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里越来越来多的学生不能忍受学习压力,发生自杀事件,这种现象告诉我们

近年来学校里越来越来多的学生不能忍受学习压力,发生自杀事件,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第1张

这是个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不能说是谁的错,大环境下某些个人的力量就显得微不足道!学生的压力来自很多方面,社会的,父母的,老师同学的,在各方压力之下,在日益惨烈的竞争环境里,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着抗压的良好心理素质,发生一些过激行为,似乎也并不是无迹可寻。现在的孩子以不像以前,心理素质普遍低于以前的孩子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家庭化境,社会环境多方影响的结果。在此前提下,我们不能一味的呼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大环境如此,却叫这些孩子从何处看到增强心理素质的希望?但是也必须清楚的认识,想要改变这个大环境是多么的困难!至此我只能默默的为现在的孩子们祈祷,希望生命的可贵能够得到他们的珍视!

1 大学生为救儿童溺亡,老年男子打捞大学生遗体谈价要钱写一篇作文

湖北荆州三名大学生上月救人溺亡,在长江险恶的涡流处留下永久遗憾。

舍生取义的青年受到应得的尊重和礼遇,英雄长已矣,可这次见义勇为没有像惯常那样被迅速忘记。不久之后,捞尸人绑缚遇难者手臂、在船头疑似要价的照片广为传播。

一时间,悲痛、愤怒和羞耻将观众包围。除了悲剧的无力感,人们质疑当地 的不作为,诘问幕后的黑色利益链条,而真相远未到来。

通过不同媒体报道的交叉印证,某些误解被扭转,比如渔民参与了救援,并非此前传闻的那样袖手旁观。更重要的是,证实存在一个垄断了江上捞尸生意的地下生态圈。

由于新闻暂时还没能触及核心信息,这个隐秘行业的全貌还不清晰。即便这样,他们冷酷的行事手段与钱财至上的规则已暴露无遗。

尸体不幸沦为一门生意,潜伏背后的阴谋让人不寒而栗。存亡之间可能暗藏着图利的纵容,救人与捞尸如此刺目地并列在一起。

肩负保护职责的警察、海事和消防等部门空手来去,闪出一片空茫的江面,任由来路不明的捞尸人喊出生死定价。这种显而易见的意味令事件展示了多层隐喻。

救人于水火的朴素道德崩溃了,生命和哀求被金钱湮没,必须要自救的人得不到得力的救助,却眼睁睁看着它戳透人心,善恶中间魔鬼盘踞。一味进行道德讨伐被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挟尸要价”场面所显示的还有 部门责任懈怠,包括救援能力缺失,以及用司法彻查弄清原委,给生者一个交代等等。

道德谴责的确不能换回丧失的生命,可这一连串发生的龌龊却与各种道德的不振有莫大关系。道德从来不是虚幻的,它是或明或暗的事实,是奋不顾身的救人者,也是在太阳伞下论价的老板,映照着随时会被失敬的人生。

这起事故后,社会上流传着三个英雄的事迹。他们不仅救活了其他人,也提供了温暖更多人心的力量。

只是,假如“挟尸要价”背后的内情早一天被揭露,假如能断绝这种血淋淋的营生而代以公开的警示,假如之前的落难者能唤醒责任部门的公德心……假如这任何一个“假如”都实现过,就不必亲见英雄的牺牲。英雄的价值不该仅仅被颂扬,活着的英雄越多越好。

当地 不该仅是颁发救人荣誉了事,更当反省对牺牲者的失职,弥补对隐患的失察。吞噬年轻人的江段暗流从未得到过真正监察,从毫无作为的表现看,当地 部门实质上放弃了这段水面上的生死挣扎。

某种程度上,当地 以为见义勇为颁奖的方式远离了义勇二字。而这又直接推动了捞尸生意的恶性及垄断。

公众心意难平,不惟恨捞尸者的冷血,更因见识了江面上的“无 ”乱象。如今看来,凶险的绝不只是江面。

在这片捞尸者的“狩猎”场所中,藏着未被公开的阴谋。如果 部门不能给民众提供庇护,一旦尸体成为要价的筹码,死亡就异化成某些势力的生财之道。

荆州这起救人事件,出乎意料地没有按照好人好事的进程结束,却遵循类似血酬定律的逻辑向前发展,进而直接挑开悲剧中更广泛的悲情意识。谁也不知道,这种羞耻会在循环多少次后结束。

2 渔民捞尸体要钱材料作文

例文 12月6日,攀枝花,两位小男孩在金沙江边玩耍时,发现一块石头上系着一根绳子,他们好奇地把绳子往岸边拉,发现绳子上竟拴着一具尸体。

死者叫邓树超,25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在11月30日跳江自杀。为何他的尸体被拴在江中?据了解,邓树超跳江4天后,当地的几名渔民打捞起他的遗体,索要18万元捞尸费。

因价格未谈妥,死者父亲邓钢明只能任由儿子的遗体在江中多漂了三天。12月6日,在支付渔民5400元后,邓钢明接走了儿子的尸体。

小伙子跳江自杀 渔民捞起尸体 “11月30日,这是我们见孩子的最后一面。”昨日,说起儿子的离去,邓钢明悲痛欲绝。

他介绍,11月30日上午,儿子回到老家,说要6000块钱,“我们问他拿来做什么,他说出租车的一年租期要到了,还有两个月的租金没着落”。因为邓树超的父母都是农民,暂时拿不出钱来,希望缓两天把水果卖了再给钱。

没要到钱,邓树超离家返城。 邓钢明介绍,儿子是从车主罗某手中承包了出租车。

12月2日,罗某打来电话称邓树超一直没有交接班。因为联系不到儿子,家人只好报警,最后找到了车,人却没有踪影。

“警方说,11月30日14时50分许,有人报警称有一名男子在密地桥上跳江自尽。” 邓钢明说,当地警方调取了监控请他们辨认,跳江男子正是邓树超。

12月3日下午,邓树超父母再次接到警方电话,说在雅砻江与金沙江交汇处,有渔民打捞到一具尸体,请他们过去。经辨认,正是儿子尸体。

后经警方认定,排除他杀,邓树超系跳江自杀。

3 渔民捞尸体要钱材料作文

例文

12月6日,攀枝花,两位小男孩在金沙江边玩耍时,发现一块石头上系着一根绳子,他们好奇地把绳子往岸边拉,发现绳子上竟拴着一具尸体。

死者叫邓树超,25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在11月30日跳江自杀。为何他的尸体被拴在江中?据了解,邓树超跳江4天后,当地的几名渔民打捞起他的遗体,索要18万元捞尸费。因价格未谈妥,死者父亲邓钢明只能任由儿子的遗体在江中多漂了三天。12月6日,在支付渔民5400元后,邓钢明接走了儿子的尸体。

