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景色描写的手法、修辞手法和情景关系三个方面。
首先介绍景色描写的手法,常见的有远近俯仰相结合、视听嗅触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手法。
虚实相生也叫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衬实、景随情迁、情随景生等。“实”就是眼前的景物,“虚”就是想象的景物。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第三句诗是“梅花落”的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笛声化作满地落花。景象虚实相生,视听相通,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配,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使思乡之情感而不伤。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均是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其次是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用典、双关等。对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不再赘述,这里重点解释一下“互文”、“用典”和“比兴”。
互文指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为了达到文字简洁、含蓄凝练的要求,让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例如《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杜甫《江上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
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为借古讽今,多是作者将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话传说、古人古事、名言警句等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推陈出新,表达对世事、世人的看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旧瓶装新酒”,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化用了唐朝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句子。
比兴,最早在《诗经》中运用较为普遍。“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喻、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起兴、兴喻。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比兴兼用的手法,用风雨中飘摇的黄叶树比喻孤灯下凄凉的白头人,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作者先写“黄叶树”以引出下文的“白头人”,是为“兴”。
最后是情景关系,也就是与写景抒情有关的表现情感的手法。一般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反衬,以景结情,移情于物,烘托、渲染等手法。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侧面描写即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却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渲染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某一方面的形象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例如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全诗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移情于物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是“主客移位”中的一种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例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一、思路
1、写出下雨的情形。
2、用雨比喻泪水,描写自己的难过。
3、表达情感。
二、看法
大雨倾城,公交车像过往记忆满载这人群远去,只留下我一人在这站台与这墨色天空无言相对。霓虹的城市,雨中川流不息的车辆,行色匆匆的人们。
这熟悉的场景,好像似有若无的经历过,一切恍如昨日,只有这天空的倾城大雨如我的泪水般感同身受。只是,记忆渐渐走远,只留我一人在雨中,少了一把伞,也少了那一个伞下的你。
借景抒情的好处:
借景抒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中有我的感受。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含,做到情景交融。
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按照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手法,列举如下: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
3、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5、从观察的角度、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7、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8、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详细说明: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二、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
例:《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宋代: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释义:
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门哪家?”
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释义: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例如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释义: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释义: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
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五、从观察的角度、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释义: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
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释义: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例《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例《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释义: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光明》抒情诗鉴赏
《光明》
作者: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 黑暗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 快给我些光明罢,
让我好向前跑! "
上帝慌着说, "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
〖欣赏〗
朱自清 (1898~1948)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诗人欲表现对光明的向往, 却构建了"风雨沉沉"、夜晚"荒郊"的情境, 笔触清冷而客观.在黑暗险峻的境况中, 揭示主人公矛盾、思索与选择的心理.这种心理选择, 又被诗人巧妙地变成"人"与"上帝"的对话, 在对话中, 把答案揭示出来.这答案正是全诗的立意所在, 即不靠恩赐、不畏艰险、独立自主地去追求、去创造光明美好的人生.
写景抒情诗句
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紫箫明月底,翠袖暮云寒。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6、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7、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8、初将明月比佳期。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2、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13、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14、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权德舆《月夜江行》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6、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7、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18、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9、九畹芳菲兰佩好。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20、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21、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22、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欧阳修《晚泊岳阳》
23、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24、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水龙吟春恨》
25、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2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8、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9、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0、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1、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32、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33、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张籍《没蕃故人》
34、一轩明月上帘栊。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35、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36、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李白《从军行》
3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8、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39、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
40、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41、断肠风月可怜宵。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42、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4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44、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45、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46、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47、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4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9、只应花月似欢缘。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50、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51、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52、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53、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4、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5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56、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57、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早雁》
58、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59、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60、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61、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62、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63、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64、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65、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66、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67、五月渔郎相忆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68、玉人和月摘梅花。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69、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70、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青春的记忆抒情诗鉴赏
一
穿过回忆
一眼就看到了你
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雏菊
静静的
盛开在青春的贫瘠与荒芜
一抹微笑
一缕情愫
我的心事不忍卒读
只是
多年以后
依然在人群中
寻找着似曾相识的回眸
二
我依然在寻觅
为某个似曾相识的情节而唏嘘
为某个似曾相识的脸庞而欣喜
我依然在寻觅
试图复原岁月留给我的记忆
试图拼凑一个完整的你
我依然在寻觅
青春长逝
你的笑容却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底
三
我想你
想那个午后的阳光暖暖的铺了一地
你就抱着吉他坐在阳光里
我想你
那时你就坐在我的右手边
而你的名字
静静的躺在课桌里
我想你
穿越了岁月斑驳
你依然根植在我的心里
我想你
想的是你
或者
仅仅是青春的记忆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悲喜的情感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方式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为例:
雨是"*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扩展资料: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
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参考资料: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写景的文章要指明了场所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