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的意境: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夜幕即将降临,最后一抹晚霞随着越来越浓的夜色,消失在了天边。远处,依稀可以听见啾啾鸟鸣,潺潺溪流和嘶嘶虫鸣;湖波上,亮起点点光芒,给人热闹的感觉。竹筏在上面漂泊者,为水面点缀了些色彩。忙碌了一天的渔夫,划着小桨从远处的盲区缓缓驶来。水面上不时泛起阵阵涟漪,还能看见模糊的倒影。湖畔不时飞来几只鸬鹚,它们互相戏水,努力地吮吸着甘露,为这幅天然的山水画增添了活泼的氛围。
扩展资料:
《渔舟唱晚》乐曲描绘了在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
-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写作特色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写作技巧
结构:
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境——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接下去描写近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近至远,第二、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第一:精
精有二种解释,一种是用词简练,通观王勃全文,说实话确实是用语简练。这一点在文中处处可以见到。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了了数字,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的一清二楚。由大及小,大气而不遥远。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的一清二楚,此等用笔老到之举,岂是一个精字了得。描写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又是一目了然。描写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也是数字。像此种字简意深之例,通文比比皆是,看我等动辄洋洋数万言,才知其贵重也。此为我等后学当学之一也。
第二:妙
《滕王阁赋》系属名篇,名句佳言当不谓小。世人常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是不待言下。此为写景之最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写励志如“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写虚境如“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那一句不是惊世骇俗之佳句,此等妙笔,全文俯首拾来皆是,处处设疑,处处点睛,有此等点睛妙笔,怎不让其赋妙不可言呢?所以呀,我们现在写作,也要注意用词之精,一篇文字如有一二句点睛妙笔,全文皆活也。写散文者应记之。
第三:博
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写作的知识面一定要广。熟读唐诗三百首,只要我们用心的熟读了,那么对其中的意境、技法、格律、也会有自然而然的熟悉,在此种情况下,无疑对于我们自身的写作是有好处的。
博览群书,也就是说肚子里有墨水,俯首拾来皆成句,是我们写作者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厚积薄发,看多了,识多了,写起文来自然也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也。看看我们现在的什么少年作家,还有那些看了几句摘撷的名句或是翻了几本哲学就动辄大言不惭的主儿,也敢在那里叫嚣自己学富五车,实让人殆笑大方耳。
我们看王勃的《滕王阁赋》,就可见王勃所学之博。如地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对于南昌的历史了如指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远景、在南昌的四周地理)”。“响穷鼓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中景,南昌周边)”。如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节令)。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节气)”。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孟尝高洁……阮籍猖狂”等等。可见王勃引用之泛,而且入情入理,浑然不着痕迹,这样的引用如胸中无万千书卷,又如何能信手拈来呢?所以,写作者博览群书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否则,临时抱佛脚,拉一些似是而非的典故来引用只能是东施效颦,徒画蛇添足罢了。而且知识面不广,创作面就会受到限制,这是写文时的大忌,愿文学爱好者明之。
第四:活
一位成功的文字作者,比喻他的功底最佳用词就是收放自如。该收时候收,该放时候放,也就是在一篇文里,始终抓住中心,在引申面上,又抓住诠释之重,这样层次感分明,中心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而又能将作者的中心思想毫无保留的灌输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者,因为读者的思想已跟着他的思想互动。
《滕王阁赋》融抒怀于景,相得益彰。王勃在写景的表像下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必须具备对文字熟练的驾驭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做到收放自如。
还东山洛上作
