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的诗句

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的诗句,第1张

1 初中关于隐士情怀的诗句

2 关于隐士约诗句

初中关于隐士情怀的诗句 1关于隐士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刘安:《招隐士》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过故人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阮瑀《隐士》诗词 四皓南隐岳,老莱窜河滨。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孰知富生祸,取富不取贫。宝玉忌出璞,出璞先为尘。松柏忌出山,出山先为薪。君子隐石壁,道书为我邻。寝兴思其义,澹泊味始真。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草木择地生,禽鸟顺性飞。——孟郊《隐士》 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孟郊《怀南岳隐士》 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元稹 《寄隐客》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自笑无名字,因名自在天。——元稹《悟禅三首寄胡果》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白居易 《中隐》 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李德裕《访韦楚老不遇》 近逢商洛客,知尔住南塘。草阁平春水,柴门掩夕阳。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更忆前年醉,松花满石床。——许浑《寄题南山王隐居(一作王隐士居)》 磻溪连灞水,商岭接秦山。青汉不回驾,白云长掩关。雀喧知鹤静,凫戏识鸥闲。却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间。——许浑 《题灞西骆隐士》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李商隐《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写真存焉》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韩偓《南亭》 江寺禅僧似悟禅,坏衣芒履住茅轩。懒求施主修真像,翻经文是妄言。出浦钓船惊宿雁,伐岩樵斧迸寒猿。行人莫问师宗旨,眼不浮华耳不喧。——杜荀鹤《题江寺禅和》 病后霜髭出,衡门寂寞中。蠹侵书帙损,尘覆酒樽空。池暗菰蒲雨,径香兰蕙风。幽闲已得趣,不见卜穷通。——李中《书蔡隐士壁》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挂冠。——李中《寄庐山庄隐士》 盛府宾寮八十馀,闭门高卧兴无如。梁王苑里相逢早,润浦城中得信疏。狼藉杯盘重会面,风流才调一如初。愿君百岁犹强健,他日相寻隐士庐。——徐铉《赠浙西顾推官》 仙人好负局,隐士屡潜观。——张鷟《扬州青铜镜留与十娘》 千峰映碧湘,真隐此中藏。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风榸支酒瓮,鹤虱落琴床。虽斅忘机者,斯人尚未忘。——贯休《怀南岳隐士二首(一作赠隐者)》

2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关于菊花的诗句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对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3菊花里有陶渊明隐士情怀的诗句是哪一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出自《饮酒·结庐在人境》。

原文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扩展资料:

五柳广场

位于重庆市酉阳桃花源二酉山五柳广场,设置有一雕塑,重200吨,净高99米,底座128米,总高度达1118米,陶渊明雕像现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桃花源景区景点之一,雕像是采用江西省星子县的芝麻白花岗石为原材料,在当地加工而成,总耗材500吨。

由江西省星子县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对此进行安装。世界上最高的陶渊明雕像,比陶渊明故乡江西省星子县陶渊明雕像还高出128米,成为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题公园的标志性景点。

-饮酒·结庐在人境

关于隐士约诗句 1关于隐士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刘安:《招隐士》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过故人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阮瑀《隐士》诗词 四皓南隐岳,老莱窜河滨。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孰知富生祸,取富不取贫。宝玉忌出璞,出璞先为尘。松柏忌出山,出山先为薪。君子隐石壁,道书为我邻。寝兴思其义,澹泊味始真。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草木择地生,禽鸟顺性飞。——孟郊《隐士》 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孟郊《怀南岳隐士》 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元稹 《寄隐客》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自笑无名字,因名自在天。——元稹《悟禅三首寄胡果》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白居易 《中隐》 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李德裕《访韦楚老不遇》 近逢商洛客,知尔住南塘。草阁平春水,柴门掩夕阳。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更忆前年醉,松花满石床。——许浑《寄题南山王隐居(一作王隐士居)》 磻溪连灞水,商岭接秦山。青汉不回驾,白云长掩关。雀喧知鹤静,凫戏识鸥闲。却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间。——许浑 《题灞西骆隐士》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李商隐《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写真存焉》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韩偓《南亭》 江寺禅僧似悟禅,坏衣芒履住茅轩。懒求施主修真像,翻经文是妄言。出浦钓船惊宿雁,伐岩樵斧迸寒猿。行人莫问师宗旨,眼不浮华耳不喧。——杜荀鹤《题江寺禅和》 病后霜髭出,衡门寂寞中。蠹侵书帙损,尘覆酒樽空。池暗菰蒲雨,径香兰蕙风。幽闲已得趣,不见卜穷通。——李中《书蔡隐士壁》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挂冠。——李中《寄庐山庄隐士》 盛府宾寮八十馀,闭门高卧兴无如。梁王苑里相逢早,润浦城中得信疏。狼藉杯盘重会面,风流才调一如初。愿君百岁犹强健,他日相寻隐士庐。——徐铉《赠浙西顾推官》 仙人好负局,隐士屡潜观。——张鷟《扬州青铜镜留与十娘》 千峰映碧湘,真隐此中藏。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风榸支酒瓮,鹤虱落琴床。虽斅忘机者,斯人尚未忘。——贯休《怀南岳隐士二首(一作赠隐者)》

