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为何偏爱珍藏降真香

宋徽宗赵佶为何偏爱珍藏降真香,第1张

之前什麦我给大家普及过一代女皇武则天独享降真香,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宋徽宗为何也珍爱降真香吧!

唐代白居易极为推崇降真香,点燃降真香,那道长外表,像个年轻人,皮肤白皙,是一等仙人容貌。香是道教斋醮法坛的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是通真达灵的信物,道经中多有记载。道教斋醮用香非常讲究,道门香一定要是天然香料,清净至要。醮坛焚降真香,詹唐香,白茅香,沉香,青木香等。

诸民间设醮不得烧檀香、安息香、乳香,但只以百和香,则上真降鉴,有力烧降真香足矣。违者,三代家亲责罪,己身受殃,法官道士减寿三年。

                                                                                                                                                                   ———《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

据了解由于降真香断代几百年目前国内的道观庙宇烧的基本上是檀香或其他香,现在道观里的香都是不符合道教戒律。“降真香”,道教斋醮中用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降真香:“乃祭天帝之灵香也。”宋洪刍《香谱》载,降真香生于南海诸山,亦有称产于大秦国者。提到:“(降真香)”性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之有验“,这是典型的道教烧香避秽方法。《仙传》称:”烧之,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第一。小儿带之,能避邪气。香味燃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美。“古籍记载:降真香在道教祭天帝时的首用(香),称之为《众香之首》。

赵佶(1082112~113564):即宋徽宗,是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

宋徽宗执迷画画、品茶、爱香。宋徽宗感觉画画、品茶、爱香胜过皇位,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因为他崇尚道教,道教的灵香是降真香。他在画画时点燃降真香,把仙鹤都引来了,是祥瑞之兆。他创作出《瑞鹤图》。《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此图画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18只神态各异的仙鹤,在上空翱翔盘旋,另两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回首相望,天空及宫殿周围的祥云皆以平涂渲染,更烘托出仙鹤动飞之势和曼妙体态,气氛祥和吉庆。画后有赵佶瘦金书叙述一段。《瑞鹤图》曾收入《宣和睿览集》, 金军攻入汴梁时,这件作品被拆成单幅的卷轴流散出去,清乾隆晚期被收进清宫,溥仪私自夹带出宫后流失到东北,最终成为辽宁博物馆的藏品。

宋徽宗把书画和珍宝以及降真香藏在宣和内府中,宣和内府即指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掌管珍贵历史文物的府藏机构。宣和:宣和(元年:1119年 - 末年:1125年)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宣和这个年号共7年。 宣和七年二月宋钦宗即位沿用。

道教的灵香是降真香,宋徽宗也爱享用和收藏。宋徽宗特崇尚道教。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他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间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宋徽宗还亲自作《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

宋徽宗认为品着香饮着茶才是一种境界,所以在宋代,是我国茶事演进的重要阶段,盛行点茶、斗茶以及茶百戏等。宋徽宗精于茶艺,曾多次为臣下点茶,蔡京《太清楼侍宴记》记其“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据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还下诏北苑官焙制造、上供了大量名称优雅的贡茶,如玉清。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为历代茶人所引用。

《大观茶论》全书首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共二十目。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讨论相当切实。其中尤其是关于点茶的一篇,详细记录了宋代流行点茶这种代表性的茶艺,为后人了解宋代点茶提供了依据。

到目前人们喜欢品香饮茶成为健康养生的时尚,但是品的香不是降真香,降真香断代几百年,作为豆科藤类,生长环境要求很苛刻,目前海南、缅甸、老挝发现极少量的降真香,但是也被砍伐的面临绝迹。降真香结香更不容易,60年才结香,香味几十种,随着温度变化,在广东国际降真香拍卖会上,上千克的缅甸黄油小叶降真香经过数轮激烈竞争,最后数百万成交。据圈内人士透露,国际巨星洪金宝以前喜欢佩戴上千万天珠挂件,现在特别喜欢佩戴降真香手串等。

赵佶,就是我们北宋历史上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听过这个称号,是一个“除了当不好皇帝,其他都能做好”的这么一个独特的掌权者。这个评价不仅仅是深深印刻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中的,元朝的时候一位宰相也是曾经评价过宋徽宗什么都能干,就是不能当皇帝。宋徽宗皇帝当得可以说是十分平庸,甚至有点说是比较失败的,但是他在艺术成就上确实造诣极高。宋徽宗的画意义有多大呢?从2002年的一副他的画作被拍卖的价格就可以看出其价值意义。他一生中许多画作中的其中一篇名叫《写生珍禽图》的画,在当时拍出了2300万人民币的高昂价格,可以说是创造了我国当时文物拍卖历史上的超高价了。在我们历朝历代的帝王历史中,还真的没有遇到一位帝王比宋徽宗还要精通各艺术领域,其中包括书法、绘画等等艺术,是一个集大成者的“艺术家”。他自创的瘦金体,在我国书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另外,他还是一位非常独具慧眼的鉴赏家,在整个中国艺术历史上占有一席之位。赵佶对艺术和绘画有多痴迷呢?他收集整理了历朝历代的许多名画,自己还偶尔会进行绘画创作,对于人物、山水、花鸟的写生也是无所不尽其用。其中,赵佶的工笔花鸟画是最富盛名的,可谓是构思巧妙,具备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与意境,其中他所创作的《瑞鹤图》,就被后人称为“神妙”之作。目前,我国的故宫博物馆中就留藏着赵佶的一副自画像《听琴图》。虽然赵佶作为帝王是非常不及格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推动我国的艺术领域的发展上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宋徽宗 天下一人》

