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与同伴吵架、争执时,家长该如何劝阻孩子呢?

当孩子与同伴吵架、争执时,家长该如何劝阻孩子呢?,第1张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上学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合孩子相处的小朋友一般也是同龄人,所以总是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争执,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劝阻孩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火上浇油,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友情。

一、当孩子与同伴吵架时,家长该如何劝阻

1、当家长看到孩子与其他同伴争吵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上去询问询问孩子争吵的原因,不要一上去就责怪孩子或者责怪对方的孩子。如果孩子跟家长闹情绪不想上学的话,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关心并且旁敲侧击的询问孩子理由,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

2、孩子和同伴吵架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让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解争吵的过程以及事发的原因,孩子在跟家长倾诉的时候,总是不免得带一些自己的情绪或者会伪造一些事实,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留心观察,不要让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大多数孩子和同伴争吵都是因为心智不成熟,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友情的重要性,不要让孩子把事情想得很严重,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3、照顾孩子的感受。孩子在跟其他的伙伴争吵之后,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在咱这个时候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孩子愿意跟家长沟通做代表,孩子信任家长,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关注事情经过,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不要把事情的矛盾扩大,帮助孩子梳理心结。

二、结语

孩子和同伴争吵在大人的眼中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的眼中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处理问题,大多数孩子和同伴争吵并不是要绝交,孩子还是想跟对方做朋友的,家长这个时候可以引导两个孩子重归于好,建立友谊。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可以通过矛盾学会怎样与人正确交往,那么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1

小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当小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些家长可能会直接教育自己的小孩子,觉得自己的小孩子给他惹祸了;而有些直接可能会替自己的小孩出头,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找对方的家长或者直接教育别人家的孩子。

我觉得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清楚他们发生矛盾的原因,再让自己自己去解决,孩子自己解决不了的再由家长出面。

一、先了解孩子发生矛盾的原因。

作为家长应该有是非观念,不要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一味指责自己的孩子,或者一味偏袒自己的孩子。这两种极端的方式都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家长应该首先了解清楚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根据情况判断谁对谁错。之后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引导,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

二、先让自己自己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如果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错的地方在于自己的孩子,那么作为家长的可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例如可以教他跟别的小朋友道歉,或者让他跟别的小朋友主动和好等。

如果错的地方在于别人家的小孩,家长也可以告诉自己家的孩子他没有做错,以后碰到这样情况的时候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等。

三、孩子自己解决不了的,家长再干预。

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些情况事情会闹得比较大。这些时候孩子自己解决不了,作为家长的应该替孩子解决,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强大的后盾,也会让孩子以后做事情有底气,也会让他们更加自信。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2

在这些“小事”上都“不能吃亏”的人,长大一定是不幸福的。处处争强好胜咄咄逼人的人,人缘一定好不了。所以,我们不要灌输给孩子不能吃亏的观念,更不要没搞清楚状况就参与到孩子的冲突中来。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可以通过矛盾学会怎样与人正确交往。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矛盾。

用平常心来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

日本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明桥大二在《快乐家庭育儿》中说过,“孩子通过吵架的方式学习社交,即使吵了架他们也会若无其事地一起玩,如果大人强行介入,可能只会使矛盾升级。”

当然,如果孩子之间冲突比较大,出现了攻击行为时,我们还是需要介入的。

孩子之间是很容易发生冲突的,父母不要对此斤斤计较,如果孩子之间的问题比较严重,父母可以选择用劝阻的方法,或者将自己的孩子带走,对他进行安抚及引导。

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玩滑梯,没一会就听见两个孩子因为谁先滑滑梯争吵起来,而且女孩被男孩打了一下。

女孩子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冲过去凶狠狠地对男孩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怎么能动手打人呢,真是的!”

男孩妈妈突然看见自己的孩子正被一个大人数落,心里很不是滋味,气愤地冲女孩子的妈妈嚷嚷:“你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冲他嚷什么呀!”

