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一经露出“庐山真面目”,就陷入媒体聚焦的漩涡。有人批评说是“炒作”,但冷静一想,倘若高考的命题“干净、大气与包容”,怎么“炒”也不会“作”起。追本溯源还是高考作文命题自身的漏洞。引发舆论的狂轰滥炸也在情理之中。高考作文命题的“出人意料”,让教师在教学中迷失了方向,让考生在备考中走进了误区。高考作文命题“三个指向”的提出意在抛砖引玉,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指向学生。高考作文倘若离开了对学生的培养,对其潜能开发的教育,必将丧失高考作文存在的根基。因而,作为考察能力塑造品质的高考作文首当其冲的是以“学生为本位”,让学生在有限与无限的时空交错中快乐地写出自己,摒弃尘嚣甚上一时的偏题怪题难题。2001年的“诚信”是不得不选的“伪圣化”单项,是公共的他人的思想答案,不是学生从真切的体验中概括出来的,剥夺了学生表达的自主性。“自主立意”也就成了一句谎言,遑论个性的风采思想的睿智。高考作文“自主立意”的表述隐含着“自”创造性生发“意”和“意”多项选择性的潜在信息。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依两个图形和提示文字要求考生联想或感悟,极大地尊重了考生独立的写作思维,引领着考生走向“负责任的写作”。2005年北京卷的“京派”特色依旧鲜明:规整、沉稳与包容,但以“说‘安’”为题的作文好端端地戴上了一副镣铐,“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让不在少数的考生欲哭无泪,怎么文体限制死了呢?记叙性文体和议论性文体对考生的思维品质要求存在着侧重,那些“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的考生被迫迎合命题指向“忘我”写作,空放“伪崇高伪概念”的东西。有的考生忿忿地说,是它逼我说谎,说得不无道理。高考作文命题理应正视思维品质的差异,应把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囊括起来,让不同思维品质的考生都有话可说。“自选文体”顺应民意,又为何置若罔闻,粗暴地以个体意志取代民意呢?说到认知,自会想到2003年“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据说那年不懂“认知”的考生还很多。考生的认知程度与其经历、阅历和知识密切相关,时下考生认知的现状远没有达到教育理想所期许的高度,但我们的高考作文先行了,纯粹意义上以师者角度的命题理念占了主流,试图引导考生走向立竿见影的成熟,其实不然。作文题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出的题目不能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甚至不能让学生读懂,譬如2003年“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成人世界里的认知问题,而学生的认知处于感性向理性滑向的阶段,一道作文题能助学生一跃而过吗?实则揠苗助长。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要求考生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一段美文,读后作文。结果大出命题者意料,不在少数的考生看完后不知所云,像这类高考作文题的效度和信度无从谈起。因而,高考作文命题的期待视野应面向学生,关注他们独特的体验、思维品质的差异和认知情境的不同层面。
指向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始终表现生活,忠实生活,不像1956年的《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8年的《中激动人心的一幕》和1977年的《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原汁原味地再现生活。高考作文回归生活本源是“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写作的需求,是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和养成良好的写作品质的诉求。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感来。”但当下高考作文命题怎样以生活为依归,怎样引领考生“从竭尽粉饰生活之能事的‘大我’回归到再显生存之本相的‘小我’的写作”(薛涌语),还需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作用突出,“你考什么,我备什么”似乎成为一条法则。所以说高考作文命题面向生活意义深远,应从两个方面切入。其一是文题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文题不至于游离学生的生活视野之外,能够激发学生的趣味和情感。譬如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引发了考生从平素貌似普通的小日子中挖掘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这也让考生意识到生活深蕴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答案”。不像1998年《战胜脆弱》考生一个劲地“编”,无生活细节的梳理,无生活积淀的思考。其二是文题广泛的生活认同。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倘若考生看到文题后在“生活的图书馆”里搜索不到“源头活水”,怎么写?高考作文的命题应考虑到学生现状的生活阅历(阅读视野和直接经历),抛弃考生的生活认同,主观地以“我(命题者)的生活”为中心命题,拟出来的题目势必像“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作文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绝大多数考生经历过或听说过,无话可写的窘境不多,不乏佳作如《雨夜的选择》、《握住我的手》等等。高考作文命题面向生活将从“治本”的角度促使作文从假大空的应试套路回归到真正平实的朴素写作,是走出中学作文应试教学胡同的一大契机。
