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静板书的曲目内容分为几类?

洛南静板书的曲目内容分为几类?,第1张

洛南静板书的曲目内容,分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民间生活故事三类。

神话故事的代表书目有《湘子归山》、《八仙庆寿》、《二仙成圣》、《六堂上寿》、《观音堂》等;历史故事曲目有《朱洪武牧牛》、《唐王探秦琼》、《战吕布》、《火烧战船》、《长坂坡》、《杨八姐盘店》。

民间生活故事曲目有《瞎子告状》、《小女婿》、《小媳妇》、《怕婆娘》、《闺女算账》、《二姐观灯》、《小伙做梦》等。

静板书

一九五八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

县长张东、书记冯培智

为解决洛南县城吃水问题熬红了眼,烧焦了心

水,哪儿有水

群众缺吃少穿

农业是根本

水利是保证

可就是没水啊

吃水靠涝子里的雨水

担水要跑几十里

苦瓜梁塬黄柏川,人畜饮水都困难,天旱塬上干瞪眼,雨涝冲刷不得安

洛河的水抽过来,引过来,实在不行,背,扛,都要把水给搞过来

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

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

烟头按灭了一根又一根

走,去实地考察去

爬了几座山

翻了几道梁

穿草鞋、吃干馍

“时任农林水牧局长的樊孝廉用手作水准瞄了一下惊人地发现所处的洛河上游地势竟然比梁塬还要高张东县长立即让随行人员一路向东测量到永丰。回到县城后,他当即召开专题会议,并向县委书记冯培智汇报,最终拍板决定,引洛河之水上梁塬。”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从保安张坪开口引水

顺着保安南山挖渠道

沿坡道平缓下行

修建一条自流灌溉渠

要叫洛河水上塬,旱地变水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得找专业的水利专家

得找省政府汇报

跑了十多回

带着干粮背着水壶

骑着骡子去西安

争取500万元建设资金

***员就是要给人民办实事

就是要引洛河之水灌溉梁塬万亩农田

解梁塬万民缺水之苦

洛南县一年财政183万元

洛惠渠总投资850万元

钱从哪儿来?

扎紧裤腰带

牺牲这一代

造福千万代

说干就干

非修不可!

“保安镇曾经参与勘测放线的王马虎老人说,当时勘测工作从进水口一路放下来,落差要保持在千分之一内,遇到悬崖,测量人员就在高处打下一只钢钎,将绳头绑在钢钎上,另一头绑在腰间,脚一蹬人一跃,从高处一节一节向下,进入测量点,做下标记,无论雨天晴天,从不间断,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勘测放线标图,才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窝棚、山洞、窑洞能住人

糁子糊汤、玉米饼子馍、杂面窝头是自己背来的

乡亲们哪,我对不住你们,为了修好洛惠渠,让你们受苦了

所有干部职工每人每天节约半斤粮,全部送到工地支援洛惠渠建设

回答他的是一双双期盼的眼睛

没啥,我们跟着你干

攥着铁锤的手又握紧了几分

开始了

愚公移山,蚂蚁啃骨头

锤子、铁钎、铁锨、䦆头、笼担

黝黑的脸

磨破的手

稚嫩的肩膀早已磨出茧子

这群洛南愚公啊,发誓要把山给凿成河

号子声是这样的

“大战三百天,洛水上梁塬”

