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带孩子出国旅游要注意什么 带小孩出国旅游签证要如何办理带小孩出国旅游签证办理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近几年,老人和小孩办理出国旅游签证的越来越多。针对未满18岁的孩子和60岁以上老人的签证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求。建议有计划出境长线旅游的市民,至少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去办理报名和签证的手续,尤其是家庭旅游,更需提前了解各国对孩子和老人签证的相关规定,确保顺利启程。
欧洲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需提供父母与孩子关系公证书,与父母双方同行,需提供三方亲属关系证明公证,公证要以孩子为主申请人;与父母其中一方同行,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公证,不去的一方要出具同意书的公证;与其他人同行,需提供三方亲属关系证明公证,父母双方要出具委托他人带孩子出境的委托公证书。 进行带小孩出国旅游签证办理,还需要注意的是:欧洲一般不接受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与非直系亲属同行;如果和父母外的直系亲属(如爷爷奶奶),则需要提供孩子与同行人的亲属关系证明公证,在办理公证后仍需到外事办去办理公证(约5个工作日)。
跟欧洲一样的规定,都需要出具关系证明,但澳新不需要办理公证,只要提供相关的证件和文件证明即可。其他的资料仍需提供齐全。对于年满70岁以上的签证申请人,需到指定医院体检,并一定要购买旅游意外保险。以上就是带小孩出国旅游签证办理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希望对要办理小孩出国旅游签证的人有所帮助。
问题二:我总结的带小孩出国旅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1、不建议要倒时差的地方,不建议长时间的飞行,选有当地特色的目的地。
2、机票按成人票买吧,可以预定座位的话给他安排个窗口位置,他不会那么无聊,再给他安排份机上儿童餐,一般飞机上还送份小玩具。
3、酒店选亲子酒店吧,对儿童服务会有很多惊喜,而且会有很多亲子活动。推荐上好巧网预订,他们的亲子酒店做得很贴心。在好巧网订酒店时,使用亲子功能筛选酒店,系统会考虑到酒店位置尽量靠近游玩地点,减少你去游玩地点的时间和精力。
问题三:送孩子出国留学要注意哪些事项 现在的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不少家长在孩子小学的时候便已经做了种种出国打算,不过爸爸妈妈们在考虑送子女留学时,不妨先问问自己下面这八个问题,评估一下自己是否为孩子的留学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孩子的学习能力追得上你的期望值吗
首先语言就是所有留学生都无法绕过的一座山,中介可以为你包装出好看的成绩,可是不会替你上课、写作业。语言不过关,听课、记笔记、写作业、交朋友,每一步都会遇到麻烦。
其次,那些上了名校和排名靠前的大学的更要有思想准备。这些名校排名靠前是有道理的,他们对学生要求严,学生课业重是非常普遍的。国内的学生,有时尽管书面成绩不错,但社会经验、语言表达以及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与美国学生仍然会有很大差距,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能力有客观的判断,帮助孩子在国外的大学中找到适合他的“那一个”。如果孩子适合排名100的大学,可是父母和中介通过种种手段把孩子强推进前30,那么父母的满足和虚荣是以孩子未来身体和精神承受的巨大压力甚至伤害为代价的。
孩子抗压的能力,你真的了解吗
面对困难重重的异国环境,性格开朗外向,喜欢与人打交道,在社交上没有畏惧心理,遇到困难,主动寻求有效的帮助,在情绪不佳时能找到排泄的渠道,这样的人更容易适应国外的环境。
在你对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都还没“上道”的时候,不要轻易被他人轻蔑的眼神,不屑的口气打倒,内心要坚强,外表要“皮实”,要相信“不经历风雨,难得见彩虹”。如果孩子的个性太“宅”,不善交流,再加上有颗受不了委屈和挫折、敏感易受伤害的玻璃心,父母则要面对外表光鲜的留学之路三思而后行。
