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本嫁了两次,却依然霸占了他42年的爱,纪梵希:我爱你,你随意

赫本嫁了两次,却依然霸占了他42年的爱,纪梵希:我爱你,你随意,第1张

奥黛丽赫本在结婚前,拨通了一个烂熟于心的号码,朝着对面轻轻地说:“我爱你。”

接听电话的那个人是法国 时尚 的传奇,世界顶级奢侈品缔造者,也就是纪梵希。

纪梵希旗下的口红化身为烈焰之吻,吻了无数个女孩子的嘴唇,但他真正倾尽自己一生去守护的,却只有赫本一人。

他们相识42年,从意气风发的俊男美女,到白发苍苍的老妇老头。

1953年,赫本需要拍**《龙凤配》,在这部**里面,需要做很多高级时装的造型,24岁的赫本想让纪梵希借她几条衣服,在**里面穿。

但是当时的纪梵希却婉拒了赫本的请求,嫌弃她太瘦 ,他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男子,没有打算为了别人而降低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没想到,赫本也是一个执着的美人, 她对纪梵希好言好语,还说如果没有新的衣服,借给她几条旧的衣服也行。

纪梵希禁不住她的请求,让她挑选了三套衣服,没想到赫本的审美品味真的很好,选出来的三条衣服都很有味道,特别契合**本身。

到了后来《龙凤配》上映之后,反响很好。

纪梵希也领教到了赫本巨大的广告效应,对他的品牌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于是在此之后,两人开始长期合作,他们对彼此都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欣赏。

这种欣赏仅仅止于欣赏,在相识第2年,赫本就结婚了,只是娶她的人并不是纪梵希。

赫本是一个美人,相对于同期的好莱坞女星,她的感情经历却并不是很丰富,只有两段婚姻。

奥黛丽嫁给梅尔·费勒的时候,很多人都很不解, 因为梅尔是一个35岁的老男人 ,在遍地大牌的好莱坞里面,只能排到二三线。

他们合作的第一部戏是在1953年,很多人都认为, 梅尔的出现,让赫本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爱的缺失。

她在自传里曾经说自己出生不久就“死亡”了,她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还是因为 她的父亲在她童年的时候就选择离开了她。

父亲 对自己的抛弃,让赫本一直患得患失,心里面缺失了一种坚强的支撑,而那种支撑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本来是弥足珍贵的。

梅尔比赫本年长,所以他带给赫本的爱可以说是一种类似于父爱的爱。

这种爱给了赫本精神支撑,让她在1954年,不顾一切地奔赴婚姻。 直到他们有了小孩之后的某一天,梅尔却突然出轨了,奥黛丽经历三次流产后,最终对丈夫失望了。

她的第二个结婚对象,是在游艇上认识的安德烈·多蒂。

1968年,两人结婚, 赫本是安德烈少年时代的一个美梦,当他看到自己年少时的梦变成现实,情不自禁,无比快乐。

然而**明星嫁给自己当了妻子,到最后还是回归于柴米油盐,安德烈开始失望,镜花水月的一场梦被戳穿之后,他开始出轨,流连于情场。

奥黛丽在饱尝心酸坎坷之后,跟灵魂伴侣罗伯特·沃德斯同居。

这是一段姐弟恋,赫本把罗伯特当成自己的弟弟, 他们一个饱尝情场之路,一个饱尝妻子亡故之痛, 就这样走到一起,他陪伴她直到1993年。

纪梵希对赫本的爱有多深?难道真的是那句“我爱你,你随意”吗?

世人皆知, 纪梵希身高1米98,出身名门,长相帅气,才华横溢

众多名流女士都青睐他,也愿意跟他携手走一辈子,但纪梵希偏偏把自己所有的时光都留给了赫本,哪怕这42年的时间,赫本已经和3个男人谈情说爱。

每次赫本拍**的时候,纪梵希都会给她设计一套新的行头。

无论是多情的公主还是爱美的平民女孩,这些角色她都是演得十分传神,而这背后也是得益于纪梵希对她的帮助,给她设计如此贴合角色的时装。

每次赫本婚礼的时候,纪梵希都不是男主角,但是他送了她太多的新婚礼物,一套一套为她做嫁衣,他的时装和她的气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优雅无比的“赫本风格”。

曾经为了欢迎赫本,纪梵希为她准备了满满一飞机的鲜花,赫本不解其意,她开口询问纪梵希,为何给她准备这么多的鲜花?

