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的夫人是谁, 叫什么? 为什么电视剧里的纪都 是光棍 ?

纪晓岚的夫人是谁, 叫什么? 为什么电视剧里的纪都 是光棍 ?,第1张

  马月芳应该是他的第一夫人

  考证戏里戏外纪晓岚:体胖、嗜肉、娶六房妾

  http://enttomcom  2002年12月15日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王健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播放引来了又一阵纪晓岚热,北京电视台透露,该电视剧的收视率达到了神话般的21%。为什么这部历史喜剧有如此的吸引力,剧中的纪晓岚究竟和历史中的有什么区别,纪晓岚魅力何在?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该剧编剧之一邹静之和纪晓岚的第六代孙纪清远。

  “容易”对“色难” 真人比剧中人更机敏 

  历史上的纪晓岚以机智、耿直而著称,现今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他的才思如何敏捷,学识如何广博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也着重反映了他机智的一面。该剧编剧之一邹静之先生称,历史上纪晓岚之机智,才思之敏捷更盛电视剧。虽然电视剧中也花费了很多笔墨来描述这一点,但限于情节只能表现其中的一部分,短短的一部电视剧不足以反映纪晓岚精彩的一生。例如,清野史中记载,当年乾隆皇帝曾称《论语》中“色难”二字最难对仗,纪晓岚说容易,乾隆问为何容易,晓岚答正是用“容易”二字来对仗“色难”,短短的二字对,就让人拍手称绝。像这些精彩的典故只有在书中读来时细细品味,才能捕捉到纪晓岚才思之敏捷,文采风华。

  纪晓岚是大胖子 和珅是美男子 

  据考证,《清代野记》、《清代殿试考略》、《清代七百名人传》、《清史列传》、《清史稿》等清代文献中都有记载,纪晓岚是个大胖子,喜欢用大烟袋锅子。公木先生写的《纪晓岚传》中也提到,纪晓岚从三十岁以后开始发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清史专家、《和珅评传》的作者冯佐哲先生曾经提到,和珅是乾隆年间著名的美男子,精通满、汉、藏等多种语言,尤其擅诗文。乾隆用人不仅要能干的,还喜欢长得漂亮的。

  邹静之认为,《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一部新派古装戏,有严肃的内涵和戏剧化的表现,没有必要完全按照史实来演,收视率证明观众还是喜爱这部戏的,况且纪晓岚到底有多胖也无从考证。纪晓岚后人,纪氏第六代孙纪清远也对记者说,电视剧虽然对纪晓岚的形象进行了一些加工,但还是比较艺术地再现了他的风范,有一定的真实性,没有理由让体型也要再现。

  平生爱吃肉 与夫人感情融洽 

  纪晓岚不但才华四溢,也风流倜傥,《啸亭杂录》等书记载,纪晓岚常年不食五谷杂粮,专食肉类,每晚必有妻妾相伴而眠,而且活了八十多岁,身体十分康健。一些清朝的野史中也提到纪晓岚八十岁还“好色不衰”,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还赏赐给他四名宫女云云。如此众多风流情趣,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都没有表现,为什么呢?

  邹静之解释说,这部电视剧主要是描写纪晓岚、和珅、乾隆三人之间的故事和冲突,当初写剧本的时候也曾试图加入几个女主角,后来发现非但不能让电视剧更加精彩,反而使剧情更加混乱,主线不清,所以最后就省去了。纪晓岚、和珅、乾隆三人之间的段子和包袱已经很多了,足以吸引观众,再加上感情戏有画蛇添足之嫌。至于纪晓岚是否真的好色,邹静之表示现存这方面的记载都是野史上的,没发现正史有这方面的说法。纪氏第六代孙纪清远先生认为,据史书记载,纪晓岚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官至礼部尚书的大学士来说是很正常的,没有反而不正常。纪晓岚很讲感情,他有一房妾名为文鸾,是他从小青梅竹马的朋友,他和夫人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很和谐,这在封建社会来讲是很难得的。

  纪清远说,纪晓岚的才华和耿直是毫无疑问的,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些特点,民间才有如此众多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才会有现今大量以纪晓岚为主人公的电视剧。历史人物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正是因为真实,历史中的纪晓岚才会与《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一起永存于世。