你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了吗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发出这样的抱怨,出国留学的孩子不愿与家长交流。一旦发生问题,如挂科,无法毕业,被学校除名,精神抑郁,甚至酗酒吸毒犯罪时,家长都感到措手不及,无法接受。这其实说明孩子在出国前没有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一种基于爱与信任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可以动态地了解孩子在国外的生活,特别是他们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孩子支持和安抚,孩子也会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得到情绪的释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果在孩子出国前没有建立起这种关系,那么出国后,大多数的情况是孩子与父母渐行渐远,家长无从了解孩子,也就更谈不上帮助孩子。
是否详细了解了国外大学的情况
孩子留学前,家长要准备的不仅是充足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有很多要做的“功课”。
美国大学系统与国内大不相同,家长应从各种渠道去了解:课业压力,师生比例,课程设置,成绩考核,毕业率,就业率等等。
家长只有成为“内行”,才能给孩子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才能与孩子有效交流,才能与学校顺畅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一旦出问题,孩子是否懂得寻求专业帮助
除了父母的安抚,在美国一个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亚裔,特别是华人 (不仅是留学生) 忽略的是看心理医生。
美国心理协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统计显示,亚裔大学生自杀念头及试图自杀的行为远比白人高。在15至34岁的亚裔中,自杀是第二大死因,而20至24岁的亚裔有最高的自杀率。
专家认为,这个现象与亚裔不习惯看心理医师,延误了及时获得专家协助的时机有关。有些人缺乏处理压力的能力,但是又认为寻求心理帮助是件丢脸的事,因此较少看心理医生。
事实上,美国大学都提供相关的免费心理咨询,家长要正面鼓励孩子,到大学后尽早了解学校里的相关部门,有需要时为什么不趁早利用不要拖>>
问题四:带小孩出国旅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出国的环境、食物是不是适合你的小孩,比如说空气质量或者是食物的口味 如果孩子很小的话,酒店是不是有给小孩子准备的用品和婴儿床。 路线会不会很疲劳,小朋友能不能坚持下来。 会不会去一些景点小朋友很喜欢的 一些小朋友的常用药准备一些,以防万一
恭喜你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真的,要是我有这么一个儿子,高兴还来不及,那还有时间去找他一点错误的时间。睡梦里都会笑醒。
一般父母都有的心理情结,要求儿子十全十美,不容许有一点错误,
那个孩子不是在错误中成长,学走路时,摔倒再爬起来,学说话时,错误百出,但不能否认,他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而且是在父母的包容下学会的,是你一遍一遍地扶持下学会走路,
是你不嫌弃说话不好的情况下学会说话,难道你不记得儿子这么艰难的成长过程。
等到青春成长期,他有了个人意识,想独立自主,就希望父母少管一些,那怕是犯了错误,你只要告诉他,那些是做的对就可以,告诉他正确的方向。而且只要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就应该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儿子父母都爱你,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
你最错误的说法是“你已经完了”,那就是告诉他,父母对他不抱任何希望,他心里还会有感激父母的想法吗?现在是应该放弃你还要教育他的想法的时候了,真的,他受那么多年的教育,知识远远多于你们,反过来,他要来教育你们了。
你不想想今后与儿子见面的机会会越来越少,你还不珍惜这一点点相聚的时间,好好跟儿子温暖一下,赞美他一下,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珍惜和爱。
有的孩子和父母吵架,发生矛盾,会一怒之下离家出走。 家长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及时教育孩子,要知道孩子离家出走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所以,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不管孩子多生气,千万不要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的8岁孩子如何教育?