而纪梵希只有这样一句话,力重千钧,坦荡磊落, 他说,她是自己这辈子最重要的人。

赫本拥有了过这样一款香水作为礼物,这是他特别为她调制的香水,名叫禁忌

三年后这一香水被引入了市场,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之所以之前一直没有进入市场,是因为纪梵希立下规矩: 这款香水是他为赫本精心调制的,所以前三年只能赫本一个人用。

1993年,赫本离开了世界,她在最后重病缠身的时候,是纪梵希用私人飞机带着她去治病,陪着这样一个拥有美丽灵魂的女子,走完最后一程。

在赫本的葬礼上,纪梵希跟着罗伯特一起,当了抬棺人,就这样送别了自己一生的最爱。

很多人都不明白,赫本为何一直忽视纪梵希,而去外界寻求其他人给予的爱,难道真的是 “越容易得到则越不珍惜”?

实际上,纪梵希和赫本的这种爱, 应该是一种知己之间惺惺相惜、互相欣赏的爱 ,也是一种可以直言不讳表达出来的爱,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女之爱。

纪梵希在遇到赫本前就已经有了一位男友,名叫Philippe Venet,他们两人相遇相知,共同创业,是彼此最为坚实的伴侣和事业伙伴。

当然,无论真相如何,纪梵希对赫本的爱同样感人,这种爱连续多年岁月,也已经沉淀成一种 时尚 符号,永远不朽。

我觉得纪梵希和赫本之间是知己,2018年3月10日,法国著名时尚大师贝尔·德·纪梵希先生在睡梦中安静的离开了世界,享年91岁,一个缔造了同名品牌传奇故事的伟大艺术家,在上帝的召唤下,去为上帝设计衣服去了,去陪伴他爱了一生的赫本去了,他的存在,让我相信了一个事实:世间真的有不求回报的爱情。

赫本成为了别人的新娘,跟别人牵手走进了婚姻殿堂,而纪梵希目睹心上人从此属于了别的人,他没有因此放弃和停止内心对赫本帜热的爱。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为赫本设计的每一套**人物衣着形象里。得益于他的作品,赫本在**里为人呈现了无数令人惊叹的角色,比如《蒂凡尼的早餐》中经典的小黑裙造型,为无数人倾倒,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30岁的时候,他创办了同名品牌“纪梵希”,当时他遭到了许多朋友的反对,其中就包括迪奥的创始人,克里斯汀·迪奥。迪奥先生担心纪梵希实在太年轻了,会失败,但纪梵希却是义无反顾,他说,这就是他的梦想,再困难他也会坚持下去。

纪梵希对赫本的爱,世人皆知,可赫本却没能接受并回报以同样的感情,即便赫本经过几段婚姻,她都没有选择跟纪梵希走到那一步,或许赫本心里也知道,她希望用她的方式继续这么拥有和霸占着纪梵希的爱。经历过婚姻的她或许认为这种关系才能让两个人永久的在一起,以一种友情的方式。纪梵希没有介意。

她是因为那部**《罗马假日》而被梦见的。必须承认,她也曾经是我的梦中情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高中生的我,在南京新街口的大华**院看了《罗马假日》,仿佛一下子懂得了什么是爱情。我是按着《罗马假日》的标准来理解并要求爱情的。爱情就该是浪漫的,超凡脱俗的,刻骨铭心,而又无怨无悔。从这个意义上讲,赫本不仅以那张堪称完美的脸蛋成为我的梦中情人,更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会了我怎样在世俗生活中保持对爱情的想像,甚至把它当作宗教来信仰。前几天,收到蒋一谈新出的小说集《赫本啊赫本》,既觉得突然,又不无熟悉之感。赫本啊赫本,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呼唤。至少,它曾在我内心响起过。

最是无暇的外表,遮住了她更加熠熠生辉的内里。赫本活在70年前,那个杂糅着时尚、美感与奢华的时代,在恒久的喧嚣中,她仍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优雅和克制。不论是在斑斓的荧幕上,还是在瑞士的“和平之邸”,甚至在战乱不安的第三世界,她从未停止对爱的付出和追寻。“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1953年,出演《罗马假日》安妮公主一角的赫本声名鹊起,精致的五官、高挑的眉毛和出众的气质,让她清流般地从英国流向世界,成为无数女人争相模仿的对象。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她还化着刚刚演出完的妆容来不及卸掉,勾起的唇角难掩眼中的惊喜和些许的无措。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和镜头,赫本无奈地找不见自己的奖杯,只得向工作人员借另一个来合影。这场完全出乎意料的获奖,是她唯一一次站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