  另一文 妻妾成群纪晓岚

  随着《铁齿铜牙纪晓岚》地一部部上映,一时之间出现了纪晓岚热,人们也开始从电视剧中一点点地熟知其这位大清第一才子。

  纪晓岚是大清第一才子,但不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大清第一风流才子。但在电视剧中,纪晓岚始终是老哥一个,给人的影响倒像是一个终身未娶之人,这可是在枉费他风流之名。

  纪晓岚17岁成婚,之后除极少数的日子里(如被发配乌鲁木齐),可以说是每夜都夜不虚度。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不善鳏睡,否则双目红肿”。

  纪晓岚的一生,身边有许多女人,每一个女人都有着一段故事,都有着一段令纪晓岚刻骨铭心情。纪晓岚风流,但他不薄幸,我相信,纪晓岚身边的妻妾一辈子都不会后悔,他们爱过纪晓岚。

  1、纪晓岚的初恋。

  纪晓岚的初恋可以追溯到他11岁,当然那个时候他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但他知道,他喜欢和那个小姑娘在一起。

  那个小姑娘叫文鸾,是纪晓岚的四叔买回来的丫鬟。纪晓岚在看到她第一眼时,便对她产生了好感。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欢欢喜喜地玩耍、做游戏,过着两小无猜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转瞬即逝,就在纪晓岚12岁那年,他和母亲及兄弟姐妹被父亲接到了京城,临行前,他将一串自己心爱的玛瑙扇坠送给了文鸾。这串扇坠自然不能算是定情信物,但足以看出文鸾在纪晓岚小小的心中却占有一席之地。

  当纪晓岚再次见到文鸾的时候,已经是5年后的事了。纪晓岚以由天真顽童变成了偏偏少年,文鸾也由活泼女孩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纪晓岚参加回乡探亲的日子里,文鸾几乎刻刻伴随左右,两个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

  一天夜里,纪晓岚要文鸾对对子,于是出了“海棠”两字,文鸾对了句“山药”。纪晓岚又加了个字“嫩海棠”,文鸾对了“老山药”,纪晓岚又加字,成了“带叶嫩海棠”,文鸾也加字道“连毛老山药”,纪晓岚接着加,变成“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回道“半截连毛老山药”,纪晓岚还不罢休,又加道“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一笑,道:“腰上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终于,纪晓岚加上了他最想说的三个字“我爱你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说着将文鸾搂在怀里,文鸾开始不知所措,随后将纪晓岚推开,轻声说道:“我怕你腰上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

  文鸾的怕是有道理的,丫鬟出身的她是不能成为纪晓岚的正室的,她对纪晓岚说道:“昀少爷,如果你真心喜欢我,将来就纳我作妾吧,我将来一定好好服侍你。”文鸾的话对纪晓岚是个激励,纪晓岚也知道,文鸾永远不能成为他的正室,能纳她为妾,也是心满意足了。

  就这样,纪晓岚娶了东光马家的**马月芳。纪晓岚回京的时候,曾想将文鸾一同带回京,但纪晓岚的四婶李氏怕耽误纪晓岚的前程,加上纪晓岚新婚不久,便叫纪晓岚等过个一年半载在接她过去。孰料纪晓岚在乡试落地,接文鸾的事只得放在一边,换来的是三年的寒窗苦读。终于黄天不负苦心人,在乾隆十二年丁卯科的乡试中,纪晓岚一举夺魁,中了解元,这才想起要接文鸾,但不幸的是,文鸾已于三年前他乡试未过之后去逝了。

  话要说回到三年前,纪晓岚名落孙山,便没有去接文鸾,文鸾的卖身期限已经到期,但她仍愿意留在纪府,而李氏也有意成全,便再没将文鸾当作丫鬟看待,反而给她准备金银首饰,打算将她送去京成。岂料此时文鸾的父亲来到纪家,竟索要一千两银子的身价,李氏气愤不过,索性让他将文鸾接回去,就这样,文鸾在回到家后便一病不起,不久就含恨而去。

  文鸾的死对纪晓岚的打击很大,文鸾的一颦一笑总是出现在纪晓岚的脑海中,即使是到了纪晓岚晚年时候,还常常想起当年与文鸾在一起的事。他还特意在阅微草堂的寝室前种了两株海棠,来纪念文鸾。

