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的诗有哪些全部的

张继的诗有哪些全部的,第1张

唐代诗人张继,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宿白马寺 - 唐代·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 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 一夜雨声羁思浓。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 唐代·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闾门即事 - 唐代·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 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读峄山碑 - 唐代·张继

六国平来四海家, 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 却与他人戒后车。

奉寄皇甫补阙 - 唐代·张继

京口情人别久, 扬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 相思无处通书。

会稽郡楼雪霁 - 唐代·张继

江城昨夜雪如花, 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 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 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 湖山清映越人家。

安公房问法 - 唐代·张继

流年一日复一日, 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 遣将心地学琉璃。

1、寒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

2、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3、乃知山林乐,岂为隐者妄。

4、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5、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6、深行耳目静,挤险谁复让。

7、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

8、遑遑施仁义,此固圣贤量。我自沮溺徒,疏顽安可强。

9、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

10、膏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当其两自得,厌满绝余望。

11、人倾红艳不称俗,春赐清香易有私。莫道赏心耽季节,浮生能梦便相随。

12、蒙蒙晚雨暗回塘,远树依微不辨行。

13、诚虔香客凭烟袅,智睿真禅化类通。自静冥心心有道,合成四大散成空。

14、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15、rt求描写血族的手的语句要求形容男的且往好的方面比如手的白净纤细无一丝茧子语句越优美又好还有狼族的手和爪子

16、有缘谒拜逸仙堂,感慨如流岁月长。一世目标除帝制,三民主义胜阳光。

17、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

18、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19、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20、况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

21、秋林转层崖,步踏落叶响。

22、篮中一束花,未叹远离家。有雨随欢唱,无风任乜斜。

23、秋林转层崖,步踏落叶响。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

24、遑遑施仁义,此固圣贤量。

25、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生于北宋至和元年

26、膏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

27、徜徉未知返,欲去意先怆。

28、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山寒夜已深,岭白月微上。

29、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

30、我自沮溺徒,疏顽安可强。

31、欣沾天上露,欲共日边霞。所适从其乐,乡园守岁华。

32、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

33、描写白马寺的诗句《宿白马寺》

34、天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林分径忽断,浅涧阔逾丈。

35、描写白马寺的诗词《白马寺》

36、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37、群行命朋俦,困息植吾杖。

38、天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

39、累累霜果悬,落落寒木壮。

40、形容白马寺的诗句《游白马寺》

41、乃知山林乐,岂为隐者妄。况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

42、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43、崩奔被涧石,大小非一状。

44、诗句白马寺后面是什么《梦游洛中十首》

45、群行命朋俦,困息植吾杖。沿松见奇鼠,石蟹侑朝饷。

46、人物渐稀疏磬断,绿薄丛底宿鸳鸯。

47、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48、山寒夜已深,岭白月微上。

49、林分径忽断,浅涧阔逾丈。

50、鸣泉走石罅,联络弄清涨。

51、关于白马寺诗句《白马寺》

52、崩奔被涧石,大小非一状。丸丸列囷廪,落落排瓮盎。

53、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

54、沿松见奇鼠,石蟹侑朝饷。

55、当其两自得,厌满绝余望。

56、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

57、白马寺前冠盖盛,送行宾友尽英豪。

58、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

59、丸丸列囷廪,落落排瓮盎。

60、深行耳目静,挤险谁复让。寒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

61、耿丞血染边场草,留得声名日月高。

62、精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

63、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64、联俄联共成宏业,扶众扶民为国昌。同志仍需齐努力,中华圆梦唱辉煌。

65、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66、精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累累霜果悬,落落寒木壮。