唐岑参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登阊门闲望
唐白居易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晚晴
唐杜甫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西江怀古
唐杜牧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暮秋山行
唐岑参
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晚发五渡
唐岑参
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枫桥夜泊 》 唐代诗人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和渔船有关的诗句
和渔船有关的诗句包括:
1、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原文: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译文: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
2、唐代张旭《桃花溪》
原文: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3、唐代王维《桃源行》
原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4、南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原文: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5、宋代戴复古《江村晚眺》
原文: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译文:
江边上空的夕阳笼罩江边沙滩。潮水退了,渔船倾斜着靠在岸边。
一对白色水鸟停在江水旁。闻得有人来,就警觉地飞入芦苇丛中。
2 和渔船有关的诗句有哪些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宋代杨万里《舟过安仁》
释义: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2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 唐代张旭《桃花溪》
释义: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3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
释义: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
4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宋代戴复古《江村晚眺》
释义:江边上空的夕阳笼罩江边沙滩。潮水退了,渔船倾斜着靠在岸边。
5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唐代郑谷《淮上渔者》
释义: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6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
释义: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7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代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释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8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清代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释义: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9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唐代王维《桃源行》
释义: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10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释义: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3 描写渔船的诗句石矶西畔问渔船。——唐 张旭 《桃花溪》
数茎红蓼一渔船。——宋 谭用之 《贻钓鱼李处士》
数只渔船何处宿。——唐 欧阳炯 《南乡子·嫩草如烟》
借得渔船泝小溪。——宋 陆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溪畔渔船青草中。——唐 王建 《江陵道中》
渔船争入沼中芦。——宋 杨万里 《藏船屋二首
暖傍渔船睡不惊。——唐 齐己 《沙鸥》
泷下渔船逆浪归。——宋 杨时 《绿阴亭上》
4 关于描写渔民生活的诗句(1)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2)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3)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江口, 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 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 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 春风动草衣
剩下的是一些零散的诗句,和渔民的生活有关的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灭影从渔钓。泽渥资投分。