小伙子跳江自杀 渔民捞起尸体

“11月30日,这是我们见孩子的最后一面。”昨日,说起儿子的离去,邓钢明悲痛欲绝。他介绍,11月30日上午,儿子回到老家,说要6000块钱,“我们问他拿来做什么,他说出租车的一年租期要到了,还有两个月的租金没着落”。因为邓树超的父母都是农民,暂时拿不出钱来,希望缓两天把水果卖了再给钱。没要到钱,邓树超离家返城。

邓钢明介绍,儿子是从车主罗某手中承包了出租车。12月2日,罗某打来电话称邓树超一直没有交接班。因为联系不到儿子,家人只好报警,最后找到了车,人却没有踪影。

“警方说,11月30日14时50分许,有人报警称有一名男子在密地桥上跳江自尽。” 邓钢明说,当地警方调取了监控请他们辨认,跳江男子正是邓树超。12月3日下午,邓树超父母再次接到警方电话,说在雅砻江与金沙江交汇处,有渔民打捞到一具尸体,请他们过去。经辨认,正是儿子尸体。后经警方认定,排除他杀,邓树超系跳江自杀。

4 关于大学生救人溺亡的演讲稿

关于校友们救人溺水身亡的事实……­

下午两点多钟,在荆州市沙市区长江边两名十二三岁男溺水,当时十几名大一学生见势组成人梯下水救人,其中还有不会游泳的和女同学,当第二个小孩快救上岸时,由于体力不支和暗流,人梯散了,九名大学生落水,顿时救喊声一片,正好碰上冬泳队几名六十来岁的老人救起六名大学生,其他三名大学生溺水死亡,在溺水附近就有两条鱼船,船上还有人但没一个人去救,消防队是第一个到现场的,但说身上没潜水衣等救援装备就在江边打捞一会(新闻镜头)就上岸返回去的,被几名旁边的哭泣的大学生阻止,重新到江边观望并无下水捞人的意思,而海事局的船去看了下就走了,学校的领导在两个小时后才到现场,与刚才提到的两渔船的老板商讨捞尸体的费用一俱尸体一万二,渔船老板才让人开始下水捞,当捞起第一个尸体时,观者哭声一片,那捞起尸体的位置距渔船不到三米,当时只要船上的人把浆丢过去就能获救,我在旁看了心里好难受,而尸体上来医生还拿氧气去抢救的假像,(新闻镜头)此时离事发都三个来小时了,当捞起第二个大学生尸体时,渔船的老板停止行动,说二万四钱没到位,拒绝打捞尸体,旁边谴责声一片最后老师们下跪才以一万一俱尸体成交,到六点多才打捞上来第三俱尸体,到现在为止,被救的两名小孩却玩起失踪,找不到人了,而这些新闻上却说是消防和海事局打捞尸体上来的,当你看了我说的一切你也许不太相信,但仔细看新闻画面就能看到消防队五六人在潜水里走,海事局的影都没见到过,国家养他们是干什么的,打捞尸体本身就是他们的责任,而而go-vern-ment却没人出来做,我以人格保证我说的都是真的,太寒心了,我实在看下去go-vern-ment,渔船老板和小孩的家长。­

他们本来都不会死的,当时傍边就有打鱼的船,那些同学哭着跪下求渔民下去救人,几个渔民无动于衷,据说哪里经常有溺水死的当地有打捞队,打捞一个尸体12000,一般是见死不救的!那是财路啊!­

沉默,唯有沉默。­

5 关于大学生跳河救人的议论文

以下都是现场群众所言,可惜被媒体无情的回避了!!

本来都不会死的,当时傍边就要打鱼的船,那些同学哭着跪下求渔民下去救人,几个渔民无动于衷,据说哪里经常有溺水死的当地有打捞队,打捞一个尸体12000,一般是见死不救的!那是财路啊!

两名落水儿童救上岸后“失踪”了

救了你们去哪了? 还有没有良心,有没有天理了!还有点人性的你们就站出来!去向遇难家属致歉,哪怕一句谢谢也要讲吧!

怎么不报道事情最后几名大学生尸体泡在江里,消防队员拒绝打捞,说一万块打捞一个。。。逼的老师们下跪

到今天已经看了不少关于“长江大学大一学生救人英勇牺牲”的报道了,无非就是一些“救人英雄感动全国”,“沉痛哀悼献身大学生”云云,此事也给不少人增加了一个饭后谈资。身在荆州我有幸能了解一些传说中的“黑幕”!下面是一位身在现场的人所讲诉的:

下午两点多钟,在荆州市沙市区长江边两名十二三岁男溺水,当时十几名大一学生见势组成人梯下水救人,其中还有不会游泳的和女同学,当第二个小孩快救上岸时,由于体力不支和暗流,人梯散了,九名大学生落水,顿时救喊声一片,正好碰上冬泳队几名六十来岁的老人救起六名大学生,其他三名大学生溺水死亡,在溺水附近就有两条鱼船,船上还有人但没一个人去救,消防队是第一个到现场的,但说身上没潜水衣等救援装备就在江边打捞一会(新闻镜头)就上岸返回去的,被几名旁边的哭泣的大学生阻止,重新到江边观望并无下水捞人的意思,而海事局的船去看了下就走了,学校的领导在两个小时后才到现场,与刚才提到的两渔船的老板商讨捞尸体的费用一俱尸体一万二,渔船老板才让人开始下水捞,当捞起第一个尸体时,观者哭声一片,那捞起尸体的位置距渔船不到三米,当时只要船上的人把浆丢过去就能获救,我在旁看了心里好难受,而尸体上来医生还拿氧气去抢救的假像,(新闻镜头)此时离事发都三个来小时了,当捞起第二个大学生尸体时,渔船的老板停止行动,说二万四钱没到位,拒绝打捞尸体,旁边潜责声一片最后老师门下跪才以一万一俱尸体成交,到六点多才打捞上来第三俱尸体,到现在为止,被救的两名小孩却玩起失踪,找不到人了,而这些新闻上却说是消防和海事局打捞尸体上来的。

当你看了这一切你也许不太相信,但仔细看新闻画面就能看到消防队五六人在浅水里走,海事局的影都没见到过,国家养他们是干什么的,打捞尸体本身就是他们的责任,而而 却没人出来做,太寒心了!