1冷静处理,不要骂孩子
不管你有多着急,找到孩子的时候,不要骂孩子,一定要保持冷静,握住孩子的手,感谢所有帮助过的亲友、警察、叔叔等,带领孩子 安静地回家。 教育孩子。
2、排除离职因素
离家出走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父母必须找出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 是因为学习不好,厌学,逃学; 因为被欺负,因为严格的父母管控,还有因为离婚的因素。 常见的原因是,父母要消除孩子心中的不满,真正关心孩子,让孩子不离家出走。
3 等到平静下来再和孩子说话
父母应该温暖和善意地温暖他们的孩子。 像往常一样,他们应该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 缺勤人员应配合学校教师及时补课。 家长和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应该和孩子进行一次长谈,了解孩子离家出走的细节,指出孩子离家出走的错误,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孩子 家庭、学校和社会。 帮助孩子提高对危险的认识。
4了解孩子逃跑的心理
离家出走的孩子,普遍抗挫能力差,不能承受半点委屈。 所以,有失控征兆的孩子,要从小培养自己的抗挫能力,否则以后会发生这种事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挫折感,同时也要告诉 孩子们更了解离家出走的危害,让孩子打消离家出走的念头。
5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和睦的家庭,慈爱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安全感很好。 如果我有什么事,我更愿意告诉我的父母。 如果我和父母多交流,我就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诱惑,父母也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想法和信息。 家庭环境真的很重要。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不要让孩子再次离家出走。
您好,(转)
海南新闻网8月6日消息:刘女士与儿子相处的态度和对儿子的教育方式非常独特,刘女士从事建筑行业,在海口拥有实业和漂亮的住房,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但她最怕的是儿子会因为财富产生优越感,一旦发现有这样的萌芽,她会立刻采取种种办法把其优越感“扼杀”于“摇篮”之中。她的儿子苏苏18岁被送往新西兰梅西大学学建筑,现已在国外学习4年,刘女士只承诺对儿子的学费进行支持,他在国外的生活费要靠他自己的双手去挣。
记者把刘女士的一些教育经验写出来,相信会给很多家长以启迪。
只要儿子喜欢就一定与他抢
苏苏是刘女士唯一的儿子,在很多亲戚的眼中,刘女士“不像个做母亲的”。她一旦发现儿子喜欢吃哪种食品,一定要和他抢着吃,儿子想买的玩具,偏不给买。刘女士对自己行为的解释是,这是为避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其成效是,苏苏很小便发扬“孔融让梨”的风格,他看到好吃的从不独享,一定会分给全家人吃,每次分水果时,他给老年人吃最大的,他自己吃最小的。
上小学就不再接送
一些重点学校门口,家长排队接孩子的现象司空见惯。苏苏的经历却很独特,他9岁时,转到海口市白坡里一所学校上小学四年级,刘女士只在开学的时候送过他一次,平时苏苏自己拿着车费,从海甸岛的家里坐车到东湖站点,下车后再步行走很长一段路到学校。有几次,善良的苏苏放学后在天桥上看到有乞讨的老人,把自己的车费全捐给了人家,只能走几公里路回家。
产生优越感被送往异地求学
刘女士的公司发展很顺利,房子、车子应有尽有。苏苏上初中一年级时,刘女士突然发现,几年来跟随自己生活的儿子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优越感,这个10多岁的孩子竟然以“老板儿子”自居,指使自己公司的员工为其做事。为避免这种优越感继续漫延,刘女士决心让儿子“独立生活”,于是把他送到北京一家封闭式管理的私立学校读中学,并严格控制其零花钱。
捡回别人丢弃的衣物
在远离母亲的环境中,苏苏再一次感到自己是个“穷孩子”,变得非常节俭。初中毕业时,苏苏从北京回到海口家里,所带回的礼物居然是他从学校拣回的7件T恤衫,这些T恤衫全都是同学们不屑于穿丢弃的。为鼓励他勤俭节约的精神,刘女士号召全家人都穿他带回的T恤衫,以实际行动表示支持。没想到苏苏第二年放假回家又拣了3双鞋回来。他还对妈妈说,这些都是名牌鞋,还新着呢,别的同学竟然扔掉了,多可惜啊。他把这些鞋洗得干干净净了,一年内没再买新鞋。
