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恋爱,我学会了喝豆汁儿要就着焦圈儿,学会了一口京片子,一感叹就说哎呦喂。我陪她去利生体育商店买球儿鞋买吉他,去红桥买耳机,去北京游乐园坐摩天轮,去陶然亭公园滑大雪山,去龙潭湖逛庙会,去鼓楼吃炒肝儿,去东交民巷看银杏一条街,去景山俯瞰紫禁城,去玉渊潭看樱花,去香山坐缆车,到了鬼见愁合张影。这些时光想起来有点浪漫,有点惬意。
由姚晨、倪大红、郭京飞、杨佑宁、高露等主演的电视剧《都挺好》一直广受好评。
作为业界标杆正午阳光的作品,这部戏刚和大家见面就被捧到了非常高的位置。
如此受人欢迎的一部戏,大家在看的时候可以说是相当过瘾。
不过,《都挺好》虽然很多地方确实不错,但有一个非常大的bug就是故事的设定明明在苏州,主演一家子却说着地道的北方话,实在是有些违和啊!
《都挺好》主要讲述的是从小不受待见的苏明玉因母亲严重重男轻女长期生长在家庭边缘,18岁和家里断绝关系自强不息靠自己奋斗出一片天地却始终难逃血浓于水的亲情纷争。
这段故事的设定是发生在苏州,导演很有心,开头第一集便把代表大苏州的车牌呈现在了观众眼前,然后迅速闪现到了金鸡湖两岸、东方之门 、九龙仓苏州国金中心等建筑群,再往后看故事主人公所生活的同德里也非常具有当地特色,包括配乐导演也用了苏州评弹……
这么多地方都被考虑得很周到,可在演员的口音上,导演却没有多加注意。
按理说,姚晨扮演的苏明玉从小在苏州长大,他们一家从爸爸苏大强,到母亲,到大哥苏明哲,二哥苏明成,都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不管当时普通话普及的有多好,自家人说话总会时不时带出些苏州话的口音。
但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没有发现他们有一个人说苏州话,更可笑的是,他们一家子一开口全都是地道的北方话北方口音!
为了让电视剧好看观众能看懂,演员们说普通话没问题,可为了故事更真实,观众更有代入感,苏明玉他们一家如果在吵架或者相互交流之间能时不时蹦出些苏州话那就更完美了!
其实观众也不求演员能够真的说苏州话,只要稍微带些南方口音感觉不违和就行,像《伪装者》里大姐有时候说话就模仿的上海口音,《我的前半生》马伊琍和她妈妈、妹妹私下聊天说话也会用上海话,根据角色生长的适当改一下口音,这样观众看剧的时候才会更有代入感,《都挺好》这部剧充满了苏州元素,演员们却个个标准京腔,很有一种“北京人在苏州”感觉啊……
剧中男女主角的遭遇,还是让不少观众再次发出“沪漂不易”的感慨。剧中,尽管遭遇到很多挫折,吃了不少苦,李文嘉和许东阳在逆境中始终传递着温暖向上的奋斗精神。乐观善良的许东阳信奉“人得活得开心,更得活得有人味儿”,郭京飞凭借小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演出了那种异乡人漂泊的真实感。
《两个人的世界》在氛围感营造上也得到了认可。与很多都市剧中不断出现的高楼大厦相比,《两个人的世界》的视角集中在上海的弄堂、小洋楼,很有“小而真实”的感觉。剧中通过许东阳和李文嘉的视角展现了上海的市井生活:穿梭于街巷里弄,出入上海石库门,邻居见面热情打招呼寒暄,大家在公共厨房一起炒菜做饭,充满了烟火气。李文嘉和好婆一家几口人挤在阁楼里,家里多开个空调就会跳闸断电。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一家人拿着盆和桶接水的窘迫场景令一些有过类似生活体验的观众深有共鸣。老演员秦焰饰演的房东孔先生虽是一口京腔,但他住在古朴安静的老洋房里,听着古典交响乐,喝着手磨咖啡,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上海的海派格调。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提起普通话,我就觉得扎心。
身边没有人说普通话,就连上课,99%的老师都是用方言。
上了大学,不得不学着说普通话。开学第二天,我那超烂的普通话就被狠狠地嘲笑了一番。
当时我正在下楼,楼梯上碰到同宿舍的一个女孩,她问我干什么去?
