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刘墉,他的父亲是一个大清的重臣,在当时的那一个朝代,也是非常的厉害,和儿子刘墉相比,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非常牛。
刘统勋祖父两代为官,一样都是进士出身,一开始,刘统勋就生在了一个官宦世家,同样,刘墉出生的环境更好,祖父三代都是进士出身。所以,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刘统勋,注定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刘统勋考取进士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被安排了各项要职,最后一直做到内阁学士,刘统勋在做左都御史的时候,不惧权贵,为人耿直,直言上书检举在任尚书的一些不检点举动。尚书毕竟一个左都御史能随随便便搞下去的,最后因为刘统勋不畏权贵的为人,让乾隆再次高看了刘统勋,乾隆更加看重刘统勋了。
当然,刘统勋的为官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刘统勋听说了前线战斗失利的消息,决定禀报乾隆皇帝,奏请退兵,徐徐图之,乾隆明显不知前线战斗已经失利的,接着,本身是为大局着想的刘统勋反而被乾隆帝算作危言耸听,延误战机,就下令把刘统勋革职处理,更是将刘统勋的儿子全部下狱,因此刘家抄家,财产充公。
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乾隆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刘统勋,于是便让其官复原职,赦免了刘统勋一家。山东发了水灾,也是乾隆派刘统勋前往山东治理水灾,刘统勋治水有功,再次加官进爵。
和其他官员相比较,像刘统勋这样的官员可是很少的,在职四十年,刘统勋未曾贪墨一文银两,刘统勋未曾和各路官员结党营私,小心谨慎,生怕留下把柄,面对贿赂,也是一概不收。
刘统勋这样的人,就算是儿子刘墉也是难以做到的,是一个不择不扣的一代清官名臣。
做事做人,身正不怕影子斜。
武则天《臣规·廉洁》中说:知道怎样作官吏的人,奉公守法,使百姓获得利益;不知道怎样作官吏的人,贪赃枉法,盘剥百姓。治理官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公平;面对财宝,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廉洁。廉洁与公平这两种品德,是做官吏的宝贵准则。
性情简傲的刘统勋以清介持躬闻名,令乾隆皇帝在他故去后感慨之极、呜咽流涕的也正是他的清廉。他任官数十载,每次外出视察,轻装简从,两个仆人,几匹驿马相随,从不滋扰地方。到达行馆后,总是让两个仆人居住公馆的后廨,他自己则居前廨。饭食完毕,才呼两个仆人吃饭。仆人退去后,才准供饭食的人撤去桌食,从不给机会让他们见面,以防生事。刘统勋如有什么需要,只让州县将所需之物送到指定地点,从不与地方官有私下往来。
乾隆中叶后,作为朝廷的亲信重臣,刘统勋多次奉旨外出,但从未“于令甲外有所加也”。他自奉节俭,所服朝珠的价值没有超过十金者。有时绠绳断了,他也不再拾取。尤其是他后来掌管兵部、吏部,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却从不接受请托,遇有馈赠礼物的也都严词拒绝。这在专讲利禄得失的官场上可谓独树风节。
昭裢还记载了他这样两件轶事: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春天,升任东阁大学士不久的刘统勋,整天在内阁中协助皇帝处理一切军国大事,十分忙碌。这一天,刘统勋稍有空闲,便想提前回家好好休息一下。谁知刚刚落座,就见门房来报,说湖北王抚台派人求见。这王巡抚的父亲乃是刘统勋同窗学友,又是同科进士,踏入仕途后,互有书信往来,是多年相交的老友。
刘统勋心想,故人之子派人来,一定会带来老友近况,于是欣然相召。
谁知来人奉上书信后,随即呈上一个小布包,刘统勋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黄灿灿的金叶子,数了数,约有千两。面对世交故友送来的黄金,刘统勋心中十分清楚,送礼的用意无非是要其日后给予关照,本应一口拒绝,但想了想,为了给老朋友留个面子,便正颜厉色对来人说:“你的主人与我是老朋友,交谊甚厚。我任职朝廷,俸禄甚丰,不需要赠金。你回去后,代我问候并转告你家主人,最好将这笔赠金送给亲戚朋友中的贫困者!”