只是觉得我们更加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有责任让人们都知道所谓的“英雄”的由来是什么!剩下的交给世人来评论!

转自校内

这样的英雄,我们宁可不要。我们父母想要的,是健康,平凡的我们,也不是已经离去,烈士的我们《有良知的人看到后全都给我转载》

6 关于挟尸要价的作文

挟尸要价的真相与被质疑 引发道德思考新闻背景: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的事情。 此事件曾被媒体广泛关注,舆论一致谴责挟尸要价的行为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羞辱了所有国人。

照片尺度的争议: 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指出照片与事实有出入 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揭晓,《挟尸要价》照片获得了记录类银奖,一时之间,网络上对这张获奖照片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挟尸要价》的素材来源于湖北荆州大学生为救溺水儿童壮烈牺牲,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竟然漫天要价的事情。

此事件在去年年底曾被媒体广泛关注,舆论一致谴责挟尸要价的行为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羞辱了所有国人。然而,反映该事件的这张新闻照片的获奖还是引起了舆论纷争。

该照片把人性的善和恶展现得一览无遗:水中是因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青年的遗体,船上是用两根冰冷的绳索拉着英雄遗体正在讨价还价的两个中老年打捞客。很多人认为这幅照片不该获奖,因为再次展示英雄的尸体那是对英雄的不尊重。

一些网友直接质疑,如果死者的家属看到了这张照片,那该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仅仅是为了警示一种“恶”,我们有必要以对逝者亲人的二次伤害为代价吗?从情感上讲,很多人都不认同这张照片获奖,因为它不够“人性”。 可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挟尸要价》照片第一次获奖了。

2010年1月23日,第18届金镜头比赛暨华赛中国作品初评结果揭晓,《挟尸要价》获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2010年2月4日,中国记协主办的“2009中国瞬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第三届)”揭晓,《挟尸要价》获一等奖。算上全国摄影艺术展评选,这已是《挟尸要价》第三次获奖了。

一张引起巨大争议的新闻照片连连获奖,难道评委们真的“冷血”? 该照片连连获奖,即便是作者张轶本人也颇感意外,毕竟展示“负面的东西获奖的机会少之又少”。无论观者的感受如何异样,这张照片都真实地展示了当下社会的一种弊病,展示出来的痛如针芒一样直指人心。

不夸张地说,这是社会中一种真实影像的缩影。我们又有何理由拒绝它获奖呢?难道真实地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直指丑恶现象的作品不能获奖吗?难道真正的艺术必须脱离观者的朴素感受而高蹈吗? 说白了,我们对《挟尸要价》照片获奖的纠结,本质上可能还是对艺术之于社会关系理解得不透彻。

必须正视的是,有时候艺术在体现公共关怀时未必能够照顾到所有个体的感受,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样的矛盾也是不可消弭的。照片《挟尸要价》整体上试图通过展示一种丑恶来告诉 第二名遇难学生遗体也已经打捞上来 观者,失范的环境下究竟缺少了什么,其间无意识的对英雄的“伤害”,我们是不是该宽容一些呢? 我们可以理解观者在《挟尸要价》上的情感纠结,但是,动辄就以“通过展示国人的丑恶”或者以虚无的“伤害”为由抗拒《挟尸要价》获奖,这样的理由还是有些武断了。

官方调查结论: 荆州市人民 2009年11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打捞3名大学生英雄遗体全过程。 根据荆州市委市 领导的要求,市 办、市委宣传部、市政法委、市 法制办、市信访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长江航运公安局荆州分局和长江大学组建了工作专班,10月31日至11月4日就部分媒体和网民质疑的见死不救、见利忘义等相关情况开展了联合调查。

调查组查明,当日14时40分左右,长江大学教师史千里接到电话,于15时20分左右赶到事发现场。他到达现场后,发现有两艘蓝色船舷的铁皮船停靠岸边。

史千里上船请求船主马上打捞落水学生,并保证支付打捞费。 船上的人称要先和老板联系,史千里与陈波电话联系时,陈波称“捞一具遗体12万元,没捞上来6000元,而且要先交押金。”

直到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汪书记等赶到现场凑齐4000元现金后,打捞船才开始工作。10多分钟后,捞起第一具遗体,因未交足12万元打捞费,打捞船只停止打捞。

后经过文理学院领导汪书记等做工作,打捞船在20多分钟后,捞起第二具遗体。之后,打捞船再次停止打捞,中间中断1个小时左右,文理学院会计潘林将筹来的2万元现金送到后,打捞船才继续打捞。

约半小时后,捞起第三具遗体。最后在18时左右打捞结束。

金镜头评委会调查组称不存在造假 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挟尸要价》真假引争议,23日上午针对《挟尸要价》所涉及的新闻事实的调查结论已出,认为《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调查结论分三点分别为:1,照片反映的“挟尸要价”的新闻事件真实存在;2:照片中的主要人物王守海虽不是主谋,但其客观上参与了挟尸要价的过程,是这一行为的执行者;3:照片记录的过程是整个挟尸要价的一部分。

虽然王守海极力辩称自己没有开口要价,但据现场目击者称,王守海他们是当事人,参。

7 论生命的价值(围绕3名大学生救人事件)

两个孩子 与 三个大学生的 生命 哪个更珍贵?

论生命 , 没有 高低贵贱之分 ,

论学识 , 三个大学生经过 十几年的教育,比 两个孩子 花费了更多的 资源,

三个人的价值 理应大过 两个孩子,

但 见义勇为 是一种 可贵的品质,是一个民族的 优良传统,

三个有德有义的大学生 为了 他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但 他们的精神 将 留芳百世,将

激励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唤醒我们的良知, 唤醒社会的责任感,唤醒人们对 生命价值的不断追求!!

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8 大学生孟瑞鹏跳水救人牺牲自己为话题写作文

但是围棋改变了我。学习围棋,我看到了古往今来无数围棋高手,他们不管下棋遇到怎样的困难总能坚持到底。古力一生坚持着围棋事业,古力常说:“下围棋输赢不要紧,只要能坚持到底就是赢家!”爱迪生说:“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居里夫人说:“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于是,我变成了坚持到底的我。

知识改变了我的态度,让我学会用认真负责的去对待每一件事;知识改变了我的行为,让我学会助人为乐、帮助他人;知识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与众不同……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知识永远不会停下它的脚步,它永远在语文中朗诵,在数学中计算,在英语中朗诵……

是知识改变了我!是知识让我奋进!