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希望对你有帮助。
5 形容海上渔船的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6 描写渔船的句子第1句河岸上躺着一条船,一条久经磨难的小渔船。
它已经破烂不堪,连最最高明的木匠也都摇头皱眉。它静静地躺着,它太疲劳了,它需要长久地休息和整修。
它老了,它已经耗尽了全部的力量,仿佛一阵风便可把它的骨骼吹散。白天,它凝视太空,记起那漂泊的白日。
它曾陪伴着主人,撒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希望。… 第2句我的家乡在海边,是个美丽的滨海城市。
当然,这美丽离不开大海、渔船、渔网,更离不开勤劳、朴实、勇敢的渔民。当一张张风帆升上船杆,当船员们步履匆匆、精神抖擞地走上甲板,当一只只海鸥在天空中发出欢快的叫声,我们聆听着一阵阵响亮的汽笛声。
一艘艘捕渔船即将出海,船上的船员们正与亲人们挥手告别,期待着渔船满载而归。… 第3句渔船归港,不仅因为潮汛之故,也不仅因为避风而归,当然,渔民想家想老婆随时都可返航,其中另有一个原因,是为了给渔船补给。
补网是常年的事。网场往往就在渔港边的马路上。
于是,马路的一边伸展着草蓝或者酱红色的网具,渔妇们头系毛巾,坐在小凳子上,将梭罗穿梭在网眼之中,将长长的渔港点缀出了一道浓厚的渔家风情。… 第4句小渔船曾载着期待,载过收获;它也曾载着幻想,载过幸福。
此时,那圆了又圆的太阳,正行进在万顷波涛之间。它的脸不觉由红变白,再由白变红。
因为太阳看到了有着丰功伟绩的渔船。相比之下它太渺小太自私。
它过分地保护了自己,把自己装扮成圆了又圆的球,为的是不在风浪中沉没。它过分地考虑了自己,把自己装扮成封闭又封闭的球,为的是不携带任何东西。
… 第5句清楚的记得那天站在那破旧石桥上望下去的一片脏乱与落魄,现在看却觉得有着一种沧桑的美,想给它配上文字,却觉得打扰了它的美丽,就叫它“停靠在沙岸的渔船”吧。落魄或沧桑的也许并不是这景色,而是此刻的心情,宁静的萧条。
… 第6句渔港是渔船安睡的窝,也是渔民回家的停靠站。归帆的渔船航向哪里?自然是渔港。
渔港是渔船一路航行的宿地。就像一个旅途劳顿的人,家才是他的归宿。
早先的渔港简陋,就在狭小的港湾里筑上一道石头垒成的堤坝,堤坝上竖几块方形的条石,算作缆桩。那时候的渔港,既泊船,也卖渔货。
鱼腥的味道浓浓的,渔港的气息如波浪一般起起伏伏。… 第7句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家生活截然不同的是,渔民的生活有着季节性的变化。
每当休渔期,在海边的马路上,堆放着一张张大渔网,旁边围坐着许多人。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他们一边将渔网摊开,一边坐在小板凳上补渔网。
他们忙得满头大汗,熟练的手法让人目不暇接,为美丽的海港增添了一道新的劳动乐章。过了休渔期,渔民们又沐浴着朝阳,在欢声笑语中信心满满地扬帆启航了。
… 第8句远处渔船上的白帆也被这初升的太阳染红了,像一面面巨大的红绸在飘扬。 朝霞染红了河水时,从淡淡的晨雾中驶来了一片片洁白的帆影,流光溢彩的河上,顿时好像绽开了一朵朵白莲花。
渔船都扬起白帆,往来拉网,仿佛是成群结队翩翩飞舞的白蝴蝶。海浪轻轻地拍着船头和船舷,船身略侧,向前滑去时轻盈得如同一只掠水的小燕儿。
… 第9句曾在临海看潮的日子里,我一度疯狂怀念家乡长河中的那条渔船。不知道那条渔船是什么时候从上游漂来的,当我发现时,它已经在这片浅浅的水湾停留多日。
它依水而卧,被闪烁的渔火倒映在水中,在蒙蒙的雾霭中孤荡起伏,那么寂寥,随波跌宕。有水,有渔船的夜晚,自然就会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遐想。
不过,无论有否月光的夜晚,那闪烁的渔火,透过稀疏的乌篷,在江面上撒下点点碎碎的银光。… 第10句大风起时,浪卷波涌,呼呼的风声回荡在渔港里。
渔港张起臂弯,将一艘艘的渔船仓促地接纳起来。那些渔船,却依然威风凛凛,机声隆隆,紧一阵,猛一阵,盖过风的怒叫。
待到抛完锚,打完缆桩,才偃旗息鼓,任凭风浪的撞击。所有的渔船一下子回港,渔港就显出拥挤,只得任由渔船参差不齐地锚泊。
只要渔船能平安,渔港的心里便踏实。… 第11句夜晚时分,渔港里布满了灯火。
那盏盏灯火并不明耀,只是渔船安闲休憩的一种记号。然而,整个渔港里渔船的灯火连成一片,却描绘出了一番灯火阑珊的情景,渔港在安宁中又显露出一种繁盛的状态。
明晃晃的灯火,映出了渔港波光粼粼,渔船就静静地枕在渔港的臂弯里。… 第12句这些散碎的银光,伴随着一些感慨,常常荡漾在心的一隅,幽然若默。
记忆中的静谧,该是静坐在船头,凝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的感觉。流水无声的江面,随波逐流着荒芜的枯草,和一些颓败的枝叶,偶尔会看到碧绿青葱从眼前掠过,还来不及想什么,就眼睁睁地看着那抹碧绿在沉浮中渐渐远去。
像某些人,某些事,逐渐在眼中,或记忆里隐去。… 第12句鄱阳湖里船天堂,鄱湖岸边是家乡。
饱受过湖上冰霜,习惯了湖面风浪。空闲船出去撒网,农时田地生产忙。
渔业农务两不误,渔户生活奔小康。鄱阳湖里船天堂,鄱湖岸边是家乡。
主席功劳比山高,党的恩情比江长。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归来鱼满舱。
渔船驶向致富。
-- 古筝曲—[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
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
从全曲看,“徵”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性,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更多
http://dbaiducom/rsphpq=%D3%E6%D6%DB%B3%AA%CD%ED%C9%CD%CE%F6&tn=baidusite
渔舟唱晚出处:
滕王阁序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滕王阁序_百度汉语
[作者] 王勃
[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