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何如此重视研究潜艇?就是因为它意识到自己的水面舰队不可能与美国匹敌。传统的海军强国都是以强大的水面舰队为主,如英国、旧日本、美国;而海军弱势的国家往往会大力发展潜艇,如纳粹德国、苏联、现在的中国大陆。苏联在冷战期间像下饺子一样漆里哐啷的下水了几十上百条潜艇,而且在各种造核潜艇的时候,没有完全关闭常规动力潜艇的生产线。在冷战时期,苏联的潜艇技术随着大量的资金、人力、技术上的倾斜,有着许多极度强力、独步天下的绝活儿,在流体力学、声学、整体设计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这些方面中国跟毛子根本没法比,甚至就连美帝现在在很多方面都比不过毛子几十年前的技术。典型的有双壳体/单双壳体建造、钛合金焊接、发动机减震筏、消音瓦等技术,还有拖曳式声纳阵列、尾流指示器等比较小众的技术,这都是毛子目前依然独步天下的先进技术。
苏联海军的军事理念差美军一截。苏联虽然拥有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但其思路仍然停留在以海制海的时代,苏联舰队也只能做到600km外发起攻击。美国的尼米兹号航母则可以从1000km外发起进攻,这已经比俄罗斯舰队多出了足足400km。400km对于一个舰队而言,是一个极其遥远的距离,你即使30节航速狂飙,对方原地等你,也需要7个多小时。这已经足够美军编队发起n次打击了。这还是拥有重型远程超音速导弹的俄罗斯舰队,对于其它的舰队则更不用谈了,你根本没有能力把航母纳入你的火力攻击范围。美国海军在1982年举行了代号为“NORPAC 82”的秘密军事演习。演习的课题是对苏联本土进行攻击。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利用各种隐蔽手段,一直把航母编队推进到了预定的打击区域内也没有被苏联的军事力量发现(库叶岛附近)。
其它方面诸如人才、技术、指挥、工业等,红海军应该都逊于美军。
A |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军事实力支配着美苏争霸在各个时期双方的态势。A.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符合要求;B.当政者的决策,决策依靠的还是实力顾不符合要求;C.国内人民的政治要求,说法不符合史实;D.发达国家的立场,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注意理清美苏争霸的线索;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时刻,优势在美国。缓和:苏联签订对奥和约;承认西德;赫鲁晓夫访美。紧张:“柏林墙”的修筑引起美国等盟国的恼怒;“古巴导弹危机”。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勃列日涅夫在欧洲采用“缓和”战略,在亚、非进行扩张;加紧发展军事力量。经济增长缓慢;尼克松任总统后,对外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第三阶段(80年代)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转向全面收缩。戈尔巴乔夫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放弃了70年代的扩张所得。里根任总统,对苏采取强硬态度;提出“战略防御计划”。 |
第一阶段,苏联和美国各有攻守,由于美国强于苏联,总体来说是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
第二阶段,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一举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
美国和苏联冷战的历史背景: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形成。1945年春,联合国成立。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第一阶段,苏联和美国各有攻守,由于美国强于苏联,总体来说是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
第二阶段,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一举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
美国和苏联冷战的历史背景: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形成。1945年春,联合国成立。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朋友您好!
