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话的特点有哪些?

武汉话的特点有哪些?,第1张

武汉方言,属西南官话,有武昌汉口汉阳青山话之分,常年生活在武汉的人可察觉出这些细微的差别:最正宗的武汉话为汉口方言;最不标准的武汉话为青山话;最“弯管子”的武汉话为武汉/广州军区普通话;最混杂的武汉话为大专院校内使用的南腔北调的类似普通话的武汉话。典型词汇举例:  你骇我  意即你吓我。此处吓读核之2声。“吓”同“黑”。这是时下武汉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与此关联的还有歇后语:非洲伢的爸爸—骇(吓hé)老子;非洲爸爸跳绳子--骇(吓hé)老子一跳。  挑土  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来源于麻将。因为打麻将又称 “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替打几把,好像帮人家挑土一样。后来又扩大到"的士"司机的换班以及帮人做事了。  撮虾子  指偶尔赚点小外快,撮(或戳),相当于北京话的"捣斥"或广州话的“炒耕”,如:“戳来戳去冇(音同“冒”)戳出么名堂”。  擂肥  “肥”,是指身上有几个钱的人;  “擂”,更确切说应该是累,是积累的意思;这里指打的意思,以打为威胁。  “擂肥集团”意思就是说流氓集团同时向很多的身上有钱的人收刮,一次不多,对一人也不多。但积累起来就很多了。“擂肥”就是指这样的一种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抢劫。您明白了吧?但愿你不要成为“肥"”。 擂肥现常指外面的一些不良少年抢中小学生身上的钱,也叫“洗钱”。 起篓子 撒网捕鱼后,起网时捞起很多鱼。形容一下子发财了。 经典武汉话:一、 称谓常用语  1老头 (爸爸) 2木妈 (妈妈,“木”带鼻音) 3拐子 (哥哥) 4侨资(姐姐)  5外外 (外甥) 6 伙介(伙计,朋友) 7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8老亲爷 (=岳父大人) 7老亲娘 (=岳母大人) 9老几 (=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10麻木 (=人力三轮车)  11 扁担 (=挑夫)二 、生活常用语  1蛮砸实 (=厉害) 2苕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 (=身材) 4胯子 (=腿,胯读3声) 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7打磁巴 (赤裸上半身,多用于男性) 8打挑跨 (全裸) 9条举 (扫帚) 10浮子(毛巾\抹布等) 11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滋皮”) 12灶妈子 (蟑螂) 13奏(做) 14六,肉,绿(这几个音的词,都发"楼"的音) 15灰面(面粉) 16拉刮(脏) 三、聊天常用语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准确地说,冇,音同“冒”。) 3是说唦 (=表示赞同) 5耍拉 (=麻利)  6铆起/铆倒 (=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7喔涩 (意思同上,读作"哦丝")  8是/不是那个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 9晕 (=慢性子,一般指做事)  10豆里 (=里面)  11紧搞个么斯唦(=表示一直在干么件事)  12克鸟冇(=去了没)  13敌到(=抓到)四、吵架常用语  1你莫跟OOXX“翻"。 (意:你不要惹我。“翻”:招惹,反对,对着干,OOXX) 2OOXX“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4声) 3你不识“黑”是吧? (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2声 4你要“么昂”(唦)? (意:你想怎么样 ;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5苕头日脑 (=很笨) 6板马日的 (很脏的骂人话,含义和用法类似于“你他妈的”) 7叠误 (=故意地) 8心里冇得嗽 (=心里没有数。“数”读作“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 ②跟OOXX等倒起) 9弯管子 (=很蹩脚,极不正宗) 10搞么斯唦 (=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 11搞不清白 (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12裹筋 (=纠缠不清或理不顺。裹=搞或复杂的意思,如“裹不清楚”、“这题目满裹人” 13扳撒 (=不停地动) 14拷死 (=(广州话)衰人) 15翘胯子 (=①翘二郎腿 ②呜呼哀哉) 16不中神 (=不行了) 17鬼款/瞎款 (=胡说、乱讲) 18翻翘 (=不服气,“翘”读1声) 19德罗 (=得意,“德”读3声) 20掉得大 (=出丑、吃亏) 21掉底子 (=丢人) 22嚼叽/嚼腮/<U>嘀哆(dí duō )</U> (=罗里罗唆烦人得紧,三词大意相似) 23.蛮扎得 (=喜欢乱嚷嚷) 24 岔(cà)巴子 (=多管闲事) 25检倒(jiǎndǎo)(=收起来,不要这样了)  26扯皮(吵架,打架)五、其它  形容词  </B>词汇 汉语拼音 释义 例句  屁 pì 小气  刮气 guì'qì 帅  裙 diào 强(多用作感叹)  喝 hēi (一声)非常  聊撇(liaopie)(用普通话解释,大概就是简单一点,直接一点的意思) 武汉人都是活雷锋(用武汉话读,挺好玩的)  老张开车克武汉——擂鸟  肇事司机抖过狠——闪鸟  多亏一过武汉伢  送克医院钌五针— —好鸟  老张丢他两活烟,牌子怀鸟他不要  他说—— 我们乐滴都是武汉人  我们乐人讲胃口滴很  我们乐滴冇得乐种人  擂鸟人那还欣抖狠  我们乐滴都是武汉人  我们乐滴麻孟多滴很  我们过早都七热干面  我们抽烟只抽 “黄鹤楼”  拐子,借过火~~!