9 长江沉船事件救人英雄作文

0月24日下午,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最终,两名少年得救,但体力不支的大学生们却落入江中。

百米外的3位冬泳队员应声赶来,尽全力救起6名大学生,而3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不幸遇难。 随后,网上多个帖子指出,在学生们救人的时候,旁边停着两艘渔船,始终未予施救。

不仅如此,在此后的遗体打捞过程中,打捞者也坚持12万元捞一个,钱不到位不捞人。在相关报道中,也有参与救人的冬泳队队员直言:如果渔船施救,悲剧不会发生。

主动承担起江边救援责任的老年冬泳队,高价打捞尸体的、被视为冷血的捞尸人,陷于道德讨伐的江边渔民,声言“无能为力”的相关公职人员……未及走出对三位因救人而溺亡的大学生的感动,舆论开始聚焦于事件背后的善与恶、冷与暖、罪与罚。 两艘渔船是否见死不救? 出事的宝塔湾水域是一个回水区域,漩涡与暗流密布。

在溺水事件发生时,在宝塔湾的堤岸下停着两艘渔船。比起江岸,渔船离落水学生们更近。

一艘渔船上,是自称拉过一个落水少年和一个大学生的陈恒云,60多岁,船主,带着熟人的儿子许刚;另一艘船上,则是70岁的陈选德及其老伴熊韶香。 渔船上挂着渔网,下水救人的学生被发现有人失踪后,人们开始求渔夫捞人。

“我们没工具,捞不了人。”陈选德事后跟记者解释。

对于先前“见死不救”的指责,陈选德则坚称:当时水面上漂浮的两只游泳圈,一只是赶来救援的冬泳队扔下的,另一只则是自己抛出的。不仅如此,他还向江中伸出一支长篙,先后拉起了3名大学生。

但这一说法明显与众人及冬泳队员的叙述矛盾。学生入水时搭的“人梯”断裂落水后,一共有6名学生被救起,而3名冬泳队员韩德元、鲁德忠、杨天林分别救起了三人、两人、一人。

只有韩德元表示,在救第三人体力不支时,他曾向渔夫要求伸长篙帮忙,渔夫照做了。 而大学生和围观市民的态度则更为激烈:渔船一动不动,根本没救! 10月29日,荆州市公安局对网帖作出回应,称已成立专门调查组,调查渔船是否见死不救并借机牟取暴利。

由于官方的积极动作,民众视线开始关注有关“见死不救”、“高价捞尸”的真相。3名遇难学生的家属也递交联名信,要求查明关于渔船的真相。

10月28日,3名遇难大学生的追悼会举行,上万市民前往殡仪馆悼念。而在市区内,人们也自发聚到宝塔湾边,自行纪念。

这天上午,陈选德和熊韶香像往常一样,停靠在宝塔湾河边,准备卖鱼。谁知船刚靠岸,便迅速被市民认出。

有人大喊“这就是那天见死不救的渔船”。市民当时即将陈选德的渔船围住,开始砸船,夺走渔网。

紧拉住渔网的熊韶香被一并拉下船,上了岸。有人开始往船上扔石头,陈选德急忙开船走了。

留在岸上的熊韶香,在赶来的民警协助下,也很快离开。只有被市民抢走的渔网被烧了个干净。

这一事件在后来的几天被市民们四处传播,闻者拍手称快。支持作文我。

贵州女老师跟学生的三角恋

张丽儿子比孟超小2岁,在贵阳六中小河分校寄宿。孟超告诉律师,每周六上午下课后,张丽会驾车带着他去接儿子回家,周日下午又一起送儿子上学,晚上两人去张丽父母家吃饭,“他们家人觉得我挺懂事,都相当喜欢我,我与张老师感情越来越深。”

孟超频繁出入张丽家,“在生活上、思想上、细节上我都尽我全力照顾她,对她好,逗她开心。”孟超说,他把父亲给的零花钱买了很多小玩具、发卡、手链等送给张丽,而张丽也送给他一枚情侣戒指和一条情侣钥匙串,还在家中衣柜里放有一张他的大照片。“我和张老师有太多的(爱情故事)细节,(去)豪客来吃饭,喝咖啡,听情歌,听音乐,(我们)会哭,会流泪。”

可能是相似的家庭不幸,让这对年龄悬殊的师生走在了一起。2005至2006年读高一时,孟超还曾与一名大他5岁的女大学生韩菲(化名)相恋。韩菲在一家语音聊天室“家庭与教育”栏目兼职时,与孟超相识。孟超讲述他家庭的离异,对妈妈有排斥感,特别喜欢他爷爷。2007年5月,他给韩菲打电话,“讲他和张老师发生了性关系,我感觉张老师也是喜欢他的。”

从孟超的一篇日记来看,张丽对他有过“比永远多一天”的承诺,而在律师的会见记录里,他还说到张丽对他的款款深情:“她说虽然长这么大,才尝到了爱情的滋味,其他男人都很假,只有在我身上才体验到真正的爱情。她叫我超儿,经常说,超儿,谢谢你,我好爱你,为什么苍天要把我早生几十年。她还说:我爱你,但你会变心的,总有一天我会一人独守。”

不伦之恋带给孟超的,更多是铭心苦痛。在2007年4月10日的日记里他写道:“社会、伦理、道德在逼我挥手……我拼了命也不愿意,我遭到那些人的毒打,头骨被打碎了,牙齿被打掉了,眼睛也被活生生地挖走了……你甚至可以不看我、不想我、不关心我,你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但总是会有一具百孔千疮的行尸跟着你。”

但最大的苦痛却来自于,他没有办法阻止张丽与同班另一个男生的纠葛。

女教师张丽与男生何小厉

2007年9月27日,张丽向警方表示,她和何小厉是师生恋

孟超与张丽的亲近,开始让何小厉痛苦

“我转到15班时,第一个跟我说话的同学就是何小厉(化名),我们是好兄弟、好朋友,都喜欢模型,本来我们可以一起考大学的。”孟超对律师说。

从进入新班起,孟超就听同学们说起何小厉与张丽“关系不正常”,比如经常去张丽办公室,下课后一起从学校后门离开,常一起在外吃饭。与何小厉要好的一名女生告诉警方,张丽非常喜欢何小厉,有点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何小厉也非常喜欢张丽,但是这喜欢就是把对方当成“爱人”一样。一次在办公室,她听到张丽对何小厉说:“不听我的话,我又听他话的,世界上只有你一个。”

