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福州好玩的地方有: 一、金山寺,二、三坊七巷,三、福州云顶,四、鼓山,五、左海公园等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是福建省省会,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
一、金山寺
金山寺在福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中它建立于宋朝时期,它曾经只是一个七层八级的实心塔,在后来的不断改进扩建中成为了目前所看到的不乏巨大的佛像,但是又很小巧玲珑的特点。
二、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如果到福州的去不的话是一定要去的地方,里面有很多的极具特色的建筑,而且格局特色的风味小吃在味道上都是不错的。
三、福州云顶
福州云顶共分为天池草场、翡翠谷、红河谷等五个游览区,不同区域的景色都是大不相同的,而且还有让人很舒心的瀑布群。
四、鼓山
鼓山在福州当地很多朋友休闲的时候都会去的景点,在这里可以步行是最好的,其中比打卡的点白云峰、喝水岩、白云洞灯是一个都不能错过的。
五、左海公园
左海公园在福州是一个夜景很美的景点,晚上璀璨的霓虹灯让公园走在其中散步很有浪漫的感觉,面积不算大的公园走下来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到福州可以花上点时间去参观游览下。
福州 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推荐理由: 此文文笔流畅,感情植入浓厚。跟着作者的文字能够领略到“家乡福州”的风土人情、美景文化,还有字里行间浸蔓着的作者对身居城市的热爱。木加南推荐阅读并分享。
至今,我来福州刚好21个年头,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走过。想起走过的这些日子,我早已爱上第二家乡福州。
说到爱上家乡福州的理由,可能有101个理由,要细数,必须要花上几个大长篇,我还是拎出触动我个人喜好的几条理由吧!
一个地方,最有代表性的是地方方言。
“卡溜”福州话意思是逛街,“些倒”说的是吃午饭,“些慢”说的是吃晚饭……
福州方言与普通话差异大,与我自己家乡的建瓯话也有很大差异。我几乎未用福州话对话,福州话对我来说,像是天书,也像一门外语。
在福州这么多年,很遗憾,我还没学会福州话。但是,福州腔绵软的腔调,与台湾嗲嗲的话语有一拼,听后,骨子瞬间变酥。
大部分的福州人与福州话一样,性格都比较偏温和。
以前在旧房子住时,我经常在阳台,看到隔壁当警察的叔叔,一到休息时忙碌在阳台洗衣服,而他的夫人忙着打麻将。我一直没弄明白:家庭主妇的阿姨,为何有那么多时间花在麻将上?
后来,我慢慢了解到福州女人是柔弱的彪悍,福州男人是类似上海男人那样的新好男人,对福州女人万般宠溺。
可惜,我家先生不是福州人,没如此宠溺我,我只能期待我家闺女以后嫁给好的福州男人。
福州爱出敏感、多愁善感的女人,冰心、林徽因,柔弱的外表下面,往往藏着一个铁一样坚硬的意志。爱得深,恨得烈,这是福州女人。
福州人心地善良,爱帮助人。在路上,你如果分不出东南西北。在路上问一当地人,他必定会非常热情地拉着你“喋喋不休”,说到你明白如何找到你要找的地方。
福州话好听,福州人是地地道道的好人,这正是我爱上家乡福州的理由之一。
福州又名“三山”,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美丽的自然风光一览无余。福州历史悠久,各种人文古迹荟萃于此。
狭长斑驳的古旧巷陌、香火悠然的百年古寺、散落城中的名人故居等,都透露出福州老城的厚重文化和福州人淡然宁静的生活气息。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走在三坊七巷那长条石上,我不禁想起江南水乡的青石板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富有特色,曾经有许多名人居住在这里,有冰心奶奶,严复,林觉民等名人。
三坊七巷,保留了福州传统建筑与古典园林特色,聚集了福州人民的智慧,这也是福州人世代梦想的地方!
油纸伞、捏面人、麦芽糖画等,在三坊七巷,成了福州代表的元素。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福州靓丽的一道风景。
趁着周末,一来为了爬山锻炼,二来为了吸氧呼吸清新空气,我来到鼓山。
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着;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
在上鼓山的时候,我一路上看见荒弃的石台阶和许多刻字的碑石,心里默默地想这些石头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
福州是有名的“榕城”,全城遍植高耸的榕树,为福州人遮挡烈日,留下一片清。芒果变黄的季节,金灿灿满树的芒果,像一个个南瓜灯,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福州还有许多的美丽风景,江滨公园风景宜人,西湖公园有自己的亮点。公园里每个季节都有各种鲜花,色彩斑斓、五颜六色,它们的形态不一,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蝴蝶,还有得像笑脸……
福州市区离海边不远,周末除了可以爬山,逛公园,还可以下海。
因为爱生活,爱家乡,爱家人,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民以食为天,福州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美食天堂。
食俗闽菜世界闻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拌面、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
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福州菜第一代表应属佛跳墙。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跳墙是福州特色菜中,当之无愧的帝王!
