子学习,也不能溺爱娇纵孩子,任其成长。惟有静心的与孩子相处,做孩子亲密的朋友,才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及优点,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倾向,静心的做到及时疏导,防微杜渐。当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母亲更要以一个女人细腻的心静心观察孩子的成长变化,做孩子永远的朋友,深入孩子的心灵,与孩子经常沟通交流,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修养,全方位的教育好孩子。
有些母亲整天沉迷在麻将中或网络里,却时常责骂孩子学习成绩怎么下降了,作业为什么没有完成,而有些母亲因为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太多的精力管教孩子,使孩子在成长中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当孩子变得叛逆、早恋、逃学上网等不良现象的时候,家长就开始苦恼了,抱怨孩子不听话,埋怨学校风气不好,教学制度有问题等等,而不去检查自己的行为,孩子出现了不良现象,一定是教子方法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对待孩子既不能严厉,也不能放纵,在要求孩子做好一切的时候,家长也要反观自己的行为,因为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性格、品德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语说的好:“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的素质,包括知识、品德、修养、才能,就像一个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的越厚实越丰富,孩子的成长爆发力就越强烈。
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永无止境,但我认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确实非常的重要,面对孩子,母亲要做的事情有许多,但是母亲一定要牵引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用静心的方法教育孩子,做到经常阅读书籍,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和一种美好的习惯,并且培养孩子也要爱好阅读,读书,不仅仅是拥有一份宁静,还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智慧,提升内涵,沉淀心志,母亲在阅读中时时清醒,步步睿智,在静心修养中洗涤自己的心灵,同时也美化孩子的心灵,告诉孩子,比黄金更重要的永远是知识,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有着自己精神追求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心志枯萎,不会让自己的才智变为薄弱,始终会让自己保持平静平和的心态,这样的母亲才能成为孩子精神上的良师益友,修养静心不但能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孩子,在生活中对孩子实施静心教育,可以修正孩子的行为,涵养孩子的心性,通过静心体验,讲述故事,精心静心等教育方法,让孩子产生内化作用。
松树,不畏严寒酷暑,不怕狂风暴雨,经过数十年的岁月,绿化了贫瘠的山坡,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松的松果永远坚实,种子散落四方,再植山林,松树与松果,仿佛就是教育的植树与植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大自然的春华秋实,孕育了人文教化与哲理人情,只有静心的人才能看透世情,参透育人的道理。
每一个人都是从母亲的腹中诞生。从与母体结合的那一天起,孩子其实就在每时每刻感受着母亲的情绪,感知着母亲的情绪和变化。
现在很多准妈妈会很注意身体的营养和锻炼,也会为了腹中婴儿而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有更多的准妈妈会越来越关注于如何才能生出一个既健康又好带的孩子。作为过来人的妈妈们,常常会对准妈妈们说,你要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好带,就必须在孕期内保持自己的心情愉快和轻松,勿过喜也勿过悲。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胎儿和母亲一体,胎儿的唯一情感体验来自于妈妈,而妈妈的情绪无论如何掩藏都会直接传递给腹中胎儿。
如果准妈妈的心情平和,那么腹中胎儿一定能感受到你平稳的心跳、平静流淌的血流和你身上散发的舒缓气息,从而胎儿也会平和的每天专注于愉悦的成长,及至出生,也会带着这样平和的情绪和妈妈合作。反之,如果准妈妈毫不顾忌腹中胎儿,情绪跌宕,忽喜忽悲,胎儿感受着妈妈有如过山车般的情绪反复,试想胎儿又如何能做到安静平和吸吮你供给的营养,而你供给的营养,也许因为情绪而影响了味道了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受到照顾TA的那个人的影响,而这个人通常是妈妈。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尤其是全职的妈妈,妈妈就是孩子的天,妈妈的情绪在日常相处中时时传递给孩子。我曾经说“我快乐所以你快乐,我坚强所以你坚强,我自信所以你自信,我勇敢所以你勇敢”,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其实孩子在腹中已经可以感受,哪怕TA小而不懂得表达,但心里却是明镜一般,有着属于TA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而妈妈,是投射在明镜上的那一束柔和的阳光或者刺眼的强光。
在孩子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情绪始终在左右着孩子,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言语,一个眼神、一个举止或者一个表情就能让孩子的心情产生变化或起伏。
当妈妈积极快乐地生活或工作,孩子感受到的是你身上很强的正能量和磁场,TA也会被感染,生活和学习也会感觉到舒心的快乐和享受;
当妈妈皱着眉头、无精打采地生活或工作,孩子感受到的是沮丧和消沉,TA也会觉得生活和学习没什么乐趣,一天到晚闷闷的;
当妈妈暴躁、心里充满了怒气,孩子感受到的是气愤和不公平,TA会觉得什么事都让TA生气,似乎所有人都欠了TA的;
当妈妈悲观消极、自怜自艾,孩子感受到的是绝望,TA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天,随时可能塌下来
妈妈--是这世界上最难的一项职业,你永远不知道怎么样才算是干得出色,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称职。每天都有那么多的琐事和烦心事,每天都有那么多的忧虑和期望。常常我们自己都忘了我们除了“妈妈”这个身份还有一个“自己”这样的身份。我们太过在意孩子能怎样快乐,我们能供给他们怎样的生活,我们不想亏欠孩子,我们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而事实上,过于关注孩子的结果,是孩子不快乐不自由,而自己也彻底的忘却了你本来是什么样子。
