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精神病有哪些种类 30分 精神病也叫严重的精神障碍严重的心理障碍症状特点:患者在患病期间患者对自己的异常心理行为表现完全丧失自我分认知能力,否认有病,并且不主动求医。有些精神病患者的发病属于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引起,躯体疾病如:传染病、中毒、外伤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导致;脑部疾病如:脑部炎症、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寄生虫、梅毒、肿瘤略
这里只给您简单解答一下精神疾病有哪些种类以供参考,根据CCMD―3分类标准如下:
一、精神分裂症:说明:根据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职业原则:“不能把“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作为讨论的话题”所以略给您简单介绍一下症状:
临床上患者的思想情感、意向行为不同程度与现实脱离,沉溺于自己的病态体验中。对外界事物情感反应淡漠、甚至倒错、歪曲。
1、青春型:愚蠢,性本能逸释多见。
2、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
3、紧张型:精神、运动抑制为主。
4、单纯型:发展缓慢、后果极差要长期服药治疗
二、偏执型弧神病也叫妄想精神病:
1、偏执狂精神病:偏执狂患者自己有不可动摇的、固定的、系统的妄想、自成体系且不易缓解、没有幻觉、除妄想外人格基本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和学习适应能力、难以治疗。但是他们对妄想仇恨的对象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暴力伤害,此类患者社会危害极大。这种人如果做出伤害无辜,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长期关押教育也可配合治疗。
2、类偏执狂精神病:也是以妄想为主,并伴有幻觉:幻听、幻视、幻触、幻嗅等,人格也较完整。注意:“偏执狂精神病要和正常的猜疑区别开,猜疑也许有一定依据或者客观原因的,经过分析解释后就不再坚持了”。
三、反应性精神病也叫应激精神病:是严重的或者持久的精神创伤体验,这种创伤也许是超强度的,心里无法承受了;也许是持久的存在就精神创伤。一旦精神因素消除,症状也就会消失了。发病前多有情绪不稳定人格特点。以紧张、恐惧、焦虑、抑郁为主,围绕发病因素有不太荒诞离奇的妄想、幻听、幻视等言语也许增多也许沉默。此病预后良好,甚至不治自愈,个别会存在神经症症状。
就解答这些,不知对您有没有帮助!
问题二:最常见的精神病有哪些? 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海忧郁症、强迫症、品行障碍、智障、焦虑症、躁狂症、恐惧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小儿多动症等等。
问题三:精神病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精神病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呢? 情感性(心境)精神障碍 (1):躁狂症 (2):双相性情感障碍 ①、双相性情感障碍:躁狂相;②、双相性情感障碍:抑郁相;③、双相性情感障碍:混合相;④、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⑤、循环性心境障碍;⑥、其它双相情感障碍;⑦、未特定的双相情感障碍。 (3):抑郁症 ①、单次发作抑郁症;②、反复发作抑郁症;③、更年期抑郁症。 (4):其它情感性精神障碍 (5):未特定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神经症以及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 (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 ①、广泛性焦虑症;②、惊恐发作。 (3):强迫性神经症 (4):抑郁性神经症 (5):癔症 ①、分离性遗忘症;②、分离性漫游症;③、分离性身份障碍;④、转换性运动与感觉障碍。 (6):疑病性神经症 (7):神经衰弱 (8):与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 ①、急性应激反应;②、创伤后应激障碍;③、适应障碍;④、神经症性反应;⑤、与文化相联系的精神障碍。 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生理和行为障碍 (1):进食障碍 ①、神经性厌食;②、贪食症;③、神经性呕吐。 (2):睡眠与觉醒障碍 ①、失眠症;②、嗜睡症;③、睡行症。 (3):性功能障碍 ①、 减退;②、阳痿;③、早泄;④、性 缺乏;⑤、 痉挛;⑥、 疼痛。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行为障碍 (1):人格障碍 ①、偏执型人格障碍;②、分裂型人格障碍;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④、冲动型人格障碍;⑤、表演型人格障碍;⑥、强迫型人格障碍;⑦、其它型人格障碍;⑧、未特定的人格障碍。 (2):冲动控制障碍 ①、病理性赌博;②、病理性纵火;③、病理性偷窃;④、拔毛癖;⑤、其它冲动控制障碍;⑥、未特定冲动控制障碍。 (3):性行为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①、 癖②、摩擦癖;③、窥阴癖;④、露阴癖;⑤、异装癖;⑥、易性癖;⑦、恋物癖;⑧、恋童癖;⑨、自恋癖;⑩、 癖;⑾、恋兽癖;⑿、 癖;⒀、 癖;⒁、性受虐癖;⒂、性施虐癖;⒃、恋尸癖;⒄、灌肠癖;⒅、恋毛巾被癖;⒆、恋足癖;⒇、秽语癖; (4):其它 ①、做作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1):精神发育迟钝 ①、轻度精神发育迟缓;②、中度精神发育迟缓;③、重度精神发育迟缓;④、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⑤、边缘智力;⑥、其它精神发育迟缓;⑦、非特定的精神发育迟缓。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1):广泛发育障碍 ①、儿童孤独症;②、Asperger综合征;③、Heller综合征;④、Rett综合征。 (2):特殊发育障碍 ①、言语技能发育障碍;②、学校技能发育障碍;③、运动技能发育障碍;④、混合性技能发育障碍;⑤、其它技能发育障碍。 (3):儿童情绪障碍 ①、儿童离别焦虑;②、儿童恐怖障碍;③、社交敏感性障碍;④、选择性缄默症;⑤、其它情绪障碍。 (4):儿童多动症 ①、注意缺陷障碍。 (5):小儿孤独症 (6):抽动障碍 ①、短暂抽动障碍;②、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③、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le综合征)④、其它抽动障碍。 (7):品行障碍 (8):儿童行为障碍 ①、排泄障碍;②、睡眠障碍;③、进食障碍;④、口吃;⑤、其它行为障碍。 其它精神障碍及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1):无法归类之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无法归类之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3):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①、诈病;②、无精神病;③、自杀;④、人格特征突出;⑤、其它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情况。 以上介绍的是常见的精神病种类。