来人听了刘统勋一番诚挚的话,深为感动,代主人表示谢意,携金而去。
还有一次深夜,已是二更时分,刘统勋洗过脚,正待人寝,忽听随身家人刘全敲着房门说:“老爷,一位客人捧着一个布包,要求会见大人。”刘统勋听后,深知其中奥妙,便对刘全说:“你去告诉客人,说我已经就寝,不便会客,有事明天再说。”
第二天,刘统勋朝罢归来,对刘全说: “你去将昨晚来访的客人请来见我。”
不一会儿,刘全引着一个身着袍服的中年官员进来。参拜之后,刘统勋命其坐下,又让仆人奉过茶,然后带着责备的口气说:“夜晚上门拜访,是贤者不做的事。你有什么事需要禀告老夫,可以在大家面前说说,即使是老夫的过失,也可以当面规劝。”
这位深夜来访者,原来是直隶一位捐纳出身的道员,多年没有升迁的机会,心里很是焦急,听人说刘中堂主管吏部,有权决定官员的升迁,便备了二干两银子想来疏通门路。又怕白天登门,引起他人注意,便选择二更过后上门,不料昨晚为中堂拒绝接见。今天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见不得人的事,怎好当面说出,只好支支吾吾了半天,面带隗色告退。
从众人趋附,巡抚馈送,甚至夜间都有人登门求见来看,其时,刘统勋已在朝廷中执掌要职,有大家希望攀附的权势,所以才会趋之若骛,纷纷找上门来。然而,刘统勋却依然操守不改,丝毫不沾苞苴之嫌,足见他光明磊落,立朝之侃然。也许正是基于刘统勋的廉能方正,而又无朋党之私,乾隆才对刘统勋这个汉宫另眼相看。
刘统勋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多次受皇上派遣,视察河工。当时,朝廷拨给河工经费每年多达数百万到几千万两银子,这笔经费不仅被一些河道官吏贪污中饱,私分、挪用,而且还成为一些河工官员应酬送礼的“钱库”。
凡属过往官员、亲朋好友,前来求助者,无不满意而去,以致河工经费亏空最多。刘统勋一旦发现这些问题,都严肃进行处理。
乾隆十八年(1753年),他偕同尚书策楞公视察汀南河工,发现历年亏欠九万多两,并查出外河同知陈克浚亏帑二万五千多两,海防同知王德宣亏帑一万零八百多两,造成高邮两处涵闸因缺料筑堵而被冲决。经奏请批准将这两名贪官革职,并锁押河口示警。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巡视黄河堤段,微服私行,怒责河吏一事,更为人所乐道。
这年秋天,当时河南所属黄河堤段聚集着数以万计的民夫,正在挑土、打夯,整修加固,各县运送秫秸的牛车排成长队,源源不断赶到工地。河堤上主持收料的河工委员和十几个河丁过秤、记帐,十分忙碌。唯独杨桥堤段停着几百辆满载秫秸的牛车久久没有卸下。赶车的村民们疲劳地躺在车旁,唉声叹气。远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个十几岁的破衣少年,坐在堤坡草地上哭泣。
恰在此时,河堤上走来身着便服的刘统勋。只见他时而用脚量着新筑堤身的尺寸,时而凝神望着堤下咆哮奔腾的河水。当他走近牛车队,发现车上装载的秫秸还未卸下时,感到非常奇怪。心想:近日修堤,各段均叫喊秫秸不足,为什么此段秫秸却不迅速卸下。一眼瞥见几个中年汉子,有气无力地躺在车旁,便走上前去搭讪:“现在堤上正需大量秫秸,你们为什么还停在这里,不上交给材料场呢”
几个汉子白了一眼身着便服的刘统勋,翻了个身,懒得答理。
刘统勋要弄个究竟,便催问道:“老哥,问你的话,为什么不回答”
其中一个大噪门的汉子喊道: “我们能回答你什么,你去找收料委员去吧。”
身后一个白发老人连忙制止急躁的同伴,劝说道:“王七,这位老者好心相问,怎么能这样呢”又转身对刘统勋说:“客官有所不知,我们都是邻县的村民,从家乡到这个杨桥堤段要走三天。在家里,县衙急如星火催送秫秸上堤,限期送到。谁知日夜兼程赶到,收料委员却说,每车要缴十缗钱的手续费才能过秤,不出钱,就不收料。我们都是穷家小户,那里凑足这笔钱想逃回去,里正没有河工段的材料收据,又要责罚,只好在此忍饥挨饿,露宿堤边,等侯收料委员老爷开恩。现在在此停留已经十天,盘缠用尽,带来的干粮也已吃光,以后还不知怎么办呢。’1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刘统勋听了村老的哭诉,疑信参半。他知道河工堤段弊端百出,但却没有想到在收料方面也要索贿。为了证实村老所说,他想了想,便对这群人说道:“我也是来送秫秸的,因为和河段委员手下人熟识,刚才已经缴清,现在给你们去缴,好不好”
大家听了刘统勋的话,十分感激,刚才那说话粗鲁的汉子也站起来陪笑说:“刚才说话无知,求老人家原谅。”
刘统勋呵呵大笑,摇着手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说完以后,忙用不大熟练的动作吆喝着牛,驱着一辆车缓缓地朝收料场走去。
杨桥堤段收料场,设在离河堤只有百余步远的一家村舍里。刘统勋将牛车停在空场上,走近村舍一看,只见堂上有几个人正在那里猜拳行令,桌上摆着几盘酒菜。桌旁有几个年轻的村妇在侍候,一会儿斟酒,一会儿装烟,甚是殷勤。屋里人听到空地上的车轮声,只是向外看了一眼,丝毫未引起注意,依旧举杯喝酒。
刘统勋站在门前,高声喊道:“收料啊。”
屋里一个人恶狠狠地说:“嚷什么,收料有什么稀罕的。”
桌子中间坐着一个像头儿样的人,打着酒嗝,眯着眼盯着刘统勋。见他衣服洁净,面色红润,误认为有钱的主顾到了,可以好好捞他一把,便哈哈大笑说:“收料,这时候已经收秤了,还收什么料”