就这样,为了孩子间的一点小打小闹,两个大人在那里吵得不可开交的。其实当两个妈妈还在争吵的时候,两个小朋友却早已重新爬上滑梯,又高兴地在一起玩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两个孩子产生了冲突,只要不威胁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或者是没有非常明显的攻击行为,父母还是尽量不要干预。

因为一般两个孩子产生冲突,只要不是非常明显的攻击行为,他们往往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要让孩子学会在解决问题中成长。

正确对待孩子因为冲突而产生的情绪

孩子在被人欺负后心里会很不舒服,就想立马还击,可能这时候孩子就会直接动手了。这属于孩子的一种自卫心理,父母让孩子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好,但是,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能动手打人,更不可以主动去攻击别人。

上面说的事例中,乐乐的妈妈就做得非常欠妥。当她看到儿子打了别人后,第一时间是直接去找大人进行理论。

像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第一时间不妨将自己的孩子拉开,问问他的感受或替他说出感受,让孩子明白父母是懂得他的感受的。接着对孩子做正确的引导。

比如可以说:“你打了别人,她肯定很疼,如果是别人打了你,你是不是也会感觉到很疼呢”让孩子感同身受。

也有的父母为了安慰别人,就会责骂自己的孩子,甚至当众打孩子给对方看。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对,会让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很委屈,下次要找机会“报复”,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人际关系。

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让孩子自己解决他们的矛盾才能培养孩子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让他们知道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上面事例中,男孩把女孩打了,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可以对孩子这样说:“你打了别了,这就是你的不对。”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接着询问孩子:“那么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办呢?”可以引导孩子,小朋友被你打疼了,应该对她说什么呢?我们要学会培养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想一想其他的解决办法,教他思考。如果孩子这个时候想不到更好的方法,我们可以试着给孩子提供两个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和习惯很关键

想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性格和好习惯,就需要从小培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教育!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关爱他人,照顾他人的人!

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孩子发脾气、叛逆、爱生气、听不进去道理等等,我们因为孩子的各种状况而烦恼、困扰,甚至抓狂,许多的亲子之间的冲突由此而起,严重背离了我们爱孩子的初心。

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和习惯,带给孩子的将是生活和学习上的双重顺利。

对于幼前的孩子,遇到问题,大人给讲的道理,孩子很难听进去,有时会发脾气哭闹来达到自己的要求,父母很多时候也就此会妥协。

6岁以前,性格培养是重中之重。老话说,“三岁看老”,学龄前是孩子智力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性格引导的关键时期。

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故事,传递给孩子正确的思想观念。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怎么解决3

老师“四步”处理法则

观察

当幼儿园的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老师不要急于介入和干预。首先要做的是:不动声色的观察幼儿行为。

一方面,关注冲突矛盾发生的原因,了解冲突过程。另一方面,也给幼儿一个自己解决矛盾的机会,做到既关注又不干预的程度。

倾听

当孩子无法自主解决矛盾时,教师应当适时介入,充当起一位“倾听者”的角色。倾听矛盾双方对于该事的想法,也要倾听旁观者对于事件的说法。

引导

通过前两步的行为,老师应该对事态已经有了大概的掌握,这时,老师需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冲突,引导孩子思考并解决矛盾,掌握此类矛盾的处理策略,下次发生类似情况,应该知道如何自己解决。

引导方法

方法一:角色互换

首先让孩子说出各自的理由,然后再让他们角色互换想一想,如果你是对方,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从中引导幼儿理解对方,懂得与同伴交往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要体察别人的态度和情感。

方法二:比较法

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同某一行为准则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比较,让幼儿自己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对还是错,找出解决的方法。

方法三:规则决定法

一些简单的,是非难辨的冲突,如两名幼儿同时看上一张小椅子,引发椅子大战。这时,可以引导幼儿用一些他们集体认同的规则来解决,如剪刀石头布、轮流、主动放弃利益补偿等等。

小年龄的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方法往往更能让他们信服。

演练

老师可以在平时设计一些冲突场景,引导幼儿讨论、模拟扮演。面对该种情况应该如何做?在这样的演练游戏中,孩子既掌握了扮演游戏的乐趣,又掌握了矛盾冲突的处理方法。

家长“四步”处理法则

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受到委屈的孩子,会急需父母的安慰与帮助。家长不要用责备的语言训斥孩子,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个释放压力的机会。

一个拥抱、一个亲吻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一方面,避免导致情绪失控事态升级,另一方面,感受到安全释放心理压力。