作为宋代的超级明星,宋徽宗赵佶给自己设计的签名是“天下一人”。这一个字看起来像个没连上的“天”,有时候脚伸得特别长,有时候又特别短,像个得意洋洋的戴帽子的小孩,却怎么也不愿意“出头”,是最著名的“花押”。

(姚文翰/FOTOE)

宋徽宗赵佶(1082~1135)

时代主角

每年到了年底,就是徽宗赵佶最盼望的时间。赵佶是正统社交控,大派对的组织者,首都绝对的主角。他本人带头簪花骑马,让士大夫们在东京的夜晚更加自由。宋代本来就每年有三次大型庆典——“春、秋、圣”,各地老百姓从士大夫到农民无不游乐,繁华盛景吸引仁宗的宫女听到宫墙外的热闹还要抱怨宫里冷清。到了赵佶,干脆从每年的腊月就开始准备,一直嗨玩到正月底。

作为研究宋代开封最重要的叙事和图像史料——《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二者都是以宋徽宗时代为历史背景。后人对于宋代社会生活的论述和描绘,有意无意中也多以徽宗时代作为样本。郑振铎说中国绘画史必定以宋这个光荣的时代为中心。宋徽宗身上集中的光芒,在后世越来越彰显,以至于现在的任何一种流行美学、高雅的生活方式,都有宋徽宗的影子。身为人的个性和灵性,赵佶在皇帝的位置上不仅没有被压抑,还利用自己占有的绝佳公共资源,彻底大鸣大放了一回。

一切赏心悦目自始。

政和五年,也就是1115年,宋徽宗从十二月二十九就开始期待新年,大放元灯。他觉得观民风、察时态对于自己这位“有道明君”来说就是一个主要任务。到宣和五年(1123),鳌山灯一直从腊月初一放到正月十五,要提前一个多月准备,创下中国节庆史纪录。赵佶已经把“玩”变成了正经的口号,“宣和与民同乐”,大牌子就挂在灯山上,辉煌夺目。

赵佶19岁继承兄长的皇位,仅仅六周后,他就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开始了“不美”的抱怨。当时的宫墙用了翠毛装饰,如同珠宝首饰一样精雕细琢。这样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父兄的奢靡审美并不符合赵佶的品味。当时的北宋历经了“澶渊之盟”带来的百年和平,从欧阳修以降,到王安石、苏轼等著名的政治家们,不仅有许多出身平民的布衣宰相,而且都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青年一代”。

一个普通人在人间社会如何生存,这样精神层面的问题,儒教在北宋时还没有完全提供答案。后世人喜欢在“文艺复兴”的思路上寻找当时这些英才们的思想光辉。以“唐宋变革”来看,宋进入“近世纪”,不再是唐代贵族氏族社会,中央集权制里,皇帝本身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官家”这个称谓本身透露着并不高高在上的距离,皇帝成为官僚体制中的一员。

赵佶的人生尝试正是从这里出发的。北宋文人从程氏兄弟到王安石父子到苏轼兄弟,有一种摆脱黑暗,再现太古的黄金时代的气概。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学者伊沛霞认为,这种风气是一种理想主义。“面向未来,治理现在。这是经济大好时代的表现。”从这时开始,无论新旧两党,都拼命赞美皇帝以尧舜为榜样,诚意、正心、修身这些品格,成了皇帝和士大夫们都需要的伦理道德。神圣王失去了市场,哲人王成为现实。皇帝成了上司,不是君临下界,而是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的本性,服从同样的伦理规范的领导者。王安石新法被认为是滴水不漏的严密制度设计,是对儒教的深刻理解和对宋代社会现实最华丽的改革。传统观点认为,断送这个中国迈向近代的步伐的是道学,但道学认为是“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是宋徽宗为政的必然结果,还是一次偶然?直到现在也无法做出判断。如果以寻找这个答案来作为看历史的依据,肯定看不到徽宗面对的时代的真正现实。2014年哈佛大学出版的《徽宗》被史学界认为是目前研究宋徽宗个人最全面的著作。站在当时的角度,宋徽宗完全符合一个时代偶像的要求,优雅、博学、多思,具有艺术气质而非强壮,乘坐轿子,收藏古董和艺术品。“男性的精致文雅的新潮流”,是宋代的一个“转向”:从追求“大丈夫”,到崇拜文人。而这个转向的代表人物,就是赵佶。

(FOTOE 供图)

《池塘秋晚图》局部,北宋 赵佶 作(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赵佶的日常

赵佶15岁封端王的时候,已经和开封最富有的收藏文化圈相互交流。神宗的驸马王诜,《西园雅集》的作者,和赵佶最好,送他梳头的篦刀,同时也送去了高俅。米芾、李公麟等都是赵佶的朋友,他少年时就已声名远播。“国朝诸王弟多嗜富贵,独佑陵在藩时玩好不凡,所事者惟笔砚、丹青、图史、射御而已。”赵佶十六七岁少年成名,作文词妙画,相比与他同时代的皇家子弟,“不凡”这样来自后世的赞美,对应的是他未登基时前朝宰相“轻佻”的批评。