谈起苏苏的节俭,有举不完的例子,在出国前,妈妈给他400块钱,让他买那件他早已看中的棉袄,可苏苏坚持等待商场服装打折,硬撑了1个多月,直到服装打5折时才很开心地把那件棉袄买回来。他即将出国时,为方便与家里联系,有亲友借给他一只旧手机,是摩托罗拉3310款的,很大很重很老款那种。另有亲友送了只价值5000多元的三星新款手机给他,但苏苏坚决没带新款手机,他只把那只旧手机带出国,还说,“穷孩子拿那么值钱的手机干啥”现在那只手机已坏掉了,苏苏一直没舍得再买手机。
出国后为了节省下理发的钱,苏苏托妈妈寄来了一套理发工具,头发很长时他让同学帮忙把头剃成秃瓢,再长长时再剃。
艰辛打工自挣生活费
苏苏是2001年10月到新西兰留学的,2002年他先在当地上语言学校,2003年在新西兰上大学预科,2004年他顺利考上了新西兰梅西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这所学校有将近100年的历史,是很古老的学校,离首都有100公里。
出国前,苏苏已与母亲“约法三章”,学费由母亲支持,生活费靠他自己挣。在新西兰苏苏一周住宿费花100块钱,每天吃饭花15块钱。为了挣生活费,苏苏干过很多艰辛的工作,他先是去餐馆帮洗盘子,总是一连站立5个小时,洗涤剂刺激得手几乎掉层皮,一小时挣10块纽币(当地币种)。后来又去建筑工地找工,帮人挖土方,帮人看工地,每小时可挣15元。最近一年来,他发现帮人刷油漆比较挣钱,周六、周日他每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每小时可挣15纽币,2天里可以挣够一周的生活费。
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
刘女士说,下决心把儿子送到国外读书,源于他的一句话。苏苏上高中时,居然说:“没有我妈搞不定的事。”刘女士为儿子的这种思想担心,她的原则是,一个人从小不吃苦,长大必定会吃苦,人一辈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福窝里。她一直坚持培养儿子的吃苦劲头,有一年她送儿子去机场,上中学的儿子个头不高,身上背着大大的旅行包,左手拖着一只箱子,右手提前一只袋子。而她轻松地背着只小坤包,在儿子身边走,她一边心里琢磨着这孩子个头真小,心里觉得心疼孩子。转念又想,你可以帮他一把,但不可能帮他一辈子。就这样,苏苏从住处坐车到机场,再办行李托运手续,母亲一直没伸手帮他。
授他家财万贯,不如教会他谋生的手段。刘女士决定要把儿子送到“她搞不定的地方去”,让他自己生存,去锻炼。可是,当知道儿子靠刷油漆赚生活费时,这位坚强的母亲终于心疼得哭了。去年夏天,刘女士每次与儿子通电话时,总是听到话筒里有呼呼的风声,苏苏吱吱唔唔地总说在散步,刘女士觉得奇怪,那边正是冬天,老在野外散什么步啊后来苏苏说实话了,他是在帮人刷油漆。刘女士自己是搞建筑的,知道刷油漆是最苦的活。当时她感到很矛盾,心想,自己这是在折腾什么呢以自己的能力,儿子原本不该这么受苦的。可接着她又想,这种锻炼的机会是难得的。
一直到现在,众多亲戚才认为刘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明智的,苏苏没有染上纨裤子弟的任何坏习惯,在国外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与同学相处得很好,学习成绩也不错。记者在刘女士家里看到苏苏从互联网上发来的生活照片,他租来的屋子虽然简陋,却收拾得整整齐齐,连鞋子都摆得很整齐。
妈妈是儿子第一个女性朋友
这么坚强的母亲,这么独特的教育风格,有没有招来儿子的反抗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女士宽慰地笑了,她说,自己和儿子一直相处得极好,从没红过脸。她总是习惯站在朋友的角度与儿子一同商量问题的解决办法,她把自己当作儿子人生中第一位女性朋友,儿子才能对她无话不谈,甚至连爱慕哪个女同学也告诉她。儿子15岁那年,喜欢高年级的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这种感情里更多的是仰慕成分。放假时他特意晚一天回来,其原因是想把女孩贴在学校光荣榜上的照片撕下来。当他把这个秘密告诉母亲后,刘女士没有被儿子的念头吓住,她对儿子说:“你喜欢她,不如自己努力学习,也能登上光荣榜,这样你才能和她处于同一平台上,才能和她说话。”后来儿子学习果然很努力。
平时母子俩常在互联网上聊天,苏苏总亲呢地称母亲为“老娘”,前几天刘女士生病了,苏苏给母亲发来的邮件上写道“老娘,我真为电话里面你那微弱的声音担心,希望你赶快恢复过来,以后千万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虽然国内的美食又便宜又好吃,但也不要老跑出去吃,本来有很多话想和你说,不过鉴于老娘身体不好的原因,所以保重身体先。”
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孩子要出国留学了,他将要一个人背上行囊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做妈妈的肯定有万千不舍,百般担心:孩子吃饭能不能习惯生病了怎么办不会识人结交到坏朋友怎么办遇到挫折了怎么办面对诱惑怎么办……
与其不知所措,不如行动起来帮助孩子做些必要的准备。
通过和众多有经验的父母沟通,总结如下,希望对孩子将要出国的妈妈有所借鉴:
1照片和各个证件的复印件
