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习俗导致两人分手,怎么挽回?

因为一些习俗导致两人分手,怎么挽回?,第1张

因为习俗导致两人分手的例子还真不少,真是让人觉得很棘手。

有一个例子就是这样子的。

我和男生,去年年初相亲认识,中途曾觉得不合适,尝试分手,经双方父母开解,继续交往。在去年10月,按照我们村的习俗,举办定亲宴。因为是女方的习俗,所以是我父母出钱办的。

来参加的人,大部分是我们女方亲戚,男方大概就来一桌多人。我们这边的亲戚送改口礼金3万多,男方只有2800,男生说全存放在我这里。后来随着继续相处,越来越觉得不合适一起生活。两个人都是倔脾气,经常因为一个小问题吵架,一开始都是我妥协。但是时间久了去,就厌烦了。有次一起出去旅游,两个人冷战n次,有一天他自己跟我冷战3次。经过一个月的深思熟虑,我和他正式提出分手。

然后问题就来了。订婚宴时我父母给了男生十万现金和价值三万多的金项链(男方当时说想要买车),男方父母作为交换,给我三万多的金饰。习俗是如果不继续举办婚礼,双方要换回来的,所以我和男生母亲联系后,带着金饰去她家想换回来。但是他母亲当时的态度像是没看清我发的微信,没有将东西还我。

本人比较胆小,也相信阿姨的人品,所以没有当场要。而是想下次再拿也不急。而且作为提出分手的一方,我觉得可以把男生送的东西都在礼金中扣除,就请阿姨算一下,大概多少,那么礼金十万中扣除这些后,再还我们家。所以事情一直拖拖拖下去。阿姨也是一副你不用担心,算清楚会还你,我们家不看重钱的样子。我也一直相信她。

然后这个月我们搬家,买了房开始装修,又租了房住。家里资金紧张,问同事亲戚借了几十万吧。我父母又知道我把金饰还回去的事,就直接联系男生母亲,想要回订亲礼。对方一直拖,一开始电话联系也是直接说不看重钱,但是后面发信息不回了。打电话过去直接说她家损失严重,问及什么损失,我们可以赔,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甚至男生父亲肺炎住院的事还甩到我们分手上,说因此导致他住院(他父亲是在分手前住院并痊愈的,当时还一起去探望了)。然后开始挂我妈妈电话。

父母就说我把人看的太简单太好了,他母亲是个厉害的杭州人,没那么好会还我们。我现在仔细想想当时的聊天,她母亲真的有可能利用的把金饰先拿到手,然后就拖着我。真的是这样吗?

嗯。 你男友那方也能理解,为父母着想,你这边确实也难做,我想你很爱你男友吧,彩礼你是不会在意了。推荐的办法,就是给你爸妈做思想工作,说他们那边的习俗不一样,结婚没有彩礼,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或者说,先给多少,以后再慢慢给。再说了,你男友不说的话,你去说,或者是你爸妈去说彩礼的事,搞得事情更僵了。

在古宿松县,一场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订亲、成礼、合亲四个阶段。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经过以上阶段和程序的,才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旧时徽州人的婚嫁习俗,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诸多繁文缛节,不少到带有迷信色彩和买卖婚姻的因素。下面我们就从徽州婚嫁的九道程序,一一来让大家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说媒:旧社会的古礼,男满18岁为“弱冠”,女满15岁为“及 ”。儿女到了十三四岁,父母就开始关心其婚事。联姻讲求门当户对,实际上女方每望高攀,男方却需适当迁就。故有“嫁女高高求,讨亲低低凑”的说法。;一般都由乡里的好事婆娘,往来游说,巧言撮合,或由男方选定对象,委托媒婆前往提亲。女方如同意,媒婆就取得女方年庚八字红单送到男家,男方将八字置灶君座下,以测有无不祥之兆。若厨房三日内不失盘打碗,不缺瓢少筷,认为初步吉利。再将男女两方生辰八字送到算命先生处,看看是否相冲相克,全部通过,确认无误才可以正式求亲说合。