不要教孩子“以牙还牙”

“他再打你,你就狠狠地揍他。”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矛盾冲突,担心孩子受到欺负,会这样教唆孩子,或者直接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替孩子“出气”。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

“以牙还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会给孩子一种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错觉,还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不利于今后的成长。

帮孩子分析发生矛盾的原因

家长安抚下来孩子的情绪后,可以和孩子好好了解一下事件经过。然后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反问自身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对方是无意还是故意伤害自己,搞清真相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幼儿园的孩子社交技巧不足,家长可以教给孩子这些所缺失的,帮助宝宝认清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并在今后与伙伴的相处过程中加以改正。

教会孩子提前规避

家长在平时应多鼓励孩子与其他伙伴交往,帮助孩子增进自身人际关系,避免过多干涉孩子的人际关系。

另外,在家时,可以与孩子做一些身体躲避互动类小游戏,训练宝宝敏捷的身手,学会在冲突不可避免时的最大自我保护。

孩子的教育其实让家长比较头疼,而且孩子经常会与自己的朋友发生矛盾,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不要介入,一旦介入的话,就会让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变性。因此家长正确的做法就是可以了解到事情的原因,从而帮助分析,并且帮助孩子想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一、不要介入

不管是孩子与朋友之间发生矛盾,还是大人与自己的朋友之间发生矛盾,这都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思想不一样或者是对于一些事情有偏差,也都是能够理解的一件事情。但是孩子的心性大多数都非常的单纯,即使发生了矛盾,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不和对方玩了,不过没两天,就会发现孩子与朋友又会和好,这是因为孩子大多数都是不记仇的。因此家长不要告诉孩子对方的种种缺点以及不好的地方,这样都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性格形成以及发展。

二、帮助孩子分析原因

所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起因,例如可以询问孩子两个人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根据这个原因来判断,到底谁是真正的错误?如果是自己孩子错误了,那么就要求自己的孩子跟朋友道歉,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另外也要适当的告诉孩子一些道理,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和自己的朋友发生矛盾,这个时候一定要判断是自己的错误还是他人的错误,如果是他人的错误,那么也要和平的相处,如果总是说不和他人玩了,这样的话语会伤害到他人的内心。

三、结语

其实很多孩子还是愿意跟家长分享自己的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尽量就不必过于插足孩子与他朋友之间的情感以及事件。也可以告诉孩子,朋友是非常珍贵的,一旦失去了对方,那么在生活当中想要再交一个知根知底,懂得自己的朋友也是十分不易的一件事情。

一群小朋友在公园里做游戏,吵吵嚷嚷、你追我赶是在所难免的。人多热闹,小朋友都喜欢。小时候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会驻足观望一下,要是有小朋友从身边走过,会提醒注意安全之类的。爱玩爱闹是小朋友的天性。

6岁儿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总是出现矛盾,应该怎么教育他呢?下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一、教孩子说话要有礼貌。

小孩若感到不舒服,有时嘴里会说:我讨厌你这样做。但是他不知道你会让谈话变得更糟,也不知道这是一场舌战。所以要教孩子正确说话,多说“请”字,让话语和语气更加柔和。

二、教孩子相互理解。

父母也应该教孩子换个角度思考,比如,自己不小心撞上了别人,孩子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或者不开心。这个时候就可以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思考:如果别人撞了你,你会不会觉得很不开心?让孩子扮演对方的角色,知道自己的错误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三、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孩子和同同伴玩耍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父母应该教育儿童解决问题。假如小孩在公园玩耍,不知道谁先犯错,双方就会发生争执,此时家长一定要介入,不要让他们发展。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用剪刀、玩石头等方式解决问题,相信孩子愿意接受。

四、寻求学习机会。

人生总是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可以试着从生活中教大家,比如可以让大家一起吃水果,叠被子等等,让孩子知道如何参与,输赢并不重要,和谐是关键。此外,与朋友一起,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分享美食,主动帮助他人,如果孩子这样做,一定要及时表扬。

五、跟孩子演练各种选择的后果。

能在生活中扮演角色,让孩子从中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举例来说,家长可以问孩子:玩具车只有一辆,但我和你都想玩,你觉得该怎么办?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表演各种版本,告诉孩子不同情况可能的后果。

