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过零丁洋的异同点

江城子过零丁洋的异同点,第1张

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同点: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不同点:《江城子》是苏轼表达对妻子的念念不忘,《过零丁洋》是表达的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的《南安军》和夏完淳的《别云间》的两首诗结构和情感表达有(诗人都是以俘虏的身份写下这些诗的,具有爱国之情)的相同之处。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供参考。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曾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先秦的《荆轲歌 / 渡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其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1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