何小厉与孟超同年,担任班上团支部书记,父亲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老总,2005年秋他入读贵阳六中时,家人特意在六中后门附近租住下来,以方便他上学,有一段时期他常去张丽家里补课。在家人眼里,何小厉很听话,从不在外惹事,性格内向,就连同学也不带回家来玩,家里人也知道儿子“与张丽关系很好”。一名学生说,张丽总说何小厉非常优秀,但每次考试他的排名其实都不太靠前。

孟超说,张丽曾告诉他,何小厉父母似乎感情不和。张丽的儿子对警方说:“何小厉说他爸妈都不管他,只有我妈对他好,所以他什么事都对我妈说。”

曾与何小厉同桌的一名男生对警方说,何小厉在2007年曾与学校一名女教师去广西漓江玩,对方有男朋友,他还想追学校另一名女教师,

曾是阳光少年―――杀人者孟超16岁时的艺术照。

45岁女教师与2名男生三角恋

张丽发给孟超的短信“好想你”。这是孟超手机中留下来的不多的两人间的短信,他有立即删除短信的习惯。

中年女教师与班上两名男生保持恋情,最终,一名男生杀死了另一名男生。与瑞典**《教室别恋》刻画少年艰涩成长相比,贵阳少年杀人事件更如台湾**《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呈现的是青春的绝望、沉沦。

孟超从手提袋里抽出一把刀,30厘米长,它一直被他带在身边用来防身,但在2007年9月27日下午,他用这把刀杀死了贵阳六中高三同班学生何小厉(化名)。

他们曾是好朋友。

这天,是孟超18岁生日的第二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情人———45岁的女班主任张丽(化名)。贵阳市公共安全专家局云岩分局指控,因何小厉阻挠孟超与张丽的恋情,造成孟超故意杀人。

这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刑事案,贵阳市检察院起诉书只有两页纸,但随着今年2月22日贵阳中院对此案的开庭审理,更多的内幕、更复杂的多角恋关系以及更多层面引人深思的问题正在浮出水面。

女教师张丽与男生孟超

干妈变成了“心儿”,不伦之恋带给孟超的,似乎更多是铭心苦痛

在警方第4次询问中,张丽承认“与孟超是师生恋”

2006年秋,17岁的男生孟超从贵阳六中高二(14)班转到文科15班。班主任张丽曾离异多年,教语文,面对警方询问时,一些学生说她“开朗、和善,心态特别年轻”,“有问题找她开导,有矛盾她会帮助和解”,两名同事评价她“热情、乐于助人”。贵阳六中贴吧里,则有人把她列入“最开放”的老师。

根据张丽的博客介绍,她1963年出生,毕业于贵州师大中文系,担任班主任15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先后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校优秀party员和市级优秀班主任。贵阳六中是当地一所著名高中,紧邻省go-vern-ment,很多干部子女在这里就读。

孟超3岁时父母离异,随父亲长大。父亲孟日光是一名公务员,他说:“孩子从小体质过敏,每逢春天就哮喘,带他很辛苦,直到12岁后身体好转,渐渐长成一个阳光少年,身高有173米。”他想等到孩子18岁后再婚。

一次,因违反课堂纪律,孟超在电话里向张丽道歉,自此,“我们聊天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领域越来越广,双方都对彼此产生了好感,我们互相安慰、鼓励、支持,张老师成了我最信任的知己,对她精神上的依赖越来越大,寒假里我就认她做了干妈,这样我们的关系就更进了一步,”孟超说,“我从小没有得到母爱,张老师就是母爱。”

2007年3月底,学校组织到外工训。孟超说,他对张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便给她发短信说想她,她回短信说“130”,是网络语言,意思是“也想你”,当时觉得情感爆发到极点,脑子一片空白。第二天晚上,在工训基地小道上,“月亮很大,很美”,孟超主动吻了张丽的脸。

“工训结束回到家里,我接到张老师电话,她边哭边说,只是想问我到家没有,大包小包的好不好拿。我很心痛,打的去她家,她还是哭得很厉害,对我说,孟超,我喜欢上你了,但是我知道不能、不行、不可以。我抱住她,她在我怀里仍然大哭不止。”

根据孟超的说法,此后一周,他们开始有肌肤之亲,都是在张丽家里。每周三和周五,他以补课名义去张丽家。孟日光说,他知道孩子认了张丽做干妈,但他已经在补英语和数学,所以不太同意再补语文,而孟超坚持要去,还说因为是干妈,补课免费。

工训回校后,孟超同班女友在他一个黑色本子上看到他“献给心儿”的一篇文章。不久,孟超向她提出分手,结束7个月的恋情。女孩对警方说,三四个月后,在孟超本子上她发现了秘密:“心儿”就是张丽。

在警方第4次询问中,张丽承认“与孟超是师生恋”,“但孟超喜欢我,我不是很喜欢他。”更多时候,她只承认是“朋友关系,经常会聊天、谈心,家里有事他也来帮一下忙”,“他曾经说他爱我,但我回答说:不行。我和孟超在一起时,基本我儿子都在场。”她说让儿子把孟超当哥哥看。、

但没有机会。他在手机日历的备忘录里记有“恋爱一周年纪念日”,正是张丽的手机号码。

每天早上6点多,何小厉就会离家上学,但据孟超说,他去的是张丽家,中午也会在张丽家呆一段时间,如果旷课去她家,张丽会给他打病假,还给他改过考试成绩。何小厉有张丽家的钥匙。

2007年9月27日,张丽向警方表示,她和何小厉是师生恋,“我承认他是我男朋友,他也承认我是他女朋友,但我俩从不对外宣扬。这份恋情从2006年3月高一下学期一直保持到现在。”

张丽说,刚开始时他们会一起吃饭、锻炼身体,相处两个月后,何小厉会旷一些他不喜欢的课来到她家,在床上亲热。“这种关系只保持了两三个月,因为我担心他旷课多了影响成绩。”

但从法庭上辩方提供的张丽发给何小厉的短信来看,这种亲热关系至少在2007年5月7日还保持着:“猪儿阿厉我这里满床都是你的气息好想你噢……好想抱着你疼爱着你再看你入眠想你想你想你。”