“别的堤段收料场,日夜过秤,现在刚天黑不久,为何停秤”刘统勋理直气壮地质问。
“好,好,”那头儿一仰脖子又喝了一杯酒,“今天就破例开秤,不过,你懂不懂规矩”
“什么规矩”
“手续费。”
“多少钱一车”
“二十缗钱。”
“不行,你收别人十缗钱一车,为什么对我要收二十”刘统勋故意争论着。
“嫌收费高,那就别缴秫秸。”
“那是县官下的命令,你们应该收的。”刘统勋故意大声抗辩。
头儿被顶撞,勃然大怒,喝令从者道:“牛车扣下,把他赶出去!”旁边几个河丁,狗仗人势,举起鞭子,对着刘统勋就是几下。
刘统勋很快闪身,才未挨打。他强压住胸中怒火,急步离开收料场,消失在夜色蒙蒙的河堤上。
收料委员和几个河丁,见送料的老者弃车而逃,一阵哄笑之后,又重整杯著,痛饮起来。
一会儿,河堤上马蹄声得得,两骑急驰而至。驰至门前,翻身下马,一名旗牌官手持令箭,大声喊道:“奉刘大人谕,着令杨桥堤段收料委员速去馆舍。”
收料委员先是惊讶,不知刘大人为何召唤自己,旋即欢喜,猜想必是刘大人对河工有所垂询,于是整整衣冠,随着旗牌官来到馆舍。
馆舍就设在河堤的空场上,极其简陋,同民夫的窝棚一样,是临时用稻草、秫秸搭盖而成。刘中堂高坐堂上,河南巡抚坐在旁边,两旁侍立着几名持刀的旗牌官。
收料委员遂即被带到堂上,躬身下拜:“参见中堂大人。”
“抬起头来。”堂上一声威严的喊声。
收料委员听了一惊,心想:这声音好生熟悉,赶忙抬起头一看,吓得差点瘫痪在地。高坐在堂上的刘中堂,不正是刚才赶着牛车,运送秫秸,要求收料,被自己赶打而去的老者吗 收料委员吓得以头叩地,连连说:“小人该死,小人该死。”
刘统勋神态严肃地说:“皇恩浩荡,派本大臣来此督办河工,以期堤身加固,两岸百姓免受水灾之苦,你竟敢贪图钱财,收料索贿,使数百辆秫秸车滞留堤上,影响工程,留下你这奸吏何用,快推出斩首。”
中堂一声令下,两旁持刀亲随一拥而上,挟住委员双臂,往外就拖。
河南巡抚赶忙跪下求情:“大人息怒,这奸吏胆敢索贿拒收秫秸,贻误工程,论罪该死,只是眼下工程正进入紧张阶段,又急需秫秸,求大人恕其死罪,让他戴罪立功补过。”
刘统勋见巡抚求情,想了想说:“好,看在巡抚大人面上,现且饶他一死。
只是死罪好免,活罪难除,给我重杖五十大板,明天枷号到河堤示众三日。”
杨桥河段收料委员索贿被责,枷号示众的消息,很快传遍黄河堤段全线。
河吏无不震惊,运送秫秸到各堤段的车辆,随到随收,不论是收料委员,还是河丁,对待百姓态度变得十分和蔼而热情,因为他们深怕又遇上微服私行的刘中堂。
问题一:斗牛小五牛是怎么样的 五张牌加起来小于或等于十
问题二:三个二一个三一个一斗牛怎么算,算什么小五牛吗 算的,只要回起来等于10就算是小五牛
问题三:两个3一个1两个2是不是小五牛 可惜不是
问题四:比属牛小五岁什么属相,配吗 属马,不配
问题五:斗牛五小牛什么意思 五张牌加起来小于十或者等于十称为五小。
问题六:斗牛45678是不是小五说 这是牛逼
问题七:斗牛12345算什么 一般情况为2+3+5 =1 1+4=5 所以牛五
但顶别地区算大牌 顺 我们那里倍数是和牛牛一样处理的 但比牛牛还大
问题八:什么是“小五婚”? 在合婚理论里面,有小五婚一说,那么什么是小五婚呢?简单说,就是传统认为夫妻不合适的几种婚姻情况,主要是按属相来确定的,传统认为,犯小五婚的两人婚姻不合,难以幸福。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一向认为单看属相不能决定婚姻好不好,必须全面看八字,准确率才能较高,所以这里只是单从属相方面谈谈小五婚。先看按小五婚婚理论认为不合适的几种婚姻情况:(有兴趣的话可以背会。) 老鼠兔子难成婚,虎猴一见两地分。 金鸡不到马群跑, 不敢跳龙门。 戌狗不到巳上去,牛羊相逢泪淋淋。具体解释一下:第一对:老鼠兔子不成婚就是说,属老鼠的和属兔子的婚姻不好,阻力太大,婚姻不稳定,坎坷多,难以幸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地支关系里面,子卯是相刑的关系,为无礼之刑,子为老鼠,卯为兔子,所以鼠和兔结婚,好比免辈反抗长辈、下级抵抗上级、目无尊长,婆媳关系不好,容易吵架,没有礼节,必然造成夫妻婚姻不好。两人在一起一开始比较恩爱,后来主要是由于婆媳关系不好造成感情越来越远。第二对:虎猴一见两地分这里是说属虎的和属猴的夫妻不好。寅为虎,申为猴,地支里面寅申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是相冲又是相刑。寅申相冲是属于“阳阳同性对抗无情之冲”,这样的婚姻主要是两个人个性都很强,互不相让,爱吵架,缺少沟通,固执己见,都不愿意认错,在一起时间长了还会造成一个人经常生病。这样的婚姻如果经常不在一起工作好一些,如果经常在一起会经常吵架。从相刑来看,由于对方的出卖容易出牢狱之灾。第三对:金鸡不到马群跑这里是说属鸡的和属马的婚姻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在地支关系里面,酉和午是相克的关系,午火克制酉金,也就是属马的克属鸡的。属于大地之火对金银首饰之金的克制,主要是婚姻不稳定,容易一方或者两人都有外遇,主要是属马的会有外遇。不过这种相克力量不是太大,多沟通忍让的话婚姻还可以。女方多注意身体疾病。第四对: 不敢跳龙门这里是说属猪的和属龙的婚姻不好。为什么呢?