熙宁年,皇亲国戚的月奉7万多缗,官员4万多缗,还不包括公家报销。在赵佶身边,高官俸禄极厚,百万家财者比比皆是,很多东京的高楼、名园都属于私人,这里聚集了高收入群体。因奢侈的建筑、宏丽的花园比比皆是,木材市场兴起,《营造法式》诞生。赵佶本人也是最大的买主和收藏家。五代十国的宫廷画师在宋统一天下后都来到开封,尤其南唐宫廷画师画的壁画点缀着大量开封皇城宫殿、官府,以郭熙为代表的山水画,当时就是壁画之一。高收入和高消费使文化消费变成了北宋士大夫的日常生活,记载中显示,从建筑、宴饮、烹饪、旅游、花园、游戏等等方面都发展到了中国历史的高峰。赵佶尽管也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雄心壮志,但他已经迈出以规范来定义“美”的步伐。

在理学尚未禁锢人心的时候,宋是一个倡导心性和修养的时代。元代写宋史的脱脱写到赵佶时先写“诸事皆能”,意思就是不会当皇帝。到了目前伊沛霞的研究,1000年来对于赵佶的评价出现了新的论点。伊沛霞认为,赵佶这种对于艺术的极致追求,背后无不包含着政治和思想的诉求。赵佶面对的是一个升平之世,在他的时代,社会经济生机盎然,淡泊自然的理趣雅致,根植现实的道德伦理,构成了这一时代的底色和基调,中央集权对国家统治的纵深远远大于唐,文化影响的空间辐射远远超过宋政权的国土面积。

日本学者小杉一雄认为,宋瓷“才是贯通古今东西,人类所能得到的最美的器物”。

关于瓷最有名的诗句都来自赵佶对美的定义。“雨过天青云破处”是他做的一场梦,其实这首诗也可能是柴荣所做,可是大量的后世文献记载,都把这句话送给了极大提高官窑青瓷标准和质量的宋徽宗,因为他追求极致美感的形象深入人心。

探讨赵佶的日常,会被“兔毫连盏烹云液”的茶盏吸引。他的茶花打得出神入化,“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澹月”,确立了品茶的最高表现形式,突破了饮的界限。《大观茶论》要求茶盏青黑、有玉豪条达,茶瓶宜金银,清轻干洁的水,配合点茶技巧。北宋官窑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国有”窑口,宋代官窑瓷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这就是赵佶的创举。严格按照诏敕编纂的《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以仿三代青铜器和古玉器为主,依“名古器”为造型依据,使产品件件有典、禀赋深义,成为当年“新成礼器”的一部分。这些带着文化密码的瓷器在当时只是皇家日用品,离赵佶眼中的艺术,距离非常遥远。

什么是美?如何定义?这样对于美前所未有的热衷在中国还是第一次。无论中国、日本还是全世界,有一种布迪厄所谓的“被身体化的嗜好”,很容易就追寻到赵佶身上。其实回到当时的现实,赵佶的书法和画作并没有普及的宣传途径,还得通过他利用资源主动推进。换言之,并不仅仅因为他是皇帝就得到了浅薄的奉承式的认可,虽然当时他经常赐给大臣大量书画,有时受赏者一次多达60人,一时间朝廷无不奔走相告,只求一观。后期南宋所藏他的书画已经寥寥无几,到清乾隆时认真求索,赵佶名下的画作、书法真迹屈指可数,而且大多藏于宫廷,世间难得一见。

什么是美的表现形式?赵佶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回答了这个问题。书法、茶、画、收藏、园林,中国文化现在被津津乐道之美,都在赵佶的日常里,他以自己的力量、标准和品味来发展艺术。这些美的表现形式,流传了漫长的岁月,一代接一代被文化精英、士大夫为主体的审美者乃至今天的平民百姓继承延续。即使赵佶是一个如此失败的皇帝,艺术史、收藏鉴赏史的力量,也逐渐积累下来他对文化的认知。

恒久典范的建立,对规范的追求,对秩序的重视,如果仅仅以“美学”来概括赵佶的作为,显然过于简单化。赵佶登基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管理帝国臣民的信仰。他对礼乐制度的建设有很高的期待,欲通过礼乐制度建设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延续了30年的党争进行到他的时代,新旧党用的已经是一套相同的极端话语体系来互相攻击“忠、奸、正、邪”,作为君王的赵佶却与他的祖父、父亲不同,希望走上古圣人的道路。神宗时期君王所关心的是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关心如何变法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到徽宗时期,君王所关心的已经更多地转向礼制文化,力求达到上古“圣王”的目标。

现在中国大部分神的性质、名称,都是《政和五礼新仪》里制定的,从朝廷到普通家庭采取的是完全同一的标准。如此详细制定礼仪规范的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过。王国维说:“凡传世古礼器之名,皆宋人所定也。”赵佶第一次把古礼器集中定义,内府所藏青铜器达到800多件。中国文人阶层的收藏热至此开端。

创造和定义自我

对于美的空前热烈追求,为北宋人开辟了新的天地。赵佶在31岁时画的《瑞鹤图》。政和二年(1112),元宵节第二天夜晚,先有祥云佛郁,低映端门,然后一群瑞鹤光临,在门之上盘旋翱翔,如应奏节,经久不散。赵佶的日常生活里,在宫廷和艮岳里欣赏仙鹤的姿态很常见,而这个画面里,有几只仙鹤曲颈飞翔,这虽不是转瞬即逝的画面,但绝非静止不动,赵佶没机会写生,只能凭想象和记忆来构图,这样的祥瑞是赵佶艺术上的“作古”。