我回答说下去给我爸打电话(那时打电话,都在校园里的电话亭)。
然后就听见她爆发出一阵哈哈大笑。把我说的"打电话"三个字重复了一遍,我意识到我说这三个字还是家乡方言的音调,听起来那么别扭。
后来这就成了我们宿舍的一个梗,时不时有舍友问我说:"你今天打电话了吗?"
每次听到,心里都超级恼火,恨不得扇她一耳光,可表面上只能装作不在意。
之后练习过普通话,自以为还可以了,没想到工作后又被学生嘲笑了一次。
当时我说:"我来宣布一下游戏规则。"自己意识到"规则"二字又错了调,只求没人在意,一个成绩很差的男生"已经噗嗤"笑了出来,又以夸张的语气重复了我说的"规则"二字。
大写的尴尬!
真想骂人,最终还是忍住了,毕竟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是事实。
只好自嘲了两句,接着上课。
想想也是,作为教师,本来就对普通话有要求的,怎么能怪人家学生呢?
要想不受人嘲笑,还得自己下功夫,好好练习。
酸甜苦辣都是生活滋味,喜怒哀乐皆为人间烟火。由华夏视听、维乐嘉禾影业、猫眼娱乐、鹿鸣影业联合出品,付宁执导,刘佩琦、连奕名、曹翠芬、张龄心、关晓彤、张晞临、刘敏、龙飞领衔主演,吴磊、牛莉友情出演的都市家庭生活剧《什刹海》在央视一套首播一集,便好评如潮,#什刹海#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前三。剧中,四合院、什刹海、胡同里的老北京风情以及庄家人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日常撩动了观众的心,掀起追剧热潮。有网友直言:“这部剧老北京味十足,看着很温馨,剧情太接地气了,值得追下去。”更有网友笑称:“北京人自带幽默,连吵架斗嘴都这么可乐。”
首集开篇,吴磊饰演的酒吧歌手项东就用一首好听的民谣,带领观众感受了什刹海酒吧的青春时尚氛围。吴磊驻唱酒吧,自弹自唱民谣,也成为该剧一个看点,迷倒了众多观众。而面对流氓骚扰,庄晓晓(关晓彤饰)临危不惧护闺蜜,项东挺身而出上演“英雄救美”也让观众竖起大拇指点赞,“一酒瓶砸倒小流氓,这就是北京大妞,又飒又A。关晓彤演技令人刮目相看,这次演得真好”、“人帅歌好,还有一颗勇敢的心。为项东疯狂打call”。
去簋街吃“麻小”、去什刹海酒吧一条街喝酒听歌、去姚记吃“包子炒肝卤煮,外加豆腐脑”的全套标配早餐、坐板儿爷三轮车胡同游……剧中一些熟悉的平常事令人感到浓郁的北京味。而庄家人的生活日常更让观众看到了贴近生活的烟火气。剧中,庄大爷(刘佩琦饰)晨起活动筋骨,喝茶漱口那一幕特生活。晚上庄大爷贴心地给金大妈(曹翠芬饰)揉肩按摩,老夫妻如此恩爱,也让观众吃了一把“狗粮”,直言“羡慕爷爷奶奶这种过了一辈子仍甜蜜如初的爱情”。而庄大爷眼睛发涩,蘸着茶水抹眼睛,这样的生活小偏方更是接足了地气。再看庄家小院,原汁原味的北京四合院,冬天门口屯着大白菜和大葱,筛子里晒着干菜,熟透的柿子整齐地码在窗沿……一副北京胡同人家的生活画卷跃然荧屏,尤为令人亲切。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京腔十分到位有趣。剧中,人称“三爷”的庄志斌(连奕名饰)天生傲骨不跌份,称老奔驰叫虎头奔,开的是情怀。胡同口跟板儿爷逗贫,倒个车都像说相声,众口“京片子”一出,极为喜感。有网友称赞:“看着那房门口堆得高高的大白菜,听着一口日常互怼的纯正京片子。这味道就对了,很北京,很生活。”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都出去化缘,后来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缘了。原来,悟了发现龙山下的缘十分好化,随便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很多,悟了就把化来的钱买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着,其余的时候就在寺庙里睡懒觉。悟空就劝悟了,让他不要虚度时光,要出去化缘。
悟了听了很烦,说:“出家人岂可太贪有吃的就行。你看我有这么多的粮食,足可以让我吃上半月,何必出去奔波劳累”
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说:“师弟,你化了这么多年缘,还没有参悟到化缘的妙处和真谛啊”
悟了听了,就讽刺悟空,说:“师兄,你倒是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缘呢”
悟空说:“我化的缘在心里。缘自心来,缘也要由心去。”
悟了听得一头雾水,说:“不明白不明白。”