67、喧颓竞飞漱,派泻或平漾。

68、共272字1页首页1尾页转到页

69、鸣泉走石罅,联络弄清涨。喧颓竞飞漱,派泻或平漾。

70、花开花落为宜时,疏影湖中展几枝。谢得东君消雪早,故将今日化神奇。

71、描写白马寺诗句朋友你好!描写的有:《白马寺》

72、久闻洛邑国之中,白马传经第一功。古刹连云环玉塔,佛堂挂月隐苍穹。

73、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74、秋晖堕平野,暮鸟啼青嶂。

75、秋晖堕平野,暮鸟啼青嶂。徜徉未知返,欲去意先怆。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七步诗 故事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 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 “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 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曹植才高八斗, 文风俊逸刚健。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注释:

闲:安静。 空:空空荡荡。

诗景: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简析:

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生平介绍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9-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有《王昌龄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出深山:意思是说石灰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象

清白:石灰颜色纯洁雪白。指高尚节操。

译文一:

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做很平常的一件事

只要能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就算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

译文二: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的辛苦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对待烈火的焚烧看似是很平常的事情

对于粉身碎骨这种后果我丝毫不感到害怕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这世界上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3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4.漫卷:胡乱卷起。

5.白日:白天。

6.青春:春天的景色。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8.襄阳:今属湖北。

9.妻子:妻子和儿女。

10.洛阳:今属河南。

11.却看:回过头来看。

12.纵酒:尽情的喝酒。

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5 即:立即

16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7 涕泪:流泪

今译: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解说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

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

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

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

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附:此诗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1关于马的诗句古诗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形容马的诗句大全

1、《白马篇》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翻译: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2、《房兵曹胡马诗》唐代: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翻译: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3、《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翻译: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

4、《白马篇》唐代: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翻译: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5、《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唐代: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翻译: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6、《马诗二十三首·其八》唐代:李贺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翻译: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7、《君马黄》唐代:李白

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翻译:你的马是**的,我的马是白色的。马的颜色虽然不同,但人心本是没有什么相隔的。

8、《天马歌》唐代:李白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翻译:天马来自于月支窟那个地方,它脊背的毛色如同虎纹一样漂亮,骨如龙翼一样坚韧有力。

9、《天马二首·其一》两汉:刘彻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翻译:天神太一赐福,使天马飘然下凡。这天马真是与众不同,它奔驰时流出的汗是红色的,好像满脸红血,此马因而被人们称为汗血宝马。

10、《天马二首·其二》两汉:刘彻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翻译:天马出自水中,长有双脊,皮毛颜色像老虎一样。天马能变化,如同鬼神那样灵异。

11、《宿白马寺》唐代: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翻译: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12、《瘦马行 / 老马》唐代:杜甫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翻译:东郊的那匹瘦马啊,让我心伤不已,它那瘦弱突出的马骨,就像墙头伸出的石头一般。

3关于马的诗句

白居易 送客归京 马入九衢尘。

白居易 朝回和元少尹绝句 马上青袍唯两人。

白居易 行简初授拾遗同早朝入阁因示十二韵 马骄欺地软,

白居易 夜归 马鞭敲镫辔珑骢。

白居易 与诸客携酒寻去年梅花有感 马上同携今日杯,

白居易 有感三首其二 马肥快行走,

白居易 百日假满 马辞辕下头高举,

白居易 闲出 马蹄知意缘行熟,

白居易 早春同刘郎中寄宣武令狐相公 马头拂柳时回辔,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其一 马为中路鸟,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其六 马鬣剪三花。

白居易 临都驿送崔十八 马头西去几时回?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 马头去便三千里。

白居易 晚归府 马上凉于床上坐,

白居易 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 马嘶返旧枥,

白居易 短歌行 马肥初食粟。

白居易 府西亭纳凉归 马稳人拢辔。

白居易 哭崔二十四常侍 崔好酒放歌,忘怀生死。知疾不起,自为志文。 马鬣新封四尺坟。

白居易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又复感怀更题绝句 马死七年犹怅望,

白居易 自咏 马从衔草展,

白居易 离别难词 马去车回一望尘。

白居易 春日闲居三首其三 马闲无羁绊,

杜甫 少年行 马上谁家白面郎

杜甫 兵车行 马萧萧,

杜甫 蔡子勇成癖 马头金匼匝,

杜甫 送人从军 马寒防失道,

杜甫 别赞上人 马嘶思故枥,

杜甫 后出塞五首其二 马鸣风萧萧。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马骄朱汗落,

杜甫 少年行 马上谁家白面郎?