问题四:精神病都有哪些种类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三版 可分为: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问题五:精神病院都有什么人? 有木僵症的,一天到晚一动不动也不说话。
有不听话的孩子被父母强制送进来的,天天喊着要出去。
有当老师,有当学生。
有在里面待了十几二十年的。
有漂亮的,也有难看的,有胖的,有瘦的。
有被绑着的,有坐着的,有走来走去的。
问题六:精神病的症状都有哪些? 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会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其特点为:持续性冰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 其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混合状态(躁狂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发火、摔东西、情绪激动、控制不住自己都是躁狂的症状。 去精神科或者心理科看看吧。
问题七:常见的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 在医学上,精神病是精神疾病的统称,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类型。现在,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那么精神病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介绍一下: 精神病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常见精神病的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 2、性心理障碍:此种精神病的症状主要是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常见症有:窥阴症、露阴症、恋物症、恋童症、着装异性症。 3、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于童年,并持续终生,主要有偏执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这是主要的精神病的症状。 相信很多患者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关于精神病的症状的疑问,请直接咨询在线专家,专家会为您详细的解答。 精神病
问题八:精神病症状都有哪些 精神病的判断鉴别
鉴别心理问题与精神病
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普通人也存在不承认自己有病现象,所以不能把缺乏自知力和不承认自己有病作为确定精神病的依据)。
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
还有不少人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别人:“你有神经病”。其实,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病变往往有明显疼痛、麻木、感觉丧事、瘫痪等症状或/和神经系统定位的体征,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如脑CT、MRI等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症、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寻求诊治。[2]
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在严重心理问题之上还需要判断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病区别,其中若是属于精神病范畴需要由具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提供专门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
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
第一、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
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
第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
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3]
鉴别神经症与精神病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临床上一般采用百合清脑静神剂治疗。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4] 。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知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智能等障碍的一类疾病,特点是心理状态的异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如错误的判断时间、地点、人物;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感到自己的言语思维、行为不由自己支配而由外力支配;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病人却感知>>
问题九:精神病的种类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一般常见的精神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3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叮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4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5,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6,神经症在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上,由心理和社会因素而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神经衰弱,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疑病症,癔症希望我的回答您满意,祝您健康!