后来,悟了化的钱物越来越少了。这让悟了很苦恼,原来化一次缘可以吃上半月,现在只可吃上几天。但悟空依旧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但悟空天天都面带微笑。悟了想挖苦师兄,说:“师兄,你今天收获如何”
悟空说:“收获多多。”
悟了说:“收获在那里”
悟空说:“在人间里,在人心里。”
悟了感觉自己一时很难参悟师兄的话,决定明天一起跟悟空去化缘。悟了说:“师兄,我悟性太差,我想明天跟你去化一次缘。”
悟空点头同意。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缘了,悟了又拿了那个他出去化缘用的布袋。悟空说:“师弟,放下布袋吧。”悟了说:“为何”悟空说:“你这布袋里装满私欲贪婪,拿出去,是化不来最好的缘的。”
悟了说:“那我们把化来的东西装哪儿”
悟空说:“人心里。人心无所不容。”
就这样,悟空和悟了就上路了。悟了跟悟空每到一处,就会有很多人认出悟空。悟空还没来得及说话,他们就主动拿出东西给悟空。有的还说,幸亏悟空大师上次施舍,才使我们渡过难关。悟空大师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啊!悟了在心里想:“不让我拿布袋,看你一会把东西往哪里搁。”他们继续往前走,他们化的缘也越来越多。悟了看到今天收获不少,满怀欣喜。恰在这时候,从远处走来一个农夫,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边走边哭。原来农夫的孩子得了重病,他拿不出钱来给孩子看病。悟空就走过去,把化来的财物全部给了农夫。他们继续前行,除了温饱外,他们一路化了就舍,舍了再化。悟空问悟了:“师弟,跟我出来你化到了什么”
悟了苦笑。
悟空说:“师弟,你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看天地间,自然万物为何如此美丽,天地万物都在循环啊。师弟,风水、日夜、四季,哪一样不是在循环光知道缘来之福的人,那只是片刻的欢愉,时间久了,就是一池死水。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你把化来之物放在了充满私欲贪婪的布袋里,我则把化来之物放在人心里循环,让善良和爱在人间、在人们的心里循环。”
悟了听到这里,低下了头。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都出去化缘,后来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缘了。原来,悟了发现龙山下的缘十分好化,随便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很多,悟了就把化来的钱买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着,其余的时候就在寺庙里睡懒觉。悟空就劝悟了,让他不要虚度时光,要出去化缘。
悟了听了很烦,说:“出家人岂可太贪有吃的就行。你看我有这么多的粮食,足可以让我吃上半月,何必出去奔波劳累”
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说:“师弟,你化了这么多年缘,还没有参悟到化缘的妙处和真谛啊”
悟了听了,就讽刺悟空,说:“师兄,你倒是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缘呢”
悟空说:“我化的缘在心里。缘自心来,缘也要由心去。”
悟了听得一头雾水,说:“不明白不明白。”
后来,悟了化的钱物越来越少了。这让悟了很苦恼,原来化一次缘可以吃上半月,现在只可吃上几天。但悟空依旧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但悟空天天都面带微笑。悟了想挖苦师兄,说:“师兄,你今天收获如何”
悟空说:“收获多多。”
悟了说:“收获在那里”
悟空说:“在人间里,在人心里。”
悟了感觉自己一时很难参悟师兄的话,决定明天一起跟悟空去化缘。悟了说:“师兄,我悟性太差,我想明天跟你去化一次缘。”
悟空点头同意。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缘了,悟了又拿了那个他出去化缘用的布袋。悟空说:“师弟,放下布袋吧。”悟了说:“为何”悟空说:“你这布袋里装满私欲贪婪,拿出去,是化不来最好的缘的。”
悟了说:“那我们把化来的东西装哪儿”
悟空说:“人心里。人心无所不容。”