挖呀,凿呀,不把洛惠渠修成呀,不回家呀

再来一把劲儿呀,一起使劲儿呀,要修渠呀

爹呀,娘呀,老婆呀,娃儿呀,就有水喝了呀

这是一群不善言语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犹豫

眼睛里只认准了一件事

心里只想着一件事

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白天,拼命硬干

晚上,寒风呼啸

炮炸老虎嘴、劈开龙山岩、削平鸡冠山、巧凿仙人洞

炮炸老虎嘴1958年冬,工程进展到老虎嘴时,异常艰苦的修建遇到了难题。老虎嘴山像一个庞然大物横挡在施工队面前,因为没有工作面,加之放线难,不能按照往常的施工向前开进,只能在山顶打下粗木桩,把施工队员用绳索掉在悬崖上,施工队员凭着感觉在悬崖上一锤一锤打炮眼,数九寒天,一个工作日下来,队员的衣服出汗后又结成冰。一个月下来,大多数队员腰间都磨出了血痂,胳膊不能正常弯曲。放炮那天,看着巨大的老虎嘴瞬间垮塌,多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劈开龙山岩1959春,施工到龙山崖时,龙山崖几乎是浑然天成的一块大巨石。打炮眼时,一锤轮下去,只能看到火星四溅,石头上只打个白碴。今年85岁的张明哲老人参加过这段施工,当时营长陶荣祖下令,昼夜决战龙山岩。张明哲将钢钎打入山顶石中,系上绳索,从空中而降,进入施工地点,一手抡锤,一手持钢钎,先在绝壁上凿出一条五寸宽工作台,然后站立在工作台上凿出炮眼,5-7人为一班,6小时换一班,经过13个昼夜的连续施工,终于在峭壁上凿下了上千个炮眼,装入了2430斤的炸药,一举爆破成功。放炮时,石块飞出4里多地,一些群众的房屋被乱石击穿。

削平鸡冠山1959年夏,工程进展到鸡冠山,渠道要在鸡冠两侧凿出。同样需要炸山开路,但地势险要无法立脚,施工队员从山顶用绳索吊下去,借着摇摆的惯性使人能够到达工作面,赶紧抡一锤,像荡秋千一样,一个炮眼不知道要摇摆多少次,抡多少锤,才能够完成,硬是靠着顽强的毅力,才使得鸡冠山在英雄们面前俯首称臣。

 抢占流沙台1959年秋,工程进展到流沙台时,山上全是流沙,几乎白天拉走多少砂石,一个晚上的休息,砂石又填满了整个渠道,施工陷入了两难境地。拉不完的流沙,绕不开的地形,没有办法,工程实行昼夜连轴转,一个营的队员三班倒全部上,流沙清理一点,马上砌渠加盖,流沙下滑很快,清理了几天几夜,不到十来分钟,工程又被流沙覆盖,三班倒,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以几公分的单位向前挪,400多米的工程整整抢修了一个多月。现在在流沙台下,依然能看到几万方的流沙散落在那儿。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千百下才能凿出炮眼

炸药导火索都要自己制

至1959年9月,打通悬崖26处,峻岭29座

开通了保安沿山盘山石渠225公里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啊

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些

他们想过逃避吗

他们想家吗

他们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

洛惠渠无言

苍山无言

河水缓缓流过

灌溉了四万亩良田

供给了十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时间给出了回答

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

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

三千名洛南儿女啊

用血肉之躯修筑了这条人工天河

干渠总长633公里,比当年红旗渠早开凿3年

我无意把洛惠渠和红旗渠相比较

红旗渠的赞誉太多了

洛惠渠一直是默默无闻的滋润着每个洛南儿女的心

水通了

梦里有人在欢呼

水通了?

通了,通了

通多久了?

六十年了

啊,什么?都六十年了?

是啊,从那时候到现在,可不都六十年了。

1959年12月16日,洛南县委、县政府在永丰席洼工地举行通水仪式,商洛地委书记王杰到会祝贺,专员郭茂生剪彩。看到洛河之水汩汩地流上了梁塬,流进了自家院子,流到了干旱的庄稼地,捧起了用生命换来的水,老百姓哭了。为了庆祝梁塬通水,群众自发组织为县政府送来“人民公仆,心系群众”锦旗,县上组织剧团在永丰刘村唱了三天大戏。洛惠渠建成通水,《陕西日报》专题报道并发社论,西安**制片厂拍摄制作了新闻纪录片。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爷爷捋了捋胡子

