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月夜忆舍弟》(杜甫)

百合的《月夜忆舍弟》(杜甫),第1张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伴随着一个新学期的到来,我们也迎来了白露这个富有诗意的节气。本期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杜甫《月夜忆舍弟》赏析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绿点表示的,这个小绿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下面画一个空心的圈儿,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下面画一个实心的圈儿,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另外,你猜猜,图中的三角形符号表示什么?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仄起式五律《月夜忆舍弟》

      在不知不觉中,夏天的暑热已经消退,很多人身上的短袖短裤如今都变成了长裤长袖。伴随着一个新学期的到来,我们也迎来了白露这个富有诗意的节气。

      那么说起白露,很多人的脑海里可能马上就会浮现出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画面。这首《诗经》里以唯美著称的篇章,千百年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啊!进入白露节气后,天气少了夏的焦躁,多了几分秋的温馨与静谧,可以算是一年中最可人的时节之一。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要说白露的诗意,从其名字上便可略知一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阴气逐渐加重,虽然白昼阳光尚热,但太阳一下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到了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现出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到了“白露”的美名。这时,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是全年温差最大的节气。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人能够感觉到寒意,动物也一样能感觉到。所以白露三候就是:“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一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意思就是说鸿雁要飞到南方去了。那为什么会用“来”这个字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鸿雁是一种北方的鸟,但因为冬天寒冷,所以要飞到南方。对于南方,就好像鸿雁又来了一样。所以称“鸿雁来”。二候玄鸟归。“玄鸟”指的是燕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玄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就是说燕子本是南方的鸟,现在它从北方飞到南方就是飞回家去了。三候群鸟养羞。“羞”呢,就是“害羞”的“羞”,但它在这里是“珍馐美味”的“馐”的本字,意思是精美的食物。养羞指的就是储藏食物。因为到了秋天,鸟儿们感觉到了寒意,就要为过冬准备食物了。”

      当然,更能体现白露诗意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描写白露的诗句。除了那咏叹伊人在水一方的《蒹葭》之外,恐怕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相和歌辞·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还有杜甫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天,我就要为大家分享杜甫的这首《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之前给大家分享的诗都是七绝,一句七个字,一共有四句。而且你可能还注意到我每次都会给大家分享找入声字和表平仄的模版,因为七绝是近体诗的一种,是讲究格律的。而要了解格律,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平仄,什么是入声字。之所以一直跟大家分享七绝,是因为希望大家在体会诗词语言、内容、意境的美之外也能够直观地体会各种诗词体裁的不同特点。这一次我要分享的《月夜忆舍弟》属于“五律”这个体裁。“律”就是“律诗”,那么什么是“律诗”呢?律诗就是需要严格地遵守写诗的纪律的诗,这个写诗的纪律就是格律。所以律诗从创作上来说是最难的一种体裁。而杜甫的律诗,是所有人公认写得最好的。实际上,律诗这种诗体正是在杜甫的手中才开始成熟起来的。律诗,一首诗有八句,如果每句有五个字就叫“五律”,如果每句七个字就叫“七律”。这首《月夜忆舍弟》就是一首五律。

      杜甫,字子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有很多的称呼,像“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杜草堂”、“老杜”,当然,还有大家最熟悉的“诗圣”。那么他的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呢?他为什么会有这些称呼呢?

      我们先来看“杜少陵”这个称呼。杜甫曾经居住在长安 城东南的杜陵,杜陵是汉宣帝的陵墓。杜陵旁边有一个小陵称少陵,是汉宣帝的许皇后的陵墓。因为,杜陵是杜家先祖的发迹地,所以杜甫常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因此后人就称呼杜甫为杜少陵。

      接下来,我们看看“杜拾遗”和“杜工部”。杜甫还有些这两个称呼都是因为他曾经做过的官职而得名的。这也是唐朝诗人常见的称呼法。杜甫做“拾遗”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即位不久。拾遗是唐代的一个谏官,我在为大家分享《直中书省》时曾经提到过。他在做这个官职的时候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春宿左省》,诗中说:“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因为给皇帝上封事就是拾遗的职责。著名诗人岑参在这时还写过赠给他的诗,诗名就叫《寄左省杜拾遗》。后来,杜甫流落至四川,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当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又被称为杜工部。著名的杜甫草堂就是在这个时候在严武的资助下建的,所以他又被称为“杜草堂”。如果大家现在去成都,基本上都会去参观著名的杜甫草堂。