下一次是在她去世的那一年,为奖励她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贡献,奥斯卡颁发给她人道主义奖。还是那个奖台,可是人,却远了。

几个月前,91岁的法国顶级时装设计大师纪梵希,那个以《蒂凡尼早餐》中黑色连衣裙为代表的“赫本风”名流的创造者,在巴黎逝世。赫本同纪梵希,惺惺相惜40载,赫本曾给予他无数创作的灵感,而最后一次的赠予却是在赫本临终前,赫本将自己的一件大衣交给他,“当你觉得孤独时,穿上这件大衣,就好像我紧紧拥抱着你。”

这个世界和赫本的联系越来越少,留在荧幕里的影像到底还是略显苍白和无力。许多对她不甚了解的人都只记得她精致的外表和飞扬的笑容,可当这一点成为她令人敬仰的魅力的坚固糖衣,不曾有过的争议也悄然而至。

为什么那么多长相出众且演技不俗的明星都不如赫本的认知度高?为什么那么多明星都做慈善而只有赫本被人铭记?赫本到底是否被大众过度推崇?

在极速便捷的新媒体时代,表层信息的大量涌入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推荐,造成的却是受众闭合式的接收和简单化的归因。赫本的美丽易被众人所知,但剥开这层外壳那充满爱意的内里却少有人究。这个探知过程,无疑是将荧幕上的形象从真正的赫本身上剥离开来。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贵族后裔家庭。在她很小时,她的父亲便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将她和她的母亲送往了荷兰。和父亲的这一别,也是赫本在未来20年中对父亲最后的记忆。

二战的动乱让当时无数的家庭遭受着苦难和恐惧,赫本亲眼看着自己身边的伙伴被捕,看着炸弹在自己身后爆炸,看着自己的哥哥和流浪狗抢食物。所有人都在饥饿中求生,赫本便在那时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驻赫本所在的城市,用公益的力量给当地的孩子带去了希望,其中就包括赫本。可能那时赫本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件事成为她日后投身慈善事业的最大契机。

赫本的父亲缺席了她所有的孩童时光,也没能在她最需要父爱的时候给予她一个拥抱。甚至于在整个二战时期,这个男人都被自己的母亲抱怨着。可赫本依然想要再见他一面,依然想知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几十年来,她从未放弃过对父亲的寻找,也无数次想象过和父亲重逢的场景。她有很多话想对这位迟到的父亲说。可当她和父亲20年后终于重逢时,场面却是十分的平静。

“他就像座雕像一样站在那里,没有走上前来,也没有张开双臂,他根本没有拥抱我母亲的打算。这个我母亲整个童年时代都在渴望见到、扑进他的怀抱、享受甜蜜爱抚的人,情感交流上却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陷。终于,我母亲主动走上前去,拥抱了他,就像其他那些幸福的女儿拥抱自己慈祥的父亲一样。这就是结果,我母亲选择了宽恕他,她并不需要亲生父亲的道歉,她想要的只是一份如愿以偿。”

赫本的儿子肖恩这样写道。我无法感知那种和亲生父亲如此疏离的痛苦,以至于我在看到赫本流泪的镜头时,都不禁联想她是否回忆起了这段往事。但即便和父亲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交集,赫本也从未放弃过对父亲的赡养,陪伴他走完了他生命最后的旅程。

赫本说,每个人都要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不论她曾经被伤害到什么程度也不能例外。

赫本最初的梦想是能够成为芭蕾舞团的首席女演员,她多年来一直不间断地练习芭蕾,即便在战争时期也没停过,但因为她错过了练习芭蕾最适合的年龄,使她不得不放弃这个梦想而走上演艺的道路。

但不论是当芭蕾舞者还是做一名演员,赫本都秉承同样的原则:努力工作、遵守纪律和拥有职业精神。

赫本创造了太多经典的角色,那些流传至今的影视作品让她时至今日都依然能够获得上万观众的喜爱。她能够凭着自己对剧本出色的解读和对人物敏锐的感觉将角色和自己融为一体。

在**《黄昏之恋》中,赫本和加里·库珀扮演一对情侣,库珀的角色是一个富有却不为任何女人停留的花花公子。所以纵使两人深爱对方,但却不得不在火车站分手。

赫本扮演的角色为了能够让对方相信自己与他一样的坚强和独立而表现得十分沉静,似乎不会因分手而痛苦。当列车缓缓开动后,她的眼睛中闪烁着泪光,可是嘴里还在说着关于其他追求她的男人的轶事,说着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人是如何痴迷于她。