短信显示,张丽和何小厉之间,也有与孟超之间“比永远多一天”一样的美丽承诺———张丽:“无论你需不需要愿不愿意相不相信在不在乎我不会放弃我的承诺我爱你一辈子比永远多一天。”何小厉:“晚安阿丽,睡个好觉。我爱你一辈子比永远多一天!亲爱的等待明天的到来吧,因为明天我会比今天更爱你。”

也有面对社会伦理的压力与抗争———张丽:“真爱无敌啊我就不信心心相印的一份真情会让世俗杂念吞噬相信我们自己永远不会放弃猪儿我能做到的你也会的是吗别再疼了我会心碎的。”何小厉:“请等我六年,到那时只有我们俩,我会同你共度美好与幸福,我知道你不相信,我会用行动证明我的誓言,我爱你,等我……”

但从短信看,进入6月后,两人感情出现波折。孟超与张丽的亲近,开始让何小厉痛苦。一天,张丽与孟超在街上走,被何小厉看到,他打电话问张丽在哪,张丽说在家。事后,何小厉很愤怒地对一名女同学说:“张丽骗我!”8月的一天,何小厉因为考试成绩没有孟超好,便在张丽家发脾气,拿起菜刀乱舞乱砍,扬言要自杀。张丽儿子几次发现,其他男生与张丽在一起,何小厉也要生气,“他还说要自杀,因为我妈不张(理会)他。”

何小厉给张丽短信:“你不知道,每当我看见你和他们在一起亲密又无法解释时,我是多么的心碎,那是死(撕)心裂肺的疼啊!我害怕别人将你从我身边夺走,因为没有你的日子我根本没法活!”“我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别人向我撒谎时我会非常的恼火,而且也包括善意的谎言,因为我会有一种被玩弄或是被人耍了一把的感觉……我真的是害怕你骗我。”

张丽:“每次面对你的放肆和不尊重我都会痛得流泪狠抽自己的耳光……我爱你可是我好怕现在的你啊。”“当不满与仇恨挡住眼睛时一路走来的千般情万般好多少的艰辛不是都随恨荡然无存了吗……从深爱到仇恨的距离竟然会短如瞬间可悲可叹可惜!”

何小厉把这些短信存在手机的一个文件夹里,名字叫“天堂口”。

两个少年的改变

到后来,孟超才发现,他对何小厉的嫉恨,几乎全都来自张丽的讲述。

这两个变得孤僻的男生,却都与张丽热切联系

3种关系的纠缠

张丽27岁结婚,32岁离婚,前夫称会经常与她联系,每次见面都谈复婚的事,但张丽后来与她的初中同学赵猛(化名)同居,对方也是离异,女儿也在15班读书。

据张丽对警方说,她和赵猛已经好了5年,已登记结婚,赵猛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长期出差,每个月只回来5天,住在张丽的教师宿舍里。赵猛女儿则住在奶奶家,她对父亲何时再婚表示“不太清楚”。

孟超告诉律师,张丽只向他介绍说赵猛是他的男友,她说她不喜欢他,每次见面都会吵架,心情很差,睡觉时中间都会隔着被子。每次张丽都让孟超扮作侄子军军,坐在旁边陪她备课,说这样对方就不会乱来。直到晚上11时孟超才离开。

赵猛却发现了何小厉的异常,因为他经常在晚上给张丽打电话。张丽告诉赵猛,何小厉还是个孩子,感情发生错位,爱上她了,但她不能伤害他,希望能有时间来处理。后来,她告诫何小厉,不要在赵猛回到贵阳时打电话和发短信给她,因此,赵猛并不知晓张丽与何小厉的恋情。

孟超转述张丽的说法是,每次赵猛回来前和离开后,何小厉都会对张丽大发脾气,破口大骂。而根据孟日光转述赵猛的说法,何小厉有时会给赵猛打电话和发短信进行辱骂,这让他感到非常生气。

从友谊到敌意

2007年的一天早上,在张丽家,孟超与何小厉狭路相逢。

尽管后来孟超与张丽对这段故事的讲述细节不太一样,但基本相同的是:孟超先进屋,张丽穿着睡衣,何小厉突然用钥匙开门进来,看到他们俩,就说:“对不起,我来错了,打扰你们了!”张丽上前拉他,他甩手走了。

张丽说,第三天何小厉把钥匙还给她,说再也不想去她家,免得看到烦,他还经常拿孟超说事:“找你的男朋友孟超去吧!”或者是:“我当然不如你男朋友孟超。”

一条没有时间显示的短信证明了两人的情感危机———何小厉对张丽说:“我现在知道我在你家住的那天你为什么不肯和我做了,还让我早点走,而且为什么孟超会早上来迟到一节课,因为你觉得在床上孟超比我更能满足你那无止境的欲望……因为你总是骗我,所以我只能这么猜了。”

虽然张丽同时与两个男生密切往来,但上述这个早上,仅是两男生仅有的一次“撞车”。

孟超说,很多次在电话里张丽叫他不要去她家,因为何小厉在她那,等何小厉走后会再打电话给他。孟超不放心,会站在张丽家附近,远远地看着何小厉进去再出来。然后,他就会接到张丽电话,叫他上去,似乎知道他就在附近。

孟超不放心的原因是,张丽多次向他哭诉,何小厉怎样缠她、烦她,逼她远离其他男人,包括孟超,只能和自己在一起,甚至不惜以自杀威胁,一次还掐了张丽的脖子,指甲把皮肤划伤了。

孟超说,张丽对此解释是:何小厉一直在追求她,但她没有同意,他是一个心态很不正常的人,对她占有欲很强,并且辱骂她下贱、婊 子,说她和孟超上床,是奸夫*妇,还说要砍孟超。张丽每次哭诉后,孟超都觉得自己人格尊严受到极大侮辱,同时对张丽非常心痛,“后脑像针扎一样痛,又不知怎么帮她”。

“之后,张丽又对我说,她是真心喜欢我的,很想和我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何小厉,我们不能走得太近,至少在一起时要避开他,甚至有时说,等何小厉离开她后,我们可以以任何关系在一起,不论是朋友、知己、干妈,还是恋人。最后她都会用一种怪怪的语调和表情对我说,不要动何小厉,有时还重复。”

但让孟超感到奇怪的是,张丽虽说不断受到何小厉纠缠,却仍然对他特别好,有时接到何小厉责骂的电话,她也是极为温柔地回应。在孟超面前,她多次否认与何小厉有情侣关系,只是何小厉之前对她很好,她也曾经很喜欢这个孩子,但这种喜欢不是对孟超的这种喜欢。