就这样,悟空和悟了就上路了。悟了跟悟空每到一处,就会有很多人认出悟空。悟空还没来得及说话,他们就主动拿出东西给悟空。有的还说,幸亏悟空大师上次施舍,才使我们渡过难关。悟空大师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啊!悟了在心里想:“不让我拿布袋,看你一会把东西往哪里搁。”他们继续往前走,他们化的缘也越来越多。悟了看到今天收获不少,满怀欣喜。恰在这时候,从远处走来一个农夫,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边走边哭。原来农夫的孩子得了重病,他拿不出钱来给孩子看病。悟空就走过去,把化来的财物全部给了农夫。他们继续前行,除了温饱外,他们一路化了就舍,舍了再化。悟空问悟了:“师弟,跟我出来你化到了什么”
悟了苦笑。
悟空说:“师弟,你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看天地间,自然万物为何如此美丽,天地万物都在循环啊。师弟,风水、日夜、四季,哪一样不是在循环光知道缘来之福的人,那只是片刻的欢愉,时间久了,就是一池死水。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你把化来之物放在了充满私欲贪婪的布袋里,我则把化来之物放在人心里循环,让善良和爱在人间、在人们的心里循环。”
悟了听到这里,低下了头。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都出去化缘,后来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缘了。原来,悟了发现龙山下的缘十分好化,随便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很多,悟了就把化来的钱买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着,其余的时候就在寺庙里睡懒觉。悟空就劝悟了,让他不要虚度时光,要出去化缘。
悟了听了很烦,说:“出家人岂可太贪有吃的就行。你看我有这么多的粮食,足可以让我吃上半月,何必出去奔波劳累”
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说:“师弟,你化了这么多年缘,还没有参悟到化缘的妙处和真谛啊”
悟了听了,就讽刺悟空,说:“师兄,你倒是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缘呢”
悟空说:“我化的缘在心里。缘自心来,缘也要由心去。”
悟了听得一头雾水,说:“不明白不明白。”
后来,悟了化的钱物越来越少了。这让悟了很苦恼,原来化一次缘可以吃上半月,现在只可吃上几天。但悟空依旧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但悟空天天都面带微笑。悟了想挖苦师兄,说:“师兄,你今天收获如何”
悟空说:“收获多多。”
悟了说:“收获在那里”
悟空说:“在人间里,在人心里。”
悟了感觉自己一时很难参悟师兄的话,决定明天一起跟悟空去化缘。悟了说:“师兄,我悟性太差,我想明天跟你去化一次缘。”
悟空点头同意。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缘了,悟了又拿了那个他出去化缘用的布袋。悟空说:“师弟,放下布袋吧。”悟了说:“为何”悟空说:“你这布袋里装满私欲贪婪,拿出去,是化不来最好的缘的。”
悟了说:“那我们把化来的东西装哪儿”
悟空说:“人心里。人心无所不容。”
就这样,悟空和悟了就上路了。悟了跟悟空每到一处,就会有很多人认出悟空。悟空还没来得及说话,他们就主动拿出东西给悟空。有的还说,幸亏悟空大师上次施舍,才使我们渡过难关。悟空大师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啊!悟了在心里想:“不让我拿布袋,看你一会把东西往哪里搁。”他们继续往前走,他们化的缘也越来越多。悟了看到今天收获不少,满怀欣喜。恰在这时候,从远处走来一个农夫,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边走边哭。原来农夫的孩子得了重病,他拿不出钱来给孩子看病。悟空就走过去,把化来的财物全部给了农夫。他们继续前行,除了温饱外,他们一路化了就舍,舍了再化。悟空问悟了:“师弟,跟我出来你化到了什么”
悟了苦笑。
悟空说:“师弟,你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看天地间,自然万物为何如此美丽,天地万物都在循环啊。师弟,风水、日夜、四季,哪一样不是在循环光知道缘来之福的人,那只是片刻的欢愉,时间久了,就是一池死水。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你把化来之物放在了充满私欲贪婪的布袋里,我则把化来之物放在人心里循环,让善良和爱在人间、在人们的心里循环。”