      再来看看“老杜”。他为什么会叫老杜呢?因为杜甫在人们的心中一般是一个老人的形象,跟李白非常不一样。不管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都给人一种饱经忧患,悲天悯人的老者的感觉。而李白在大家心目中总是一个意气风发,正当壮年的形象。不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人感觉杜甫比李白要大很多。但是,实际上杜甫比李白要小十一岁。而且,杜甫也是有过年少轻狂的岁月的。他小的时候曾经:“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青年时,也曾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不过,是大家最熟悉的应该还是“诗圣”这个称呼吧。我们常说孔子是“圣人“,而杜甫之所以被称作“诗圣”是因为首先,杜甫写诗的风格与境界正如孔子的思想。

      杜甫一生都是穷困潦倒,四处漂泊,亲身经历过许许多多人间的悲惨,目睹了一件件残忍的故事。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一篇又一篇描写人民困苦生活的作品。像《三吏三别》、《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等,都是人民战乱中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杜甫写的诗也被称为“诗史”,就像是一部用诗歌写成的诗书。当然,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想着的,却仍然是其他人的痛苦。比如说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的屋子已经:“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以至于:“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但他想的却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唯有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唯有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这样的境界,和圣人的境界,是何其相似啊!正像苏轼说的:“古今诗人众多,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古今诗人有无数个,之所以杜甫最为大家所推崇,是因为尽管他自己饥寒交迫,终生不为君王所用,但他没一顿饭都从未忘记忠君。以前我给大家分享《春日》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宋朝的“程朱理学”,“程朱”就是把孔子思想发扬光大的伟大的思想家。这也是为什么杜甫的诗在宋朝受到广泛重视的原因之一。

      杜甫能够成为诗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是整个中国诗歌发展、流变的过程之中最重要的诗人。站在杜甫的时代往前看,杜甫汇集了以前一切诗人的精华,他成了超越以前的一切诗人的最高峰;站在杜甫的时代往后看,杜甫以后的诗人极少不受杜甫影响,不把杜甫当成导师的,所以杜甫也是启导后代一切诗人的最高峰。可以肯定的说,他的这种地位是无人能及的。在诗歌形式上,李白比较喜欢古体,比较排斥律体,律体那种严谨的格律对他的奔放潇洒的个性是比较不适宜的。杜甫就不一样是这样,他在古、律两方面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尤其在律体上所下的功夫,使他成为这种体裁的宗师。在内容上,杜甫也广泛的学习前辈,并且将前辈的一些题材和手法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全新的面貎。总的说,杜甫在诗歌艺术上,把前人已有相当成绩的古体发挥到极致,把前人刚刚试验完成的律体大力加以开拓;在诗歌内容上,把前人的题材和表现技巧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推陈出新,呈现出新的面目,是真正的集大成者。被称为“诗圣”真是实至名归!

      说完了作者,我们来看这首诗本身吧。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就写下了这首诗。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月夜忆舍弟》,“舍弟”是谦辞,就是指自己的弟弟。

      我们先来看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指的是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 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宵禁是古代实行的一种制度,就是说到了晚上人们都不能出门。边秋指的是秋天边远的地方,此处指的是秦州。“一雁”指的是一只大雁。这联是说:“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大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常见的意象。大雁是候鸟,每到黄叶纷飞的季节,仰视万里霜天,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南飞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时“一”字排开,时交叉成“人”,古人常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等。因此自然成为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他们赋予了大雁许多不同的情感,比如,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游子的思乡、凭栏思妇的悲愁等等。不过,杜甫在这里写到大雁并不只是为了表示季节更替的这种感情,还因为古人用雁行来指兄弟。这里的一只孤雁,不就像杜甫与自己的兄弟分离吗?