佛跳墙起源于福州,原料有十几种,里面含有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加入高汤和绍兴酒,文火煨制十几个小时以上,这种味道才能真正达到醇厚的特点。
在逛三坊七巷时,游客们几乎每人手捧一碗鱼丸汤,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口水也要流出来了。
福州鱼丸也是福州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具有天然、营养、保健的美食特色,吃起来非常筋力,色泽洁白玲珑晶亮,质嫩滑润清脆,富有弹性,味道鲜美,具有特殊的海鲜风味。
路过百年老店同利肉燕铺,我买了一碗,汤很鲜,鱼丸很香,吃得我心满意足。
因为爱吃鱼丸,我特意学会自己做鱼丸,这鱼丸的味道与众不同。
我独爱海鲜鼎边糊,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是福建特色风味小吃,在我故乡建瓯也常见。也许人的味觉从小就养成,我对锅边糊的钟爱,估计是源于对故乡及故乡亲人的想念。
福州还有非常多美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食就像幸福快乐的源泉,让我变得快乐,幸福满满。
在享受美食过程,我特别满足;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我爱家乡福州之情升华。
在福州,有个特别吸引人眼球的是这里的温泉。在福州郊区有许多泡温泉的好去处,在福州市区也些有名汤池。
在寒冷的冬季,不少人喜欢去泡温泉。确实,温暖的温泉可以带来不少暖意,泡温泉有许多好处。温泉给我的感觉是沐浴身体,荡涤身体污秽。一热一冷,给身体冲洗“垃圾”,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式。
周末,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到贵安温泉、闽侯旗山温泉或者青云山温泉,在享受全身心放松时,周边的美景陶冶了心情。
风光绮丽,茂林修竹金桂婆娑,极具特色的温泉池依山傍水,一步一景,形态各异,迥然有序。温泉从石洞中涌出,蜿蜒流淌在湖畔山间,便有了“人间天堂”的感觉。
最为引人入胜的就是石板浴,铺上洁白的浴巾,倒卧在石板上,微热后慢慢热起来,背部热了,翻身腹部加热,体验冬天温热的感觉,是一种享受,一种舒适的感觉。
浸泡在温泉中,放飞心灵、放松身心、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尽情汲取“天然氧吧”之精华,感受原汤沐浴之乐趣,洗尽人世烦嚣。
热气蒸腾,全身浸在热泉里,我只将头露在外面。看漫山翠绿,山景海趣,格外逍遥自在。看着在风中摇曳的竹叶和泛着光的树叶,多么浪漫惬意!
天然的温泉,纯天然的清澈,把一整天忙和累的大脑都往温泉里泡,顿觉神清气爽,全身如情人的香吻一样细腻,闭上眼睛,尽情享受天然带给我的那种舒服亲切之感。
泡温泉感受像享受人生,好像当一回神仙般。
泡泡温泉,温暖一个个冬天,温泉让爱暖我身心,我与福州更加心连心。
闽剧俗称福州戏,流行于福州方言与宁德、建阳、三明等地、县以及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旅居地。闽剧,已有400年的悠久历史。
从"三小班"、"七子班"的角色行当体制,发展为十二角色的规模,其班社被称为"闽班"。
2001年反腐倡廉题材的古装闽剧《兰花赋》又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最高奖曹禺优秀剧目奖。
闽剧作为具有浓郁福州地方特色的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听听闽剧,近距离翻开福州历史,感受温润如玉的福州故事。
闽剧就像首深入人心的歌曲,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滋润心灵,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在“咿咿呀呀”闽剧声中,虽然听不清歌词,但在欣赏演员们举手投足的眉目传情,滋生出不一样的情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福州以它宽容的心包容一切,来自各方的人,各方的美食,在这里汇集。
我面对家乡福州,像面对宝藏一样。福州太多的闪耀优点,像熠熠生辉的宝石一样,让我亮眼。碧蓝的天空,有几丝云在飘荡,淡淡的桂花香飘香,福州如此美好,令我深深眷恋。
故乡建瓯对我来说像初恋,那是记忆中最美的羁绊。家乡福州就像我的爱人,在日久生情中,我已深深爱上福州,爱上这里的一切。
亲人在哪,家就在哪,爱也在哪。
爱上福州的理由有许多,爱就像花儿朵朵,美艳斑斓,在我的生命中绽放。
花灯文化
南后街的花灯始于宋,盛于明清。花灯具有观赏、祈求吉利和增添喜气的功用,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传承千年。早在宋代,福州的花灯就很有名了,据宋《武林旧事》载,福州用纯白玉镶嵌的花灯“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在入京参展的花灯中被列为上品。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制作花灯,苏州和福州最好,福州更在苏州之上。说明福州制灯工艺水平之高。福州素有送灯的习俗。因“灯”与“丁”福州方言是同音,送灯意谓“添丁”。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场,南后街是制作售卖春节花灯的最大集市。早年福州女儿出嫁,不论有否生育,娘家都得送灯,没生育就送“观音送子”灯或“天赐麟儿”灯,孩子出生了第二年就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以后送“橘”灯,有几个孩子就送几盏,一直送到小孩16岁为止。有的生两个送三盏,多的一盏叫“出头灯”,希望小孩出人头地。居住在宫巷的清嘉庆举人、林则徐好友杨庆琛的《榕城元夕》竹枝词对此有生动的描写。词曰:“天赐麟儿绘彩缯,新娘房中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钗卸,又报娘家来送灯。”福州童谣有:“正月元宵灯,外婆疼外甥(孙),送来红红橘子灯,吉利又添丁。” 南后街的灯市旧俗在正月初三开始,一直到十五闭市,其中以初八至十二最为热闹,民谚有“元宵只看初八灯”之说,因正月十三夜是“上纸盲”(“花灯”之意),娘家人送灯必须赶在十三前。元宵之夜大人为孩子点燃花灯加入邻里儿童的迎灯队伍中,每年的元宵夜成了儿童的欢乐之夜。