 遇到小孩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争吵的时候,如何巧妙地应对,不和他人起正面冲突,是每个父母应该教授给孩子的能力。下面是我分享的孩子与人吵架了父母的教育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与人吵架了父母的教育方法

 1教会孩子使用“我”这一人称

 当孩子的心情非常不好,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他可能会经常说一些类似于“你这个坏蛋”这样的话。但是孩子还小,他不了解这时采用带有“你”这样的字眼跟对方进行对话的话,会让整个情况变得非常糟糕。所以说,在孩子觉得不开心的时候,说话时尽量采用“我”这个词语来开头。

 比方说,别人来家里做客,没有问过孩子就直接到孩子的房间里面来,孩子不开心的话,可以让孩子这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你没有询问就擅自进入我的房间。”而不是指着别人说他这样子非常不好。

 2教会孩子移情

 爸爸妈妈还要教会孩子能够换位思考,比方说,如果孩子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了肢体冲突,那么最好是跟孩子说,打架这种行为会让对方的身体和心情都受到伤害。

 如果你挨打了,你是不是也会觉得非常不愉快呢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是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3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爸爸妈妈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让孩子善于解决问题。比方说,孩子在公园里面一起玩耍的时候,关于谁先玩发生争吵的话,那么爸爸妈妈就要及时参与进去解决,而不是任由这件事情继续发展。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式,给孩子建议,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行为方式并不是很影响结果的话,爸爸妈妈最好是能够鼓励孩子通过投掷硬币、玩石子、折纸、裁剪这些方式来解决,这样孩子可能更容易接受。

 4发现教育孩子的时机

 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寻找机会教给孩子一生受益的知识。比方说,跟大家一起进行比赛,其实比赛最后的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以及和朋友以及兄弟姐妹保持良好的关系。

 另外,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如果你发现孩子学会分享、懂得妥协,表现良好的时候,就要在第一时间表扬孩子。

 5实践有益的冲突解决办法

 角色扮演或许是让孩子知道和平解决冲突的最好方式。比方说,可以问问孩子:“这里只有一个玩具,但是大家都想玩,那么要怎么办呢”接着,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表演出各种不同的版本,同时跟孩子说不同的选择会有什么后果。

 6给出和平解决冲突的方式

 可以跟孩子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孩子知道怎样才能成功地解决冲突。在看电视秀或者读书的时候,在主人公遇到选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说一下他的想法,或者谈论一下他的选择是否恰当。

 在成长的过程中,和别人出现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教会他正确的处理方式。

孩子在校被欺负的教育妙招

 第一招

 家长在听到孩子“被欺负时”要安抚孩子的情绪,但又不要表现的过于紧张和生气,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要向孩子传达“欺负”并不可怕,可以解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Ps:粑粑麻麻们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要过于着急和紧张哦。

 第二招

 耐心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判断“欺负”的发生是别人的孩子太霸道,还是别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或者是自己的孩子哪里不小心惹了别人,又或者只是儿童之间无意的小摩擦。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处理策略:

 如果确实是别的孩子太霸道,而自己的孩子个性又比较柔弱,特别是“欺负”总是有针对性地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一定要引导孩子适度反击,往往“强硬反击”对无理的“欺负”最管用。而过于忍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怯懦。

 如果主要是别的孩子交朋友的方式有问题,比如,那些想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但又时不时与他人发生小摩擦的孩子,这时候则未必要孩子直接反击,语言的提前反应也会起作用。比如,在别的孩子要动手的时候告诉他:“如果你打我,我会让你更痛的。但如果你不动手,我们可以做朋友。”

 如果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责任,那么就应该及时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知道自己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去应对。如果欺负只是孩子之间的无意行为,家长们就要教给孩子去宽容对待,不必斤斤计较。

 第三招

 注意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对于孩子无法讲清楚的事情,可以和老师沟通了解,商讨解决方案。但要明确,当孩子间有“冲突”事件发生时,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老师,理解老师的工作,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Ps:为了孩子,要平心静气。

 第四招

 需要明确,应对此问题的教育核心是“我不被人欺负,但也不能欺负别人”。要让孩子明白,无论是谁欺负他人都是不对的。如果有人故意欺负他,父母会帮助他,支持他,但更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应对这类问题。