他喜欢的花叫“欧家碧”,是浅碧色白牡丹,北宋养花、爱花之风蔚为大观,从皇帝到农夫都懂得欣赏这种精神层面的简单美好。

在书法、绘画上,赵佶拥抱过去,开创了一大流派。他的书法学黄庭坚,又自成一法,写字速度飘忽快捷,“省墨水”,前所未有。伊沛霞认为,瘦金体作为一种书体,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秩序、精准、纪律,以及优雅、风格、精美与才能。“宋体”就是秦桧在仿照瘦金体的基础上,做出的“横细竖宽”的通行字体,至今仍是中国人电脑里最常用的字体。有一个关于瘦金体的评价叫“断金割玉”,它被认为是加入了极强个性、思维和情感的书法。现代人的看法是,菱形的笔画特别符合钻石切面的角度,与讲究“藏锋”不同,锋芒毕露,灿烂闪烁。伊沛霞认为,赵佶是用自己的书法,力图表明自己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这与赵佶以往被塑造的形象有了巨大的不同。

丹青可以说是赵佶最擅长的。当时的画家大都选择入内供奉,“艺术类”考生得到了俸禄和地位,也第一次形成了“院体”风格。张择端、李唐都是画院出身,然而题材、画法却没有局限。“笔墨天成、妙体众形”是赵佶画作里的和谐感。2004年,《桃鸠图》在日本公开展出。赵佶画的瞳子是“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这幅画藏于日本,被评价为“诗性与再现性写实的融合”。眼睛如此鲜活的鸟儿,让《萤火虫之墓》《风之子》的导演高畑勋看后写道:“从侧面捕捉其姿态的鸠鸟,眼睛溜圆,本来很容易流于平面,成为刻板的图案,但作者有意地从这个角度去描绘,显然正是要借这种不以正面呈现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装饰趣味和不流俗的美感。对鸟喙的精妙刻绘, 的鸟腹显示出体态的俊俏丰满,这些都让人感受到鸟儿切实的体温与生命活力。”

花鸟表达的是人,特别是大自然和人的关系。“人物鬼神,睛活则有生意。先圈定目睛,填以藤黄,夹墨于藤黄中,以佳墨浓加一点作瞳子,须要参差不齐。”赵佶用桐花烟来制墨,墨才够薄,每研磨间,其光可鉴。但他也被诟病“一两墨价值一两黄金”。作为动物爱好者,估计赵佶恢复的皇家动物园玉津园不比今天任何一个动物园逊色。他做端王时就喜欢养动物。宋代宫廷本有麒麟、灵犀、神羊、大象之类从天竺、交趾等国进贡而来的动物,但是赵佶是真心喜欢这些动物,他的白鹰和五色鹦鹉之所以画得那么神妙,和这样的心性不无关系。

在赵佶以前,书画尚未能融为一体,但赵佶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确立了文人画的形式。文人画,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

国家财力使赵佶把自己品评艺术的能力推广成范本。看看《宣和画谱》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赵佶喜欢的是五代及宋的画作,其中又特别喜欢花鸟和山水,每一个类型他都有特别喜欢的画家。“竹锁桥边卖酒家,乱山藏古寺。”以意境来考核绘画,赵佶还是第一个人,此后奠定了文人画审美的方向。

回到当时那个年代,最早能对赵佶的画做出描述和赞赏的,只有比他大20多岁的权臣、书法大家蔡京。《雪江归棹》是蔡京亲身看着赵佶画的:“水远无波,天长一色,群山皎洁,行客萧条,鼓棹中流,片帆天际,雪江归棹之意尽矣。”蔡京的字美,这样的杰作上升到神智与造化之上,属于两人的神交。

赵佶自己的宣和天厩养着御马。“龙种之与世马不同如此。”“宋徽宗的马”绝不是模拟展子虔而来。一直处于主战派前沿的李纲,收藏了两幅赵佶画的马,李纲在“靖康之难”中独担大任,却终遭罢免。他为徽宗“非行非立非驰逐”的画法所展现的纯粹的高贵之美而深感震撼,“如马一毛,如地一尘”。尽管他的心情是“小臣凄愤”,发出“空留此马落人间”的叹息,因为赵佶已经坠入一去无消息的“胡尘”之中。

快乐的底色

看看宋徽宗的行走路线,除了“北狩”,他一生几乎都留在了京畿地区。对于宋朝皇帝,他们大多一生留在宫禁中。而与此相对的,宋朝文人开始了大量山水游记和绘画创作,在更广阔的社会里,旅行在宋朝成为最流行的生活方式。这是宋徽宗人生中唯一未曾涉猎的领域。伊沛霞观察到,“的确,徽宗发现了许多方式,使其生活不需要通过远行也能变得有趣和愉快。他的宗教和审美诉求,都是为了使自己的世界不至于太小。道教的宇宙图景绝非狭隘和限制的。假设徽宗能够有规律地出巡,以检阅他的军队和在现场同他的将军们交流,也许他将会对于如何同女真的统治者阿骨打协商,有一个更好的直觉,又或者他可能会对哪一位将军能够胜任有更好的感觉”。