冷战中苏联和美国的攻势和守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因此当时苏联***赫鲁晓夫追求的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前者的标志性事件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后者的标志则是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这一阶段美国凭借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
第二阶段
是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这一时期,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一举超过美国。而美国由于长期陷于越战,加上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止苏联扩张和维护自身地位。在这一阶段双方关系曾经有一段缓和时期,大体是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两国***的频繁互访和签署关于《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苏联的扩张到79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随后就有了衰退的迹象,而随着里根的上台,美国也开始扭转战略被动局面,争霸格局再次面临改变。
第三阶段
是80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开始的标志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里根上台后有效复兴了美国的经济,以此为基础扭转争霸中被动防守的不利局面,以军事实力扩张为手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本重新获得战略优势。而苏联国内经济此时出现严重困难出现停滞,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无法继续支撑争霸战略。戈尔巴乔夫为了集中精力和财力以解决国内问题,不得不采取全面收缩的态势,并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冷战到此也结束了。 美苏争霸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70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世界长期处于核阴影的笼罩之下,就是所谓的冷和平,国家形势长期紧张。
第一阶段,苏联和美国各有攻守,由于美国强于苏联,总体来说是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第三阶段,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完全相反了,由于苏联强于美国,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也就是苏攻美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慢慢讲给听!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苏联处于历史上最鼎盛时期!由于扩张战略的需要,苏联的军事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973年到1978年,苏联的军备开支比美国多出近1000亿美元。随着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苏联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日益膨胀,当时的苏联***甚至宣称,“地球上没有一个角落不在苏联的考虑之列”。于是,苏联向西方世界发动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攻势,其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也酝酿成熟,并付诸实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由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加上经济危机,实力大大削弱。而苏联随着勃烈日涅夫的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则大大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67,经济上仅次于美国,军事力量超过美国。因此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态势是苏攻美守。苏联的攻势的表现是:支持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非洲,插手安哥拉内战,挑起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在欧加登地区的军事冲突等。直接出兵占领阿富汗是其对外扩张的高峰;西线是苏联与美国争夺的重点,苏军3/4的兵力部署在苏联欧洲本土和东欧,总数达320万人,另外还部署了80%左右的中远程导弹,70%的海军力量,74%的空军和空防军力量。这些力量的投放使得苏联军事实力在欧洲占据了优势地位。苏联的军事实力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明显加强。它的陆军一直非常强大。20世纪80年代,苏联生产的坦克是美国的4—5倍,大炮是美国的9倍。海军原是一支近海舰队,在1962年的加勒比海危机(也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中暴露了自己的弱点。这以后,苏联大力扩建海军,建成一支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1967年中东战争期间,苏联黑海舰队开进地中海,1968年驶入印度洋。1970年4—5月,苏联出动波罗的海舰队、北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四大舰队的2000多艘舰只在三大洋七大海域举行第一次全球性海军大演习,显示了苏联的强大作战能力。1970年的时候,苏联的常规武装力量已达到同美国势均力敌的水平。
在核武器方面,苏联历来十分重视。苏联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试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的国家。勃列日涅夫更加快发展战略核武器。据美国估计,1964年苏美在洲际导弹上的数量对比是1∶4。这以后,两国差距迅速缩小。到20世纪70年代中,苏联的战略核力量大体同美国相等。1972年5月,苏美两国首脑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在莫斯科会谈,发表宣言承认了这一均势情况,宣布“平等与同等安全”是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到80年代,苏联的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苏联的核武器数量居世界第一。1980年苏美拥有的战略武器数量情况是:洲际导弹是1398对1054;潜艇导弹是950对656;远程战略轰炸机是150对348;在战略武器上,苏联只有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数量才比美国少;总体来说,苏联在战略武器数量依然占上风!常规武器方面,苏联拥有明显的数量优势。1981年,苏美的军队成员分别是370万人和200万人;坦克是48万辆和11万辆;战斗机是4885架和3988架;潜艇是370艘和121艘。苏联的常规武装力量居世界第一。
无论是战略武器数量还是常规武器数量,苏联都比美国多很多,其中,苏联的常规武装力量非常强大,一个苏联的常规武装力量竟然能和整个北约(军事组织)匹敌!苏联的核弹头数量和常规武装力量都居世界第一,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头号军事大国!
所以第二阶段是苏攻美守!以上是各阶段冷战中苏联和美国的攻势和守势,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空来我QQ空间看看,我的空间有苏联、冷战、政治、军事的文章!QQ442455253
第一阶段,苏联和美国各有攻守,由于美国强于苏联,总体来说是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
第二阶段,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一举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
美国和苏联冷战的历史背景: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形成。1945年春,联合国成立。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这种比喻应该说是不恰当的。当今世界谁也无法否认美国是一个民主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以及美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的重大贡献,只是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与美国格格不入,因而依然以一种冷战思维来认识美国,给他打上霸权主义的标签。当我们拿伊拉克、利比亚、朝鲜等来说事时,是否想过恐怖组织该不该消灭?独裁专制该不该结束?我们的许多政府官员,一方面数落着美国的种种不是,一方面又偷偷地移民美国,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