问题十:有精神病的人都包括哪些症状? 生物离子穴位系统疗法不仅可以恢复脑神经功能,而且通过生物活性肽的植入可以迅速改变神经递质酶的活性,使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可通过自身的“酶”的催化作用来达到持久性的平衡,从而杜绝精神疾病反复发复难题。
精神病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杀成功的病人,是在疾病的恢复期实施自杀行为的。病人在精神病症状消除以后,因自己的病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婚姻等现实问题,感到走投无路,因此选择了轻生。对此,家属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要尽早发现病人的心理困扰,及时疏导。
双相情感障碍
3个典型特征
1躁狂和抑郁两症状并存。
抑郁症状是双相患者最为常见的表现症状,但是要确诊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状是必要条件。
躁狂症状发作的时候,人会情绪高涨,甚至容易被激惹。
典型就是“三高”:情绪高、思维能力快、行动速度快。
躁狂状态可能会造成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比如参加危害自身健康的活动、参与犯罪行为、滥交等。
但是更可怕的是,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多久,就会跌入“三低”的低谷:抑郁症状发作。人会变得情绪低落,甚至发僵。
2情绪过山车,反复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无时无刻都在坐情绪过山车,在抑郁心情和躁狂心情中的“反复横跳”。
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的反复切换,是双相情感障碍最典型的症状。
3长期存在。
双相情感障碍一日出现,便会长期存在于身体,它不会一下子好起来,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发作。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双相障碍分一型、二型和混合型。
1)双相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提示:诊断BP-I型不需要抑郁发作。
2)双相I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轻躁狂发作;至少有1次重度抑郁发作;无论是轻躁狂还是抑郁发作都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
3)混合型障碍基本诊断特征:轻躁狂和抑郁症状≥2年;不符合轻躁狂和重度抑郁的诊断标准;2年期间无症状期持续不到8周。
区别:
1、狂躁与抑郁的程度不同。一型是典型的重躁狂重抑郁,都很重;二型则是典型的轻躁狂重抑郁,即躁狂症轻,程度明显低于抑郁症发病程度;混合型是短时间发作以轻躁狂、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数小时内)。
2、病情严重程度不同。1型病人表现出重度抑郁,2型病人抑郁情况还不是很严重。混合型一般是长达多年的抑郁反复。
3、发病年龄不同。1型主要在青少年起病,第一次发作的年龄往往比较小,在18岁左右,而且首次发作是轻躁狂发作,也可以是抑郁发作或者混合发作。 双向二型在临床上,表现为反复抑郁发作或轻躁狂发作,以抑郁发作频繁。
4、治疗效果不同。双相情感障碍2型的治疗效果明显,它的主要表现是患者出现轻微的狂躁症状,比如不爱说话,沉默寡言,生气的时候容易摔东西,砸东西,乱发脾气等等。2型的病人有时候思想是清醒的,当作一些事情之后能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会事后反省。
扩展资料:
双向障碍简介: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P),英文别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发病和过程:
BP-I和BP-II的发病高峰期在12-30岁之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是持续的,特别是抑郁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较一般人群的死亡时间要早8-20年,这种风险一部分可归因于自杀,双相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4倍;还有一部分患者死于肥胖、心血管或代谢疾病的共病。
结局:
双相障碍即使在治疗时仍具有不利的临床、社会和经济影响。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会从急性抑郁发作中全面康复,尽管治疗依从性良好,但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仍然很高。
参考资料:
-双向障碍
精神病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呢? 情感性(心境)精神障碍 (1):躁狂症 (2):双相性情感障碍 ①、双相性情感障碍:躁狂相;②、双相性情感障碍:抑郁相;③、双相性情感障碍:混合相;④、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⑤、循环性心境障碍;⑥、其它双相情感障碍;⑦、未特定的双相情感障碍。 (3):抑郁症 ①、单次发作抑郁症;②、反复发作抑郁症;③、更年期抑郁症。 (4):其它情感性精神障碍 (5):未特定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神经症以及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 (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 ①、广泛性焦虑症;②、惊恐发作。 (3):强迫性神经症 (4):抑郁性神经症 (5):癔症 ①、分离性遗忘症;②、分离性漫游症;③、分离性身份障碍;④、转换性运动与感觉障碍。 (6):疑病性神经症 (7):神经衰弱 (8):与社会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 ①、急性应激反应;②、创伤后应激障碍;③、适应障碍;④、神经症性反应;⑤、与文化相联系的精神障碍。 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生理和行为障碍 (1):进食障碍 ①、神经性厌食;②、贪食症;③、神经性呕吐。 (2):睡眠与觉醒障碍 ①、失眠症;②、嗜睡症;③、睡行症。 (3):性功能障碍 ①、性欲减退;②、阳痿;③、早泄;④、性高潮缺乏;⑤、阴道痉挛;⑥、性交疼痛。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行为障碍 (1):人格障碍 ①、偏执型人格障碍;②、分裂型人格障碍;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④、冲动型人格障碍;⑤、表演型人格障碍;⑥、强迫型人格障碍;⑦、其它型人格障碍;⑧、未特定的人格障碍。 (2):冲动控制障碍 ①、病理性赌博;②、病理性纵火;③、病理性偷窃;④、拔毛癖;⑤、其它冲动控制障碍;⑥、未特定冲动控制障碍。 (3):性行为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①、裸露癖②、摩擦癖;③、窥阴癖;④、露阴癖;⑤、异装癖;⑥、易性癖;⑦、恋物癖;⑧、恋童癖;⑨、自恋癖;⑩、**癖;⑾、恋兽癖;⑿、口交癖;⒀、鸡奸癖;⒁、性受虐癖;⒂、性施虐癖;⒃、恋尸癖;⒄、灌肠癖;⒅、恋毛巾被癖;⒆、恋足癖;⒇、秽语癖; (4):其它 ①、做作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1):精神发育迟钝 ①、轻度精神发育迟缓;②、中度精神发育迟缓;③、重度精神发育迟缓;④、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⑤、边缘智力;⑥、其它精神发育迟缓;⑦、非特定的精神发育迟缓。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1):广泛发育障碍 ①、儿童孤独症;②、Asperger综合征;③、Heller综合征;④、Rett综合征。 (2):特殊发育障碍 ①、言语技能发育障碍;②、学校技能发育障碍;③、运动技能发育障碍;④、混合性技能发育障碍;⑤、其它技能发育障碍。 (3):儿童情绪障碍 ①、儿童离别焦虑;②、儿童恐怖障碍;③、社交敏感性障碍;④、选择性缄默症;⑤、其它情绪障碍。 (4):儿童多动症 ①、注意缺陷障碍。 (5):小儿孤独症 (6):抽动障碍 ①、短暂抽动障碍;②、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③、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le综合征)④、其它抽动障碍。 (7):品行障碍 (8):儿童行为障碍 ①、排泄障碍;②、睡眠障碍;③、进食障碍;④、口吃;⑤、其它行为障碍。 其它精神障碍及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1):无法归类之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无法归类之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3):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①、诈病;②、无精神病;③、自杀;④、人格特征突出;⑤、其它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情况。 以上介绍的是常见的精神病种类。