因为辰龙克制亥猪,辰为土,亥为水,土来克水,造成属猪的被动不顺,身体不好。婚姻不稳定,造成两地分居或者离婚,这种情况属猪的容易出现外遇。也很可能会影响到事业财运,要知道相克是相互的,往往是八字弱的一方受伤。因为“辰”为财库,财库受克制总会影响财运。第五对:戌狗不到巳上去 这里是说属狗的和属蛇的婚姻不好。这里主要是阴阳不平衡造成的,夫妻一方的无私奉献,甚至耗空自己的付出,但是难以取得对方的好感。因为巳火为南方的小火,力量有限,而戌土为干土,无情之土。用“灯头之小火”去生“干燥无情之土”,必然耗空自己的感情,付出较多,得到的太少,婚姻仍然不长久。今年2013年属狗的人遇到蛇年,也算是犯了“小五婚”神煞,婚姻不稳定,会付出很多,要有思想准备,万事多忍让,加强预防。第六对:牛羊相逢泪淋淋 这里是说属牛的和属羊的婚姻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在地支关系里面,丑牛冲未羊,再说丑土和未土都是土,两者都属阴,阴与阴为同性相冲,两者的结合必然不好。“离多聚少,聚多病生”。这样的夫妻一定要多注意身体健康,不过,如果两人都是活动性的工作,经常在外奔跑之人,两者的婚姻反而为美,感情很深,身体健康。因为“逢冲则动,动则生财,不动易伤”。上述六对合婚的方法属于古代流传的“小五婚”,对于选择配偶有一定的帮助,在某些地区现在也很流行。所以,你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尽量避免以上的情况。如果已经发生以上的六对婚配,也不用着急,要知道这只是按属相一个角度来看的,风水对于婚姻感情的影响也更大。完全可以通过调节八字或者调节家庭风水来改善婚姻关系。就是出现夫妻不合,有一方外遇的情况,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来化解婚姻中>>
问题九:牛牛里是怎么比大小的? 1、看5张牌有3张牌加起来是10就是有牛,比如235另外2张比如1个41个5,就是有。
2、如果出现与其他玩家相同的牌,那就比最大的牌,然后是黑红草方,其中A算1,如果5张牌加起来小于5呢,你就是特殊牌型的小五牛了。
3、那如何看自己是没有牛的呢,10、J、Q、K在斗牛里面都记作10。
4、斗牛里面五张牌里面任意三张可以拼成10的整数则有牛,反之任意三张不能拼成10的整数则没牛。剩余的两张牌确定牛的大小。
纪昀,字晓岚,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纪晓岚出生于河间府献县崔尔庄。关于他的出生,长久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奇的传说。据朱为之写的墓志铭说,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并有一道火光闪入其出生地对云楼,后遂被人们认为他是“灵物化身”。于是“昀”就被作为了他的名字。“昀”即日光的意思,晓岚是他的字。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一代鸿儒纪晓岚去世,终年81岁。嘉庆帝曾亲自前往祭奠,并追谥文达。
这奇异的出生显然是后人编造的传说,但是,纪昀自幼就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倒是事实。他本人69岁时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自述:“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半夜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欲日增,则神明日减耳”。垂老之言,大概不会虚妄吧。
纪晓岚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关于他少年时非凡的才华,民间有很多故事流传。据说,纪晓岚一日在街上与同伴们玩球,正好太守经过,不巧球误扔进太守的官轿。别的孩子早四处逃散,他居然上前拦轿索球。太守见他憨态可掬,于是说:“我有一联,如果你能对上,就把球还你,否则就归我。”纪昀同意了。太守出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昀不加思索地答道:“太守二千石,独公……”最后一个字迟迟不说。太守问他“何以不说出末一字?”他回答说:“太守若将球还我,就是‘廉’字;若不还,便是‘贪’了。”太守不禁大笑,自然把球还他了。