比较简单的武汉话发音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所有字全部都读平舌音;

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对应的武汉话发音为一三四二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武汉话里面的很多词汇是独有的,并不是单纯平舌翘舌的区别,比如:“什么”,武汉话念作“么斯”;“烫”念作“塔(二声)”。

发音很好掌握,但是要熟练掌握这些独有的词汇,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所有翘舌音变平舌音 武汉话没有翘舌音 

后鼻音变前鼻音 武汉话没有后鼻音     

声母变音  :

①  n→l      例子:奶奶→lailai、牛奶→liulai、姑娘→guliang、那多→la多、美女→meilv       这个是永远变的

②  r→l      例子:热→le、突然→toulan   

韵母变音 :

①  u→ou,肚子→douzi、绿豆→loudou、马路→malou、兔子→touzi、阻力→zouli、促进→coujin、速度→soudu       

总结来说,u在遇到这些声母时变为ou: d、t、l、z、c、s。某些特定情况下,zh、ch、sh遇到u,u也会变成ou,

②  e→uo,帅哥→suaiguo、合作→huozuo、一个→yiguo 

③  ui→ei,对头→deidou、退步→teibu、嘴巴→zeiba、璀璨→ceican、随便→seibian       总结来说,ui遇到d、t、z、c、s都变为ei,但是遇到zh、ch、sh,就只是变为平舌音。这样来记“翘舌变平舌,平舌变韵母”

④  ue→iuo,确实→qiuosi、学习→xiuoxi       遇到q、x变音,但是遇到y不变 

我认为最经典的湖北方言非武汉人的“婊子养的”莫属。

刚到武汉的时候听到这句话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不舒服,直到有一次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大学时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个朋友去汉口的中山公园游玩,恰好听到不远处的一对母女吵架,母亲骂女儿“婊子养的”,女儿反过来也骂母亲是“婊子”养的,我当时听了很震惊,这母女俩是亲的吗?母亲骂女儿婊子养的,女儿也骂母亲是婊子养的,究竟谁是婊子?谁养的谁?按照逻辑推理,母亲骂女儿是婊子养的,实际上就是在骂自己啊!因为是自己养的女儿啊!女儿骂母亲是婊子养的实际上就是在骂自己的外婆啊!哈哈!觉得挺有意思的,骂来骂去哪个婊子吃亏!

后来在武汉待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他们的一些方言,才知道“婊子养的”并不必然是骂人的话,而更类似于一种口头禅式的 情感 宣泄!

06年去孝感,孝感有一种被称作“粑粑”的小吃,刚煎好的粑粑很烫的,但是很好吃。

街头见一个阿姨在卖粑粑,于是上前买了一个,付完钱还没等找零就迫不及待开吃了,一口咬下去那个烫啊!不说了,反正从喉咙烧到胃里…。阿姨找完钱后我忘记了在湖北于是随口说了一句四川话:“娘娘,你勒个粑粑吃是好吃就是太烧人了(烫)”。话音刚落,卖粑粑的阿姨回了一句“你才骚,像个苕样”

湖北境内方言的地域差异非常大,其方言分属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等大系统,而且,各个大系统内部也有很大的地域差异。

例如,恩施话、荆州话与武汉话虽然同属于西南官话,但是,三者的语音、用词的区别非常鲜明,一听就很容易区分开来。

再如,襄阳、十堰的主体方言虽然也被划在西南官话系统,但是,浓浓的中原官话因素,使得襄阳方言、十堰方言迥异于武汉、荆州、宜昌、恩施等地的西南官话。

由于湖北境内方言的地域差异很大,在湖北一个地方很流行的口头禅,到了另一个地方,往往会显得完全陌生。

能够通行湖北全省、被全省接受的方言句子极少。

例如,普通话“什么”一词,在湖北境内就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抹斯(鄂东一些地方),抹资(荆州市城区等地),抹家(仙桃等地),耸低(仙桃西部郑场等地),耸锅(江汉平原西部若干地方)……

以此类推,普通话“干什么”一词,在湖北境内不同地方也有许许多多的不同说法:搞抹斯,搞抹资,搞抹家,搞耸低,搞耸锅……

如果寻找最经典的、通行全省的一句湖北方言,这样的努力将注定是难上加难。没这个必要。

例1,武汉歇后语: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

例2,武汉歇后语: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

例3,十堰歇后语:乌龟笑王八——彼此彼此。

例4,宜都话歇后语:半云里吹笛子——唱高调。

例5,长阳谚语:少不劝酒,老不劝饭。

例6,利川谚语:贪得一时嘴,受得一身累。

例7,仙桃谚语: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 ……

流弊,一条斩板子路,硬要挖了重修!

