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对美术(及其他艺术门类)作品的形式构成、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的研究,是西方美学的主要流向之一。现代形式主义诸流派各说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认为形式即本体,把美学的重心从传统的哲学思辩,审美心理分析转到了对艺术本体——形式的研究上,重点要解决现代的艺术本体论问题。哲学上的本体论,是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性问题的理论;艺术上的本体论,则是研究艺术的根本性质之论。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艺术本体论,就是要用诸如色彩、线条、媒介、符号等形式因此解释美术的本质。
(一)“有意味的形式”说 这一理论是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和极力倡导的,它开了视觉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贝尔在其1913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二)媒介说 本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论进行了清理,他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但把艺术本体——形式的方向从艺术自身内部的“有意味的形式”转到了艺术媒介的物质实在方面,提出了“艺术是媒介”的现代主义艺术命题。
(三)情感符号说 这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作为符号论的创始人提出了这样一些有关艺术的见解:“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论的创始人提出了这样一些有关艺术的见解:“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一代表性的特征”,“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艺术确实是符号体系”,“艺术的真正主题应当从感性经验本身的某些基本结构要素中去寻找,在线条、布局,在建筑的、音乐的形式中去寻找”。 卡西尔的艺术符号论在他的学生和后继者苏珊·朗格那里得到了系统的完成。她扬弃了卡西尔关于艺术的一切外部前提,仅把艺术限制在情感形式上,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立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她在《哲学新解》、《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等著作中,把艺术定义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
(四)“异质同构”说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重新建构艺术本体,用形式而不是用社会文化关系解释艺术,这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倾向,但各个学派所用的方法又不相同,苏珊·朗格用的是生理学(生命科学),阿恩海姆用的是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美术品的形式中直接感受到“活力”、“生命”、“运动”、“平衡”等性质。阿恩海姆在其最重要的理论著作《艺术与视知觉》(1954)中,对视知觉结构做了大量的分析并以此作为分析造型艺术的基础,充分阐述了他的“异质同构”说。 “异质同构”说综合运用了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整体论、宇宙论、人类学、物理学场论和心理实验的方法,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解释美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可取之处。它试图跨越西方传统美学上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情感与外物的对立,在不同领域间建立一种“同构”。但是,它无视或忽视了社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对人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无视或忽视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对人的心理以至生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因此,它用单纯的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去解释“人”和“艺术”这种复杂的人类精神现象,结果既不能说艺术和人的审美经验的关系,甚至把人降到了动物的原始地位,无法分清“人”与“非人”的区别,因为格式搭心理学家们不懂“五官感觉的形式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情感符号
现代西方符号论美学的核心概念。符号论美学是由符号论哲学分化出来的,是符号论哲学的一部分。其创始人是德国现代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他的符号哲学是从研究人的本质出发来研究人类文化的,所以他称自己的哲学是人类文化哲学。他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既不在于人是理性的动物,因为人和人的创造都有很多非理性的成分;也不在于人是社会动物,因为动物也有自己的社会;而在于人是符号的动物,这才是动物所不具备而为人所特有的。他所谓的人是符号的动物,即指人能够进行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行动。他在《人论》中说: “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正是这种人类活动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人的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行为创造了人类文化,各种文化形式也就成了人所创造的符号,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符号的宇宙之中,除了符号其余的一切对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卡西尔认为各种文化形式都是符号,但并不认为各种文化形式都是一样的。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中,他把人的精神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析推理的逻辑,一种是创造性想象。认为前一种能力创造了语言,后一种能力创造了神话。而这二者正是最早诞生的人类文化的双胞胎。后来在神话的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宗教和艺术,而在语言的逻辑推理基础上发展起来了科学。这两类文化形式无论对于主体还是对于客体都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前者是表现的、情感的;后者是再现的或纯意义的。后来在《人论》中卡西尔进一步强调了神话和艺术的表现情感的功能,认为“神话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的基质而是情感的基质”;“艺术的最大特权之一正在于它从未丧失过这种‘神的时代’”,即要通过想象来表现人的情感。但他与克罗齐和科林伍德不同,并不认为艺术表现的情感是纯粹个人的,并主张要赋予情感以形式, “艺术确实是表现的,但是如果没有构形它就不可能表现。而这种构形过程是在某种感性媒介物中进行的。”这些理论为美国苏珊·朗格提出“情感符号”的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卡西尔那里,尽管对各种文化形式作了区分,但他着重论述的是各种文化形式的统一性,尽管他“寻求的不是结果的统一性而是活动的统一性,不是产品的统一性而是创造过程的统一性”。这种区分在他的学生——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那里才变得明朗起来。朗格将整个符号系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推理性符号,其代表形式是语言;一类是表现性符号,其代表形式是艺术。她在《艺术问题》中说:“语言能使我们认识到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周围事物同我们自身的关系,而艺术则使我们认识到主观现实,情感和情绪”, “使我们能够真实地把握到生命运动和情感的产生、起伏和消失的全过程。”这两种符号形式产生于人的两种本能和需要。人一方面有理性实践的能力和需要,这是语言产生的基础,人们根据语言进行抽象思维,处理人和周围事物的关系。人还有表现情感的能力和需要,这是产生艺术的基础,人们据此将人类情感转变为可见可听的形式,实现其内在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以进一步发展人自身的生命能力。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提出了“情感符号”的概念,并认为这就是艺术的本质。“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朗格同卡西尔一样,虽然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的情感的,但并不认为艺术是一种自我表现。她对传统的表现论的美学进行了深入地批判,认为“发泄情感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艺术的规律”,“纯粹的自我表现不需要艺术形式”,“以私刑为乐事的黑手党徒绕着绞架狂吼乱叫;母亲面对重病的孩子不知所措;刚把情人从危难中营救出来的痴情者浑身发抖,大汗淋漓或哭笑无常,这些人都在发泄着强烈的情感,然而这些并非音乐需要的东西,尤其不为音乐创作所需要。”那么,艺术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呢朗格认为,艺术表现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正是这种人类的普通情感才赋予艺术以特殊的意义,人们才能对个人创造的艺术有共同的感受和理解。她强调指出,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对于艺术创造并非是毫无意义的,但只有这种个人情感与人类情感相一致的时候,才能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朗格所谓的情感符号,实际上是指人类的情感符号。
情感的力量是强烈的,能够震撼人的心魄,但它毕竟是抽象而空洞的,并没有客观的形态。所以,艺术表现情感,绝不能如克罗齐等人所说的表现就是创造,就是艺术。朗格和卡西尔都批判了克罗齐的这种主张,认为情感的表现过程就是客观化的过程。但他们所说的客观化,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将情感用文字、色彩、声音记录或模写下来,而是指赋予情感以形式,即通过其他的客观对象来表现情感。朗格说: “我们如何才能捕捉、占有和把握情感,从而使情感内容……用一种普遍的形式便可呈现给我们的意识呢答案是:可以通过创造某种客观对象来达到上述目的。”她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是用人类情感重新构造客观对象的过程,艺术的形式就体现在这重新构造的客观对象上。以上这些,就是她把艺术定义为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全部意义。
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1937年,他用这一术语指称美国许多学者诸如CH库利、米德、J杜威、WI托马斯、W詹姆斯、RE帕克、FW兹纳尼茨基等人的著作中所隐含的“社会心理状态”。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1930~1950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布鲁默及其同事、学生们的著作中确定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从哲学上看,符号互动论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和法国的现象学联系最为密切,与逻辑实证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各种形式相对立,而与心理分析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角色理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具有某些相容性。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