杜甫 戏赠友二首其二 马惊折左臂,

杜甫 溪涨 马嘶未敢动,

杜甫 光禄阪行 马惊不忧深谷坠,

李白 北上行 马足蹶侧石。

李白 君马黄 马色虽不同。

李白 醉后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

李白 赠武十七谔 马如一匹练。

李白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马嘶俱醉起。

李白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马行边草绿。

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马首迷荒陂。

李白 游泰山六首其一 马迹绕碧峰。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 马蹄无事今已穿。

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马走碎石中,

岑参 逢入京使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马疾过飞鸟,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马毛带雪汗气蒸,

戴叔伦 边城曲 马蹄蹴蹋层冰上。

戴叔伦 宿灵岩寺 马疲盘道峻,

杜牧 使回枉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 马首随云早晚回。

杜牧 边上晚秋 马放平沙夜不收。

杜牧 游边 马前逢着射雕人。

杜牧 黄州偶见作 马鞭斜揖笑回头。

杜牧 题孙逸人山居 马上多于在家日,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马群先去害,

杜牧 将赴京留赠僧院 马迹轩车日暮间。

杜牧 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 马蹄不道贪西去,

韩愈 马厌谷 马厌谷兮,

韩愈 题于宾客庄 马蹄无入朱门迹,

韩愈 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马头惟有月团团。

4关于马的诗歌或古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5关于春天的诗句

1、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4、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6、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____刘方平《春怨》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____杜甫《绝句二首》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6关于雨 雪 月 马 花 荷花 菊花 云 酒 星 愁 春天的诗句 各5句

雨: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仃洋》)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雪: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1、《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3、《学刘公干体》南北朝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4、《村雪夜坐》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15、《子夜四时歌》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16、《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17、《寒梅词》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18、《长安冬日》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19、《独酌》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20、《风雪中作》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21、《商州客舍》唐孟郊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声意今讵辨,高明鉴其端。

22、《钟陵夜阑作》唐韦庄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 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23、《大雪歌》唐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

7描写春天动植物的诗句

1、游园不值

作者叶绍翁 朝代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2、咏柳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村居

作者高鼎 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作者韩愈 朝代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5、惠崇春江晓景

作者苏轼 朝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尝佐镇戎(RóNG)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大历末,入内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又分掌财赋于洪州。后来夫妇俱殁于其地。继诗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还有以下诗篇。

郢州西楼吟

连山尽塞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

珠栏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

昔人受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闲江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登丹阳楼

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还。

迢递高楼上,萧疏凉野间。

暮晴依远水,秋兴属连山。

浮客时相见,霜雕朱翠颜。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

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

那知横吹笛,江外作边声。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

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题严陵钓台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衔獭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洛阳作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晚次淮阳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

游客淹星纪,裁诗炼土风。

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

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

思归一惆怅,于越古亭中。

酬张二十员外

前国子博士窦叔向

故交日零落,心赏寄何人。

幸与冯唐遇,心同迹复亲。

语言未终夕,离别又伤春。

结念湓城下,闻猿诗兴新。

江上送客游庐山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会稽郡楼雪霁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望霁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冯翊西楼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那惜醉为眠。

送邹判官往陈留

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

国使乘轺去,诸藩拥节迎。

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氓。

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

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东越秋城夜,西人白发年。

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

凤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

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苍苍不可问,余亦赋思玄。

感怀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长相思

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奉寄皇甫补缺

京口情人别久,杨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阊门即事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安公房问法