指向未来。威廉姆・多尔对未来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高考作文命题面向未来,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伪崇高伪概念的充斥回归到独特生命体验的表达,从技法模式的应试套路回归到思维品质重塑的写作。从2003年“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肇始,关系性话题作文独领风骚,2004年和2005年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各有10道作文题仍采用关系性命题模式。关系性话题作文不仅是命题体式的变化,更是命题理念的发展。关系性话题作文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是写好一切文章的基本素质,尤其重要的是它关系到“考生”的未来。为人处世、正视生活和适应社会等等,都需要辩证地看待,方能寻到一方“满园春色”。譬如2005上海高考作文围绕“流行文化”以“三大社会广角镜头”为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审视”、“辨析”和“谈谈”的关键词隐含着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且针对性和未来性强,所以上海作文题被公开后,便获得掌声。因而,什么是“指向未来”的高考作文,只有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高考作文才能面向未来,只有与学生生活比照的高考作文才能面向未来,只有开发学生潜能的高考作文才能面向未来。
高考作文命题的三个指向是在作文教学本源观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基础上的一种新建设,新实践,需要寻找更多的理论加以充实,需要更多的爱着高考作文的群体艰辛的探究和不懈的实践,努力从学生、生活和未来的方向推动高考作文命题的平实化和生活化,共叙关于高考作文的美好前景。
刘德海,安徽巢湖市第二中学教师。
幼儿诗歌在总体上以抒情为主但是又具有浓郁的情感性。
幼儿诗歌的特征:
(一)情感性:
幼儿诗歌所抒发的是幼儿自然率真的情感,表达幼儿的情趣。它的抒情主体是以幼儿的身份出现的,具有创作主体的鲜明个性。要判断一首诗是否为幼儿诗歌,就看它是否以幼儿的心灵和眼光来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是否抒发幼儿的情感,是否表达了幼儿的情趣。
(二)韵律性:
幼儿诗歌在形式上比一般诗歌更为自由灵活,它摆脱了外在形式的限制和束缚,已经不再局限于像儿歌那样靠整齐的句式来表现了。
(三)情趣性:
幼儿诗歌当然要表现幼儿情趣,这也是幼儿诗歌区别于其他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幼儿诗歌的意境也迥然有别于其他诗的意境,即幼儿诗歌的意境大多是优美的,清新的。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是幼儿文学的灵魂。没有幼儿情趣的作品不能称其为幼儿文学作品。
(四)想象力:
幼儿诗歌离不开天真而奇妙的想象,幼儿诗歌的想象应是幼儿特有的想象。幼儿的想象主要为再造想象,其内容非常简单,但带有鲜明的夸张性、幼稚性和虚幻性。
(五)形象鲜明:
孩子们天性好动,他们对活动、行动着的事物最感兴趣,基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幼儿诗歌的形象要求鲜明生动,富有动感。
(六)浅显性:
幼儿诗歌的语言和结构都应该平易浅近,简洁明了,自然晓畅,使幼儿易懂、易诵、易记。
儿童诗与幼儿诗: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对象的,富于感情,最凝练,用有韵律的、分行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只是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蕴含的感情色彩,所运用的文学语言,都必须是儿童能领略的。儿童诗,既有诗的共性,又有儿童诗的个性,儿童诗的特征是诗的特征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结合;它富于故事性和形象性,富有童情和童趣。
幼儿诗是儿童诗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3—6岁的幼儿为抒情主体并抒发他们的思想情感,表现幼儿情趣,意境优美清新,篇幅相对短小,形式活泼自由,适合幼儿欣赏诵读的诗。一般情况下包括幼儿抒情诗、幼儿童话诗、幼儿叙事诗、幼儿散文诗四种类型。
浓郁的词义:
1、花草等的香气浓重:浓郁的花香迎面扑来。
2、色彩、情感、气氛等重:春意浓郁,色调浓郁,感情浓郁,浓郁的生活气息,歌曲抒情气氛十分浓郁。
3、兴趣大:兴致浓郁,浓郁的兴趣。
4、繁密:浓郁的 松林。
浓重;浓厚。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宫姬韶部,俨如神仙,天香浓郁,花柳避妍。叶圣陶《火灾·被忘却的》:她陶醉在甜蜜而浓郁的爱里。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东方文化之‘古’,美,伟大,崇高,诗文哲学,兴味浓郁。