孩子出国前,妈妈们一定要带着孩子多照几版一寸或二寸的照片,等到出国后办理一些业务会有大用处。不仅如此,孩子要带到国外的相关证件,如身份证、护照、学校offer等这些都要提前复印至少一份留做备用,这些都会在以后帮助到你的孩子。
2一年要用的文具
国外的衣服很便宜、电脑很便宜,手机很便宜,但是文具却贵的要命,只买六支笔就将近10美元。要知道孩子们或许会花10美元买一块儿糖,也不会去买文具,这就是孩子们共有的小脾气,所以妈妈们辛苦一下,把一年的文具都给孩子准备够了。
3一套西装
为孩子定做一套西装,不论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一个女孩,都要让他或她有一套最为合适得体的西服,这样是为孩子的社交铺路。因为在国外有很多正式的场合需要你穿正装出行。同时为你的孩子的西装上别一枚别致的胸针,这是一种高雅的表现。
4把创可贴放在许愿瓶里
妈妈要给孩子们准备一个许愿瓶,这个很有必要。许愿瓶里放许多写有祝福语的创可贴,希望孩子们不要受伤,即便受伤,也有妈妈的关怀在身边。这样暖心的小举动可以连接妈妈思念孩子的心和孩子在外求学孤独的心。
5带孩子学习1-2种中医保健方法
2016年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镜头前的“火罐背”亮瞎了中国网友的双眼。是的,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火疗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如今在全世界都开始走“红”。凡药三分毒,疼爱孩子的父母还是想办法教会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中医保健方法吧。而且,掌握这项技能的孩子,在社交场上一定会成为红人的。
当下,掌握这些技能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中央电视台就有一档《健康之路》栏目,定期会请各大名医教大家的。当然,要学精并且运用于治病,还是要花费一点时间的。
6把药品准备正确了
不是什么样的药品都能带到国外去,比如含麻黄碱的感冒药就是禁止入境美国的,那么妈妈们要准备什么样的药给孩子呢。
消化吸收:弗派酸,黄连素,霍香正气丸。(胃不好的,可以多带一些养胃冲剂)。
呼吸系统:上感的常用药及各类抗生素,普通退烧药(如泰诺)在超市有卖的。
外伤性质:双氧水,云南白药,创可贴,正红花油,扭伤时可用。
抗过敏的:息斯敏,朴尔敏等。(在国内时,有时我也会用朴尔敏来治疗失眠。)
抗真菌的:达克宁,制霉菌素(栓剂,女生还可以外用)。
7教会孩子包饺子
王石在一次演讲中说,他在剑桥上学时,为了做好社交,要求自己晚餐不吃中餐,这在和他一同学习的同学看来相当不可思议。是的,吃惯了米饭、面食、炒菜的中国式肠胃,面对比萨、汉堡包好难说爱。外出学习王石,以吃西餐加强社交;在家,则以包饺子这个中国特有的烹饪方式做社交,何乐而不为。
当然,不要小瞧包饺子哦,借助榨汁机的帮忙,可以包出绿色、紫色、橙色等多种颜色的彩色饺子呢,再稍微用点心,玫瑰饺子、糖果饺子、蝴蝶饺子各式各样的绝活绝对能帮助你的孩子在吃到心仪的中餐时,也能吸引和结识更多更棒的朋友!
8为孩子写一封信
孩子出国留学,就是真正离开父母羽翼的呵护外出独立生活。TA一定会遇到和老师、朋友相处的疑惑;会遇到谈恋爱的甜蜜、吵架的困扰甚至分手的哀伤;会遇到成绩波动时的焦虑和不安;会遇到众多人生第一次扑面而来的挑战;也会遇到赢得成绩时的骄傲或者自满,遇到失意时的孤独无助;当然,还有面对众多诱惑时的举棋不定。
即便网络再发达,孩子都有可能会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报以最好的笑容。那么,请你提前为孩子写一封信吧,告诉他你以前的故事,你面对人生诸多挑战和困难时的努力、彷徨、无助,总之,就是告诉孩子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告诉他,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快乐和伤痛,认真面对,才能活出绽放的自己。如果你能坚持每个月为孩子提笔写一封家书,这份最棒的礼物一定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9一本《论语》
为孩子准备一本《论语》,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提醒你的孩子时常看一看,这样可以让出国的孩子时刻记住自己国家的传统,同时也不能忘本。
10带孩子参加一次生命体验课程
如果说昨天你还在为孩子的成绩担忧,在TA掕起手提箱的那一刻,你唯一担忧的一定就是孩子每天是否开心,她是否能活出最绽放的自己,和自己的生命做最好的朋友。
那么,尽快带TA参加一次生命体验课程吧,在这里,无关乎分数,无关乎成绩,孩子唯一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灵魂,让爱觉醒,让心觉醒。帮助孩子找到激活生命原动力的法宝,孩子独立远行,妈妈才会真正安心。
如果你把这10件事情做好了,你的孩子出国就不愁了!
