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自己(500字以上,越少越好)记叙文 带老师评语的

奖励自己(500字以上,越少越好)记叙文 带老师评语的,第1张

  宇宙浩瀚,生命短暂。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扪心自问:我们每天都做着平凡的小事,也同样体验着平凡的人生,享受着充实而平淡的生活,感悟着幸福,我们为什么不能获得奖励呢?

  也许你相貌平平,也许你没有别人拥有的才华,也许你没有辉煌的成就。不用感伤,不用自卑,善待自己,接纳自己,这就是给自己最好的奖励。

  奖励自己,给自己一颗美好的心灵。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小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它身旁的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在它内心深处,有一个顽强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就能拥有自己的一切。

  奖励自己,给自己热烈的掌声。

  生活中,我们常常放大了别人的长处,一味地羡慕别人,却无视了自己的存在。小草青青,没有大树的粗壮和茂盛,但小草也有他生存的意义。正视因为有了小草的自我奖励,才有了“草色入帘青”的美景;蜡烛光芒微弱,没有太阳般的耀眼,但蜡烛也有它存在的价值。正视因为有了蜡烛的自我奖励,才有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凄美。把热烈的掌声奖励给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成功将从此刻开始。

  奖励自己,给自己一个肯定,给自己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个前进的动力。

  我把希望撒遍田野,俯首一一拾起,即使人生的旋转楼梯蜿蜒而下,当那串紫风铃再次挂回我窗前的时候,我还会奖励自己——与风轻谈的喜悦。

老师奖励闺女回来送给妈妈发朋友圈方式如下:

1、写一个简短的标题,表达闺女获得老师奖励并送给妈妈的喜悦之情。

2、撰写感性和温馨的文字,表达对女儿的赞扬和肯定

3、添加合适的照片,例如女儿获奖的照片以及奖品的照片,以及一些表示感激和幸福的照片。

4、可以在分享中感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向其他家长和朋友分享了一个正面的家庭故事。

5、最后,确保分享说明故事的主旨和表达您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情感。

  他惹烦老师也牵连家长  前几天,小俊被班主任在操场罚跑了15圈,同时受罚的还有其他几个男生。小俊平时对父母报喜不报忧,这次因为腿痛无意中说漏了嘴,他的妈妈才知道了这件事情。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师痛下“杀手”,对几个男生集体体罚呢?问急了,小俊说老师嫌他们太调皮。

在小俊班里,有几个男生三天两头被班主任批评,有时老师甚至会号召全班同学孤立他们,因为他们“好动、爱说话、不守规矩”。而这些男孩也被老师批评麻木了,回到家,普遍报喜不报忧。可是,班主任却不会麻木,隔三差五地,这些男孩的家长就要被请到学校。

小俊的妈妈就经常被老师请去。第一次,她本来怀揣“回去一定要好好揍这小子一顿”的耻辱心去的,可是到了学校,她发现同时被老师请去的还有其他几个男孩家长,被请的理由全是因为孩子调皮、好动、不守规矩。

老师形象地向几个家长比画着说:“你们的这些孩子,不是扭来扭去地左顾右盼,就是身体使劲往椅背上靠,碰后面同学的桌子,或者将身体前倾,趴到桌子上。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双手平放在桌子上,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听老师讲课呢?”

老师掰着指头说,这些好动的孩子,上课喜欢乱讲话,总是打乱老师的 教学计划 ;下课喜欢打闹,你一拳,我一脚,闹着闹着就忘了轻重,常常导致一些孩子在打闹中受伤,搞得老师精神紧张不说,而且常常会影响班级荣誉,降低班级德育分,使学校的流动红旗、优秀班集体等荣誉和该班无缘;因为好动没耐心,这些孩子往往还粗心、马虎,学习成绩落后,影响班级的平均成绩。老师说最令他生气的是,他在那儿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而这些拉后腿的孩子却泰然自若、我行我素。

老师点着另一个孩子的名,不客气地对其家长说,你家孩子写的作业,好像从来不检查,常常出现多一笔、少一笔、漏题、答混题、会做的题答错等情况,这种坏习惯使他在考试时也没有满分意识,经常拉全班后腿,希望你回去后好好管管。

显然,在老师眼里,这些好动的孩子就是他们班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家长就该受批评。

好动男孩并非问题群体

在老师口里,好动的孩子真是问题多多。但是,此时家长千万不能不淡定,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因为,从理论上讲,好动男孩并非问题群体,而仅仅是一个有个体特点的群体。

首先,人的性别差异历来都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女孩文静听话,男孩淘气好动;女孩细心认真,男孩粗枝大叶,这些都是人的天性决定的,是性格特征。如果总以女孩的标准来要求男孩,那恐怕会弄巧成拙,让人越看越不对劲。