天资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更是纪晓岚成为“一代通儒”的基本要素。纪昀从小就深受父亲影响,也受到家人严格督促。当然,他自己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加上他自己的聪颖禀赋,其学问与日俱增。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入京,受业于著名画家董邦达门下。董邦达是清代皇家画院中继王原祁之后的一代宗匠。名师自然出高徒。乾隆五年(1740),纪昀返乡应童子试。乾隆十二年应乡试,其文章写得词采富丽,才气飞扬,引人入胜。这次乡试的主考官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阿克敦和刘统勋。两人不禁为之拍案称绝,被擢为乡试第一。十九年三月中进士,会试列第22名,殿试中名列二甲第四名。同年进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此后他先后担任山西、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并曾视学福建。纪昀在奔忙于学官和侍奉皇帝期间,每每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有酬唱应答,妙语佳对,不仅赢得广泛赞誉,而且也颇得乾隆帝嘉奖。
纪晓岚入主翰林后,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尽情发挥。有一年乾隆帝东巡泰山,纪昀随驾。至东岳弥高岩前,乾隆帝突然想起《论语》里的“仰之弥高”之句,欣然集成一幅颇难应对的上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弥上也。”纪晓岚不假思索地念出了下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对得自然工巧,无懈可击。
宦途生涯多烟云
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三十三年(1768年),是纪昀在翰林院春风得意、酣酒高歌的日子。这时与他交游的朋友中有王鸣盛、钱大昕、朱筠、卢文、王昶等。乾隆二十年,纪昀在北京歙县会馆拜见了戴震。两人一见如故,并折节与交。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这件事《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更为生动有趣:当时纪昀得知消息,想预先通知卢家。但又怕引火烧身,不敢轻易传话、写信。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一点食盐和茶叶封在一个空信封里,里外未写一字,星夜送往卢家。卢见曾从中终于悟出其中的隐语:“盐案亏空查封”。后经刘统勋等人的严密侦缉,纪昀终于败露,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在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奉召回到京城之前,纪昀在新疆呆了两年多。在这两年多时间中,其大儿子纪汝佶病亡,爱妾郭彩符在纪昀东归不久也撒手人寰。在这段日子里,纪晓岚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体会到了君主的无常、官场的险恶与世态的炎凉。一种人生的空幻感与弥漫感伤的情绪时时萦绕于心际。在这期间,他曾为自己的一块砚台赋诗:“枯砚无嫌似铁顽,相随曾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他还曾为一幅《八仙对弈图》题诗,图上,韩湘子、何仙姑对局,五仙旁观,铁拐李酣然大睡。纪昀端详过后,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信笔写道:
“十八年来阅宦途,此心久似水中凫。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对弈图。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哪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重返翰林院,使纪晓岚的思想为仕与隐的抉择产生过激烈的斗争。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更加清醒,对胜衰荣枯之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其争强好胜,还不如酣然“痴不省”而来得快活。
但是,纪昀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过那种“水中凫”的生活,火热的经世情怀终于战胜了退隐的念头。纪昀生活后期,备受恩宠。他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最后竟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纪昀不仅居高位,享盛名,而且执学术牛耳,为士林所宗仰。洪亮吉就称他“当代无人可并论”,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文宗。虽然如此,他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年轻时一度才华横溢、血气方刚的他,至此,日感疲惫,再“无复著书之志,唯时作杂记,聊以消闲”,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所以当《阅微草堂笔记》脱稿时,他不无抱憾地吟咏道:“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著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一代鸿儒纪晓岚去世,终年82岁。嘉庆帝曾亲自前往祭奠,并追谥文达。