要了解如何实现本科出国学医,留学费用如何降低50%,为什么为孩子设置GAP YEAR,生命教育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以及众多跨国多校项目,可以添加大脑智库微信公众账号:brainbase01。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活动空间也从家里慢慢开始向公共场所拓展。一开始带他去小区里、公园里玩,随后去儿童乐园玩,去商场、超市、饭店玩。慢慢地向社会人发展,学会接触社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除了需要适应外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这些看得见的物质的东西,还有一项看不见的但是很重要的内容--社会规则。
前段时间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的女大学生踹娃事件,排除女学生、家长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起因是两个小朋友在饭店里嬉戏玩耍。
还有前两周刚发生的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因为孩子骚扰邻座(吵闹和脚踢)而家长却不制止,双方在飞机上由吵架发展成打架,最终在飞机刚降落美国,一家三口就被美国的FBI带走被拒绝入境,立即被遣返回国。
这也是因为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而引起的。
两周前,我带着两周岁的儿子出国度假去了。本来在他一周岁的时候坐过一次飞机,那时候因为还小,睡眠需求大,基本上在飞机上颠着也就睡着了。即使在醒着的时候,也没有太大的活动需求。而这一次,他有了一些自我意识,想在新鲜的场所自己到处活动活动,但是飞机上又有安全的要求,像在起飞降落的时候,必须好好的坐着。但是,对于两岁的孩子,你跟他讲道理也讲不清楚,难免会有些吵闹。在周围的人看过来的时候,还是真有些尴尬。还好持续不久,靠着小零食和iPad游戏搞定这个小霸王。
如果说等三岁以上的小孩子,他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话了,这是时候谈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问题时,更多的是孩子教育的问题了。那么对于三岁以下,甚至是一两岁的孩子,这时候他还不能完全听懂或者理解大人的意思,我们是不是还能够让他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呢?
今年五月份,去泰国普吉岛,我们在饭店遇到了两次同一对夫妻带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来吃饭。全程中孩子都安安静静的坐着,没有一点吵闹。第一次的时候,老公都没有发现那边还有一个小朋友,因为从他的角度看过去,小朋友正好被挡住了。
我家饭团在一岁多开始带他出去吃饭,在餐桌上也是比较安静的,基本上能老老实实的坐着,还能自己吃。(但是最近也有不老实吃饭的趋势了,总想跑出去玩。)
所以,我认为小小孩还是有可能保持公共场所的秩序的,但是需要满足两个基本的要求:
(1)了解和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 吃喝拉撒睡这些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要首先得到满足,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良好的精神和充沛的活力。假设一个孩子饿的直哭,如果不满足他的这个需求,让他保持秩序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些时候比如说到孩子睡觉的点了,孩子有点闹觉,而大人却不哄他睡觉,他肯定各种不配合。
(2)了解和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这个相对虚一些,而且不同的年龄段或者不同的孩子,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最基本的应该是孩子的安全感。比如,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感到不安,就会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脖子。如果这个时候,你要求他自己下来走路,他就可定肯定不乐意,还有可能大哭。如果等他熟悉了以后,他肯定自己就想下来到处逛了。所以,在公共场所,有一个平时带他的抚养人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可以很快将他安抚好。