流连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上清词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

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别业更临洙泗上,拟将书卷对残春。

留别

何事千年遇圣君,坐令双鬓老江云。

南行更入山深浅,岐路悠悠水自分。

送张中丞归使幕

独受主恩归,当朝似者稀。

玉壶分御酒,金殿赐春衣。

拂席流莺醉,鸣鞭骏马肥。

满台簪白笔,捧手恋清辉。

华州夜宴庾侍御宅

世故他年别,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烛外,片雨一更中。

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

自怜驱匹马,拂曙向关东。

赠章八元

相见谈经史,江楼坐夜阑。

风声吹户响,灯影照人寒。

俗薄交游尽,时危出处难。

衰年逢二妙,亦得闷怀宽。

城西虎跑寺

石势虎蹲伏,山形龙屈盘。

寺开梁殿阁,坟掩晋衣冠。

出涧泉声细,斜阳塔影寒。

近城多战鼓,栖息此中安。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开瓮腊酒熟,主人心赏同。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更喜宣城印,朝廷与谢公。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

黄阁开帏幄,丹墀拜冕旒。

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

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

寒草连天暮,边风动地愁。

无因随远道,结束配吴钩。

重经巴丘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洞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游灵岩

灵岩有路入烟霞,台殿高低释子家。

风满迥廊飘坠叶,水流绝涧泛秋花。

青松阅世风霜古,翠竹题诗岁月赊。

谁谓无生真可学,山中亦自有年华。

河间献王墓

汉家宗室独称贤,遗事闲中见旧编。

偶过河间寻往迹,却怜荒冢带寒烟。

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

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秋日道中

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州。

径行俯仰成今古,却忆当年赋远游。

华清宫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

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

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春申君祠

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阴阴石泉水。

日暮江南无主人,弥令过客思公子。

萧条寒景傍山村,寂寞谁知楚相尊。

当时珠履三千客,赵使怀惭不敢言。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

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

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

寄郑员外

经月愁闻雨,新年苦忆君。

何时共登眺,整屐待晴云。

饮李十二宅

重门敞春夕,灯烛霭余辉。

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山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归山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金谷园

彩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

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

邮亭

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

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

宿白马寺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明德宫

碧瓦朱楹白昼闲,金衣宝扇晓风寒。

摩云观阁高如许,长对河流出断山。

读峄山碑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予他人戒后车。

  摘要唐代诗人张继以一首诗歌《枫桥夜泊》而被后人传诵。关于张继的平生及其诗歌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是对他的诗歌《枫桥夜泊》的研究,对于他的其他作品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张继生平的研究也是不少的,但是关于他传奇的一生却没有得到一致的肯定。从历代诗歌选本中看,张继诗歌入选是很少的。更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关于张继及其诗歌的专门的论著也就寥寥无几了。在次文中,主要综述20年来有关张继的及其诗歌的评论。

  关键词张继平生 《枫桥夜泊》 综述

  一、张继的平生

  关于唐代诗人张继的平生众说纷纭,但主要集中于钟国本的《唐代诗人张继诗歌初探》和王辉斌的《张继平生订正》。这两篇论文主要是从张继的一些诗歌和其友人的一些文集,还有就是从一些比较简单的历代有关张继记载的文章来对张继生平的考证。

  在钟国本的《唐代诗人张继诗歌初探》中也对张继的平生作了较细的论述。

  张继,字懿孙,新旧《唐书》无传,其生年不可考关于他的籍贯,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认为他是襄州人。如《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继诗一卷”,下注云“襄州人”。此后的《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全唐诗》都持此说。其二认为他是南阳人。如唐代独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并序》(《毗陵集》卷九),以及《宋高僧传》卷十五的《唐余杭宜丰寺灵一传》,都称“南阳张继”。独孤及与张继为同时代人,他对张继了解较详,因此张继的籍贯,应以邓州南阳人为确。

