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呢?

精神病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呢?,第1张

精神病的判断依据是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来确定的。一般来说,精神病的诊断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心理测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个环节,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最终的诊断。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从而导致的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我们遇到的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

所以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个普遍公认的判别病与非病的原则:

一、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

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

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重点则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狭义的精神病,也是大家应用较广的,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接触的一组情况。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的)心境障碍。主要包括三个特点: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缺乏症状自知力。

四、心理障碍:包括研究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即因心理原因所致的障碍,譬如焦虑、抑郁等神经症,不同于重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

强调一点,神经症与其它重性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病程及预后都是不同的,因此神经症在严重也不会变成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及规律,并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心理障碍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背后的原因,并应用心理治疗的关系进行干预。

因此,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来看,确实出现了一些精神症状,且可能缺失一定的自知力,因此建议您尽早带本人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就诊,避免疾病的泛化和延展。

法律主观:

精神病的判断鉴别鉴别心理问题与精神病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还有不少人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别人:“你有神经病”。其实,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病变往往有明显疼痛、麻木、感觉丧事、瘫痪等症状或/和神经系统定位的体征,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如脑CT、MRI等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症、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寻求诊治。[2]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在严重心理问题之上还需要判断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病区别,其中若是属于精神病范畴需要由具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提供专门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第一、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第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以上就是精神病鉴定的相关解答

法律客观:

“法医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一、委托和受理1案件的精神病司法鉴定,应当由相应的办案机关委托进行。案件的当事人、代理人、辩护诉讼代理人提出鉴定要求的,应当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由办案机关决定,办案机关同意的,由办案机关委托鉴定。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遇到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案件,可以委托鉴定。2委托或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应当携材料到本中心办公室备案,办公室签发《司法鉴定委托材料受领单》,由办公室统一安排。3委托或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应当提交精神病司法鉴定委托书或精神病司法鉴定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被鉴定人的案件情况被鉴定人的疾病情况和病历资料被鉴定人的个人资料(身份证)被鉴定人的社会资料中心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4委托或申请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应当按照规定交纳鉴定费。中心精神病司法鉴定费标准参照省物价局新的收费标准。5中心在接受鉴定委托或鉴定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受理后,应当向委托机关或申请单位出具《鉴定委托受理合同》。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中心不予受理:1)以个人名义申请鉴定的;2)不能按本规定提交材料和交纳鉴定费,或者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但因案件特殊无法收集到有关材料,经委托机关详细说明正当理由,由专家研究是否受理委托鉴定);二、鉴定1中心在一般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完整、规范的鉴定报告。2中心在实施鉴定前,鉴定人应预先

精神病一般是通过与过去行为比较、社会适应能力、精神活动质变等方面来鉴定。

1、与过去行为比较:精神病患者一般会出现日常行为上的较大改变,比如患者曾经的性格非常外向、开朗、喜欢和人交流,但是现在出现了孤僻、寡言、抗拒言语表达、冲动暴力等症状,就属于常见的精神病表现。

2、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低下,无法完成正常的社会工作与交流,可能会出现厌学、旷工、无法自行外出等表现,也是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3、精神活动质变:精神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精神活动的质变,可能会表现为幻听、幻视、胡言乱语、自言自语、精神萎靡、被迫害妄想等。

如果患者出现了精神病的相关表现,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体格检查、精神检查、脑电图、血常规、血生化检查、颅脑CT、大五人格量表等方式,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明确病因然后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可以适当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交流、控制行为、逻辑清楚等,即可证明没有患有精神病。

另外,如果在与医生进行诊治时,有责任心的医生也是不会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轻易判定他人是患有精神病的。

精神病又称精神障碍,一般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其病因较为复杂,为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常见症状包括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情感障碍等。

精神障碍的出现一般不受患者意志的控制,症状内容常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在思维,情感,行为和感知等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异常,通常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发病时表现为各种不同于常人的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精神病患者的动作行为在常人看来往往难以理解,患者发病时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重点,症状严重的患者完全无法进行交流。

对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往往会很困难。

研究发现,精神病的致病原因可能是与遗传因素有关,或者是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至形成脊椎时严重缺乏营养所致,因此,大部分观点都倾向于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这也为精神病难以治疗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因此,当出现情绪不良时,建议患者要学会放松心情,经常出去走一走,散散心,多做一些有氧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18岁以上(含)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分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18岁以下者依据下述的适应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

1、精神残疾一级:WHO-DASⅡ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2、精神残疾二级: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

3、精神残疾三级: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4、精神残疾四级: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

扩展资料:

鉴别心理问题与精神病:

1、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

2、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3、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4、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普通人也存在不承认自己有病现象,所以不能把缺乏自知力和不承认自己有病作为确定精神病的依据)。

5、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

(1)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

(2)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

(3)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

参考资料:

精神病-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情绪上的问题,在间歇期和正常人一样,是一个发作性的病程。并且发作原因也是与情感的喜怒哀乐为主的。而精神分裂症是情绪性的病史,没有间歇期。且感知觉出现障碍,会有幻视、幻听的症状。且有被害妄想症。

分裂情感性障碍是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两种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症状又同样典型,常有反复发作的精神病,此型患者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混合型躁狂症的症状,特征为显著的心境症状(抑郁或躁狂)和精神分裂症症状,同时出现或至多相差几天,具反复发作特点。由于分裂情感性障碍常伴有功能障碍,往往须予以综合治疗(包括药物,心理疗法和社区支持),多完全缓解,预后较好。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相,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分裂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

2病程常有反复发作,间歇期或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前可有诱发应激因素。

4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患者可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

5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1分裂情感性躁狂的治疗

(1)急性期治疗 对这一状态的精神药物,最常用的药物是氯丙嗪和锂盐。两者对控制急性症状均有效。

(2)维持治疗 锂盐可用于维持治疗及预防分裂躁狂型或双相型复发。接受长期锂盐治疗的患者应注意液体和食盐的摄入,定期检测血锂水平、肾和甲状腺功能。此外,锂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妊娠头3个月要慎用。

(3)部分双相型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患者及难治病例的治疗 除抗精神病药物和锂盐外,可考虑抗痉挛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单独或合并使用,合并用药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2分裂情感性抑郁的治疗

(1)急性期治疗 一般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合并使用对精神病性抑郁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2)维持治疗 在急性发作性症状缓解后,需要进行维持治疗,锂盐对分裂情感性抑郁的作用不如分裂躁狂型。在维持治疗阶段,如出现抑郁发作,可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此时的治疗方法同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逐渐加大抗抑郁药物剂量至治疗量。当分裂情感性症状消失后,如精神病性症状持续存在,需要考虑长期的神经阻滞剂治疗。

法律分析:要对其进行鉴定,双相情感障碍是否能认定为精神病人。如果只是双相情感障碍,是需要负责任的。精神病患者免责是对那些丧失自知力的人而言的。所谓自知力,就是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双向情感障碍。只是躁狂抑郁的情绪障碍,自知力是完好的,所以是正常法律责任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已行为的时侯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已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要对其进行鉴定,双相情感障碍是否能认定为精神病人。如果只是双相情感障碍,是需要负责任的。精神病患者免责是对那些丧失自知力的人而言的。所谓自知力,就是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双向情感障碍。只是躁狂抑郁的情绪障碍,自知力是完好的,所以是正常法律责任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49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