2关于写“隐士”的诗词有什么

1 《饮酒·其五 》 魏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招隐士》汉代 刘安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

状?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々。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3 《咏史》 魏晋 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4 《访韦楚老不遇》 唐 李德裕

昔日征黄绮,余惭在凤池。

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

5 《怀南岳隐士二首(一作赠隐者)》唐 贯休

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风榸支酒瓮,鹤虱落琴床。

虽斅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3赞美隐士的诗句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刘安:《招隐士》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过故人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与蝉有关的隐士诗句

1、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2、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有关蝉的诗句。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3、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仿佛应移处,从容却不闻。——

4、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

5、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能阅几时新碧树,不知何日寂金闺。有关蝉的诗句。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题。——

6、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7、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8、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

9、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

10、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

《归田园居》共五首,作于辞彭泽令归隐田园的次年(406)。是年,隐渊明四十二岁。陶二十九岁初仕,始终不得志,几仕几隐,自从彭泽弃官归隐,便再未出仕。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归田后的欢悦心情,描绘了和平怡静的农村景物,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后的闲情逸趣,从侧面批判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是诗人对自由欢乐生活的热烈追求。全诗分为两层。第一层(“少无适俗韵”——“池鱼思故渊):先叙归隐原因,以及自己的禀性与世俗不相适应。开头两句明志,表现了诗人对世俗之鄙视,不能与习俗同流合污,要与大自然相爱。诗人孤傲性格跃然纸上。“适俗韵”指适应世俗的性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诗人对参与官场生活的悔悟,官场生活与他的本性相违,竟蹉跎了他多少美好的时光!诗人自小生长在庐山、彭蠡湖(即今鄱阳湖),优美的环境陶染了他“性本爱丘山”的气质。污浊的现实使他愤愤不平,这都加深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他十分悔恨没及早下决心归隐。他把尘世视为“罗网”,认为自己出仕是误落“尘网”,在其中挣扎了那么久而不知觉悟。“一去三十年”,可以理解为是“十三年”的误写。因为作者自太元十八年(393)初仕为江州祭酒,到彭泽弃官,共十二年。诗作于次年,正好十三年。但理解为“三十年”似更妥。出仕十余年,而夸言三十,极言其久,更觉出作者的悔恨心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园。”两句,诗人以笼中之鸟怀恋往日林中的自由,以池中鱼思念过去江河的自由自在作比,则进一步表现出作者的悔恨和对归隐之向往。这六句诗,两句一层,追述往昔,悔恨出仕,向往归隐,既交代清楚了归隐的原因,也为下一层叙述乡村生活的愉快作了垫铺,上下对照,出仕的苦闷与归田的愉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第二层(“开荒南野际”到末尾):写恬静幽美的田园风光以及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应该是先归田园后开荒,句子颠倒乃是为了押韵。这是介绍他自己动手种粮种菜,以劳动为乐。“守拙”与“适俗”相对照,反映了诗人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决心守正不阿,躬耕自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是一幅疏淡清新之图画。屋子周围有十几亩田地,田地中央有一个院子。绿野一片,绿野之中是黄顶褐墙的草屋,多么美丽的田园景色。作者不加点染,平淡写出,明白如话,却让人感到作者心中说不出的愉快。然后由无及近,描写院落景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屋后绿树成荫,堂前桃李满桌;以时鲜果品佐酒,令绿树生风纳凉,好一派悠然自得模样。然后再由近及远,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暧暧远人村,依依圩里烟。”远处,三三两两人家在暮色中依稀可见,清清淡淡炊烟在村落里袅袅升起。暧暧人村,依依圩烟这正是诗人喝酒微醉的绝妙写照。山村远离别的村落,若有若无,看不分明,轻烟袅袅,好一幅淡墨山村画。诗人恍若置身仙境,只是深巷犬吠,树巅鸡鸣才让他感到依然人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两句反衬出山村的动静。这种飘逸闲适的味道多么微妙。直接写则拙,间接去写则巧;直接写未必奏效,间接写则恰到好处。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正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显露出来的。然后,作者又由远及近,描写庭院的整洁,居室的清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六庭没有尘杂俗事,在闲静的居室中,过得悠闲自得。与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写动,这两句写静,活画出一幅纯朴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村居图。最后两句,“欠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诗人出自肺腑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象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全诗基本上是依实而写,层次分明,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对比关系;同时第一层充满理趣,第二层充满情趣。在手法上,写田园景物,由远而近,由近而内;最后两句,照应极强,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以“复得”应“误落”,以“自然”应“丘山”,尽情地抒发了重返自然的快慰心情。全诗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喻,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桃李、闻到狗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捆绑,束缚。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联中的“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先写青松被杂草掩没,不见其姿,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 第二联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寒霜凝结之时全部倒伏于地,青松却高枝卓然的景象。