又想起了当年的事

从小他给我讲过大禹治水、讲过李冰修都江堰、讲三峡水电站

可他觉得自己这辈子

最自豪的事就是参与了洛惠渠的修筑

当年的小伙子们啊

现在都已经白发苍苍佝偻着背

我还活着

有十六个人,已经长眠在山脚下了

他们大多数是排哑炮时被落石击中

平均年龄二十岁

      张永艮,男,29岁,四皓公社冀寨生产队社员,***员,复原军人,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1959年4月26下午,在斧子沟大爆破中光荣牺牲。

 姚生盛,男,25岁,胡河公社闫沟生产队社员,共青团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同年10月2日为打通老虎嘴光荣牺牲。

 张吉才,男,23岁,保安公社庙盘生产队社员,1959年2月参加洛惠渠工程,同年4月28日早,在南坡开渠工程光荣牺牲。

 李丙杰,男,33岁,白洛公社三村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3月31日上午,为找硝土光荣牺牲。

 张凤汉,男,36岁,四皓公社代塬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4月26日在斧子沟大爆破,光荣牺牲。

 李兆惠,男,19岁,尖角公社东方红生产队社员,1958年8月参加洛惠渠工程,曾两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同年12月7日下午,为打通白人岩光荣牺牲。

 王治斌,男,20岁,洛塬公社涧坪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3月16日下午为打通堡子岩光荣牺牲。

 雷满堂,男,19岁,景村公社雷村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9月为打通鸡冠山光荣牺牲。

 胡生满,男,49岁,祖师公社中心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元月23日为打通泾沟上南坡工程,光荣牺牲。

 还有几位牺牲的无名英雄,因为其他原因,现在已无从考证,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们的壮烈。

                                     ——赵有良 李建军 赵晓翔《洛南洛惠渠——永不会被忘记的名字》

还有六个人,落下了残疾

英雄们枕着水声长眠

洛惠渠精神永垂不朽

激励着洛南儿女不断向前

大哉!洛惠渠!

大哉!洛南儿女!

大哉!中国人!

小伙初中打伤同学被开除, 成人后蜕变好厨师。

+

张哲今年22岁。出生于地处秦岭深处的洛南县,他们村子依山傍水,有着他记忆中最美丽的日出、日落,以及每到正月十六仿佛触手可及,能使夜晚似白昼的月亮 。美丽的田园景色很难掩盖家乡的贫穷落后的一面,山民们一代一代在为温饱而抗争着。父亲不甘心守着贫瘠的土地,原本做水产生意,因为他的出生 放弃了刚刚起色的生意,回到老家靠打卷席养家糊口,可卷席利润微薄一年到头也卖不了多少。图为他在和朋友一起开的餐馆里炒菜。

为了养家糊口、无奈之下父亲跟村上的人一起去金矿打工,每天在潮湿黑暗矿洞里拉着五六百斤的矿车,而这一拉就是19年;母亲在家里照顾着上学的姐姐和少不更事的他。父母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他们姐弟俩拉扯大。他小时候太淘气,不爱学习,不是用弹弓打了谁家的玻璃,就是偷了谁家的鸭子,或是祸害了谁家的庄稼,经常被人找上门来。他每次被人找到家,都少不了母亲的一顿暴打。图为他正在炒菜。

上了初中以后,他更加肆意妄为打架,喝酒,逃课,上网,初二那年因打伤同学被学校开除。 2012年初,他来到西安,开始了我的学厨师之路,也是他蜕变的开始。刚进厨房的时候,因为年纪小什么都不懂,总被人欺负。那时候不懂得怎样与人相处,不懂得人心复杂,拿着一个月辛辛苦苦挣得的一千块钱,跟那些他以为是朋友的人挥霍,两三天就花光了。图为他正在厨房拖地。

没钱之后他走上了歪路——迷恋上了老虎机。有一次打老虎机输了一万多,欠了好多人的钱。慢慢的他发现这就是赌博, 不能越陷越深,从此以后再也没去过游戏厅。2013年8月,他遇到了恩师,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真正学厨艺的开始。师傅不仅教给他手艺,还教他做人,做事,让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慢慢成长成一个负责任能担当的男人。