      接下来我们来看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联是说:今天是白露节,天气转凉了,我更思念家人,虽然这里也有明月相伴,但还是家乡的月亮更明亮啊!“露”是水的一种“变形”,指的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在诗中,露水和月亮经常被相提并论,因为露水“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晴朗无风的夜晚,除了月头月尾那两天,总是有一轮明月当空。比如说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月”更是常常出现在思念亲人的诗中。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诗人们总是见月思乡。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等。月亮成为开启乡愁的钥匙,经过绵延千年的积淀,而成为一种民族认同。身在异乡为异客,唯有明月知我心。设想一下,如果你客居他乡,晚上望着一轮明月,浮现在你心中的是否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下面我们来看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皆”指的是都。“有弟皆分散”就是说:我虽然有兄弟但他们都离散各在一方。“无家”说的是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无家可归。“无家问死生”就是说“兄弟们都无家可归,我也没有地方能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最后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寄书”指的就是互相寄给对方的书信,这是古代天各一方的亲人们互相联络的唯一方式。可是现在要给兄弟们寄信,却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况乃”是说何况是,“未休兵”是因为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更何况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行人路断,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生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这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的感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看似无理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怀念。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断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饱含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充分地体现了杜甫律诗创作艺术的圆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杜甫《月夜忆舍弟》赏析参考反馈题目

1你觉得“白露”是个富有诗意的节气吗?你觉得二十四节气个节气比较诗意?

2你了解候鸟迁徙的习性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鸿雁这种候鸟吗?

3你知道古诗都有哪些体裁吗?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4关于杜甫,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你最喜欢他的哪首诗?

5你曾经有过“月是故乡明”或者和“月是故乡明”类似的感受吗?

中国古代诗歌中雁的典型意象分析

古诗词中雁意象拾零

古诗词中的霜、露、雾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①断人行,秋边②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③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①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②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③长:一直,老是。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另附《唐诗鉴赏大辞典》的赏析: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忆弟》和《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两首五律,它们在情感表达和内容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忆弟》写于759年春,当时杜甫在东都洛阳,思念远在山东的弟弟。诗中表达了对弟弟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展现了对兄弟情的珍视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而《月夜忆舍弟》则写于759年秋,安史之乱后,杜甫在秦州。这首诗中,杜甫对弟弟的思念依然强烈,但因为战乱,他不确定弟弟是否还健在,也不知他在何处。因此,诗中的情感更多地体现在对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上。

总的来说,《忆弟》更多地表现了杜甫对弟弟的思念和牵挂,以及对家庭和温暖的渴望;而《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表现了杜甫对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两首诗都是杜甫的真情流露,表达了他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切。

《月夜忆舍弟》诗中“月"点明作者情感,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简析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写封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层层递进

“露从今夜白”说明了当时的时令实在白露,同时又给作者一种凄凉,寒意之感,意思是“叶上的白露从今夜开始,才发现是白的”(其实这一句的解释并不十分重要,了解所表达的意境即可),“而天上的月亮还是故乡的比较明亮”(这一句尤其关键,明明是同一轮明月,而作者却固执地认为故乡的比较白,更令得读者体会到他的思乡情节)

1 关于月夜有关的诗句

关于月夜有关的诗句 1有关月夜的诗句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3、《生查子》唐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24、《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5、《菩萨蛮》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26、《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27、《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8、《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0、《天仙子》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

2关于月亮的古诗10首

1、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唐·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3、唐·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4、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5、唐·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6、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7、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8、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9、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10、唐·张泌《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译文:别梦中隐约来到了谢家,徘徊在小回廊栏杆底下。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扩展资料: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3关于月光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4十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译文: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出自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译文: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

译文: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译文: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李白的《关山月》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10、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出自唐代李白的《长相思·其二》

译文: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5有关月亮的诗句

1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2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3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 6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8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9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10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1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与“夜月”有关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太多太多了!

咏月最绮丽当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乐府诗在古文学中评价很高,全诗共13个月字,被誉为描写月亮的化腐朽为神奇之作。全篇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诗中写游子思妇之情也处处用月色来烘托,月光触处生辉,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空明而迷幻的色调,创造出一个美丽幽邃澄清渺远的迷人意境。如:江海潮生,月随潮生,水光月色,交相辉映,万里春江一片空明境界,壮丽雄伟,令人神往。“月照”“空里”两句用两个喻象表现月光的皎洁、明亮、柔和、细腻十分贴切,“汀上”句通过白沙的看不见来表现月色的洁白尤为奇妙

7五首描写月亮的古诗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6、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0、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8关于月亮的诗句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古朗月行(节选) 李 白 小 时 不 识 月, 呼 作 白 玉 盘。

又 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

9关于月夜美景的诗句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0关于月夜景色的诗句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2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