孩子在校被欺负的教育建议

 一,让孩子理解“被人欺负不是没用的表现,每个人都会遇到”。当孩子哭诉时,你应该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轻轻地抱着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时对孩子表示同感:“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委屈。”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是怎么回事,确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后,要给予安慰,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因为自己没用,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二,观棋不语真君子,家长们在发现孩子们出现交往冲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只要没有发生危险,就只做个冷静的旁观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强出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我们不可能时刻护在孩子身边,在你可控的范围内,训练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才是制胜高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活动空间也从家里慢慢开始向公共场所拓展。一开始带他去小区里、公园里玩,随后去儿童乐园玩,去商场、超市、饭店玩。慢慢地向社会人发展,学会接触社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除了需要适应外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这些看得见的物质的东西,还有一项看不见的但是很重要的内容--社会规则。

前段时间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的女大学生踹娃事件,排除女学生、家长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起因是两个小朋友在饭店里嬉戏玩耍。

还有前两周刚发生的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因为孩子骚扰邻座(吵闹和脚踢)而家长却不制止,双方在飞机上由吵架发展成打架,最终在飞机刚降落美国,一家三口就被美国的FBI带走被拒绝入境,立即被遣返回国。

这也是因为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而引起的。

两周前,我带着两周岁的儿子出国度假去了。本来在他一周岁的时候坐过一次飞机,那时候因为还小,睡眠需求大,基本上在飞机上颠着也就睡着了。即使在醒着的时候,也没有太大的活动需求。而这一次,他有了一些自我意识,想在新鲜的场所自己到处活动活动,但是飞机上又有安全的要求,像在起飞降落的时候,必须好好的坐着。但是,对于两岁的孩子,你跟他讲道理也讲不清楚,难免会有些吵闹。在周围的人看过来的时候,还是真有些尴尬。还好持续不久,靠着小零食和iPad游戏搞定这个小霸王。

如果说等三岁以上的小孩子,他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话了,这是时候谈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问题时,更多的是孩子教育的问题了。那么对于三岁以下,甚至是一两岁的孩子,这时候他还不能完全听懂或者理解大人的意思,我们是不是还能够让他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呢?

今年五月份,去泰国普吉岛,我们在饭店遇到了两次同一对夫妻带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来吃饭。全程中孩子都安安静静的坐着,没有一点吵闹。第一次的时候,老公都没有发现那边还有一个小朋友,因为从他的角度看过去,小朋友正好被挡住了。

我家饭团在一岁多开始带他出去吃饭,在餐桌上也是比较安静的,基本上能老老实实的坐着,还能自己吃。(但是最近也有不老实吃饭的趋势了,总想跑出去玩。)

所以,我认为小小孩还是有可能保持公共场所的秩序的,但是需要满足两个基本的要求:

(1)了解和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 吃喝拉撒睡这些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要首先得到满足,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良好的精神和充沛的活力。假设一个孩子饿的直哭,如果不满足他的这个需求,让他保持秩序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些时候比如说到孩子睡觉的点了,孩子有点闹觉,而大人却不哄他睡觉,他肯定各种不配合。

(2)了解和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这个相对虚一些,而且不同的年龄段或者不同的孩子,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最基本的应该是孩子的安全感。比如,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感到不安,就会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脖子。如果这个时候,你要求他自己下来走路,他就可定肯定不乐意,还有可能大哭。如果等他熟悉了以后,他肯定自己就想下来到处逛了。所以,在公共场所,有一个平时带他的抚养人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可以很快将他安抚好。