跟着师傅从打荷开始,打荷比较简单再加上他有些基础,两个月左右就开始学配菜,当时因为没招到人就他一个人配菜。那时候他连土豆丝都切不了,但因为备料量特别大,每天土豆丝需要100多斤,于是师父 帮他备料,教他切菜技巧。他们每天早上八点就去店里开始备料,中午加班,晚上仍加班到凌晨12点。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他终于把刀功练出来了。图为他正在盛炒好的菜。

虽然满手刀疤,但他把它当做努力过的烙印。之后他利用配菜之余和中午值班时间学习炒菜, 由于师傅悉心指导,他用心学习,大概一年左右就出师了。后来拜别了师傅出去闯荡,时常怀念和师傅在一起的时光。随着年龄增长,看多了身边的人情冷暖,常常触景生情想到父母。从小到大父母从未让他受过什么苦,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他。为了他和姐姐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仍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图为他和现在的工友们一起吃饭。

看到父母沧桑憔悴的面容和头上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泛起的白发,就想起小时候看到他们年轻时矫健身影,对比是何等的鲜明。每每想到这里既心酸又愧疚。于是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要自己创业,要为父母撑起一片天,不到长城非好汉!读者朋友们,大家知道很酷的他在什么地方吗?在农村他的同龄人许多都结婚了,他忙于学手艺和创业几乎无暇考虑婚姻问题。父母不停地催促,可他结触女生的机会很少,很无奈。

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经济基础后,他和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在西安长青二路开了家煎饼屋。三人立志要做好、做大、做强!现在是创业初期所以比较艰苦,但是他坚信: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他喜欢马克思的一句话:“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他的梦想正扬帆起航,年轻时就该为梦想往前冲,前路坎坷不言弃!

静板书是洛南县著名的民间曲艺形式,在上海世博会上精彩亮相,参加上海世博会商洛活动旬文化艺术展演,深受中外游客欢迎,观众达4万人次之多,让洛南静板书蜚声海内外。

据悉,作为洛南县著名民间曲艺的洛南静板书已在世博园陕西馆连续演出7天49场,观众达4万人次之多。演出曲目有洛南的民间传统书目《四大京》,也有诙谐幽默的小书帽《拜丈家》《怕老婆》《小伙做梦》等。演出盛况空前,不仅得到游客的青睐,而且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演出结束后,参加演出的三位艺人被上海浦东开发区一大型娱乐公司相中,签订了演出合同。

洛南静板书2008年6月已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6月国家文化部已将其公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文化部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联合组织举办的“中华颂”第五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于2014年11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洛南静板书参加大赛并获得不俗成绩。

本次大展赛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县的专业和业余团体参加,共演出小戏、小品、曲艺节目25个。洛南静板书参赛节目《八项规定正党风》,采用传统曲艺形式,歌颂中央八项规定,以正党风、强国家、兴民族,实现美好中国梦为主要内容。该节目以深刻的主题,独特的形式,浑宏的气势,精彩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经评委投票,该节目夺得大赛剧目银奖。同时,吴全喜荣获优秀编剧奖;牛新宏、方爱民荣获优秀导演奖;李宝祥荣获优秀艺术指导奖;任银峰、李桂存等七名民间艺人均获优秀表演奖;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洛南豆腐,雪白如玉,软而不烂,吃着柔软、细嫩、劲道、香醇!好吃!在城里乡里,豆腐都是一道好菜。蘸豆腐、炒豆腐、烩豆腐、水煮豆腐、油炸豆腐、豆腐丸子……,吃法多得不可胜数。洛南豆腐,被当做稀罕食品,常常赠送亲友。