金明池春天开池,徽宗让蔡京扩大了明池,更加大张旗鼓地娱乐起来。每年三月一日一开池,他的车驾就天天准备好前往,一般三月二十日是他的固定前往日期。水嬉活动在汴梁,有点类似今天的拉斯维加斯、杭州西湖上的著名表演。马戏是以马为辅助表演各种惊险动作,乐舞、百戏、杂剧共组成九项表演。水上百戏今天看起来仍然面熟,“大旗、狮豹、神鬼、水秋千”,水秋千类似今天演员从秋千上跳水的活动,水上歌舞都是普通表演。徽宗带着后妃们出去玩,在自己身边设彩棚。金明池最初修建,是太宗用于操练水军,以35万人力建成,引入金水河;后失去其军事意义,逐渐演变成一个市民游乐园,主打节目为“水嬉”——即具有表演性质的水战。“澶渊之盟”后,天子游幸金明池和上元节宣德楼观灯等一道,成为了雷打不动的国家级盛典。到了赵佶的时代,金明池的旅游纪念品是小龙舟模型,这里也成了各种故事、传说和乐趣的发生地。

整体社会的氛围尽管物质奢侈,却不是颓丧,而是绚烂辉煌。斯坦福大学的汉学家艾朗诺发现,在徽宗近300首关于宫廷生活的诗篇中,几乎没有反映宫廷妇女生活苦闷,即所谓“宫怨”方面的题材。赵佶把后宫生活描绘得富贵、快乐和悠闲,他有八十几个子女,“后宫宫女无多少,尽向园中笑一团”。我们能看到的是他的宫词里,宫女们学习射箭、打球,玩选仙,这种被赵佶写下来的理想化的宫廷生活,艾朗诺认为有其“先发制人”的用意。在赵佶看来,对善与仁的追求,本身即体现了美。

日本学者小岛毅认为,身体与宇宙同步,人理追法天理,是赵佶对于音乐创作的指导思想。赵佶规定黄钟律管长度是自己的三根手指,三分损益法的十二律管生成,以黄钟为标准,以音响物理学决定音调。24岁时赵佶已经开始创造整理音乐。北宋对此前流行音乐加以总结,做出了新牌调,和词形成了乐府词,此后制定的格律法度,一直影响了宋以后的词曲。大晟乐由宋徽宗创作,还赐给了高丽,完善了高丽音乐。“靖康之难”后,金国向宋朝要求了大量的歌舞人才,始有丝竹之声。

有很多赵佶和道士、骗子们对话的故事,听起来都很玄幻。阴阳、明暗、生死、梦与现实,仿佛如今的怪谈。他积极关心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自己的内心,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不过伊沛霞认为,徽宗追求道教尤其是后期的神霄派,有其凌驾于一切宗教之上的宗教信仰的目的。佛寺改宫观,释迦成了大觉金仙,很是混乱了一阵子,与其说他在扶持道教,不如说他想统一三教,构建一个君临其上的王权机构。考察当时妖异浪漫的传统,向新的现代世界过渡的桥梁,不能以启蒙姿态和科学眼光来看待。

徽宗热爱园林,一方面是对于石头的狂热。在一块石头里看出大自然正是当时的人最热衷的信仰,宇宙、神灵寄托于此。在个别事物里体现宇宙,也成为此后日本“枯山水”的源流。

徽宗在宫城东北造庭的一个原因是求子,其实他当时已经有了继承人,但还是希望多生儿子。他对东京没有山这件事耿耿于怀,自己造了座山——艮岳。政和五年(1115),艮岳开始修建,7年后宣告完工。艮岳突破了原有宫城的范围,进而又突破了内城的城墙,面积达到周围十里之大,山高九十尺,上面常弥漫着人造的烟雾,有如仙境。徽宗不无得意地夸奖自己一手打造的艮岳,说它集合了“天台、雁荡、凤凰、庐阜(山)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又兼胜绝”,实际上这些地方他哪个也没去过。

在徽宗替蔡京向世人辩护时,称其为“太平宰相”。太平是徽宗快乐的底色。按照宋代的人口、经济数据,徽宗在位的25年是北南两宋的一个过渡阶段,宋朝的经济还没有在这个时期出现滑坡与低谷,直到艮岳建好六七年以后,曾以为用之不尽的国库第一次显出了空虚。徽宗尽管下场悲惨,北宋灭亡后被囚9年,至死未能返国,各种文本或夸张或隐晦地记录了他的苦难,他自己的文词中却只有无尽的臣服和谦卑。最终留在世间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秾芳诗帖》,“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

01

北宋政和二年,宋徽宗执掌大宋帝国12个年头了。

这一年的正月十六,汴京上空突然彩云缭绕,低映在皇宫宣德门周围,彩云之上有群鹤翔集,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其中还有两只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相对而立,姿态闲适。

一时之间引得皇城宫人和往来都民争相驻足,讶叹纷纷。

亲睹此情此景,且为狂热道教徒的宋徽宗更是兴奋异常:彩云仙禽,祥瑞之兆啊!我大宋必可兴盛万载!