立身之道与交游
纪晓岚在清代官场上驰骋近半个世纪,又多次担任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另外他还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乾嘉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他官位虽大,但为人通达,礼贤下士,人情味很浓,所以交游甚广,其友朋知己、门生故吏不计其数。从其作品或一些文献里可以查证,当时许多著名汉学家、文人学士都和他有密切的交谊,诸如戴震、王昶、卢文弨、王鸣盛、钱大昕、余集、邵晋涵、孙星衍、王念孙、段玉裁、朱皀、朱筠、阮元、蒋士铨、洪亮吉、黄仲则、罗聘、刘墉等,乾嘉汉学风尚的形成,纪晓岚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乾隆二十年夏,纪昀初识戴震。当时戴震是来京避难的。两人情深意笃。纪昀还曾出资将戴震的《考工记图》付梓,并为之作序。戴震后来几次到京师都住在纪昀家。乾隆三十八年,戴震还因纪昀的推荐进入四库馆。戴震去世后,纪昀曾深情赋诗,说是“披肝露胆两无疑”的朋友。戴震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扼杀人性的尖锐抨击,这在纪晓岚纂修的《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都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晚年的纪晓岚多次述及他和陆青来的结交经过。陆青来曾官至湖南巡抚、户部郎中。治学倡导经世致用。他与纪晓岚少年时代同受业于董邦达,是非常要好的同学。纪晓岚说,他小的时候常喜欢戏侮陆青来,但青来并不为忤,称纪晓岚的喜怒变化是真性情的表现。为此,纪昀颇有知己之感。
纪晓岚的同窗好友还有一个董元度。董元度,字寄庐,号曲江,山东平原人。乾隆十七年进士。二人相识于乾隆十三年,交谊甚笃,有多首酬唱诗传世。董氏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入翰林作官后,仍常乞假外游。后仕途不顺,穷困而死,所以其诗多清婉而感伤。纪昀《戏赠曲江》诗中曾说他“疏狂全未减,落拓久无聊”,并称:“爱尔如兄弟,结交三载余。每怜同寂寞,相与惜居诸。”《阅微草堂笔记》也多次表示对董元度所禀持的“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处世态度推崇备至。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的乡试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晓岚一直是感激零涕、念念不忘的。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统勋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刘墉,字崇石,号石庵,刘统勋长子。刘墉在民间是个颇具知名度的人物,家喻户晓的《刘公案》就是表彰他的。刘墉比纪昀年长4岁,都是一代才子。相传刘墉当年参加殿试时曾有上乘表现。乾隆皇帝让其以自身驼背为题赋诗,他不无自嘲兼揶揄地写道:“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跃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和坤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他们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纪昀交游的名单当然远不止这些,还有像钱大昕、卢文弨、王杰、王鸣盛、朱皀、朱筠、王昶、洪亮吉等人,这些都是一代著名大师,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化脊梁。正是这么一批人,为盛世学术文化思潮的形成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治学为人“近人情”
纪昀为人宽厚,学识渊博,是乾嘉时期官方学术名副其实的****。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曾这样评论纪昀:“于书无所不通”。但他广博的学问与其通达的为人是相辅相成的。他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其《阅微草堂笔记》便每每以是否通情达理作为评论的标准。《如是我闻》(四)里便说:“圣人通幽明之礼,故能以人情知鬼神之情也;不近人情,又乌知《礼》意哉!”