  张继的生平经历,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做了详细的考证,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长安应举时期。《唐诗纪事》卷二十五张继条说他:“登天宝进士第”;《唐才子传》卷三张继小传则谓:“天宝十二年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二者足证张继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考中进士。又张继同时诗人刘长卿有《赠张继司直适越》诗,诗题中称张继为“司直”,这可能是张继中进士后担任过的官称。

  第二,吴越洛阳客游时期。据《会稽掇英总集》卷十八可知,于幼卿于天宝十三年至至德二年为会稽太守,张继游吴越必在此时。而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张继即结束吴越客游生涯,西去洛阳,并在《宿白马寺》、《洛阳作》等诗中间接地反映了安史乱后的残破荒凉景象。

  第三,武昌洪州任职时期。与张继同时诗人皇甫冉有首《酬张继》诗,诗前小序云“懿孙,余之旧好,祗役武昌”;《新唐书·艺文志》“(张继)大历末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可见张继曾供职于武昌、洪州。

  张继的卒年不可详考,大约于德宗建中时迁为随州刺史,张继之卒年应在大历末。

  在王辉斌的《张继平生订正》一文中,认为:张继为襄州襄阳人,天宝十三年后登第,授职江南;大历初检校祠部员外郎;大历五年在润州与皇甫冉、齐长卿、邹绍先等人过从,诗酒酬唱一时,未几,赋诗送邹绍先赴河南,旋“祗役武昌”。

  刘长卿《毗陵送邹绍先赴河南充判官》诗,认为其乃为张继大历四、五年在洪州任租庸判官或转远判官之说,实可商榷。大历三年七月以河南副元帅赴幽州,则是年秋皇甫冉尚在京洛一带。刘长卿集中亦有《和樊使君登润州城楼》一诗,表明其在大历五年至六年正月间亦在润州。

  张断进士登第的时间,辛文房《唐才记考》均订为天宝十二年,傅文从之不疑。

  张继及第后即在于幼卿幕府或会稽一带作过官。《唐才子传》所谓“尝佐镇戎军幕府”,或是诗中“戟户”一词而言之,则张继进士及第当在天定十三年至德二年之间。

  在上述中,关于张继的平生主要是从历代的有关诗人的一些文献记载、张继诗歌极其他的一些游记,还有张继友人的一些文章去对张继平生的定位。但是大多关于张继的考证还是实仍失考。由此,许多专家、学者对他的定位是不相一致的。由于考察资料的相同,且很少,大多数文章里有很多的相同论述。如得出的信息最多的是大历五年在润州,与皇甫冉、刘长卿、邹绍先等诗酒酬唱,于是就由此就去订正张继的平生,未免有点草率。

  二、张继的部分诗歌综述

  在唐代姹紫嫣红的诗坛上,继是一个成就突出而不为人重视的诗人。历代诗歌选本中,继诗歌入选的很少。更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关于张继及其诗歌的论著寥寥无几。

  至于张继的其他诗歌,钟国本的《唐代诗人张继诗歌初探》较为详细。现在《全唐诗》中所载张继诗中多杂有皇甫冉、窦叔向等人诗。经过考证,正属于张继的诗也不过三十八首左右。

  张继的诗歌创作与个人遭遇有密切关系。唐玄宗晚年,骄奢*逸,暮气日深。张继的诗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现实的处境使他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在漂泊异乡报国无由的情况下,他慨然写下了“苍苍不可问,余亦赋思玄”的感喟,摅写了“孤愤抱龙泉”的怀才不遇的孤苦情愫。

  他的部分诗篇终聚焦于当时那动乱的社会,并表达了对民瘼极度关切的热情。如: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阁,清明几处有新烟。——《阊门即事》。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宿白马寺》。前首描写苏州地方经刘展之乱以后,农田荒芜、农村萧条的残破景象。后首虽主要是抒写羁旅愁思,但白马寺经安史之乱后,那房屋焚毁净尽,到处是断壁残垣的荒凉景象,在此诗中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如:“断碑” 、“茅屋”、“ 秋风”与“空”、“残剥”、“萧萧”,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物是人非的凄凉,由此就产生浓浓的“羁思”之情。