欣之所至,随即挥洒丹青妙笔,将此祥瑞之象绘于绢素之上,这幅画就是大名鼎鼎的《瑞鹤图》,是徽宗笔下难得的诗、书、画俱为上乘的珍品佳作。

当徽宗同学志得意满地在画作上签下“天下一人”的花押时,估计他怎么也不会料到,此时距离繁华落幕的靖康耻只有区区15年了。

《瑞鹤图》,现存辽宁博物馆

02

宋徽宗赵佶的人生从开始就充满了传奇和宿命的意味。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大凡天子降世,往往会天生异象,比如狂风暴雨,紫气东来之类。

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刘邦,传说其出生时有蛟龙自天外破窗而入,盘旋于产床之上(吹的太过了,产妇吓都吓死了,还生个毛线啊),还有赵匡胤生来就满身香气,皮肤还是金色的(我猜八成是新生儿黄疸),朱元璋出生时也是满室红光,邻居还以为他家失火了……

以上人物虽然出生状况各有不同,但暗示的含义都是一致的:哥是有天命在身的,是注定要做皇帝的。(都是套路,大家懂的)

而宋徽宗同学出生时的传说就比较个性了:

据说在他降生前,其父宋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对这位亡国之君的儒雅风度极为心仪,随后就生下了徽宗,徽宗之母生产前也曾梦到李煜来谒,恳请其多多关照。

这特么就尴尬了:人家都是生来就是真命天子,我生来注定是亡国之君?!

这类野史传说自然不可深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宋徽宗和李煜的人生历程实在太过相似,除了都有文采风流和亡国之君的标签外,就连他们登上皇位的缘由几乎都堪称雷同。

03

读过我之前写的李煜小传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李煜同学本来是无缘也无心皇位的,可惜前面的一群好哥哥跟商量好了一样全都早早挂掉了,李煜这才无奈登基,成为一个弱国之君。

宋徽宗的情况与李煜如出一辙。

原本富贵闲人的王爷做的好好的,可惜18岁那年随着哥哥宋哲宗英年早逝,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较量下,本来在皇位候选人中只能排个第三位的赵佶同学一下子由端王成为一国之君宋徽宗。

消息传来时,传闻他还正在绿茵场上和小伙伴们踢蹴鞠……

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时任宰相的反对派代表章惇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他支持哲宗的同母胞弟赵似)

对,就是那个把我们的老朋友东坡宝宝踢到惠州和海南的章惇同学。

 

虽然章惇也算不上什么好人,但我们必须承认此人能谋善断,看人的眼光实在老辣:他的这句话简直就是徽宗同学执政20几年的完美备注啊!

不过在当时,徽宗同学应该是不服的:谁说老子轻佻不能君天下?我偏励精图治给你看!

04

大家要相信,没有哪个皇帝一上台就是立志要做昏君的。

就像我们兴冲冲开始一份新工作时,我们绝不会去考虑如何把这份工作搞砸。

宋徽宗也一样,刚登帝位时也是鸡血满满打算要干出一番成绩,而且不光是想,他还真的做到了。

比如上位之初,他主张不搞无谓的派别之争,保持中正公允,还把诸如司马光,苏轼等在变法过程中遭受打击迫害的成员统统予以平反。(也正因如此苏轼才得以避免客死海南)

再者就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论职位高低,也不管你说的话是顺风还是逆耳,都可以放马过来,提的好立马有赏,提的不好也绝不追究。

并且,还真正做到了从谏如流:

比如他喜欢画花鸟画需要观察鸟的形态习性,就在宫内养了很多珍禽异鸟,结果有大臣认为皇帝养鸟不像话,属于玩物丧志,建议统统都驱走。

古代的文臣们有时真的很烦,多大点事儿就上升到玩物丧志,敢问您业余就没个兴趣爱好?这事儿搁我身上我都不能忍!可人家徽宗同学忍了,不仅忍了最终还真的忍痛割爱,和太监一起把禽鸟轰的一只都不剩。

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绘,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还有大臣提意见说要奉行节俭,不要大兴土木,搞得徽宗同学整修一个过于破旧的宫殿时,特意交代工程队施工时务必避开那个大臣,以免被发觉后影响不好。(装个房子还要躲躲藏藏,这样的皇帝你见过几个?)

以上都还不算啥,这期间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扯龙袍事件”了,说的是一个叫陈禾的言官在退朝之后拉住徽宗提意见,结果一直聊到晚饭的点儿还没有结束的意思,皇帝也是人,也会饿啊,也可能内急啊!

几次示意对方打住无效后,徽宗猛然起身打算离开,没想到对方也是个高手,迅速拽住徽宗的衣袖进行阻止,结果用力过大,嗤啦一下居然把徽宗的龙袍袖子扯坏了!

这么一来大家都懵逼了,个个屏住呼吸等待徽宗的雷霆之怒,因为在古代扯坏龙袍的罪名堪比打死太子,事情不可谓不严重。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徽宗同学不仅没有动怒,还被陈禾的责任心所打动,赐他座位并耐心听他把意见讲完。(简直宋代李世民啊有木有!)

