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应该怎么去理解?

三大构成应该怎么去理解?,第1张

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度空间里的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维空间的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2、色彩构成

就是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构成就是将这些思维定势总结出来。

3、立体构成

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形式的造型基础学科。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

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扩展资料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平面构成的种类有: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现代构成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

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或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并且它已成功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不能不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的途径。

对于学生来讲,经历构成和图案等系列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习,可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训练多种思维方法,拓展创作视野和创作手法,更好的服务社会。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色彩构成就是本着研究色彩的来源,物理化学性质及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体验,通过大量的系统的色彩训练培养提升我们对色彩的感觉和敏锐度。

-三大构成

1、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美术家创作时,赋予形式和形象元素以情感和生命的节律,因此作品中的节奏是有情感的韵律。节奏与韵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

2、色彩的均衡

指色彩的构成中,视觉上感觉到的一种力的平衡状态,或叫视觉上的平衡安定感,是色彩分割布局上的合理性和匀称性。

3、 色彩的单纯化

指配色过程中,色彩统一性倾向的表现,主要表现在配色过程中“整齐划一”和“高度概括”。

4、色彩的主次

色彩的主次要先明的,色彩中哪个为主色,哪个为衬托色,这个很重要。这是构成色彩的基本层次。

5、色彩的呼应  

任何色彩在布局时都不应孤立地出现,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诸方面彼此相呼应。常用的呼应包含局部呼应和全面呼应两种。

6、色彩的互补

任何一色都尤其对引发的互补色,如色彩中的互补色有红色与青色互补,紫色与**互补,绿色与品红色互补。

7、色彩的点缀  

利用色彩面积对比的手法,以小面积的鲜亮在大面积的灰暗色调中加以点缀,从而达到激活画面的效果。

扩展资料

多种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差别,所产生的总体效果称为综合对比。这种多属性、多差别对比的效果,显然要比单项对比丰富、复杂得多。

色彩单项对比的情况很难成立,它们不过是色彩对比中一个侧面,因此,在创作和设计实践中都较少应用。设计师在进行多种色彩综合对比时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纯度为主,使某一主面处于主要地位,强调对比的某一侧面。

现在在办公室上班,基本上都需要懂一点office的基本操作,会做表格,会做PPT。而且为了证明自己会一点这些东西,现在的大学生们都开始考计算机二级的证书,虽然很多人说毕业之后这个并没有什么用,但还是会有人去考,为了以防万一。但是事实是你考到了计算机二级证书,你也不一定会用电脑办公。这就挺悲哀的。

年纪大一点的,应该已经开始在公司使用PPT讲解文案了,这样可以使这个文案更加生动的呈现在对方公司,或者上级的面前,使对方理解的更加清晰一点。

那么,怎样的PPT,算做是生动的,怎样可以把PPT做的更吸引人呢。这个要看你需要把PPT做给谁看。咱们在职场中,大部分的PPT是做给上面的人看的,小部分的更加完善的PPT是做给合作方看的。但这也另一层面上是比你的地位更高一点。

所以我们争对比自己更好一级的人做PPT的时候,应该能清晰的把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见解说清楚。

咱们可以用几种简单而且亮丽一点的颜色,当然这个要看场合。还有咱们在衔接上下页面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动态的,表现的更加自然一点。还有当你需要在一个画面停留太久的时候,你可以在这个画面里加一点动态的表情什么的。

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花点钱,到网上买几套通用PPT模板,这样下次使用的时候,根据这些模板来改,就要好很多。而且你可以在使用这几块模板的时候,学习一下别人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把你需要做的PPT的东西融入进去,就会好很多。

序言

前言

目录

第一章人像摄影师研究色彩的重要性

11人像摄影师对画面色彩的设计与选择直接影响到画面的美感

12人像摄影师对画面色彩的设计直接影响被摄者的形体表现

13画面的色彩设计与选择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

14人像摄影中色彩是塑造艺术气氛、空间感的关键

15色彩的设计与搭配是决定作品风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人像摄影师如何观察光与色

