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中类型及感情手法
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初中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考试必备!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0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0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0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0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初中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考试必备!
10、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四种形式:
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刘一止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借古抒情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扩展资料: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1、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修辞手法:比喻 、借代、设问、比拟、夸张、反问、双关、对偶、互文、列锦
3、 表现手法: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衬托、对比、渲染、用典 、照应、以少总多、以小 见大 、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离合、蒙太奇
4、结构模式:层层渲染、铺垫、伏笔、照应、结构对比、卒章显志
参考资料:
诗歌抒情手法有哪些
抒情手法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三、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2、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4、用典抒情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5、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哪方面情感?友情李白的《赠汪伦》爱情元稹的《离思五首》亲情孟郊的《游子吟》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杜牧的《山行》……太多了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语文的表现手法吗?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再现客观类,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这就是说,在某地出现的事,写出来再传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个行业里创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业传递。作者在观察、思考与表达时,多取客观态度,力求真实表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类,包括议论和抒情。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是作者在观察生活发现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之后,有题而议才写成文章。作者在体验生活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感而发才写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话,主观的东西向外转化和传递,即所谓表现。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关于表达方式: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关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 (一)借景抒情——1直抒胸臆2融情入景3移情于景4因情造景(二)借事抒情(三)借举止抒情(四)借比喻抒情(五)借象征抒情(六)借典故抒情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具体化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体会古诗文的情感,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在古诗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多以引导学生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主,对引领学生感悟诗歌的情感,不作过高的要求。但只要方法得当,化难为易,让他们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适当介绍古诗文的写作背景。
如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爱国名篇《示儿》时就应适时的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祖国的大半河山已落入外寇之手,中原人民身受涂炭,作者也积极参加到御敌统一的战斗中。把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一生的愿望。但到了临终之时自己的美好愿望也未能实现,这时诗人并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伤,却为祖国山河破碎分裂的局面而悲伤无限。这样,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其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之情已跃然纸上。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二、以想象出诗歌的意境为基础。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教学古诗文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努力将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逼真的再现出来。如果学生只是抓住了古诗所描写的主要内容,至多只能算是抓住了一些表象的东西,算不上真正读懂了诗歌,更谈不上入其境,悟其神了。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在学生把握了诗歌的内容,想象出诗歌的意境这一基础上进行。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当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后,教师就问:你们觉得,作者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引出隐者隐得那么深,诗人为什么又要执意去寻访呢这一疑惑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合情合理的解读。有的认为是崇拜,有的认为是畅谈,有的认为是借寻访之机散心排忧。学生的见解,充分的开掘了作者内心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如果教师没有在前面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的内容,后面的诗歌情感的体会,就可能无法完成了。
三、以情激情,促进学生情感迁移。
如教学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可先让曾有远离父母亲人,独自一人渡过重大节日经历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再启发其他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和亲人分处异地,举目无亲而又特别渴望见到亲人时,会如何想念自己的亲人?过年过节看到别人亲友团聚,其乐融融,而自己一人孤寂独处之时,又会有怎样的滋味涌上心头?再体会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就不难了。
四、反复诵读、品味诗歌。
在古诗词教学中少分析,多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一条宝贵的经验。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读也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要教学生学会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诗文内容,在头脑中画画,反复吟诵、体味,进而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时,让学生对照课本插图反复诵读,诵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感知诗文内容过程,反复诵读中,一幅月夜洞庭美景图便可呈现于学生头脑之中。而面对如此精美绝伦的美景任何人都会和诗人一样情不自禁的表达自己对洞庭秋夜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
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所以我们学习古诗,不求做到古人的诵读吟唱弦舞俱全,但只有努力去诵、读、吟、唱,才能形神逼肖,体现诗歌的韵律之美。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是喜爱古诗的,但如果把古诗的学习狭隘成单纯的背诵,那渐渐的学生又会失去原有的学习激情。