这件事情传出去之后,朝野上下一片美誉之声……

对于这段时间徽宗的执政成果,后代的历史学者曾有如此评价: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观。

你看,执政之初徽宗同学一点都不昏嘛,不仅不昏,还颇有明君风范呢。本来嘛,能名垂千古,谁愿意遗臭万年啊。

可惜遗憾的是,这样清明有为的时光徽宗只维持了短短的2年,之后便风云突变向着相反的方向狂奔而去,再也没有回头……

05

努力一阵子不难,难的是努力一辈子。

短短两年间徽宗就发现想做个明君忒不容易了,无趣又约束,十分不好玩。做好皇帝所需要的素养和特质每一条都和他艺术家的浪漫天性背道而驰。

就在徽宗深感自己的本性受到压制时,一个助他释放自我的关键人物登场了。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这个人就是后人口中的北宋六贼之首——蔡京。

此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主义者,靠着过人的书法才华和超级逢迎术,一步步成为徽宗的辅宰之臣,艺术知音加儿女亲家,从此权势熏天。

其为讨好徽宗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厉害的是人家还能为自己的无耻逢迎和皇帝的奢侈享乐提供堂而皇之的依据。

比如他为徽宗提出了一个享乐理论叫做“丰亨豫大”,这四个字都摘自《周易》,意思就是在国泰民安的成平年代,皇帝就是要尽情地吃喝玩乐,否则就是违背天意,对国家和人民不利。

还有一个理论叫做“为王不会”,会是会计的会,意思就是皇帝花钱用不着算计,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堂堂一国之君如果都要精打细算,那这个国家的百姓得穷成什么样?所以为了体现国家和人民的强盛富足,皇帝必须得随便花,可劲花!

好一个大言不惭啊!真是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

人不要脸,果然天下无敌!

就这样,在蔡京这番歪理邪说的鼓吹下,徽宗之前暂时被压抑的艺术家之天性和欲望一下子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对哇,这才是皇帝的正确打开方式嘛!知朕者,蔡京也!

来吧,为了国家和人民,嗨起来!

《听琴图局》局部

弹琴者为徽宗,红衣人为蔡京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06

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

彻底放飞自我的徽宗除了继续挥洒自己那天赋神授的艺术才情外,还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

说到他的奢靡生活,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风流好色。具体好色到什么程度呢?出示一组简单粗暴的数字大家就明白了。

从宋太祖起,后宫嫔妃加宫女的数量一直都是几百人,到了徽宗执政,一下子激增到了一万多!从此“万花丛中过,片片都沾身”,就这还不够,还要时不时到青楼撩个京城名妓李师师之类……

读者里学生多,所以这个好色的种种野史和传闻咱就不细讲了,直接看结果,宋徽宗一共生了80个子女!在古代皇帝中是力压群雄,妥妥的NO1。而且其中还有十几个是被俘到金国北方后才生的,艾玛,心是真大啊……

除了风流成性,装房子盖房子也不再躲躲闪闪了,宫殿是一个接一个的盖,最后整个大内的面积几乎扩张了一倍。

文艺青年爱热闹,所有的节假日都要大肆庆祝,烧钱无数。到了他的生日就更不得了,全国各州县都要大办宴席共同祝寿,一切费用统统国库出。

其中危害最大,最具徽宗特色的奢靡行为当属“强征花石纲”。起因只是徽宗想要征集一些奇花异石以供观赏、写生之用,结果没想到愈演愈烈,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在民间疯狂搜刮,前后竟持续近二十年,直到最终闹出了震惊东南的方腊起义,严重损耗了大宋的国力与民心。

国家再富也经不起这样玩啊!

何况内忧纷生的同时,外患也已经悄然逼近。

07

在当时,和北宋同时并立的政权有辽,金,西夏等。

好大喜功的徽宗同学为了收回要害之地燕云十六州,与金国签订了“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

出发点正确与否暂且不论(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结果是十分糟糕的: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收复效果,还在灭辽过程中把君臣的昏庸无能,军队的渣级战斗力等统统暴露在了外交舞台上,致使金朝灭了辽国后,转头就打起了大宋的主意:这么软的柿子,不捏白不捏啊!

而接下来徽宗同学的表现可以用一句话完美概括:在其位完全不谋其政。被金国打了个措手不及后,匆忙禅位把一堆烂摊子撂给毫无执政经验的儿子宋钦宗,然后自己脚底抹油跑路了!

妈呀,人家坑爹他坑娃,奇葩呀奇葩……

危险过去后又大摇大摆回来,全当出去旅游了一趟,而半年之后等到金军再次侵宋,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在第二次守城最关键的时刻,朝廷决策层的一堆废物居然迷信什么六甲神兵的道家数术,让一个妖人道士带着一群花里胡哨的乌合之众到城墙上跳大神,汴京就这样在半打半送的荒唐闹剧中失守了!

徽宗父子本来还有突围机会,偏偏又都吓破胆,还抱着和谈的幻想跑到金营去亲自请降,一次不行,还去两次,结果终于都被扣下了……

哎,整个过程不堪细说,否则能气吐血,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两个皇帝加一群高级官员犯了一系列猪都不会犯的错(这么说感觉猪都不乐意),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燕山僧寺题壁诗》

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

这首诗是徽宗于北俘途中写就,短短的28个字,道尽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怆和悔恨。回首往昔犯下的错何其之多,而最大的错,也许就是根本不该登上那个至高无上却并不适合自己的位置……

红蓼白鹅图,宋徽宗绘

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

08

古往今来的皇帝那么多,如果要问最英明或者最昏庸的是哪一个,好像一下子都很难给出唯一的答案。

但是如果要问艺术才华最高的皇帝是谁,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回答:宋徽宗!

没错,虽然做皇帝他是战五渣,但是在艺术领域人家却绝对是火力全开的天才加全才。

书法绘画,诗词歌赋,吹拉弹唱,骑马蹴鞠,甚至医学茶道,瓷器古玩,只要你能点的出的,就没有我们徽宗同学不会的!