一、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痛苦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痛苦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痛苦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痛苦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痛苦发作,无躁狂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痛苦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痛苦患者被误诊为单相痛苦,长期使用抗痛苦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二、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躁郁症患者发病于青少年阶段,提早发现,才能对病情做最佳控制。若父母双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50%,父母单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则约15%到20%,有家族史者须特别当心。 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约在三十至三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 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症状2 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痛苦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痛苦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痛苦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痛苦患者被误诊为单相痛苦,长期使用抗痛苦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临床表现为在病程中兼有躁狂症和痛苦症发作。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只要有符合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即可诊断为双相障碍。符合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的反再发生作,或与符合诊断标准的痛苦交替发作。具有遗传倾向。发病年龄多在20岁左右,但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一、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有哪些 1、情感脆弱: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情感测试证明这是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之一。>>分手后如何挽回最有效10s快速预约挽回方案 2、易激惹: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 3、强制性哭笑:情感心态学讲解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这是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 4、欣快:是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绪高涨”。情感心态学讲解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自己都说清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可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情感测试证明这是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之一。 5、病理性激情:是指突然发生的、非常强烈但又短暂的一种情感障碍。它与情感爆发的不同之处:其表现为冲动、伤人、毁物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的行为,多半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遗忘。多见于癫痫、颅脑外伤、中毒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而抑郁发作时
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码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在心境障碍的长期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实为少见(约1%),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大。
双相隐碍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而以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等,导致躁狂和抑郁等情感症状出现。
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30%~34%,90年代则上升到55%~78%(Angst,1999)。Goodwin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Ⅱ型合并为3%,若再加上环性心境障碍则超过4%。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男女性别间患病率相近。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内尤其容易发生自杀。有资料显示,本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约40%的患者同时合并有物质依赖。可见,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心身健康的精神障碍。
目前,我国对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调查。从现有资料看来,我国不同地区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患病率相差悬殊。
如中国内地12个地区(1982)协作调查发现,双相障碍患病率仅为0042%(包括仅有躁狂发作者)。而台湾省(1982-1987年)在07%~16%,香港特区(1993年)男性为15%、女性为16%。同为华人地区,台湾与香港较接近,但较大陆高出约35 倍。
这种差别虽可能与经济和社会状况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学的差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