与孟超上述说法截然不同的是,张丽在警方询问中表示,她把与何小厉相恋之事告诉了孟超,希望借此阻止孟超对她的示爱,“孟超对此表现得还比较大气。”

孟超多次提出,要和何小厉当面谈话,但都被张丽坚决制止,“她说何小厉是个疯子,还不允许我和他说话。”

孟超还是偷偷找何小厉谈了一次,只有三四分钟,虽然对方不给他好脸色,但也没有张丽说的那样。

到后来,孟超才发现,他对何小厉的嫉恨,几乎全都来自张丽的讲述,“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而在何小厉面前,张丽也否认了她和孟超的恋情,说孟超喜欢她,但她没有理会。这一点得到了与何小厉要好的一名同学的印证,他说这是何小厉告诉他的。

为了与张丽的亲近,曾经要好的这对朋友开始渐生罅隙,彼此充满敌意。“他们曾经是好朋友,但后来不好了。”孟超的同班前女友证实说。何小厉平日喜欢穿西装、皮鞋,而孟超多穿运动服,一次他对一名同学说,看穿着就知道一个人的品味,他嘲笑何小厉很土,很憨。

但除了这些,两人没有发生过正面冲突。

那个阳光男孩消失了

孟日光开始注意到儿子的异常:他会躲在自己房间里抽烟喝酒,不准父亲进入,连上厕所、洗澡也把要房门反锁,并经常删除固定电话的来电、去电显示,有时深夜还在打电话,烦躁地在房间里进进出出。一次,孟日光进门打扫卫生,把张丽送给他的玩具狗熊从枕边挪开,孟超大声叫嚷以示不满。

由于孟超爷爷长期住院,孟日光经常要去医院守夜,白天要上班,他忽视了儿子的变化。一天,他联系张丽想见面了解孟超近况,孟超很快得知,语气激动地制止父亲去,“否则就要撞汽车。”“他说那个疯子已经够烦张老师的了,你就不要再去烦了。”

在父亲面前,孟超几次无意中说到“疯子”纠缠张丽,孟日光就问:疯子怎么没人管?发现父亲在注意这个问题,孟超又会把话题岔开。

在8个月没见面后,当2007年8月19日孟超出现在前女友韩菲面前时,那个阳光男孩消失了。

“他很瘦,眼睛里布满血丝,憔悴,皮肤黑了,眼神也变了,情绪失控,他告诉我他泡吧,喝酒,抽烟。”孟超与韩菲重新联系上后,经常讲他“头痛恼火”,只要头痛就会给韩菲打电话,有时嚎啕大哭,“半夜三更睡不着觉,头痛时恨不得撞墙。”他还问她:“可不可以叫你心儿?”

那个在同学们面前,“开朗、豪爽,经常和我们打篮球,一起吃东西抢着付钱”的孟超也不见了。一名同学说,高二下学期后,孟超性格变得有点古怪,喜欢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很孤僻,同学找他,他做出一副很凶的样子,同学们就逐渐与他少有往来。

孟超还喜欢上课时写一些神秘东西,不给别人看,行踪神秘,独来独往,脾气变得暴躁,易冲动,有时生气会砸桌子。韩菲则说他有狂想症,十次电话九次抱怨。

何小厉的变化,竟也与孟超一样惊人相似。一名女生说,高一入校时他还挺开朗健谈,后来他变得内向,很少和人讲话。多名同学证实,很多次,他去张丽办公室后,或者接到电话和短信后,人就暴躁起来,“很KB,会砸桌子,踢凳子,冷笑,撕书,撕卷子。”

但是,这两个变得孤僻的男生,却都与张丽热切联系,至少在电话清单上可以看出。孟超一天最多一次给张丽发了36条短信,两人还经常深夜通话,最晚至凌晨3点多。

孟超说,在深夜电话里,张丽经常说今天何小厉又如何缠他了,他为此经常失眠,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张丽多次以何小厉纠缠为由,提出与孟超疏远甚至分手,“一会好一会坏,一会冷一会热,”让他非常痛苦,难以适从。

在一篇日记里孟超写道:“早上心儿的笑,心儿的一条短信‘傻乖乖’让超儿一直开心得合不了嘴……可中午一道突然而来的大雷把我完全打蒙了。之前如此美丽的短信、如此幸福的保证一下子不见了……我跪在家门口,无法动弹,心痛得就像刀割似的,从来都没有这么心痛过!在地上一坐就是10个小时,我放开声音,撕心裂肺地哭着……一个又一个电话打去,可心儿就是不接。”

但当孟超平静下来,张丽又会打来电话或者发来短信,“她说,她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她很喜欢我,另一方面她又受不了何小厉的折磨。”

2007年9月,孟超突然向父亲提出转学,但因种种原因没有转成。“我想与何小厉、张丽分开,多个月里,我到了崩溃的极限。”孟超说。

18岁的刀子

“半年多来积累下的怨恨被这个电话点燃了”

“我看见张丽和一些police在一起,她走过来摸了一下我的脸,对我说,没事的”

生日

9月26日,孟超18岁生日。

中午,二十多名同学为孟超庆祝生日。喝酒中,孟超说:“有人说我喜欢张老师,那怎么可能?她比我妈还要大。”

饭后,他对一个他自认为是兄弟的同学悄悄说:“我最近烦,一是因为家庭原因,二是因为何小厉在外面到处谣传我和班主任有关系,我都一直忍着他。他不要太逼我了,逼我的话我哪天会搞他的。”

下午上课时他们回到教室,何小厉刚进门,孟超突然从座位上冲上去掐他脖子,被同学拉开。何刚把书包放下,孟超又冲了上去,再被拉开。有人对何说:“孟超喝醉了,你别在意。”何说:“没事。”

晚上,孟超来到张丽家,张丽送他一件无袖T恤和一条银色挂链作为生日礼物。“那晚她对我特别好,说跟我在一起很幸福,她真的好爱我,”孟超说,“后来,她又诉苦说何小厉发疯般缠着她,不过她的心是属于我的,等何小厉离开后,我们可以以任何形式在一起。”

孟超说,那晚回到家后,他迟迟无法入睡。

杀人

第二天中午,张丽与何小厉一起吃午饭。饭后,孟超在家中接到张丽电话,“她说何小厉逼她把钥匙给他,想看我们偷情的样子,还骂张老师和我是奸夫*妇,说要砍我,半年多来积累下的怨恨被这个电话点燃了,心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对她说:放心吧,我再也不会让何小厉伤害你了!但她没有作出反应。”