  纪晓岚和文鸾是那种青梅竹马的爱意,纪晓岚初涉情场,但却是以一个悲剧收尾,这样的痛,是让他一生都难以忘却的,我相信,纪晓岚爱了文鸾一生,虽然人鬼殊途,天各一方,但那种年轻时的感觉,时时都会出现在纪晓岚的梦中,毕竟这也是纪晓岚的初恋。

  2、相濡以沫之人

  纪晓岚17岁再次回到故乡。17岁,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了。在崔尔庄内的卢、马、牛、陈、唐、高六大家族中,有才无貌者,或是有貌无才者居多,唯缺才貌双全之人。纪晓岚四叔告诉纪晓岚,东光马旭亭家有女才貌双全,但求婚者必需答上马家**所出的题方可。纪晓岚在少时,便是河间府内有名的神童,一听要应试,更加跃跃欲试。

  终于,在纪晓岚通过童生试,取得秀才出身之后,纪晓岚的父亲同意纪晓岚去提亲的想法。

  东光马家的祖上便是马致远,世代书香门第。马家向来重才,到马府求亲必得过了马家**的试题才可。

  马旭亭很早就听说过河间神童纪晓岚,见他来提亲,又是仪表不凡,很是高兴,心下便已有几丝同意,无奈其女马月芳非要出题选郎君,便只好让这河间神童一试身手。不多久,马月芳的试题呈了上来,一副对联写道:“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这对联表面说说数字,但数字衬在八卦当中,又以乾坤暗指婚姻,实为难对。纪晓岚略加思索,提笔写道:“鸾九声,风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也是说数字,用鸾凤和鸣道出提亲必成。马月芳见到下联后,心想纪晓岚果然名不虚传,但终身大事不可草草而定,便又出了一题,她写下一首诗叫纪晓岚来句读。纪晓岚见到诗后,只见之上写着:

  “月中秋会佳期下弹琴诵古诗中不闻钟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归古庙中宰相运心机时修得桃源洞与仙人下盘棋”四十八个字。此诗若是七言律诗,应是五十六个字,现下正好少了八个,纪晓岚皱了皱眉头,思索了一会,恍然大悟,道:“断出来了。”于是便将诗念了出来。这首诗是首藏头诗,每句诗的第一句,作了前一句的一部分,如此推测,正确的读法应为:“八月中秋会佳期,月下弹琴诵古诗。寺中不闻钟鼓便,更深方知星斗移。多少神仙归古庙,朝中宰相运心机。几时修得桃源洞,同与仙人下盘棋。”

  当纪晓岚念完诗后,只听马月芳的丫鬟回道:“**同意婚事了。”

  不久纪晓岚便和马月芳成了亲之后的几十年来,马月芳一直是纪晓岚的贤内助,尤其是在纪晓岚发配乌鲁木齐的那段日子,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拮据,入不敷出,全靠其勤俭持家,方能维持家用。但也因劳成疾,此后身体大不如从前,时常大病。

  最终在纪晓岚72岁那年,马月芳一病不起,与世长辞。纪晓岚改用了《兰亭序》的一段话,悼亡马月芳。

  “如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即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虽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一段文字,将几十年的夫妻之情尽写其中,如果说纪晓岚于文鸾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爱,那么纪晓岚与马月芳的爱是相伴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爱。

  3、侍姬郭彩符

  郭彩符13岁便成为了纪晓岚岁的侍妾,十分的贤惠。纪晓岚生性滑稽,常常喜欢开些玩笑,但往往有时有些玩笑开得并不得体,郭彩符便常常叮嘱纪晓岚少说些玩笑话。郭彩符曾经给纪晓岚生过几个儿子,但都夭折了。只留下一个女儿纪韵华。纪韵华后来嫁给了当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发生,追查到了卢见曾的头上,郭彩符苦求纪晓岚设法帮卢见曾一把,于是纪晓岚将一撮盐、一撮茶叶装进一个空信封,封好令人送到卢府,其意暗示,盐案亏空查(茶)封。

  卢见曾便即使将欠款补上,并将财产转移,等到查抄的人来时,贵重物品早已转移他处。后来此时为乾隆所知,若换作常人,早就可定位欺君之罪而灭九族,但乾隆还是法外开恩,将纪晓岚发配乌鲁木齐。