民俗雕塑
福州民俗雕塑是南后街新增加的景观。这些作品安置在街头空地处、新植的大树下,塑造的人物比真人略大,情景道具具有福州传统行业特色。 雕版印刷,刻画了一位老师傅坐在桌前雕刻印书模板,板上的字清楚可见,边上还立着一位看书的年轻人。 制作花灯,刻画了一位老师傅在扎花灯,一个孩童在一边骑竹马,一手提灯笼。他们的身后木门上挂着各式纸灯笼。 古家俱制作,雕刻的是两位木工师傅在凿刻窗花和制作太师椅。 当铺,塑造了柜台后,一位戴着花镜的当铺老板,手举算盘,高高在上;柜台下,一个穷人来典当。 历史上,三坊七巷居民多为缙绅官眷、巨商富户,因而南后街集中了大量书坊、裱褙店等,传统的文化氛围极为浓厚。
老铺和名店
同利肉燕老铺 “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著名地方风味小吃,也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 桐口粉干,据史料记载:福建在二百多年前创用手工制作粉干,以后传于两广等南方诸省。最初的产品桐口粉干称“尤溪粉”,产地在今天的尤溪县。后来,闽江下游的桐口乡人学得了“尤溪粉”的制法,在生产过程中选料更为讲究,工艺不断改进,逐渐突出了自己的特色,“桐口粉干”扬名海内外。 大福星鱼丸 ,和肉燕一样,鱼丸也是福州人餐桌上的一道名菜。“没有鱼丸不成席”,从这句俗语中变可知福州人对鱼丸的偏爱。 等等
故居祠堂
概述
南后街周围分布了许多名人故居或祠堂,其中对外开放的故居有严复故居、冰心和林觉民故居等近5处,其余的目前还在整修中。在南后街口(南)附近的澳门路上还有林则徐祠堂。
严复故居
景区地点:福建省福州市郎官巷80号 简介:严复——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之第一文。严复故居坐落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这里诞生了几十名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人物。1992年,福州市政府将严复故居公布为应当保护的名人故居。2001年由上海大唐美术公司捐赠100万元将其修复和陈列布展。2003年1月8日,在严复诞辰149周年时,免费向社会开放。
冰心林觉民故居
景区地点: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南后街北口,双抛桥东侧) 简介:冰心的故居,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故居位于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冰心(谢婉莹)曾居此。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住三个名人,当然有特殊意义了。
沈葆桢故居
景区地点:宫巷西段北侧26号。 简介:沈葆桢故居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清同治年间,沈葆桢购置后加以修葺。沈葆桢(1820-1879),字幼丹,林则徐之婿,曾任江西巡抚、福建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其故居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雕饰富丽,集中明、清两代建筑风格于一体,是明、清时期福州典型的豪门住宅。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周围风火墙,前后三进,一列倒朝,木构建筑,每进均有围墙分隔,建筑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
林则徐祠堂
景区地点: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16号 简介:福州的林则徐祠堂位于今澳门路,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 林则徐祠堂
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的,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福州市人民教育委员会以“林则徐纪念馆”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这里在福州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硕大的丰碑 祠门朝东,第一道为枣红色屏墙,设左右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内壁嵌“虎门销烟”大型浮雕。第二道为牌楼形门墙,中为正门,额题“林文忠公祠”。 进门为庭院,左右为回廊,正中有石道通仪门厅。仪门厅为悬山式,3开间,厅后有石道通御碑亭。亭为正方形,重檐九脊顶,内有3座青石碑成品字形排列,一为圣旨,一为祭文,一为碑文,皆为林则徐卒时所赐。 亭北有祠厅,自成院落,门额题“树德堂”。厅正中祀林则徐塑像,上挂道光十九年(1839)皇帝御书“福寿”匾额,旁有名人题联。像前有一精刻青石供案。壁上悬有林则徐所撰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