孟超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下杀害何小厉的计划,比如“引开狗”,“带手套……进入一刀腹部,做成自杀样”等,笔迹潦草难辨。

韩菲说,这天中午孟超打电话给她,说“货来了我要去取货,很重要”,叫她冒充二姑帮他请假,韩菲没有同意。后来他又打来电话,说不用了,他已经请到。

下午,孟超上了三节课,“心中稍有平静,打消了行凶念头,想再与何小厉再谈谈。”

大约17点,他从学校后门出来,吃了一顿德克仕,在一间服装店买了一件T恤,仍然在犹豫。后来他上了一部的士,想去爷爷家,但后来还是叫的士停在了何小厉家楼下。

孟超进入何家大约在17点半,家里只有何小厉一人。这时,张丽在给同事家送月饼,正聊着天。17点,她接到何小厉电话,说他已经到家。

孟超与何小厉发生争吵,“他骂我奸夫,说张丽这样的女人你也要,要把我与张丽的事情捅到电视台、报社和学校领导,让我们无法在六中立足,还威胁要砍我和我家人。”

孟超向警方交代,他叫何小厉帮他倒水,何转身时,孟超从手提袋里抽出一把30厘米长刀(这刀是几个月前他从超市买来用来防抢劫的),冲上前去,左手抓住何的肩膀,右手持刀刺进何的背部。何喊孟超的名字,转身抓住孟超的手臂,似要抢刀。孟超再在他胸腹部刺了3刀,何倒地一动不动。孟超愣了三四秒钟,右手戴上手套,把房间翻乱逃离。

17点58分,孟超接到张丽电话:“我在老师这里玩,一会就回家,你就放心吧。”

半个小时后,张丽接到何小厉母亲电话,才知何小厉出事。她第一个电话打给孟超。孟超后来说,张丽在电话里问他:“是不是你动了何小厉?”孟超说:“没有啊,怎么了?”

有同学说,那几天,孟超特别喜欢逮住一群女生讨论何小厉出事的事情,给别人分析案情,看人的眼神特别怪异,有时带有一种怒视,上课时经常出去接电话,爱睡觉。

而张丽因为何小厉的被杀显得非常痛心。孟超说,她每日大哭不止,在班上对着何小厉的桌子发呆,说自己“又心痛又害怕”,下课后大多数时间,他都会去陪她,安慰她,有时,她会突然对他说:“何小厉原来也像你这样坐在我身边的。”

被捕

9月29日下午,张丽在殡仪馆,叫孟超也去,孟超看到何小厉尸体,“很恐惧。”

这个夜晚,孟超在张丽家度过。“我蹲在她床边,想哄她睡觉,她说她很害怕,风把窗子吹动了一下,她就吓得坐起来,好像特别害怕何小厉的鬼魂。我心里特别难受,就说何小厉是我杀的,想明天早上去自首。她并不吃惊,而是抱住我流着泪说,你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我不能没有你,你不要这么憨,这个案子破不了的,你真的舍得让我一个人留下吗?”

后来,孟超躺在张丽儿子的卧室里,“一直在想该不该去自首。”

但张丽对警方说,孟超没有跟她提过自首的事。

根据孟超的说法,9月30日早上,张丽牵着他的手下楼,一起去学校,边走边把班上的钥匙给他,叫他以后负责开门,这把钥匙原来由何小厉负责保管。在学校食堂,张丽多买了一碗粉,放在桌子上,说是给何小厉的。

上午最后一节课,孟超被同学带出去,“我看见张丽和一些police在一起,她走过来摸了一下我的脸,对我说,没事的,你去吧,不用担心。”

当天,孟超被刑事拘留,2007年11月1日被逮捕。2008年2月22日,贵阳中院开庭审理,孟超被控故意杀人罪。

疑惑的“刀子”

孟超在看守所呆了近5个月后,把矛头直指张丽

“张丽是个什么样的人?”甚至,他说自己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杀人

“我成了一把刀子,借刀杀人的刀子!”孟超向法庭这样表示。

他在看守所呆了近5个月后,把矛头直指张丽:“她曾不止一次把何小厉比做烫手山芋,结果,借我把他除掉了。她的计划有步骤有条理,一步一步完成。我和何小厉都是受害者。”

孟超的辩护律师滕鲁黔指出,从孟超的手机通话和短信清单看,所有张丽主叫和发送的记录,全部被删,“谁删的?想掩饰什么?有什么隐情?”他认为,张丽对孟超有暗示、教唆行为,她不应只是孟超案的证人,而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张丽已被校方停职,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至今尚未出台,她的手机长期关机,记者两次登门均无人应答。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佟丽华,在贵阳了解到这个案情后表示“震惊”,近期拟组织刑法专家对此案进行讨论。

裂缝 Cracks (2009)

导演: 乔丹•斯科特

编剧: 乔丹•斯科特 / Ben Court / Caroline Ip

主演: 伊娃•格林 / 朱诺•坦普尔 / 玛利亚•瓦沃德 / 伊莫琴•普茨 / Ellie Nunn / Adele McCann / Zoe Carroll / Clemmie Dugdale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爱尔兰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9-12-04

片长: 104 分钟

又名: 迷恋对象 / 裂 / 裂痕

IMDb链接: tt1183665

裂缝的剧情简介 • • • • • •

  20世纪30年代,英国某女子教会寄宿学校。这里校风极其严格,女孩们被要求墨守成规,不允许有任何堕落和消极的思想。而游泳队的教师G**(伊娃•格林 Eva Green 饰)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她个性张扬,思想开放,鼓励学生努力追求自身的欲望。在女孩们的眼中,G**是如此迷人。不久,来自西班牙的贵族**费雅玛•科罗纳(玛利亚•瓦沃德 María Valverde 饰)转学至此,她高雅尊贵的气质和亲切友善的性格令女孩们甚为倾倒,甚至G**也喜欢上这个出身豪门却有着独立思想的女孩。然而费雅玛的处事态度渐渐令G**感到矛盾与困惑,曾经是中心人物的女孩黛•拉斯菲尔德(朱诺•坦普尔 Juno Temple 饰)也心生嫉妒……

  本片根据女作家谢拉•科勒(Sheila Kohler)的同名小说改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66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