C 第三联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可能还不觉得它们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松树立在天地间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D 第四联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15 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4 D 15 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错误。陶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结笔两句,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寒柯”,岁寒不凋的松枝。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歌的前六句是写“松树”,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诗人实则是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性。“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写诗人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何事绁尘羁”的意思是“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中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有几人不羡慕、向往、陶醉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近几年,人们对田园“归隐”生活趋之若鹜,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我们似乎很难找到一种真正的寄托,更多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回到乡村田园,回归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的心之所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现实生活中戾气的回避。

在凡事必言商,人情看利用价值的现代社会,对金钱的欲望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衡量这件事情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或者带来利益的多寡。亲人朋友之间为了金钱利益翻脸无情的比比皆是,一个人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他人的认可,都是以金钱来衡量。“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最真实,也是最无奈的写照。如此这般,人心浮躁。浮躁的后果就是无尽的焦虑。

我们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回避这种戾气。怎么做呢?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归田园。也许,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并非我们想象的样子,但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田园:那里风景如画,生活简单,邻里和谐,人心善良。

其次,传统的意识的惯性使然。

中国在几千年来一直是农业社会为主,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时间并不长。有句俗话讲“往上数五代,谁都是农民”,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生人的父祖辈们,对农村更是有极其深厚的感情。明朝著名文人唐伯虎有诗《桃花庵歌》云: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下坐,酒醉还需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最后,一些人对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是对自我的放弃。

现实生活中的诸般压力,着实压的人透不过气来。大部分人选择迎难而上,坚强的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不负责任的退却,甚至是对自我的放弃。放弃需要理由安慰自己。所谓的“归隐”就是最好的借口。

我们无处归隐,心安即是田园。相信我们所有人,都会找回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的盛世锦园,过上向往的生活。我们无处归隐,心安,既是田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向往归隐山林,远离世俗的生活,对宁静安逸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尽管在山间的生活贫苦,连种个豆子都是草比豆苗茂盛,长满杂草的路上傍晚的露水打湿了自己的衣裳,但是还是觉得欣喜,只要不违背自己最初的愿望就好。

《饮酒》以借酒为题,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全文赏析:

通过这些饮酒诗,后人可以清楚地把握到诗人的思想脉膊。陶渊明的一生,是矛盾痛苦的一生。壮志末酬的苦闷,岁月虚掷的感慨,时局多变的惶惑,劳苦生活的煎熬,无时不在折磨着诗人。

作者不甘寂寞,但又看不到出路。他想尽情地发泄内心的孤愤,却又顾虑重重。于是,他借酒消愁,以期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把自己从矛盾痛苦中解脱出来。

在《饮酒》诗中,有好几首把饮酒活动安排在诗的结句,这是值得深思的,它表明诗人是在情绪最激动,矛盾斗争最尖锐,思想最痛苦的时候陡然关住感情的闸门,而转入饮酒的,并企图凭借酒的力量来调整一下情绪,缓和一下矛盾,减轻一点痛苦。

《腊日》是陶渊明辞官归里后作的一首诗,表现了他过“躬耕自资”生活后的心情和乐趣。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通过景物和时令点题,风雪在腊日把一年中的馀运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隐居生活时令也来祝福我们。陶渊明隐居时,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这一联写宅旁景物,门口种着梅树和柳树,路旁有好花。也和他在另一首诗中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相吻合。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哼着小曲,喝着美酒,夫妇之间、朋友之间互相理解,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渊明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虽然不能明白是多是少,但章山中必有奇特美妙的歌。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平淡自然的志趣,老而益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6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