21色温

22光源的显色性

23人像摄影的理想光源

24自然光人像摄影的色彩

25人像摄影中人造光的色彩特征

26混合光人像摄影的色彩特征

27光与色可以营造艺术氛围

28人像摄影中光质对照片色彩的影响

第三章人像摄影师必须具备的色彩基础知识

31色彩

32视觉与色彩的关系

33光的波长与可见光波

34单色光与复色光

35色彩三属性

36暖色、冷色、中性色、消色

37三原色、三补色

38色彩的感情与国度

39色彩的对比

310色彩的调和

第四章人像摄影中影响画面色彩构成的因素

41人像摄影中影响被摄者固有色的因素

42环境色对人像摄影画面色彩的影响

43光源色对人像摄影画面色彩的影响

44滤色镜对人像摄影画面色彩的影响

45数码相机对人像摄影色彩构成的影响

46其它因素对人像摄影画面色彩的影响

第五章人像摄影中对色彩处理的要求

51人像摄影中如实再现被摄体色彩的方法

52人像摄影中处理画面色彩的原则

第六章人像摄影的色调构成及设计

61人像摄影画面调子的暖调设计

62人像摄影画面调子的冷调设计

63人像摄影画面调子的和谐调设计

64人像摄影画面调子的对比调设计

65人像摄影画面调子的重彩调设计

66人像摄影画面调子的淡彩调设计

67人像摄影画面调子的高调设计

68人像摄影画面调子的低调设计

69人像摄影画面调子的消色调设计

第七章人像摄影画面色彩调和的配色方法

71被摄对象的色彩是不强烈的色彩时容易调和

72按秩序变化搭配的色彩容易调和

73画面的色彩搭配与内容表现一致时容易调和

74感受上相互补充的色彩容易调和

第八章人像摄影中画面的色彩构成

81人像摄影师怎样提高对画面的色彩控制能力

82色彩的情感与表现决定画面的色彩构成

83人像摄影中不同影调画面色彩的构成

第九章画面色彩的采集、转移、重构

91从大自然中采集、转移、重构来构成画面的色彩

92从文化艺术中采集、转移、重构来构成画面的色彩

93从传统文化中采集、转移、重构来构成画面的色彩

第十章影楼白纱拍摄中的色彩设计与运用

101影楼白纱拍摄中针对不同顾客的画面色彩设计与运用

102影楼白纱拍摄中不同性格类型的顾客画面色彩设计与运用

103影楼白纱拍摄中不同风格画面的色彩设计与运用

104影楼白纱拍摄中不同艺术气氛的画面色彩设计与运用

第十一章影楼晚礼服拍摄中色彩的运用与搭配

111影楼晚礼服拍摄中不同特征的顾客画面色彩设计与运用

112影楼晚礼服拍摄中不同性格类型的顾客画面色彩设计与运用

113影楼晚礼服拍摄中不同风格的画面色彩设计与运用

114影楼晚礼服拍摄中不同艺术气氛画面色彩的设计与运用

第十二章民族服装拍摄的画面色彩设计

121人像摄影中常见的几种民族服饰画面的色彩设计

122民族服饰人像摄影中控制画面色彩的常用方法

第十三章利用电脑控制画面色彩

131利用曲线工具来控制调整画面的色彩

132利用色彩平衡工具调整画面色彩

133利用色阶工具调整画面色彩

134利用亮度对比工具来调整画面色彩

135利用色相饱和度工具调整画面色彩

136利用可选颜色工具调整画面色彩

137利用替换颜色工具调整画面色彩

138利用照片滤镜工具调整画面色彩

附:人像摄影画面色彩搭配色标比例图

思路: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正文:

一、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构成方法,是在对自然色和人工色彩进行观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分解、组合、再创造的构成手法。也就是将自然界的色彩和由人工组织过的色彩进行分析、采集、概括、重构的过程。

1、是分析其色彩组成的色性和构成形式,保持原来的主要色彩关系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保持主色调,主意象的精神特征,色彩气氛与整体风格。

2、打散原来色彩形象的组织结构,在重新组织色彩形象时,注入自己的表现意念,是构成新的形象、新的色彩形式。

二、色彩的采集: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艺术家是为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感动而存在的色库,从天空、大地,从纸中、从走过的物体姿态、蜘蛛网……我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必须把有用的东西拿出来,从我们的作品直到他人的作品中,”可见,从平凡的事物中去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逐步去认识客观色彩中美好的色彩关系,和借鉴美好的形式,将原色彩从限定的状态中走出。注入新的思维,重新构成,使它达到完整的、独立的、富有某种意义的创作目的。

色彩的采集范围相当广泛。一方面,借鉴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从一些原始的、古典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艺术中祈求灵感;另一方面中从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中,以及那些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各类文化艺术和艺术流派中吸取养份。

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知识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知识,欢迎参考~

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知识

  色彩的单纯化

 色彩单纯化是指在配色过程中色彩统一性倾向的表现。

 色彩单纯化的配色原则,主要表现在色彩配色过程中色彩的“整体划一“和”高度概括“两方面。

  色彩的主次

 一幅色彩设计往往需要多种色彩搭配构成,在这些色彩的组织搭配中有一些色处于画面的主要地位,起到主导色彩的作用,我们把这种色称为“主色”;

 其他色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起到陪衬主色的作用,我们把这类色称为“宾色”。主宾色的搭配,构成了色彩视觉的基本层次。

  色彩的点缀

 色彩的点缀是利用色彩面积强对比的手法,以小面积的鲜亮色在大面积的灰暗色调中加以点缀,从而达到激活画面的效果。

 点缀色在色彩构成中具有“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

  色彩的均衡

 均衡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从物理学上讲,是左右相对称的状态;从造型艺术上讲,是作为要素的形、色、质等在视觉中心轴线两边的平衡,以及视觉上获得的安定感。

 色彩构图的均衡并不一定是各种色彩所占有的量,包括面积、明度、纯度、强弱的配置绝对的平均布局,而是依据画面的构图,取得色彩总体感觉上的均衡。

  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在造型艺术中,形体的大小比例,起伏变化以及色彩的冷暖、明暗、浓淡、强弱、调子的虚实,都能构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是建立在重复基础上空间连续的分段运动形式,并由此表现出形与色的组织规律性。

 它是构成美的基本形式之一,从配色角度来看,节奏的规律形式可分为重复节奏和渐变节奏两种基本类型。

 韵律是在节奏之上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它不像节奏那样具有明显的格式化规律可循,而是在节奏的运动规律之上体现为一种 内在的秩序,具有多样性的变化,可以说是重复节奏和渐变节奏的自由交替。

 它的规律往往隐藏在内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自由表现形式,实际上则体现着组织的内在规律性。

  色彩的呼应

 色彩的呼应在色彩设计中表现为各种颜色不应孤立地出现在画面的某一方,而应在与它相对应的一方(如前后、上下、左右等)配以同种色或同类色构成呼应关系。

 色彩的呼应有两种基本形式:局部呼应和整体呼应。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6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