在洛南汽车站,每天凌晨有一个丰崚人氏,做的豆腐直接搭早班车运往西安,早9时前准卖光。在洛南县城,有差不多百余名城周边的农户,以做豆腐卖豆腐为生。做的最好的是一个脸上有一个黑魇子的方正脸型的小伙,姓雷,平常他做两座豆腐最先在市场卖完;每逢节日,他一早做好七八十来座豆腐,群众哄抢着割他的豆腐,要捎带到远方的、自己割点吃的人很多,挤得他都卖不功,钱收不急。在县城,有好几处买卖豆腐的地方,西边有西门口和宁王沟口,南边有宁洛桥头和劳动路,东有东门口和健康路口,都有豆腐摊;每天,更有推着架子车、自行车、电动车在城里转悠着喊叫着,“卖豆腐咧!豆腐!热豆腐!谁要豆腐哩?”,听着这声喊叫,县城人就有豆腐吃了。豆腐从最初的几毛钱涨到两块半一斤,还是很有市场。据说,在商州洛南豆腐也很吃香,商州豆腐瓷实,洛南豆腐更显得嫩,口感好。

在洛河沿岸,山上山下,农户家家都种大豆,年年过年都做豆腐。豆腐好吃,源于大豆好、水质好、手工制作。大豆苗子在青山绿水中成长,山中水质好、土质矿物质元素种类多、生长期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结出豆粒个个圆滚晶亮,其营养价值自然也高。

真正的好豆腐,是在农村用古老的手艺制作的。那是用石磨磨浆用浆水点的豆腐。是先把大豆泡入清水中一天,待其发胀后,用L型石拐磨磨出生豆浆。然后再把豆浆过滤,入锅烧制八成熟,再用浆水点浆,烧制开来,捞出豆腐脑过包压制,控水,成型。

拐豆腐的石磨,用一根长长的L型木拐来回转圆圈推动,乡里人把这个工序叫拐豆腐。把石磨架在木梢桶上,一边不停地推拐,一边往磨眼里灌泡胀的豆子。拐豆腐很费劲费事,一圈又一圈,磨出来的就是白生生的生豆腐浆。生豆腐浆粗糙、粘稠、含有豆渣。把粗豆浆包在粗布包里,吊在大锅上的十字架子上面,来回转悠、添水、挤压、过滤,叫过浆,才把豆浆与豆渣分离出来。去掉豆渣以后的豆浆水,开始烧火,煮豆腐。细腻乳白的豆浆被煮开来,看火候差不多了,再加进去一些没有一点酸菜的清汤浆水,点豆腐。点过几勺浆水的豆腐慢慢地在锅里漂起来,一块一块一脉一脉,漂浮、沉淀、忽悠着,等全部豆腐结块浮在水面上,停火,捞出来用豆腐布包着,上面放上锅盖和石头,压实,空水,过一段时间,豆腐就做成了。浆水豆腐细腻,白嫩,口感好,豆香味重,营养价值高,才是真豆腐啊。

豆腐的兄弟姐妹家族可多了。有豆浆、豆腐脑、豆腐干、豆腐乳、豆渣饼(馍)等等。豆腐在即将压制成型之前,舀出调成豆腐脑,放上韭花、辣椒,吃起来特别好吃。豆腐干,是把豆腐脑用小块布包了,使劲压制、阴干数天,用葛藤穿成串,吃时切成薄片,更是劲道好吃。

早先,洛南人过年家家都要做豆腐一座,蒸豆渣馍一锅。在过去饥荒的岁月,豆渣馍可是耐放耐实的好食品,尤其在春上春荒时节,更是救荒救急的。早先,洛南人红白喜事,席上四角要上四碗豆腐,豆腐宴可是闻名的。现在,虽说生活好了,平常的日子和过年过节也是离不了豆腐美味的。洛南豆腐,在城里是拿石膏点制的,石膏点的豆腐,产出率高,吃起来特柔嫩;在乡里是拿浆水点制的,乡里的豆腐更是纯粹,有豆香、幽香、水润、可口。

洛南豆腐,真美味好营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22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