这时候火车开得越来越快,她在站台上奔跑,泪水终于滚滚地落下。火车的汽笛声越来越大,她必须大声喊叫才能让他听见自己的话,她还在努力使他相信自己会过得很好,但不舍之情却溢于言表。最后,他将她抱上了火车。

“ 母亲的表演非常成功,这个镜头成为很多影评家心中的经典。她找到了一种方式将剧本中不存在的痛苦和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获得前所未有的融合,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出色的剧本,出色的理解,出色的演技,也许还需要有出色的面部肌肉控制能力,可是对于母亲来说,这并不难。只要你经历过,感受过,你就可以表演出来。生活本来就是一场充满喜怒哀乐的戏剧。 ”

赫本经历过战争,看过人世间最残忍的最痛苦的分别。但是她从来不把这种痛苦带给爱她的人们,她总是向大家展示着她的美和快乐。

她创造的银幕形象获得了当时著名的作曲家亨利·曼奇尼、摄影师塞希尔·比顿和时尚设计师休伯特·纪梵希的欣赏和钟爱。但如果你说是这些外在的搭配让赫本在观众面前更加出彩,倒不如说是赫本成就了这些大师手中的作品。

正如赫本所唱的《Moon River》,它的创作灵感便正是赫本带给亨利·曼奇尼的,整首歌曲中都明显带有着奥黛丽强烈的个人气质——淡淡的忧伤。

而赫本独特的声音特质加上她对这首歌深刻的体会,都使《Moon River》的灵魂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毕竟没有人能够比她更能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赫本的穿衣哲学也正如她做人一般,简单却不失优雅,休闲却不失质感。她的风格就是她为人原则的延伸,她信奉简单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就能够将任何事情都还原到本质。

你可能看过赫本所有的影视角色,但论出色,所有角色的优点都比不上赫本自身的魅力;论精彩,所有演绎的故事都不及赫本的人生经历。

她信仰爱,信仰自然力量的奇迹,信仰生命中的美好,正是这些信仰让她在儿子长大成人后毅然投身于慈善事业,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赫本从很小的时候便喜欢孩子,拥有两个出色的儿子是她最为骄傲和幸福的事。她对生命和爱的渴望也是她晚年坚持慈善工作的不竭动力。

1988年4月,赫本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期间她去过埃塞俄比亚,去过索马里,去过苏丹。她用双脚走过多个受难的国家,她用双手怀抱过无数个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儿童。

她深入到难民的生活中,去感受和思考。她不停地奔波在发达国家和难民国之间,用切身行动去为第三世界的妇女儿童呐喊、呼吁和募捐。与其说她在做慈善,倒不如说她更像是一位母亲,在拼尽全力救助自己的孩子。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摄影师罗比和约翰·埃萨克回忆:

“在一次访问的最后,这位女子在离开前走进了一座简陋的建筑物里,那儿有许多饥饿的孩子,他们排成长长的一队,领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他们准备的食物,当时索马里的情况极端恶劣,只能用麦片粥充饥。她走上前去与那位正在散发食物的联合国官员交谈。在长长的队伍中,有一位小女孩显得很特别。饥饿使她看起来有些虚弱无力,她焦急地不断向前探望,当她的目光触及到那个女子时,她似乎呆住了,也许这个女子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温柔和母性令她在一瞬间产生了一种冲动。她扔下手中的盘子,向那名女子跑过来,紧紧地抱住了她。这个女子非常安静,也紧紧地拥住了小女孩。那一刻,感情的需要超过了生存的需要。女孩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那个神秘女子怀中得到的温暖和希望。”

赫本有时上午还在洛杉矶参加慈善演讲进行募捐,下午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非洲国家进行救助。而去往难民国的路往往没有直达的飞机可以到达,便经常要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进行转机。