  之后纪府便几乎陷入瘫痪,全仗马夫人持家有道,方度过难关。后来马夫人因劳成疾,郭彩符便悉心照料,纪府的担子又落在了她的肩上。

  纪晓岚被召回京后,马夫人的病逐渐好转,但郭彩符又一病不起。后来有一位郎中来给她诊病,不料庸医害人,郭彩符的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之后己经求医都不见好转,她死的时候只有37岁。

  纪晓岚痛恨庸医害人,便写了一个匾和一副对联给了那郎中。匾上写道“明远堂”三字,据纪晓岚之意说:“不行焉,可谓明也矣;不行焉,可谓远也矣。”此二句本为《论语》中的话,不行之意是行不通,不能得逞的意思。纪晓岚的话意在叫那郎中不再行医害人,便是“明远”。而对联则用了杜甫《兵车行》与李商隐《马嵬》的句子,道:“新鬼含冤旧鬼哭,他生未卜此生休。”嘲骂庸医害人。

  4、再一次打击

  郭彩符死后,纪晓岚身边缺少人照顾,于是他的四婶李氏、三嫂陈氏在河间买到一个沈姓穷苦人家的女儿,将他送到京城。纪晓岚见了十分喜欢,给她取名明玕。纪晓岚看明玕,总有一种看文鸾的感觉,对纪晓岚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纪晓岚常在圆明园当值,离家太远,索性在海淀买了房子,称之为槐西老屋。在收拾屋子时,重新糊窗户,用的是夏布,明快解释又透气凉爽,明玕忽然间想到一个对子,便说于纪晓岚听,那对子是:“夏布糊窗,个个空明诸葛(格)亮。”纪晓岚一时没有对上,后来一再思索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下联。一时间,这个对子变成了绝对。知道两百余年后,人们才用梅兰芳的名字对出了下联。“幽香满院,郁郁畹华梅兰芳。”其中畹华是梅兰芳的字。

  从此纪晓岚对明玕越发的疼爱。天意弄人,在纪晓岚68岁的时候,明玕大病,偏巧此时纪晓岚当值圆明园,不能回家,心里十分惦记明玕。就在明玕病危的那夜里,纪晓岚梦见她。

  他梦见自己带着明玕在圆明园,他和明玕坐在秋千上,秋千来回地荡着,明玕开心地笑着,笑声十分灿烂。突然间,绳子断了,两人一齐跌落在地上,纪晓岚惊醒,发现有只铜瓶掉在了地上。

  第二天傍晚,纪晓岚终于得以回到阅微草堂,得知明玕昨夜病危昏厥,后来忽然醒来,对其母沈氏说,她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去了海淀的槐西老屋,和纪晓岚在一起,可是忽然听到打雷的声音,之后便醒了。

  纪晓岚听后,忙问是什么时候,沈氏说明玕醒来的时间,正是他梦到和明玕荡秋千、被惊醒的时间一样。

  明玕见纪晓岚回来,十分高兴,取出自己的一张画像交给了女儿梅媛,眼睛里含着泪花,对纪晓岚说道:“晓岚,我想了一首诗,你帮我写下来吧。”

  纪晓岚忙叫人取来笔砚,只听明玕念道:

  “三十年来梦一场,遗容手付女收藏。他时话我生平事,认取姑苏沈五娘。”之后最后一滴泪水低落枕上,但嘴角挂着微笑,悄悄地走了。这年明玕只有30岁。

  明玕的死,对纪晓岚来说,是继文鸾与长子纪汝佶死后最大的悲痛。那段日子里,无论在朝还是在家,再也听不到纪晓岚爽朗的笑声。他心里,总是想着明玕在世时的快乐时光。好多天,他都对着明玕的遗像发呆,甚至涔涔泪下。

  纪晓岚身边还有几位侍妾,像马月芳的陪嫁丫鬟倩梅,像他的侍妾玉台,还有乾隆皇帝赏给他的宫女蔼云、卉倩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要说清朝的第一大贪官,那非和珅莫属。和珅从小小的门荫入仕,一步一步慢慢爬升高位,经李侍尧一案他更是名震四方,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其权势更是得到了巩固。要说这和珅敛财取之无尽,但他还真是有真本事的,精明强干,能算计,处事圆滑,就是靠着这些优势他才能坐稳领班军机大臣等职位。