在满足这两个必要条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 从小要给孩子树立一些基本的社会规矩。 不要觉得小孩子太小还不懂,其实只要你跟他反复的树立这个要求,他是能过明白的。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妈带着饭团去公园玩,回来后跟我说,今天饭团在公园里玩的可开心了,和另一个小朋友在公园的长凳上大叫。我就问我妈,你怎么能让他在外面大喊大叫呢?你怎么没有制止他?我妈觉得,因为当时公园也没有什么人,就和小朋友一起玩一玩也无所谓的。我说,如果他养成了在公园里大喊大叫的习惯,他很可能会认为出去了就可以这样子,那下次他就会在超市里、商场里大喊大叫,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了。只有大人从小明确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他才能知道,不能因为觉得小孩子太小不懂而不去制止。还有一点,如果今天在公园没有制止他,但是第二次去超市却又制止他了,他可能会不太明白为什么大人会有这样的双重标准,一会儿可以一会儿又不可以,会对他的规则形成产生困惑和障碍。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饭团出门也算是比较听话的,不吵不闹。但是,有一次带着饭团坐电梯,饭团坐在推车里。电梯比较挤,饭团的脚就等到了边上一个阿姨的腿上。一开始我也没有注意到,那个阿姨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她女儿说了一句,不要让小孩子乱蹬。我才看到,并且赶紧把饭团的脚收回来。从那次开始,我就开始留意哪些是我们在家里不太注意但是到了外面却必须需要遵守的规定。
我想这个清单会随着时间和精力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长,然后渐渐的让孩子成长为适应社会的社会人。
目前根据我的体会有几个基本的规则:
(1)不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 就像我在前面说的一点,如果家长在一两岁的时候,没有让孩子知道出门在外,大喊大叫是不对的,那么到了七八岁的时候,他就会变成一个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的熊孩子。另外,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你在公共场合看到一个吵吵嚷嚷的孩子,周围必定有一个大嗓门还无所顾忌的家长。在中国,公共场合喧哗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特别是饭店、商场等环境。但是,目前还是有进步的,大家普遍认为在公共场合喧哗是不好的行为。只有家长身体力行做好榜样,才能让孩子明白这个规定。
(2)不能随便动或者拿别人的东西。 这一点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特别是在他还没有物权的意识,不知道我的和你的的区别的时候。不要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不要让他养成碰或者拿别人的东西的习惯。等孩子大一点了,能听懂大人的意思后,也要尽早灌输这个概念。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你遇到过的熊孩子”,有很多人描述的就是熊孩子来家里做客,随便进他人的房间、损坏他人的物品或收藏、擅自拿走别人的东西。还有各种新闻报道熊孩子破坏别人的豪车、破坏商店里的天价钢琴等,其实都是孩子对于物权的认识不清造成的。
(3)不能随地大小便。 对于中国式的养育,有一点比较习以为常的就是给小孩穿开裆裤。这样孩子稍微大一点了就可以自己一蹲就能大小便了,省了家长的心。但是,这样子对于公众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底线。我是坚定的尿不湿党,从小到大,没有断过一天的尿不湿,也从来没有让饭团光过一天的屁股。可能有一点不好的是,他对于尿尿和便便的感觉会比较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主动大小便的意识。但是,至少不会养成随地大小便或者随便把尿的习惯。
等孩子更大一点了后,社会对他们其实也有更高的期盼和要求,就会有更多的规则需要遵守。
每个家长都是“危机处理专家”,再听话的孩子,也有因为各种突发状况而在公共场所上哭闹的情况。那么,家长就要学会如何即使处理这些情况。
如果孩子在哭闹,家长要及时给予感情上的反馈,不能放任不管。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他抱起来,抱在怀里,让他感受到安全感。最坏的做法就是,抱着让你哭个够的想法,让孩子一直哭,很有可能发展成孩子在地上各种打滚耍赖,最后哭到自己都忘了为什么哭。而家长忍到终于不能忍,最终把孩子胖揍一顿。孩子哭得更厉害,家长把孩子抱走,匆匆离开。
如果有可能,尽快撤离目前的环境。比如在饭店,尽可能先抱着孩子去饭店门口转转,安抚孩子的情绪。
但是如果遇到火车、飞机这些活动受限制的空间,父母就需要用点小技巧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小零食、小玩具等。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这个社会能多一些理解和体谅。有很多次,即使只是推着孩子走路,碰到人多的地方,都会有人说,怎么带着孩子到这里来了,影响到我们的通行了。但是,孩子并不是脱落社会的存在,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他需要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虽然他还小,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但是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理解和体谅。
社会能多增加一些适合儿童、幼儿的活动空间。有的时候,带着孩子去了一个人多的地方,可能是迫于无奈,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如果社会能多一点公共的儿童活动场所,或者在大人活动的地方开辟一些亲子活动区域,能够让各个层次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