就是在这种疲劳的工作状态下,赫本坚持了四年,直到1992年年末。

1992年11月,赫本的腹腔内发现了癌细胞,这种癌细胞使赫本经常饱受病痛的折磨。而医生推测,赫本是在五年前,也就是她在投身慈善事业前,便已身患癌症。对那时的她来说,慈善的高负荷工作无疑是一种致命的催化剂。

手术和化疗已然无法阻止赫本体内癌细胞的扩散。当赫本意识到自己将走向生命的尽头时,她选择了一种平和的方式去面对死亡。

她在罗伯特和儿子的陪伴下,回到了家里。那是一栋坐落在日内瓦湖畔的山顶农舍,春天里能看到满眼的樱树花,黄昏中能感受到落落的夕阳。她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圣诞节。

1993年1月20日,赫本病情加重,一直沉睡不醒。

“我走进她的房间。我们都知道,母亲就要离开我们了。周围一切都是安静的。一束温和的金**的阳光照进来。我低头看着她。她是那么平静安详,以致我忘记了她是个病人。

我整夜都守着她。半夜时分,她醒了过来,躺在床上,看着远处。我问她想要什么和感觉如何,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我问她想念外婆吗?她没有回答。一会儿,我问她有没有什么遗憾的。

她说:‘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这是她再次睡去前,说的最后的话。”

赫本曾在演讲中说道:“儿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是我们对未来的希望。我们不止应该保证儿童能够维持生命的存活,还应该使他们远离感情的、社会的和身体上的虐待。”

赫本不惧怕死亡,她信仰着爱,信仰着生命,信仰着自然,而死亡正是生命与自然的一部分。

她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赫本去世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赫本从来都不止是一名演员,她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将整个生命投入到人道主义的博爱的母亲。

她用宽容的心原谅了缺席20年的父亲,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原则;她用专注的心成为了一名演员,生动的诠释着每一个角色;而在生命的最后,她又用自己柔软的心呵护了无数个孩童,用心中的大爱安抚了无数受伤的灵魂。

我仍然记得著名导演比利·威尔德说的那句话:

“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儿的脸颊,于是赫本诞生了”

前天傍晚,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离世的消息,刷遍了整个社交网络。

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提起纪梵希,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些年让我们忍不住剁手的纪梵希单品

同时提起纪梵希,大家还会想起, 他就是那个创造了 “奥黛丽·赫本风格”的人。

他和赫本的友谊延绵40余年,这种感情,无关风月,却绵长恒远。

而赫本与纪梵希的相遇, 充满着小说的戏剧性。

1953年的夏天,赫本为了她的第二部好莱坞** 《龙凤配》的服装设计, 找上了纪梵希。

与此同时,纪梵希听说一个叫“赫本”的演员,找他合作也非常高兴。

他满怀期待地等着大明星凯瑟琳·赫本,可当门被推开, 进来的却是一位 “短头发、长着母鹿般眼睛的瘦姑娘。”

随后他意识到,这是刚刚因《罗马假日》走红的女演员 奥黛丽·赫本。

当时的好莱坞流行的是大胸细腰、艳丽无边的梦露式审美。

而奥黛丽·赫本 “赫本个子太高, 又太瘦,平平的胸, 大大的脚都与性感不沾边。”

纪梵希婉拒了赫本的请求。

谁知赫本建议, 从上一季的时装里挑选戏服, 这请求令人无法拒绝。

自顾自在工作室瞎转的赫本,最后挑中了一套羊毛套装。

这个宛若精灵的姑娘试穿之后,埋头工作的纪梵希却为之一振:

她就是这件衣服真正的主人。

这是他们第一次相遇。

那一年,他26岁,她24岁。一个是刚刚崭露头角的设计师,一个是刚获得银屏青睐的女演员。

贝尔·德·纪梵希,生于1927年,法国侯爵之后。

198的身高加上忧郁的蓝眼睛,帅得不容置疑。

他从10岁就立志,当一名服装设计师,从17岁就开始在各大知名设计工作室工作。

和赫本相遇时,纪梵希自己的工作室刚成立一年,以"Bettina Graziani"系列,让时尚界知晓了他姓名。

也吸引了赫本的注意——她用《罗马假日》的片酬买了件纪梵希的大衣。

所以当赫本刚刚以《罗马假日》成名,又接到《龙凤配》片约后,想到的就是让纪梵希帮她做衣服。

只是那时他们并不知道, 她会成为他一辈子的缪斯, 他会一辈子为她保驾护航。

没想到也正是这件,赫本挑选的上一季度的纪梵希服装,成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服装。