纪昀论文有一个基本要求,这就是坚持“务取持平”的批评原则,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诗文作品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在他看来,“人生境遇不同,寄托务异,心灵浚发,其变无穷”(《瀛奎律髓刊误序》),所以,其是非得失,不可简单处理。他能比较公允地评价李清、钱谦益等人,对于文学史上各种流派也能够比较客观地加以评价。比如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纪昀就把他们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认真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另外,纪昀身为汉学大家,却没有一点门户之见。他最反对文人结社,而强调学术独立。他在《耳溪诗集序》中就曾说:“余天性孤峭,雅不喜文社诗坛互相标榜。第念文章之患,莫大乎门户。……朋党之见,君子病焉。”纪昀对出自性灵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是充分肯定的。
作为乾隆年间的一名封建正统文人,纪晓岚对文学创作的要求自然也是“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他也说“诗本性情”,但他所说的性情与别人有所不同,他强调的是植根于人之本性基础上的“本天而动”的“至性至情”。“诗之分葩竞艳,要皆发乎情思,抒乎性灵”(《冰瓯诗草序》)。他反对充满理气的文章,同时也反对不近人情的道学。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他就曾大力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和无情。
夙兴夜寐四库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在清高宗亲自主持下广泛展开。经刘统勋举荐,纪昀和陆锡熊出任总纂官。在纂修《四库全书》期间,纪昀曾得到过乾隆帝的许多赏赐,但也遇到很多麻烦。一次,乾隆帝发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中“有引李清、钱谦益诸说未经删削者”,而这部书当初是纪昀亲自校理的。于是龙颜大怒,专谕诘责纪昀:“何以并未删去?”令其速“删改换篇”,并“自行赔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库全书》复校完成,后发现大量讹误,乾隆帝又“令纪昀、陆锡熊两人一体分赔”。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六日,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缮告成。纪昀为此专门写了《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后收入《四库全书》卷首。全文条分缕析,词采飞扬,富丽精湛,被称为“集中第一篇大文字”。第二部《四库全书》完成于次年十一月,第三部完成于四十八年十一月,第四部完成于四十九年十一月。这即是内四阁《四库全书》。这四部全书当时分藏于大内(紫金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承德)文津阁及盛京(沈阳)故宫文溯阁。历史战火把文源阁的那一部化为了灰烬,其他三部现分别见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南三阁《四库全书》后分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同样由于历史战火的原因,扬州、镇江的那两部皆付之一炬,现仅杭州的那部尚残缺不全地存于浙江省图书馆。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纪昀又殚十年之力,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当时各纂修官每校阅一种书籍,便要撰写一篇提要,最后由纪昀、陆锡熊笔削考校、再三润饰。陆锡熊死得较早,主要工作是纪昀完成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视为纪昀学术文化思想的代表性文献。当时的大学者朱�在《纪晓岚墓志铭》中就说:“公馆书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全书总目》”(《知足斋文集》卷六);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亦云:“公一生精力,萃于《提要》一书”;张维屏《听松庐文钞》亦称:“文达一生精力,具见于《四库全书提要》,又何必更著书!”