悟了听到这里,低下了头。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
在球场上,北京上海比赛从球员到球迷都不用动员。在网络上,凡是涉及到北京或者上海,两地人都互不服气,甚至看对方的优点也不顺眼(当然大多数人也没工夫扯这个闲篇,大多数上海人、北京人也是互相尊重)。
比如说到北京话,北京以外的一些人常常不满甚至讨厌北京话,认为牛、油、损、空
但我发现上海的文化人并不讨厌北京话,有的甚至充满感情。中国当代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王安忆以一个上海文化人的眼光来看北京人的语言:“走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有着深邃睿智的表情,他们的背影有一种从容追忆的神色。护城河则往事如烟地静淌。北京埋藏着许多辉煌的场景,还有惊心动魄的场景,如今已经沉寂在北京人心里。北京人的心是藏着许多事的。他们说出话来都有些源远流长似的,他们清脆的口音和如珠妙语已经过数朝数代的锤炼,他们的俏皮话也显得那么文雅,骂人也骂得有文明:瞧您这德行!他们个个都有些诗人的气质,出口成章的,他们还都有些历史学家的气质,语言的背后有着许多典故。
他们对人对事有一股潇洒劲,洞察世态的样子。”一个纯粹的上海人把北京人观察的这样透彻,而且不乏感情,也许值得北京人感谢和骄傲。
北京人的幽默语言不是自当代始,而是世代相传。
首先,幽默的语言智慧是从老北京文化传承而来。北京人说话就是逗。哪怕有的时候身陷囹圄,也会用幽默的语言化解。文革中“三家村”的吴晗和廖沫沙,那是被“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的人物啊,那压力就别说了。他们关进一间房子,老北京的中共北京市委的统战部长廖沫沙对吴晗说:“我们两个成了名角,假如我们不来。这场戏就唱不成了。”吴晗说:“我们唱的是什么戏呀?”廖沫沙想吴晗是北京副市长,相当于古代的地方官,联想起陶渊明,说:“这出戏就叫《五斗米折腰》啊!”您看,咱北京市的老领导这个时候还这么幽默。
幽默不分贫富,不分文化高低,好像在这块土地生活的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幽默细胞。启功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名人,但是他不仅没有名人和泰斗的架子,反而幽默的对自己进行自嘲,他给自己写的《墓志铭》短短几十字,堪称老北京人幽默的经典:“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启功还有件趣事也是老北京人的做派和老北京人的幽默。他的字当然是洛阳纸贵,仿冒他的字发财的也不少。有次他到荣宝斋,一位仿冒者正用启功委托他卖字的谎言行骗,荣宝斋的工作人员告诉这个仿冒者:“启功先生就在店里呢。”接着就把老先生叫来,仿冒者顿时满头大汗,启功先生看了看他的字说:“其实你写的比我好。”启功又对画店工作人员说:“他用我的名字说明他有困难,这件事就算了。”仿冒者感激不尽,启功老先生又叮嘱他:“你可别用这种字写反动标语啊。”
启功作为一个学界泰斗如此,平民百姓也如此。北京人讲究“逗闷子”,说白了就是用嘴找乐儿。自己的嘴过了瘾,把别人说的全神贯注或者捧腹大笑,就是说话的人莫大的幸福。外地人来北京看电视、听广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侃谈节目特别多。不仅仅时政要闻会请来专家分析品评,就是娱乐也会引来众多的观众听众。人们发现,干这一行的评论员乃至观众都把侃谈做为一种乐趣,谁侃的好就像在台上唱了一手好歌能博得听者的满堂喝彩,而且幽默是侃的好坏的重要标准。这些年足球职业联赛,电台在球赛完的当晚“研讨”刚结束的比赛,热线忙得从来都打不通,外地来京的人很感惊异,有的广东人甚至说:“有这功夫做点生意不好吗”他们不知道,北京人的侃谈尤其是喜欢逗闷子就如同广东人的早茶一样不可缺少。
有句话有些偏颇:“宁听北京人吵架,不听关外人说话”,多少也说明北京话受到喜爱。像老舍先生在《正红旗下》倾注全部感情的福海,他对福海说话也极尽赞美:“至于北京话呀,他说的是那么漂亮,以至使人认为他是这种高贵语言的创造者。即使这与历史不大相合,至少他也应该分享‘京腔’创造者的一份儿荣誉。”这何尝不是老舍先生自己对北京语言的追求呢!
王安忆这样的上海文化人高度评价北京话,可能与她接触下层北京市民较少有关,因为她毕竟属于上流社会。应该承认,北京近年来在语言方面也渐渐失去了早年的温情脉脉。北京人的语言优势常常因不节制乃至滥用而多有失去本色,这也是一部份北京人需要反思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