  张继的《送邹判官往陈留》:

  齐鲁分巡地,频年此用兵。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

  国使乘轺去,诸侯拥节迎。深仁佐君子,薄赋恤黎氓。

  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这首诗歌流露出了对动乱时代的人民极端关心的热情。特别是“齐鲁分巡地,频年此用兵。”反映了当时战争的连绵不断。“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反映了战争给人民所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现实的反映深刻真实得多。尤为可贵的是,诗中流露出了对动乱时代的人民极端关心的热,他希望即将到任的邹判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深仁佐君子,薄赋恤黎氓”,即深仁薄赋,佐君爱民。这是一种可贵的人道主义胸襟。

  羁旅的诗歌在张继的诗歌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乡思客愁也成为了张继经常表现的主题。就如:思也就成了张继诗经常表现的主题,如《自西干桥至瓜岩村有怀》、《晚次淮阳》、《宿白马寺》等诗,尤其是《枫桥夜泊》,这些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这些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失意之感,羁旅之愁,往往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更多地想到许多历史往事与人物,把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感慨寄寓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因而张继也写下了许多咏史诗,如《题严陵钓台》、《河间献王墓》、《春申君祠》、《华清宫》、《金谷园》等等。

  其中《题严陵钓台》一诗,感慨自己没有遇到象光武帝召见严子陵一样的思贤招贤的皇帝;而《春申君祠》一诗,流露了对辅佐楚顷襄王二十余年的春申君的敬慕之情,寄托了自己官微位卑、无由施展才能的愤慨不平;在《河间献王墓》一诗,对“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而“雅乐未兴人已逝”(《通志》宗室部卷七十八语)的河间献王表示了无限的惋惜;其《金谷园》、《华清宫》二诗,则通过对金谷园、华清池的今昔对比,对唐玄宗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终致亡国的可耻悲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总之,张继的这部分作品,于吊古的同时,讽刺了现实,抒发了作者不见用于世、无施展才能之途的苦闷,是张继诗中颇有价值的值得珍视的作品。

  张继诗中有少数参禅悟道之作,如《安公房问法》、《剡县法台寺灌顶坛》等等,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但总的说来没有什么价值,唐代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及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说张继的诗“有道者风”,大抵指这类作品,这是张继诗中消极成份之所在。

  稍稍浏览一遍张继的诗,便不难发现充满张继诗中的是一些意象,而这些意象给的诗歌染上了一种凄清幽冷的色彩。如“寒露”、“落叶”、“寒风”、“落景”、“微明”、“孤城”“衰年”、“秋凉”、“寒烟”、“呜咽”、“寂寞”、“残花”等。运用意向来抒发情感,不仅是张继的诗歌中的特点,同时也是历代诗人所喜爱运用的手法。

  张继的诗歌特别讲究艺术形式和技巧,他的诗歌技巧是工整圆熟。他的律诗绝句不仅数量多,而且平仄对仗都很圆熟。清人方东树云:“七律章法,大历诸公最成熟。”(《昭昧詹言》)指出包括张继在内的大历诗人律诗的规范化、整齐化特点。张继的诗、遣词造句也十分用力。

  张继由于一首《枫桥夜泊》而驰骋古诗坛,因而他的其他诗歌却很少被受关注。当然这也是与他的诗歌流传与保存太少而造成的。他的诗歌大都是抒写羁旅情愁,思乡情缘;还有就是对历史文物,历史兴衰的感慨。而在对他诗歌艺术特点的论述也是大同小异,大多数文章都只是谈到诗歌的意象,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这些都从意象来谈诗歌艺术。缺乏一种哲学的思考,以及对文艺哲学的融入,也就是说只是一种感性的思考。对诗歌形式与技巧的考究很多,但这一方面主要是对《枫桥夜泊》的考究最多,而其他诗歌就相对较少或是没有。