浓郁的意思: [nóngyù]
1(花草等的香气)浓重:~的花香迎面扑来。
2繁密:~的松林。
3(色彩、情感、气氛等)重:春意~。色调~。感情~。~的生活气息。这个歌曲抒情气氛十分~。
4(兴趣)大:兴致~。~的兴趣。
浓郁百科解释:浓郁,指(花草等的香气)浓重。如:浓郁的花香迎面扑来。
浓郁的详细解释: 浓郁 [nóng yù]浓重;浓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宫姬韶部,俨如神仙,天香浓郁,花柳避妍。” 叶圣陶 《火灾·被忘却的》:“她陶醉在甜蜜而浓郁的爱里。”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东方文化之‘古’,‘美’,‘伟大’,‘崇高’,诗文哲学,兴味浓郁。”
稠密;茂密。
冯至 《蛇》诗:“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水面清澈如镜,映出了浓郁的森林。”
浓郁的近义词: 浓重,浓烈,芳香,浓厚,芬芳 浓郁的反义词: 清淡,雅淡,淡雅,清香 浓郁造句:1、这种酒,香气浓郁,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2、贵州茅台历史悠久,酒香浓郁,驰名中外。
3、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香味。
4、奶奶房间里盛放的茉莉花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5、这部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6、老师的一席话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教室里呈现出浓郁的学习氛围。
7、浓郁的花香飘满了整个校园。
8、一股股浓郁的芳香气味扑鼻而来,使人心醉。
9、这幅画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
10、院子里的丁香花开了,香气阵阵,浓郁袭人。
11、很好,芳香浓郁,味道醇厚而新鲜。
12、校园里飘拂着浓郁的花香。
13、有规律地大声朗读,是父母帮助孩子培养新闻记者爱好的最重要之点。有规律地大声朗读,也能使父子或母子之情更加浓郁。
14、我们都是一个个体,夜深人静,备感孤单,我们不求有多少的关心,一杯浓郁的咖啡,即可把一天的忧愁带走,看着杯中融化的方糖,像人生一样,打转,带着一丝丝意由未尽的白色,最后消逝在杯中的某个角落。细细品味,那略带甜味的苦涩,划过我的喉咙,染黑我的发
15、翻开扉页,一股浓郁的鸡汤味扑面而来。
16、书籍好比美酒,愈品愈是浓郁。
17、第三层水沏过,浓郁不衰。
18、爱情就是春的浪漫,夏的浓郁,秋的成熟,冬的凝重。
19、水面清澈如镜,映出了浓郁的森林。
20、产品设计独具匠心,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民族风情浓郁。
浓郁,汉语词语,读音为nóng yù,意思是指(花草等的香气)浓重。
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浓郁的芳香。色调浓郁。浓密;繁密。枝叶浓郁。
造句。
1、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2、成熟苹果放出浓郁的香味。
3、桂花发出浓郁的芳香。
4、玫瑰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5、罗布斯特豆占咖啡豆的40%,较易种植,因为它们较不容易感染病害,它们有一种浓郁的香味,所以它们给任何混合物都添加上一种好的调味剂。
6、她的笑是一种深邃、丰满、浓郁的风格。
年轻时,看见电视剧里那一见钟情的画面,眼睛里透着光的模样,真如漫画里变大闪亮的眼,觉得怎么可能,我一定会找日久生情的对象。
殊不知,在不属于我们的节日时,当微信闪着你的头像时,我竟然可以跟你无话不谈,没有隔阂,潇洒得做自己。遇见十五天,见面三次,没有鲜花,没有礼物,我就这样答应你。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像自己的作风,原想自己并不是那么好追,我一定很作考虑很多才会把自己许给别人,毕竟都等这么多年,不差几个月。回想起来,也许这就是一见钟情的感觉吧,感觉对了,其他也就不那么上纲上线。作女只因对方没有让自己怦然心动。
我们之间从相知开始,都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平淡到有老夫老妻的感觉,跟我对爱情的认知又违背了。相爱时,不是要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不是要恨不得把世界上能给的惊喜都给对方,我们怎么会吃完饭散个步就回家看电视了一度怀疑是否真的爱对方,也就这个问题发出过自己的疑问,得出的答案是这是我们相爱舒服的方式。
日复一日生活,我们总说要从平淡里发现美,但总是抱怨生活没有惊喜。跟父母一起,我们总是把自己当成孩子,没有自己成家的两个人互相依赖的感觉。直到遇见你,发现生活可以像馒头,慢慢嚼甜味就会被感知到,自己发现的小惊喜维系两人之间的情感。平淡的感情也有浓厚色彩,愿大家都能成为懂爱的人。
浓郁的释义是,1(花草等的香气)浓重:~的花香迎面扑来。 2繁密:~的松林。 3(色彩、情感、气氛等)重:春意~。色调~。 感情~。~的生活气息。这个歌曲抒情气氛十分~。 4(兴趣)大:兴致~。~的兴趣。
浓厚的释义是,1(烟雾、云层等)很浓:~的黑烟。 2(色彩、意识、气氛)重:~的地方色彩。~的封建意识。 3(兴趣)大:孩子们对打乒乓球兴趣都很~。
二者其实是近义词,但是情感色彩不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