所以,觉醒!是现代妈妈们的迫切课题,也是妈妈们需要冷静反观内心的主题。拥有反省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反省只是让我们看清楚我们原本是谁,也看清楚那个被你左右的小人儿是谁。反省之后,我们需要有持久而真诚的学习态度和决心,才可以让自己的反省不是昙花一现,不是脆弱的气泡,不是成为我们得过且过生活的借口。
因为孩子,我们可以让自己真正的成熟,让自己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可以在无限的成长空间里自由徜徉。当你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并且观察到了自己的情绪在孩子身上的反射,那便是进步的前兆。遇见问题不可怕,往往可怕的是不自知或不去知,甚或是顺势而下变本加厉。我们的人生从来都不是一路坦途和阳光,而常常是风一段雨一段阳光一段崎岖一段
如果不去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人生就永远没有亮丽的风景,阳光也会渐行渐远,终至不见
养育孩子、教育孩子,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生活观都是不一样的,只有相似,没有雷同,很多时候我们羡慕别人或者轻蔑别人,其实往往可能只是在为自己的不努力而找借口。很多的现代教育观育儿观都是在强调一个论题: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是造成孩子问题的根源,一切的问题成就和改变都在于家庭!所以,身为现代的父母,我们背负的责任更重,我们要看的东西更多也更远。我常常觉得自己就在迷雾里摸索,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反思、不住的学习,仿佛刚刚看到了一点阳光,依稀看到了一个出口,却眨下眼就又身处迷茫之中,分不清东西南北、何去何从。然而尽管这样,我们仍然不能轻易沮丧,我们也无法卸下肩上的这一份责任和重担,我们还须挣扎、前行、摸索
无论如何,我想最重要的是:坚定自己的方向(你希望孩子拥有的),坚持自身的努力和学习,不忘检视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行为,让自己拥有你希望孩子拥有的一切(情绪、品德),不忘平静自己
改变自己,孩子也会跟着改变,因为孩子一直都在你的感染和影响之中
善于发现孩子让你温暖和欣喜的点点滴滴,记录这些点点滴滴,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好的能量会堆积成山、汇聚成河!
在生活当中母亲会自我牺牲,保护孩子的行为是一种伟大的母爱体现,充满了感人的情感。这种行为在人类历史中屡见不鲜,大多数人都会对这种行为表示敬佩并感到感动。在我的看来,这种行为展现了母亲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有哪些
1 独立自主
当母亲在面对危险时,母亲会选择保护自己的孩子,尽管她们自己也可能会遭受伤害。通过这种行为,可以看出母亲是独立、自主的人,她们有勇气、有信心,并且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
2 崇高的母爱
母亲保护孩子的行为是一种崇高的母爱体现,她们愿意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安全,连痛苦、伤害也能够承受。这种行为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限爱和奉献。
3 伟大的勇气
母亲面对危险时,展现出的勇气是伟大的。她们能够在危险的情况下保持冷静、果断,为了孩子奋勇前行。
4 自我牺牲精神
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自我牺牲的行为体现了母性的奉献精神。无论其是否意识到会遭受危险,母亲都会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孩子和危险之间,即使这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有可能会受到威胁。
5 对家庭的责任
母亲保护孩子的行为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母亲们深知孩子需要有人保护,而她们愿意担起这个责任,在家庭中起到庇护的作用。
6 深深的情感
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自我牺牲时,其行为中蕴含着对孩子的深深的情感。母亲们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纯粹的,任何威胁孩子安全的事情都不能让他们放弃对孩子的保护。
母亲就是儿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精心栽培,母亲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
孩子睁开眼,接触的首先是母亲。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有时候在性格方面。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受母亲的影响也很大。
一个人的成功,从表面上看,可能与他受过的高等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脱不了干系;但若是从本质上来分析的话,是母亲的素养高度,决定了儿子的事业成功和婚姻幸福。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无穷的,尤其是对儿子。
母亲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儿子的学习成绩“言传身教”一词在母亲身上体现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在孩子一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更长。如果一位母亲只注重打扮自己,却从来没有当着孩子面看过一本书,甚至是一份报纸,那你也别指望孩子能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别动不动就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你遇见不懂的东西有虚心请教别人了吗?母亲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又怎么给孩子做好榜样?
什么样的母亲,养出什么样的儿子:严酷型妈妈,养成孤独型儿子,这类妈妈很少关心孩子,对孩子很严厉,与孩子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孩子容易处在孤单抑郁的状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与异性接触时,容易被对方认为是冷酷无情的人,与时下流行的“暖男”背道而行,对孩子的婚姻生活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矛盾多变型妈妈,养成依赖型儿子。很多妈妈对于情绪的控制不到位,压力大的时候,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而有时又会对孩子呵护有加。如此反复多变的行为,很难帮孩子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所以当他成年后,会很希望从配偶身上得到安全感,从而产生过度的依恋。他会要求配偶时刻关注自己,难以忍受丝毫的忽视。强烈的不安全感会让他们无法完全信任对方,这对婚姻生活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好好教育儿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