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起源于唐,流行于中唐以后,到宋而达极盛。这阕《思帝乡》小令便是五代时期花间派代表词人韦庄的作品。韦庄,字端己,长安人,生活在唐朝由衰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花间词以描写古代贵族女性生活和爱情为主要内容,故后人皆称之为“艳词”。但韦庄的这首《思帝乡》却以一个普通女子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为主题,词中语言清新,读起来独具美感。
开句“春日游”点明了时间、事件。试想:春日春意盎然,草木勃发,昆虫起蛰,一切的生命都表现出一种与往时不同的跃动。“游”字则说明了本词的女主人的心态:春日闲暇,而春心与草木皆动!接着“杏花吹满头”则进一步用杏花渲染气氛。“满”字既写出繁花簇锦的盛况,也写出女主人见花心头澎湃的情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女主人看见了“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个“足”字充分体现出了女主人对“陌上年少”的一见钟情,从而也为下面抒发个人感情提高了足够的铺垫。
接着女主人大胆说出“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的心里话,这是一种期盼的理想,也是一种自甘奉献的矢志不移的真挚感情。“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则进一步说明自己为情甘愿殉身而无悔的思想,这是山盟海誓的最高境界!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得更加大胆,更加强烈,更加义无返顾。
这阕小令先写景,后写人,再抒情,从春日杏花到陌上年少,再到将身嫁与,到弃不羞,事件层层递进,情感步步深入。全词仅34字,却生动深刻地勾画出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爱情的殉身精神,给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和丰美的联想。
赏析二:
这是一首爱情词,词中通过描写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热情大胆地追求爱情的故事,表现了她爱情专一的优秀的品德,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点明了季节。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满面春风的漫步在花径中,微风吹来枝头落英缤纷,花雨飘洒在少女的头上。仅有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色彩绚丽的少女春游图。“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是写少女所见,也是文中的又一主人公。这位少年公子也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刻,趁着大好时光,信步出来郊游的。他那风度翩翩的姿态,英俊潇洒的形象,使的少女一见钟情。“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写少女的心理活动。她打算嫁给少年终身和他相伴。并决定即使是被薄情抛弃,也不以为羞。这首词以真率的语言,描写内心的情感,着在当时以婉约含蓄为正宗的文艺领域里要算是别开生面,独放异彩。还有白描的使用作者用淡雅的语言,描写了少女的美丽形象和坦率的性格。把迷人的春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真挚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其语言有浓厚的民歌风味,节奏上有一定的音乐性,长短错乱的句式,有利于表现突然发生的情感,声情激越,扣人心弦。最后用誓言似的短语作结,强烈的表示了女主人公的爱情的坚贞补不渝。
意思是: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原野小径上是谁家少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出处:唐代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原文: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译文:
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原野小径上是谁家少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我想要是能够嫁给他,这一生也就满足了。即使被他无情无义地休弃了,也不会后悔。
扩展资料: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韦庄身经黄巢之乱,转徙流离,后虽卜居成都(后蜀),官至宰辅,而俯仰今昔,不能无慨于中。
《古今词话》称韦庄有一个宠爱的姬妾被王建假托教导宫女召入宫而终未放回,韦词牵涉此事者甚多;这首词调寄《思帝乡》,当是韦庄“托为绮词”的思唐之作。
《春日游湖上》,表达了作者惊讶和喜悦的心情。1、
诗首句“双飞燕子几时回”,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2、而次句“夹岸桃花蘸水开”,更是让作者感到惊喜,因为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是不能蘸水的。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3、
最后两句“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是描述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诗人只选一处:就在春雨把内桥面淹没了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 就过不去了。5、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让作者惊喜之情溢于言表。6、 这既是诗人迎春的喜悦,更是湖上春景的生动描绘。
自然引出后两句“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荫来”,湖水涨得厉害,桥段了,不能从桥上走了。但抬头一看,一条小船从柳荫深处而来,让诗人有柳暗花明的喜悦。
全诗处处是惊喜,是欢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