不仅会,人家还样样都是顶尖水准。他对中医,陶瓷,茶道的专著,即使到今天拿出来都可以分分钟秒杀专业的博士论文。

书法上他独创著名的“瘦金体”,刚劲秀丽,曲金断铁,侧锋如兰似竹,美学高度旷古绝今,即使完全不懂书法的人,往往也会被其独具个性的笔法所惊艳。

下图为《秾芳诗帖》局部

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镇馆宝物之一

我们今天印刷用的仿宋体就是由瘦金体发展而来,纵观中国书法史,二十几岁就能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家,除宋徽宗外,举世恐无第二人。

不仅书法千古独步,其绘画才能在皇帝群体中更是无人能出其右。本文前面的插图均出自徽宗手笔,我想只要不是瞎应该都能看出画的有多好,在此就不多作渲染了。

文学创作上,虽然没有达到李煜的传唱度,但亡国之后也多有触动人心之作,比如以下这首《眼儿媚》: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其中的故国之思,今夕之痛与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何其相似。

看到这是不是很想感叹一句:我去,这货是个被皇帝耽误了的全能艺术家啊!

是的,不止你这么想,撰写《宋史》的元代史官脱脱早就曾惋叹过:(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了宋徽宗一生的无奈和悲哀:独不能为君,却偏偏做了君……

千年之后,惟余一声叹息。

09

虽然亡国之君的帽子是宋徽宗永远无法逃避、也逃避不了的耻辱,但应该属于他的光芒和荣耀也不能因此被掩盖。

在艺术领域,徽宗不仅自己十项全能、书画双绝,还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他当政之后,广收古物与书画,扩充翰林书画院,编辑多本专业画谱图册,成为后世研究艺术的重要史籍。

此外还成立国家级的大画院,亲自选拨绘画人才和制定教学大纲,培养了一大批有为画家,堪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张择端,就是在徽宗的支持和培养下创作出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而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最近话题度超高的《千里江山图》也与徽宗关系紧密,该画作者王希孟就是徽宗时期宣和画院的学徒,其初时并无惊人之作,并曾屡次向圣上献画不中,但是徽宗却并未因此忽略他,而是慧眼识珠,认为“其性可教”,亲授其法。

在顶级美术教授徽宗的神力加持下,小王同学的绘画技能日近千里,仅仅半年之后就创作出这幅气势恢弘的十二米长卷《千里江山图》,堪称画史奇迹。

一个在政治上失败到家的皇帝,却也是一个在艺术领域纵横驰骋的百艺之王。

唉,和李煜一样,又是一出人生错位的悲剧。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10

回到之前,交代一下徽宗被俘北上之后的情况。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朝臣等3000多人,押解北上,汴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搜罗一空。

宋徽宗亡国之后的俘虏生涯较之李煜,凄惨和不堪更胜百倍。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北上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冷,徽宗因为衣服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

比起肉体的痛苦,更令人难以承受的则是毫无底限的精神摧残。一路上,金人无论宴饮还是打猎无不拉上徽宗作陪寻开心,有时令其作诗助兴,有时更当其面调戏北宋的嫔妃女眷……

到了金国上京,所受苦难就更加深重了。

金军为了炫耀自己的胜利,在金朝阿骨打庙举行献俘礼,又叫“牵羊礼”,命令徽宗、钦宗在内的所有宋俘都身披羊裘,袒露上体,男女老少无一例外。钦宗的皇后不堪如此奇耻大辱,当夜便自尽而亡。

除此之外,金人还给徽宗、钦宗加封侮辱性的称号,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公。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招金人还是跟徽宗的老祖宗学的,因为赵匡胤当年灭了南唐后,曾封李煜为违命侯……

历史,总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11

对宋徽宗来说,从享乐无边的皇帝,到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囚徒,境遇的骤变不啻天堂地狱之别,这种得到之后再失去的痛苦,是最难承受的。

我常想,在那近十年的囚徒光阴中,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徽宗继续活下去?

这个天真的艺术家,或许一直还幻想着能够回到大宋吧。

在每一个叹息垂泪的夜晚,在无数次伫立风雪之中向南遥望的时刻,他是否能够想到,最不希望他回去的或许不是金人,而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南宋皇帝赵构。

皇帝的位子只有一个,坐上去的人都不想再下来——在皇权面前,从来都没有亲情的位置。

别说赵构指望不上,同样被俘到北方的徽宗的一子一婿为了向金人立功,改善生存处境,居然捏造举报说徽宗要谋反。虽然最后金人查实之后没有伤害徽宗,但是这件事几乎彻底摧毁了他对生的最后一丝眷恋。

为了生存,人性竟然扭曲到了这种地步,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信任和留恋的呢?

或许自己这一生,唯一真正拥有的唯有手中的这一支丹青之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今时今日,当我们提起这一段不堪的历史,“在哀其不幸,恨其不争之时,能略微想起一些他为当时和后世的中国艺术做出的贡献,或许就是对他最好的慰藉了。”

穿过千年的风雪沙尘,我仿佛听到了一个来自历史深处的回答:是的,愿从此之后,生生世世不复生帝王家。

只做赵佶,不做宋徽宗。

作品一:宋徽宗《瑞鹤图》

作品二:《听琴图》

作品三:《文会图》

作品四:《芙蓉锦鸡图》

作品五:《腊梅山禽图》

作品六:《池塘晚秋图》

作品七:《五色鹦鹉图》

作品八:《雪江归棹图卷》

作品九:《写生珍禽图》

作品十:《竹禽图》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 ,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

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极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 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型皇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40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