在满足这两个必要条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 从小要给孩子树立一些基本的社会规矩。 不要觉得小孩子太小还不懂,其实只要你跟他反复的树立这个要求,他是能过明白的。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妈带着饭团去公园玩,回来后跟我说,今天饭团在公园里玩的可开心了,和另一个小朋友在公园的长凳上大叫。我就问我妈,你怎么能让他在外面大喊大叫呢?你怎么没有制止他?我妈觉得,因为当时公园也没有什么人,就和小朋友一起玩一玩也无所谓的。我说,如果他养成了在公园里大喊大叫的习惯,他很可能会认为出去了就可以这样子,那下次他就会在超市里、商场里大喊大叫,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了。只有大人从小明确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他才能知道,不能因为觉得小孩子太小不懂而不去制止。还有一点,如果今天在公园没有制止他,但是第二次去超市却又制止他了,他可能会不太明白为什么大人会有这样的双重标准,一会儿可以一会儿又不可以,会对他的规则形成产生困惑和障碍。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饭团出门也算是比较听话的,不吵不闹。但是,有一次带着饭团坐电梯,饭团坐在推车里。电梯比较挤,饭团的脚就等到了边上一个阿姨的腿上。一开始我也没有注意到,那个阿姨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她女儿说了一句,不要让小孩子乱蹬。我才看到,并且赶紧把饭团的脚收回来。从那次开始,我就开始留意哪些是我们在家里不太注意但是到了外面却必须需要遵守的规定。

我想这个清单会随着时间和精力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长,然后渐渐的让孩子成长为适应社会的社会人。

目前根据我的体会有几个基本的规则:

(1)不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 就像我在前面说的一点,如果家长在一两岁的时候,没有让孩子知道出门在外,大喊大叫是不对的,那么到了七八岁的时候,他就会变成一个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的熊孩子。另外,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你在公共场合看到一个吵吵嚷嚷的孩子,周围必定有一个大嗓门还无所顾忌的家长。在中国,公共场合喧哗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特别是饭店、商场等环境。但是,目前还是有进步的,大家普遍认为在公共场合喧哗是不好的行为。只有家长身体力行做好榜样,才能让孩子明白这个规定。

(2)不能随便动或者拿别人的东西。 这一点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特别是在他还没有物权的意识,不知道我的和你的的区别的时候。不要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不要让他养成碰或者拿别人的东西的习惯。等孩子大一点了,能听懂大人的意思后,也要尽早灌输这个概念。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你遇到过的熊孩子”,有很多人描述的就是熊孩子来家里做客,随便进他人的房间、损坏他人的物品或收藏、擅自拿走别人的东西。还有各种新闻报道熊孩子破坏别人的豪车、破坏商店里的天价钢琴等,其实都是孩子对于物权的认识不清造成的。

(3)不能随地大小便。 对于中国式的养育,有一点比较习以为常的就是给小孩穿开裆裤。这样孩子稍微大一点了就可以自己一蹲就能大小便了,省了家长的心。但是,这样子对于公众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底线。我是坚定的尿不湿党,从小到大,没有断过一天的尿不湿,也从来没有让饭团光过一天的屁股。可能有一点不好的是,他对于尿尿和便便的感觉会比较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主动大小便的意识。但是,至少不会养成随地大小便或者随便把尿的习惯。

等孩子更大一点了后,社会对他们其实也有更高的期盼和要求,就会有更多的规则需要遵守。

每个家长都是“危机处理专家”,再听话的孩子,也有因为各种突发状况而在公共场所上哭闹的情况。那么,家长就要学会如何即使处理这些情况。

如果孩子在哭闹,家长要及时给予感情上的反馈,不能放任不管。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他抱起来,抱在怀里,让他感受到安全感。最坏的做法就是,抱着让你哭个够的想法,让孩子一直哭,很有可能发展成孩子在地上各种打滚耍赖,最后哭到自己都忘了为什么哭。而家长忍到终于不能忍,最终把孩子胖揍一顿。孩子哭得更厉害,家长把孩子抱走,匆匆离开。

如果有可能,尽快撤离目前的环境。比如在饭店,尽可能先抱着孩子去饭店门口转转,安抚孩子的情绪。

但是如果遇到火车、飞机这些活动受限制的空间,父母就需要用点小技巧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小零食、小玩具等。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这个社会能多一些理解和体谅。有很多次,即使只是推着孩子走路,碰到人多的地方,都会有人说,怎么带着孩子到这里来了,影响到我们的通行了。但是,孩子并不是脱落社会的存在,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他需要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虽然他还小,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但是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理解和体谅。

社会能多增加一些适合儿童、幼儿的活动空间。有的时候,带着孩子去了一个人多的地方,可能是迫于无奈,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如果社会能多一点公共的儿童活动场所,或者在大人活动的地方开辟一些亲子活动区域,能够让各个层次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429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