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

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第1张

《采桑子·重阳》作者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白话释义: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

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采桑子抒发了作者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此词以情感曲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

“时间”句与“离亭”匈,将时间空间交织在一起,于是,“长恨”便通过小小“泪滴”形象地折射出来。短短四句胜过万语千言。

下片只用“西风”、“淡月”便勾划出秋夜的凄清。在此无可奈何之际,离妇的渺茫希望只能寄托给迷蒙的梦境。

然而一声雁唳,却又将她从梦中唤醒,无情的现实更增添雁归而人未归的失落与惆怅。尽管如此,凄凉落寞之中仍暗暗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温润秀洁,境象高远,颇能引发读者的遐想。

原文: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译文: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

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

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扩展资料:

全诗赏析:

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

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

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

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

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1、诗篇一开始就是一句大气磅礴的感慨,这一句的胸襟气势以及对具体的光阴不再的体验唯有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与之相较,如同一辄的感慨决非“诗家九月怜芳菊”式的感慨,作者关心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整个人生或苍天主宰都在他的注目之中。

2、接着他反复吟唱,后二句,连用二个叠字叠韵,让“重阳”二字回荡在耳际,缕缕不绝,令人产生一种博大的沉郁之感。突然,画面及音调变了,仅仅一句从前三句中异军突起,带来鲜明而新奇的出人意料之美,这就是诗人生活的一个侧影,也是革命斗争中抒情的一笔。

3、的确,芬芳的战地黄花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里脱颖而出,它在沉郁之气中颤动着它娇嫩的花瓣,恍若初春的小花在龙钟的重阳疾速闪烁着,拂动着,因为“战地”二字之音韵已将刚劲果敢之力锲入前面三行所造成的浓郁画面。这上半阕最后一行显得英姿勃发,仿佛是一个美的亮点从隆重的气氛中破空而出,美焕美伦。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29年重阳节闽西征途中所作的,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1、赏析:诗篇一开始就是一句大气磅礴的感慨,这一句的胸襟气势以及对具体的光阴不再的体验唯有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与之相较,如同一辄的感慨决非“诗家九月怜芳菊”式的感慨,毛泽东关心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整个人生或苍天主宰都在他的注目之中。

2、接着他反复吟唱,后二句,连用二个叠字叠韵,让“重阳”二字回荡在耳际,缕缕不绝,令人产生一种博大的沉郁之感。突然,画面及音调变了,仅仅一句从前三句中异军突起,带来鲜明而新奇人意料之美,这就是诗人生活的一个侧影,也是革命斗争中抒情的一笔。

3、的确,芬芳的战地黄花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里脱颖而出,它在沉郁之气中颤动着它娇嫩的花瓣,恍若初春的小花在龙钟的重阳疾速闪烁着,拂动着,因为“战地”二字之音韵已将刚劲果敢之力锲入前面三行所造成的浓郁画面。这上半阕最后一行显得英姿勃发,仿佛是一个美的亮点从隆重的气氛中破空而出,美焕美伦。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诗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赏析

对于九九重阳节这个民间古老的习俗,曾引起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这是一个属于秋天的时节,也是一个登临赏菊的时节,是慨叹、惆怅、追忆的时节;韶光易逝,人生短促,譬如朝露,明日黄花蝶也悲的时节。

就在这个时节涌现过多少离愁别绪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我们人人皆知的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等不一而足。

我在羁旅南京四年时,也曾写过一篇《苏州记事一年》,以平常心写了苏州的民间世俗生活,其中有“九月九,效外登高;望云望树,望鸟;小贩漫游山下。”(这里面有悠闲也有快乐;有风景也有商业。)

而诗人毛泽东在他这首《重阳》中却融慨叹和飞扬为一体,他没有一味缠绵在古代诗人的悲秋、哀秋、伤秋之中,而是从此中飞升起来。

诗篇一开始就是一句大气磅礴的感慨,这一句的胸襟气势以及对具体的光阴不再的体验唯有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与之相较,如同一辄的感慨决非“诗家九月怜芳菊”式的感慨,毛泽东关心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整个人生或苍天主宰都在他的注目之中。

接着他反复吟唱,后二句,连用二个叠字叠韵,让“重阳”二字回荡在耳际,缕缕不绝,令人产生一种博大的沉郁之感。突然,画面及音调变了,仅仅一句从前三句中异军突起,带来鲜明而新奇的出人意料之美,这就是诗人生活的一个侧影,也是革命斗争中抒情的一笔。的确,芬芳的战地黄花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里脱颖而出,它在沉郁之气中颤动着它娇嫩的花瓣,恍若初春的小花在龙钟的重阳疾速闪烁着,拂动着,因为“战地”二字之音韵已将刚劲果敢之力锲入前面三行所造成的浓郁画面。这上半阕最后一行显得英姿勃发,仿佛是一个美的亮点从隆重的气氛中破空而出,美焕美伦。

接下来下半阕有豁然开朗及挺进之势,好像诗人已彻底战胜了“人生易老天难老”以及“重阳”的浓厚秋云,秋风在刚劲有力地年年吹送。诗人再进一步以一贯的“到中流击水”及“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大无畏的气概说出这秋风胜过春光,同时表明他青年时代“风华正茂”的热血必将贯注其一生。在此他改天换地之豪气又一次控制不住地跃然纸上。

最后一行以描写大景致结束,其中“霜”字也是毛主席极爱使用的一个字,而“不”字也是他爱使用的,这两个字不断表明他对风景的热爱以及对气吞山河抒发之偏爱。

而且当时毛主席在病中,因1929年的重阳节前后他先后在上杭、永定等县养病,但他的吟唱也非“病中吟”,而是“壮士行”,豪气依然雄沉爽朗。

采桑子重阳

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2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