其次,好动男孩的学科优势还来不及显现。从医学的角度说,人的两种性别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女性擅长记忆、听说等,男性擅长思维、理解等。许多男孩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学的偏好,不少好动男孩对数学甚至是高难度数学有着成人难以理解的兴趣。同时,男孩,尤其好动男孩的灵活性也更高,表现在动手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方面可能会更强。而从学习内容、学习重点来看,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更强调知识积累,不强调逻辑分析和动手能力,所以好动男孩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三,生理发育受限。好动孩子大多是男孩,而从生理心理发育情况来说,男孩一般比女孩发育要晚。研究表明,与女孩相比,在智力方面,男孩的发育有些缓慢,大约比女孩晚6~12个月。他们仍处在“粗放式发育”阶段,更渴望到处炫耀自己的肌肉,因此他们无法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地坐很长时间。

由此可见,好动男生并非真的是问题群体,只不过是他们的发展相对滞后,成绩相对不突出,影响了人们对他们的正确判断。

强压导致丧失自信

但是,老师对好动孩子过多的负面评价对好动男孩来说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打击。老师常常将好动男孩视作“害群之马”,对其训斥打压,给他们享受“特殊待遇”,如单独安排座位,要么紧靠讲台,要么紧贴教室后墙,让其远离其他同学。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还不许同学们和好动孩子玩耍,让全班同学孤立他。因为粗心马虎,不少好动孩子还被老师当着同学的面骂“笨蛋”、“草包”等。年幼的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恶劣的环境,后果不容乐观。如果家长对老师盲从,也如法炮制地打击孩子,则会使孩子朝着畸形方向加速发展,给孩子造成以下的后果:

一是个性丧失,出现男生女性化的倾向。好动男孩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屈服收敛,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意愿行事,学会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就像文章开头的小俊,因为平常“抢答”总被老师批评,导致他最后在公开课上老师最希望他发言时也变得沉默寡言。盲从听话的后果是扼杀了个性和创造力,葬送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由于缺少性别的自我认同,男孩的性别角色特征难以获得有效的正向发展,还可能出现男生女性化的倾向。

二是心理逆反,丧失羞耻心和自信心。一些长期遭受批评、辱骂、打击的男孩,慢慢会启动自己的自我保护机制,对批评采取一耳朵进一耳朵出的做法,变得麻木不仁,丢掉羞耻心和上进心,对老师的严厉批评也持无所谓的态度。另一些孩子,则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破罐子破摔,产生厌学情绪。

营造宽容成长空间

在现有的学校环境中,好动男孩的生存空间比较狭小,其个性特征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所以,明智的家长,要积极抵消学校带给孩子的各种不利影响,尽力维护孩子的自尊、自信。

第一,正确对待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眼前的成绩。

衡量孩子“好不好”不能简单地以“乖不乖”为评价标准,更不能简单地以分数为标准。马卡连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种个性都有他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家长不应受老师的影响,要正视孩子的优缺点,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正视男女孩的性别差异,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性别角色发展;不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尤其是眼前成绩。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孩子的一生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百米冲刺,跑得越快越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努力维护孩子的发展后劲。

第二,适当采取和老师不一致的步伐,对孩子多点耐心,多点鼓励。

有些家长遇到老师向自己反映孩子的问题时,回家就会狠批孩子,甚至施以暴力。殊不知,老师和家长的同时批评、指责,会使孩子心里的压力陡增数倍,让孩子感到绝望。所以,当老师找家长谈话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虚心接受的同时,没有必要全盘照搬老师的指令。老师的话只能作为参考,家长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不能简单粗暴,不容孩子申诉、辩解。

比如老师找你谈话反映了孩子的一堆问题,让你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那你回家后怎么说呢?你应该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最近进步很大,表现不错。但是,如果你上课稍微控制一下,少做点小动作,就会更好了。”

孩子很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都渴望得到他人正面的评价。表扬对孩子起的激励作用,会使他越做越好,而过多的批评,则会越来越强化孩子存在的问题,使得孩子越来越严重地朝着负面方向发展。所以对待孩子,哪怕是他犯错的时候,也要多点耐心,多点鼓励。

第三,加强和老师的交流。

每一个人看问题时都有他一定的局限性,老师也不例外。但是,老师为大多数孩子好的本意是不错的,他们一般不会故意为难某个孩子。所以,针对他们的一些认识上的局限,我们可以适当地与之沟通交流,将你所知道的孩子的某些特点或某些实际情况告诉老师,或者提醒老师他们忽略和忘记了的事情,让他们看到你和孩子努力的诚意,并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方法的不足,加以改正。

第四,正确引导,培养孩子坚强乐观的心理品质。

孩子的坚强乐观,能让他在受到批评打击时,告诉自己这仅仅是一个小错误、一次意外,不丧失自信。具备了坚强乐观的品质,孩子无论何时遭遇困难、挫折,都会勇敢面对。

最后,教孩子学会理解别人,让其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家长平时要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规则,教他学会遵守规则和理解别人。在孩子受到批评和排斥时,教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辩证地看待老师的做法,帮助孩子减轻或消除他对学校教育和老师的抵触情绪,既不产生心理负担,又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要正确引导,想办法让其改正,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指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让孩子逐步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遵守学校纪律,努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编辑:王奉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31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