行聘:俗称“下定”、“定亲”,双方确定联姻后,选定吉日,由男方备下红贴,称为“鸳鸯礼书”,在内页写上男子的生辰八字,装入一个红封套,附写一篇请求联姻的定格文章,备下一支新毛笔和一块新墨放入一个红皮“批书匣”,请一名本房男性亲属带上批书匣,随媒人去女家,俗称“下定书”。同时还要根据女方要求送去“头节礼”,如衣料、首饰、礼银等。如民国期间黟县的礼银规矩就是108块银元。不过这也要看家庭财富多少而不等,但尾数都是八,寓意“若要发,不离八”之意,而且每枚银元上都要用朱红写上双喜字。女方受到后要由家长(父兄)用其新笔墨在鸳鸯礼书中内页左边写下女方生辰八字,然后在封面上写上“亲允大吉”,送回男方此为“批书”。女方收下的礼金,用来置办嫁妆,富豪往往自增陪嫁。这样就算是正式定亲了。鸳鸯礼书就是订婚凭证。定亲后,男方一年三节均得向女家送礼。

请期:订婚后,男女完婚,男方先请媒婆上门提出结婚请求,得到应允后,由男方捡选迎娶日期,书写在红柬上,配上相应的礼物,请媒人送到女家。古时便称为“请期”。现代叫“送日子”。 搬行嫁:在迎娶的前一天或当天,男方需派人前往女宅搬嫁妆,称为“搬行嫁”。搬行嫁期间,男女双方住宅张灯结彩,鸣炮奏乐。嫁妆一般都是房间家具及日常用品。富贵人家也在拜匣里放上一些金银首饰等,吃、穿、用品业一应俱全,机会可供一生享用。(有的甚至连棺木都备齐!!)。

开面:又称“拉面”。在迎亲的当天,姑妈或舅妈要给新娘开面,即用两根丝线靶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否则要被讥笑为“毛脸”。开面意味着姑娘时代已经结束。

迎亲:成亲值日,迎娶新娘要用花轿,少数沿河地区用船。迎亲人员一般为媒人、喜娘、舅舅、姑父以及与新郎、新娘年龄相仿的青年男女。抬轿者为四人,富贵人家为八人。新郎一般要亲自前往,歙县也有不用鼓乐,不要新郎上门迎亲的。到了女方家里,女方大门紧闭,要待男方在门缝中塞足了“喜包”后,方才打开大门,鸣炮迎客。然后开始“哭嫁”,母女报头痛哭,不过哭声中更多的是乐感而不是悲伤。为什么要哭呢?据说是“不哭不发,哭哭发发”。花轿出门后,有的地方还偷偷盛一碗水,随着出门的花轿泼出去,象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花轿到了男家村口即止步不前,要等新郎背进村子,这里面又有典故,婚后若是吵架,媳妇就可以声称“又不是我自己走上门的,是你把我背进来的”。

拜堂:歙县的习俗是,花轿至男宅落地,新郎亲自迎至厅堂,即行拜堂礼,黟县的习俗就是轿至男宅大门,公婆、新郎都上楼,要等新娘入了洞房,传带同时高呼“一代高一代,一代胜一代”。新娘入洞房稍事休息后,才出来行拜堂礼。

闹洞房:花烛酒宴散席后,亲戚好友聚集新娘放里,大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逗新娘发笑或是出一些难题来捉弄他们,以此取乐。图的也是“炒发”。

回门:新婚第三日,新娘回娘家探望,此为“回门”,如新郎伴送,则为“双回门”,女婿第一次上门,要一一拜见岳家诸亲长辈,中午岳家要开席宴婿,称为接女婿。徽州素有“丈母娘见女婿,犹如见皇帝“,以及”女婿上门活祖宗“登说法。所以非常隆重。第一次回门,不等夕阳西下,新婚夫妇必须告辞归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253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