  三、关于《枫桥夜泊》的综述

  说 到张继人们就不由地 想到他的《枫桥夜泊》,于是有关《枫桥夜泊》的评论就有很多了,或深或浅、或长或短。

  在张继的诗中,诗人的思乡,失意,羁旅愁,都被展现得淋漓至尽。如其《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是诗人漫游吴地时写的,诗人将落山的月亮、乌鸦的啼叫、下降的秋霜、渔船上的灯火,这些秋夜江边景色集中在一起,很自然给船上愁思之人造成难眠的气氛,而半夜寒山寺的钟声传到船上,使船上那愁思之人更加感到寂寞。那时诗人身无官职,白发苍苍,却不愿闲居,希望向朝廷献策救民于水火。可在君臣昏暗的时代,诗人难以如愿,漂泊一天夜宿寒山寺的时,定将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加上寒山寺钟声的撩拨,于是便创作出了《枫桥夜泊》着一千古绝唱。钟国本在《唐代诗人张继诗歌初探》中所阐述的观点就是,认为诗中所抒发的羁旅之愁,是与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满怀思绪,反映了他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吐露了封建社会里有志不获聘的知识分子的牢骚与不平,这是有一定的认识价值的。

  《落月摇情寒山钟——张继〈枫桥夜泊〉的诗学描述》,这是一篇有些散文样的论文。作者陆嘉明从诗人的蹉跎一生中去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从社会背景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愁苦闷,以及羁旅漂泊的孤独情感。作者主要是从《枫桥夜泊》诗学意义中的“借景”手法把诗人的沧桑人生化为审美意识图画,而诗学的意义又要从视觉和听觉的转换中探讨。诗歌中极有层次的把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冷与暖等不同色调的观察之景铺开,升华诗人的思想情感,并对读者产生审美与想象的冲击力。

  在《“神韵、意境”的咏唱》一文里,丁蜀还是从音乐角度去赏析诗歌。词的传神、曲的韵味,以及歌曲的伴奏和人声的旋律,来分析诗歌情景融一的及至,符合歌曲的神韵与意境的要求。这篇文章是有一个与其他文章不一样的就是用音乐对其进行赏析。

  《〈枫桥夜泊〉词语考释札记》里,金欣欣从“江枫”、“寒山寺”、“枫桥”和“渔火”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诗的意境和色彩还有诗人的情感来分析词与景恰到好处的结合。金欣欣对于这些词语也从诗人的背景和平生来寻找融合处。

  总上所述,学者们对张继《枫桥夜泊》的论文主要是从诗歌里的几个景致词语和诗人的情感来论述,并都是以次来论证意境在诗歌,特别是在诗人情感的作用。也有一些文章是从诗歌里的用词去考究。即为什么运用这个词语而不是用其他词语、这些词语的来源是哪儿、这些词语与诗人的心情有什么联系等等之类的问题。从美学角度,如审美意识来对《枫桥夜泊》进行探讨,也是有很多的,但是从哲学角度,特别是运用西方现当代的哲学理论来对诗歌进行分析是很少,甚至是没有。别说是对张继的诗歌论述,就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论述也不多见。

  参考文献:

  (1)钟国本 《唐代诗人张继诗歌初探》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

  (2)王辉斌 《张继平生订正》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第4卷(总第16期)

  (3)金欣欣 《〈枫桥夜泊〉词语考释札记》 皖西学院学报 2003年12月第19卷第6期

  (4)丁蜀还 《“神韵、意境”的咏唱》 深圳大学

  (5)陆嘉明 《落月摇情寒山钟——张继〈枫桥夜泊〉的诗学描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22卷第1期 20005年3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0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