五、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古诗,固然要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意境,同样应该能够感悟诗情。也就是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但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可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中,可以让学生从题目到内容,先提出相关问题,再结合相关文字或感悟,或推想:隐者是谁?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隐者?为什么要成为一名隐者?作者为什么要寻隐?怎样寻的?为什么没有遇到?没有遇到的隐者心情怎样?理由是什么?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从诗歌中找到答案,有的必须联系相关句子去领悟,有的要联系生活经验去体会,有的则应该依据关键字词去推想了。比如诗人为什么寻隐没遇到?答案较多,可能是隐者隐的太深了,也许是诗人太迷恋于山中景色了,大概是隐者陶醉于云雾缭绕的地方,或者只顾了采药,忘了回家呢。这样一来,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如羡慕隐者的自由无拘,向往山中的清净安乐等,就很容易体会出来了。
六、演一演、画一画。
在学生熟知了古诗文的内容,领悟了其蕴涵的情感后,要求学生为之配画,将头脑中的画画在纸上,并在画中以极其精练的文字表达自己对古诗文思想情感的理解。或者根据诗中的角色来演一演,使学生的情感和诗人的感情一起得到升华。
诗歌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因而诗作中无疑会呈现出一些形象,而这些形象是作者情感与物象的融合体,我们把这一“融合体”称为意象。
简言之,意象,是指文学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艺术形象。物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如山川、草木、风雨、雷电等,这些客观事物都可以作为意象出现在诗歌里。当然,注入了作者情感的人、事、物等也涵盖在内。
作为创作技法,意象叠加在诗歌中起到的作用是创造意境,引发读者进行“再创作”的想象,从而解读出诗作隐藏的深邃涵义。晚唐诗人温庭筠写过一首五言律诗《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表达了在外游子浓郁的孤寂情和思乡意。全诗虽然没有一个“早”字,但前六句却写出了早闻、早思、早见。第三四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为历代传诵的名句,其中未用一个动词,只罗列了六个具体事物——这一连串的描述性意象叠加在一起,突出了秋季早行的特征,读者便能领悟到此诗含而不露的意境,以及游子在凌晨路上凄冷、寂寥的感受。
再看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看似在写相思之情,实际在抒发宏愿落空的闲愁。词的下阕通过三个叠加的比喻性意象: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准确地表现了“闲愁”的多、乱和缠绵,原本为抽象的“闲愁”似乎还可以伸手触摸,可谓十分形象生动,从而揭示了作者因怀才不遇、终不得志而失意和迷茫的心境。
1和想象有关到的诗词赏析
联想与想象在诗词中是常见的。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词是极其精炼的艺术,都以少量的字词包孕着丰富的含义,以含蓄的点拨给人以天女散花般的自由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诗词艺术的翅膀,同时又是诗词鉴赏的触媒。
诗词作者凭借它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读者凭借它来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来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无尽韵味。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分为以下几种:一、借助联想,跨越空间,由此地想到彼地,以彼方写己方。
示例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中有“思家”二字,第三、四句却写家人谈论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赏析:这种巧妙的构思,使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诗人不写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谈论自己、挂念自己的情景,从而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表现得更深切感人。示例2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感情的?赏析:这首诗通过写除夕夜独处异乡旅馆中的作者想象故乡亲友对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之思念,衬托了自己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二、借助想象,跨越时间,由现在想到将来,以将来写现在。
示例3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中的想象。赏析:本诗通过写作者想象在将来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反衬今夜的相思之苦,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示例4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思考: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赏析: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眼前实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朋友上船。
诗的后两句为虚拟: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很好地表现了惆怅别情。三、借助联想,跨越时间,由眼前想到过去,以过去写现在。
示例5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思考:你读出了什么?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赏析: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表达的是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是浓重;对旧日的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显凄凉。
示例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思考:这首词是如何写出而今之“愁”的?赏析:上片回想自己青春年少时候,纯真烂漫,对于“愁”没有深切体验,却强说愁。下片写现在的愁闷。
国家民族的不幸,自己的坎坷经历,使作者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忧愁和悲愤,这与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有天壤之别。这样,以过去的无忧反衬出而今的“愁”之深。
四、借助瑰丽想象,构筑诗歌意蕴。示例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思考:说说三、四两句在写法上的妙处。
赏析:三、四两句写诗人奇特的幻想:他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作千万个身,以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种十分大胆和新奇的想象,就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师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
示例8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思考:后人评价第四句“其妙无比”,你认为妙在何处?赏析: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
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五、借诗句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示例9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思考:古人评价本诗结句令读者“低徊流连,觉尚有数十句在后未竟者”,在你看来“未竟者”有哪些内容?提示:分手在即的伤怀,漫漫旅途的孤寂,前途未卜的迷茫,天各一方的思念等。
示例10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思考:甲乙两首诗每首的后两句都提供给读者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提示:《约客》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
《雨晴》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2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技巧。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曾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
想象是指诗人凭借记忆进行回顾或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作为古诗中的联想,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示例解说如下:
1、古诗中的相似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人在这里,就用了相似联想。这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所以他在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这一处联想,既写出月光的皎洁,又点出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2、古诗中的对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诗的主旨是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痛。然而作者未从正面去描写,而是运用联想进行了四个对比:一者动与静,“誓扫匈奴”“五千貂锦”;二者生与死,“不顾身”与“丧胡尘”;三是前方与后方,“无定河”与“春闺”;四是人与鬼,“梦里人”与“河边骨”。通过强烈的对比,把疆场将士英勇战死的壮烈,遗骨河边的凄凉,以及家中仍作生人思念的悲惨,全盘托出,井然呈现,既深化了主题意旨,叉反映了多个层面,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古诗中的相关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章碣的《焚书坑》: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与“坑灰未冷”相关的是秦始皇,与“山东乱”相关的是秦始皇、刘帮、项羽等人。这里用相关联想,意在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
4、古诗中的逆反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诗描写的是常见的大漠景象,而作者却能够从“直的孤烟“,通过逆反联想,想到 “圆的落日”。“孤烟“的淡色与”落日“的彩色,”直“的劲拔与”圆“的柔美,形成一种奇物的视觉效果,一幅奇妙壮观的画面,诗画结合,绘景开阔鲜明,气势雄浑,成为千古名句。
5、古诗中的因果联想及其运用:
如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里由果推因,春雨好在哪里,一是 “知时节”,她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二是默默奉献。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
想象: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以想象兄弟们发现登山插茱萸少了一人,表达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
又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联想与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借助联想,可跨越时间与空间,增加诗歌内蕴,丰富诗歌思想与情感。借助瑰丽想象,同样可构筑诗歌意蕴,同时还会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3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高中)诗歌鉴赏中的动静结合手法例说:下面是2005年全国卷Ⅲ的诗歌鉴赏题及答案:《雨后池上》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本题涉及的是古典诗歌常见表现手法中的动静手法。由于山川景物有动态有静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和静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写动态,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构成一种情趣,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因此,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④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
/linkurl=-TEVCTBnxdl8fyDGc-
4高中课外古诗大全急求高中课外古诗30首 只要高中古诗,课外的 来自匿名用户的提问 最佳答案由提问者推荐1伐檀 《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2硕鼠 《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3木瓜 《诗经》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4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功盯哆故馨嘎鹅霜珐睛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5平陵东 汉乐府民歌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6枯鱼过河泣 汉乐府民歌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7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8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9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连,与君永相望!10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1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3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14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15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6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7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8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19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20望海潮 柳永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21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2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5高中课外十首古诗(最好四言)加赏析(1)龟虽寿(无) (2)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甘肃省平凉市·201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23~25题。
(7分)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3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简要的分析。(3分) 24诗中哪些景物是“田家”所特有的?(2分) 2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3(3分)对偶(对仗)(1分)分析:如颔联的“绿水”对“青山”,“村边”对“郭外”,颈联的“开轩”对“把酒”,“面场圃”对“话桑麻”。
(举出一例得1分,3例得满分) 24(2分)场圃、桑麻、菊花(答出一种给1分,两种得满分) 25(2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给分) 2、2010广西玉林防港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7题。
过 故 人 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老朋友邀我去农家做客。“鸡黍”、“田家”透出老朋友家浓浓的田园气息。
B、颔联“和”、“斜”两字运用精妙,描绘出一幅绿树环绕、青山斜隐的美丽迷人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C、最后两句写诗人与老朋友相约重阳再聚,表现出老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读后余味无穷。
D、全诗叙述了诗人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流露出诗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答案:D3、2007山东滨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诗中 “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分)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2分) 答案:6开轩面场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7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表达效果给1分。
三、精心原创试题(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1分) (2)“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合”和“斜”都用得好,请问它们好在哪里?(任选一词作答)(1分)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1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参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6)试描绘“绿,青”所展现的画面。(7)“待,还”两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诗评家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孟浩然的诗外表平淡却韵味悠长。
请以“故,邀”两句为例,简析一下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答案示例:(1)示例:喜悦欢快(2)示例:“斜”字形象地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3)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4)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
(5)开轩面场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7)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
(8)诗句就像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正是这平谈的文字写出了至交之间不用客套的交往方式。(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