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功不可没。全书共收录各种书籍达3503种,79337卷,存目达6783种。其中有380多种佚书是经过众多学者长期搜集失而复得的珍品。还有不少书籍,经过艰苦的考订而恢复了原貌。郦道元的《水经注》,便是经戴震精心研究而使长期混淆的“经”与“注”得以区别开来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颇有思想学术价值,介绍著录与存目书籍,写明作者名姓、所处时代、该书要旨和基本评价,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目录学著作。清人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曾这样评价《四库提要》:“窃谓自汉以后薄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莫有过于是编。”积平生精力研读《四库提要》的余嘉锡亦全面肯定其应有的学术价值:“嘉(庆)、道(光)以后,通儒辈出,莫不资其津逮,奉作指南,功既巨矣,用亦弘矣。”(《四库提要辩证·序录》)
但由于《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种官方行为,编纂指导思想受政治目的所左右,所以著录的书籍并非兼收并蓄,而有着严格的取舍标准。这在《四库全书》卷首的《圣谕》中说得很清楚。他们在对古代书籍进行辑佚、校勘、考辨等整理的同时,也在干着对不利于清朝的一些书籍进行销毁、删削或改易的不光彩勾当;在钩沉、辑佚、保存古籍的同时,也在破坏、摧残文化。其结果,不仅使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书籍遭到摒弃,而且使收录的一部分书籍尤其是宋元以后的许多具有异端色彩的书籍失去了原貌。从此意义上说,也是一次文化浩劫。如对明代李贽的言论,清政府就不仅把他的著作列为焚毁书目,而且直斥李贽“非圣无法,敢为异端”,“为小人无忌惮之尤”。(《四库提要》卷五十史部·别史类存目《藏书》提要)再如对屈大均等那些强烈抵触清朝人的作品,自然尽在销毁之列;至于偶有一二语伤触清朝而又气节凛然的明代遗民作品,则稍加“酌改”即为我所用。(《清高宗实录》卷1095)其政治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据官方上报的数字统计,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销毁、抽毁的书目多达2600多种,其实际情况恐怕还不止这个数字。
阅微草堂度晚年
《阅微草堂笔记》是继《聊斋志异》之后出现的又一部有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由于纪昀当时特殊的身份,加之为人通达、学识渊博而诙谐,另外他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滦阳消夏录序》)的写实手法,所以艺术风格独特。
《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约40万字。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该书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该书是纪晓岚十年心血的结晶,又是纪晓岚晚年心灵世界的反映,也从某一个侧面显现出清代中期纷繁复杂的时代文化风貌。该书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晓岚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小说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花妖狐魅,几乎无所不包。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作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书中有些怪异奇谲的故事,虽然充满了因果报应、祸福天定的迷信思想和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但也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清中叶的某些人生实相,并触及到当时某些社会弊端,不仅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而且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思想倾向。
《阅微草堂笔记》有不少故事章节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朽和黑暗,道学家的虚伪和卑鄙。如官吏的营私舞弊、草菅人命;有的貌似正人君子,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卑鄙下流。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如《滦阳消夏录》(六)第十则,作者就借山中“鬼隐士”之口,生动地描绘出幽冥世界亦如人间世道,充满了相互倾轧和追名逐利,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朽。《滦阳消夏录》卷四则写“有两塾师临村居,皆以道学自任”。在公开场合,他们“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暗里却互相勾结,丧尽天良,谋夺寡妇田产。
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不少篇章揭示了处于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及悲惨境遇。作为乾隆皇帝的一个文学侍臣,纪晓岚虽缺乏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但他忠实记录传闻的写作精神及其正义感,在某种程度上也透露了他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滦阳续录》(五)就讲到一件既令人心酸又使人深思的事情。河北沧州有个董华,家里穷得无立锥之地,以卖药卜卦为生,“一母一妻,以缝纫浣濯佐之,犹日不举火。”适逢这年又发生了大饥荒,更使董家雪上加霜,全家人奄奄待毙。无奈之下,董华只好“鬻妇以求活”。在这则故事里,作者对那名“万不得已而失身”的女子没有丝毫的指责之意,反添几分同情和理解,真实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阅微草堂笔记》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有“过于议论”之嫌,“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但其中不少形象化的寓言和讽喻性的故事还是颇为生动风趣的,甚至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如是我闻》卷三写一“相见辙讲学”的翰林官员,别人也以为他“崖岸高峻”,美名在外。没想到,他也竟会因没有及时接受来宾的送礼而“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人物表里不一的个性特征和心灵世界,着实让人难以忘怀。另外诸如《姑妄听之》卷二“河中寻兽”之类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也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纪昀虽把《阅微草堂笔记》视为“消遣岁月”(《滦阳消夏录序》)的一部闲书,甚至也很难与《聊斋志异》相媲美,但它不蹈旧辙,自成一家,风格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纪晓岚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
……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很多朝代,几代人做高官,都是很正常的。
只要能力足够,品行也可以,皇帝不是昏君,大臣又不至于功高震主,这种父子甚至几代人的高官,都是不奇怪的。毕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高官的子弟,总是有更好的基础。人脉也广,也更容易接触到君主,而且一般来说,晋升路上不会有什么大的阻碍。
不说世家时代的五姓七望,就是世家没了以后,这种情况也很多见。宋代有陈省华父子,皆为高官。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如果不是死得早,也会和他父亲纳兰明珠一起,父子两代高官的。纳兰性德的弟弟,也做到了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当然了,最牛逼的大概还是《延禧攻略》里的傅恒,他和四个儿子,包括其中最有名的福康安,可以说权势都很大。汉族官员类似的也有很多,比如李卫父子、岳钟琪父子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