可是在颁奖典礼上,赫本发现署名却不是纪梵希。

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戏服设计师Edith Head抢了纪梵希的功劳。

赫本气愤得要求Edith Head向纪梵希道歉,并对所有媒体宣布:

“Each time I’m in a film, Givenchy dresses me。”

以后我演的**, 衣服都由纪梵希来设计。

似乎没有人能意料到,一个瘦弱女孩的不畏权势。

纪梵希回应赫本说: 我情愿为你做任何事情。

从此以后,纪梵希为赫本设计了80%的戏服。

**《蒂凡尼的早餐》,他设计的小黑裙造型,早已成为影史经典。

香奈儿说:“每个女孩儿都因该有一条小黑裙”

但最火的这条,却是赫本穿的纪梵希。

而小黑裙是一种挑战, 因为穿的人要足够简单。

《窈窕淑女》中,纪梵希把赫本,从街边的粗野女孩儿,变成了知性优雅,贵气十足的名媛。

而赫本是难得的,她所有的美, 被释放的纯粹而毫无侵略性。

不为取悦谁,不为迎合谁。雍容华贵都仿若天成,即使衣着奢华,却毫无烟火气。

《谜中谜》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丝巾造型,风靡了世界;

可当她突然一身火红,从凡尔赛台阶款款走下,却犹如女神般让世界膜拜!

纪梵希的设计,几乎贯穿了赫本整个艺术生涯。

纪梵希说:

“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奥黛丽·赫本那样了。

她能给我一种非常强大的情感能量。

每当脑海中浮现出她的翩翩倩影, 我总能挖掘出新鲜的奇思妙想。”

赫本则说:

“你的衣服给予了**角色

应有的美感和生命,

当我穿上你设计的衣服时,

我就能进入角色的生命中。”

纪梵希与赫本,两人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也是一生的知己。

人生的每个最重要时刻,纪梵希一直陪伴她身边。

而最为难忘的,就是他为赫本设计的婚纱。

赫本是芭蕾舞演员,这条裙子并无采用长拖尾,而是用芭蕾舞裙的形态,露脚踝的长度,让赫本以最自然的清新状态,走入婚姻的殿堂。

而纪梵希一生未婚, 是不是为了赫本,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却知道,纪梵希设计的第一款香水, 就是以赫本为灵感的,名叫“禁忌”。

赫本说,“既然这款香水 是为我设计的,那就只能我一个人使用。”

于是这款香水成了赫本的全球独家定制。

为了回报这份爱,赫本为这支香水拍摄了广告片,一分佣金未取,并且这也成为赫本一生唯一使用的香水。

赫本情路坎坷,经历过三段婚姻,在这期间,是纪梵希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婚姻可能让人失望,可纪梵希永远不会让她失望。

她说自己穿着纪梵希设计的服装时, “有一种被保护的感觉”。

他们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段超越世间的感情, 坦诚、克制,直到最后的最后。

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170cm的赫本身边,这个198cm的男人永远像一棵可靠的树,一直站在她身后。

他帮她整理衣服,也始终守护着她的美好。

赫本晚年时患上了癌症,纪梵希用自己的私人飞机,将赫本送回了瑞士修养。

在赫本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映入她眼帘的是满飞机的鲜花。

她无法不感动:

"只有他,还始终记得我的喜好,

把我当成小女孩来宠。"

临终前,赫本将纪梵希为她设计的25件礼服作为嘱托,全部归还给了纪梵希。

赫本对纪梵希说,

"你知道吗每当你悲伤的时候,

你就披上这件大衣,就像我紧紧拥抱着你。"

1993年,赫本离世。陪着她走完最后一程的抬棺人, 除了丈夫和儿子,便是纪梵希。

赫本去世后,纪梵希一直保留着赫本试穿衣服的人体模特。

多年之后,纪梵希回忆起赫本, 依旧会感慨:

“在每一场发布会上,

我的心,我的笔,我的设计都是跟着她走……”

在传记片《纪梵希的时尚王国》中, 纪梵希用“love affair” 来概括他跟赫本的这段缘分,不仅仅是朋友,也不是情人。

已经融入对方生命的感情, 可能因为太过珍贵, 反而从不越界, 保留住看那份最完美对彼此的温柔。

塞林格说 “爱是想要碰触却又收回的手”,

现在,他们可以在天堂握住彼此的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18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