我屋里的个勺货昨天板沙,把壳鸡头(膝盖)雷紫了。

你家吃了冒?搞么事沙?出克?

个板马,外面下小雨,说:下麻汾雨;

吃辣椒不说微辣 ~ 咪咪辣;

胆子大 ~ 码倒搞;

气势足 ~ 蛮恶躁;

底气足 ~ 硬走!

叫外行~ 洋盼;叫内行 ~ 老杆;

信得足就“翻锹”,信不足就“装佯”;

偶尔发疯叫“来了神”,

认输走人叫“洗了睡”。

做事不靠谱叫:半挑子,说话不靠谱叫:嘎巴子。

熊孩子 ~ “足瞎子的”;

背时的,总是怪“萧家婆婆”;

找背锅的,总是怪“秀梅”。

生气会“毛焦火辣”,找理由是“七啊八的”;

湖北人,你打窝子的付出,

~ 一定有起篓子的收获!

个人认为最经典的湖北方言是“摩丝”。

我起初到武汉读书时,很不适应武汉的发音,就连貌美如花的“天仙们”竟然也操着一口“低粗”的口音,好像声音是从口腔和桑子眼结合那个部位发出来一样,这种声音开始听起来既感到粗野,又感到无礼。当时我第一印象就是这种说话方式太不温文尔雅了,不都说江南婉约的“软语”让人听着“熨帖”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燕语莺声的“侬侬”软语是主要指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带的语言。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说,天南地北,做买做卖的人汇聚到这里,造就出浓浓的码头文化。从饮食上看,不管早、中、晚,鄂菜饮食口味包罗万象(麻、辣、咸、鲜、甜),每道菜都有各个地方菜系的影子,好像都能吃出“家乡味”。从语言上看,更能体会到码头文化的影子,当地人说话一般省略主语,动词放在第一位,比如:搞撒,走撒,搞摩丝?搞个鬼……从这种说话的习惯不难看出湖北人属于勤劳的“行动派”,动作在先,而且还有个万能动词“搞”,搞菜,搞饭,搞工作……

话回到主题上来,就是上面说的“摩丝”。有一段湖北人和北方人的对话,具体如下:“在商场,北方人在洗护柜台前浏览商品,当地售货员说了句,买摩丝?北方人回了一句,不买摩丝。售货员跟了一句,不买摩丝你看摩丝?北方人回了一句,我随便看看,没看摩丝……”这里的“摩丝”,北方人以为是发胶(摩丝),其实售货员嘴里的“摩丝”是什么的意思。

应该是吃了冒。

因为这句话不管是一天中的某个时刻都可以问的,早上问是过早了冒。包括你刚上完厕所出来都有人问你,外地人还真不习惯。

非要说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还真有的为难,因为都很平常很亲切很随合。

武汉人说漂亮为清爽,高兴为的罗,什么为么斯。口语更多了,随口就来婊子养的,妖姑养的,狗日养的。

我身在外地时时都要看看武汉的视频,和亲朋好友通话时听到乡音,真是如沐春风,亲切的不得了!

老家是鄂卅的,蔡甸长大,武汉生活。所以基本上武汉周边的方言都懂,我觉得监利公安一带的方言最有意思,仙桃一带的最好听。

一句"搞不搞,搞"最代表荆楚人的血性。

应该是“不服周”,当年我楚国先祖从中原逃到荆山一带,明明是华夏子孙,中原后裔,却被认为是蛮夷,一直被殷商追着打杀,后来武王伐纣,楚部落首领鬻熊千里支援,呕心沥血,死在火师(占卜,预测天气)任上,然而周王却并未对楚部落分封,朝拜之时,楚部落首领连进入宫殿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和奴隶们在殿外守燎(烧火,看守祭祀的火堆),可谓是奇耻大辱,直到百多年后,周成王才记起来楚人的功劳,分封当时的楚部落首领熊绎为楚子,最低等的子爵,封地不过五十里,还特么要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当时的楚国贫弱交加,连一头进贡的牛都没有,只能去邻国鄀国盗牛,这就是鄀国盗牛的典故。可以去看看《楚国八百年》

其实我们湖北人通行两个动词“搞”、“搁”,“搁”这个方言湖北很多地方也用“克”、“刻”、“格”来代替,它是根据不同地方语音的轻重来使用的。武汉一带的喜欢用“格”,如“格老子”“格板妈”“格婊子”;荆州地区一般用“克”“刻”,如“克那滴刻地”。“搞”是全湖北人都喜欢用的词儿,它含有“给”“把”“弄”“打”“舀”“拿”等意思。

来说哥话你们听裸,姆嘛的昨儿黑打,减狗子的吧吧,我们几个伢儿在减狗子屋滴玩,他滴吧吧要我们几过每人帮她久打十个把子,说久完打给苕果志我们吃,呼我们一久完,她吧吧克坛子的一摸,说哪个吹脑壳,剁八块的,短阳寿的,号吃佬,把老子的苕果志哈搭的吃干青了,低嘎都妹得了,要我们回克洗汗打滩瞌睡,么儿早低来她屋的搞细米志巴巴我们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61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