传闻和珅敛财的钱富可敌国,在乾隆死后,嘉庆帝赐死和珅时就清点过他的所有财产,黄金白银加上珠宝和名贵字画等,和珅的总财富竟然超过了清政府15年的总财政收入,可见这位贪官为官多年敛了多少财。和珅的高位职务为他敛财带来了便利,他经常借着各种由头找机会把自己的荷包填满。凡是可以挣钱的机会他都不会放弃,经常靠着自己的地位权势举办各种聚会收礼钱等。这和珅如此大胆也不是没有理由,乾隆宠信他也是有缘由的,身为天子的大臣,乾隆对于和珅贪财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键是和珅很会投其所好,也比较忠心,有能力,很多事情还需要依靠他来解决。

回顾和珅的一生,也算是传奇人物,早年的他并没有家庭的依靠,三岁便没了母亲,九岁没了父亲,小小的年纪就和弟弟相依为命。幸亏他们得了一老家丁的收留才不至于被继母扫地出门。深知贫苦艰难的他一直勤学苦读,精通各类书籍和满汉蒙藏几种语言,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之所以这么爱财估计也和早年的经历有关。平步青云后的他很快便学会了如何理财,对于敛财之道他也算是取之有“道”。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穷的时候无人问津,富裕的时候多远的亲戚也会找上门,这句话完美的应验在了和珅的身上。据说,当得知和珅在京城深受皇帝喜爱,仕途无量的时候,他的那些远房穷亲戚们都巴巴的赶着上前投奔。这些亲戚们前来也不是为了钱财,反而是为了谋个好职务。

对于这些人,那么精明的和珅自然不会白白相助,再者这些人根本没有能力,想要为他们谋个出路也谋不出,不好直说劝退的他便想了个法子,让这些穷亲戚们自动退出。这法子便是和珅让他们帮忙给他“晒银子”!半月后亲戚都走了。某天,和珅把亲戚们都叫来,打开了地窖,里面白花花的银子闪到了众人的眼,和珅叫众人给他晒银子。这亲戚们也不知道他是何意,也不敢偷拿,老老实实地晒上了银子,晚上和珅带人称银子时还说不对劲,晒了一天竟然一两也没少,看来银子的水分还很多,还得继续晒。

接下来一帮人就给和珅晒银子了,半个月下来竟然没少一两,和珅天天念叨,一人烦了便在一天偷拿了200两,接着又有人照着拿银子,差不多被拿了一千两后,和珅对着大家说道没有好工作,大家先行回家吧。众人这才明白这不过是和珅的计而已,哪里想为他们谋职务啊!在这之后,也没有亲戚再来找他帮忙找工作了,和珅便是靠着这个法子劝退了那些前来巴结的穷亲戚们。

和珅是个大贪官不假,不过和珅也有些能力,办事机灵又变通。每每都能让乾隆帝龙心大悦,自然就非常受到乾隆帝的喜爱。

 

和珅是清朝贵族出身,可他父母早亡,家道也开始衰败,所以和珅年少时,生活非常清苦。用现在的话说,他典型就是少爷的命,下人的身子。不过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勤奋好学,为人又聪明机灵,和珅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能力出众且相貌堂堂。他很快就谋得一个差事,成为一名皇城侍卫。原本没有任何根基的和珅也就是一个小侍卫。偶然一次机会,乾隆帝看到和珅,一表人才的和珅给乾隆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快和珅升官为三等侍卫,御前侍驾。可见这古往今来,不管男女,这颜值都很重要。他虽然还是侍卫,可是这御前伴驾可就是天子近臣,前途不可限量。

和珅早年在乾隆帝身边,所以他对乾隆帝的喜好非常了解,所以他投其所好,因此才得到乾隆帝的欢心。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他文治武功都不差,他与康熙统治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而且他还是个爱好广泛的君王,诗词歌赋,古玩字画,天文地理等等,他都有涉猎。他晚年还自称为十全老人,可以说,乾隆帝是个有才之人,但也是个有点自恋的帝王。

和珅在乾隆帝身边做侍卫的时候,将乾隆帝的喜好摸个一清二楚。乾隆帝喜爱诗词歌赋,他就将拜读所有的诗词歌赋,乾隆喜爱收藏古玩字画,他也收藏这些古董,乾隆爱好研究经史,他就花功夫研读古籍,总之乾隆喜爱什么,和珅就学什么。而且他只学得皮毛,不深入探究,这样每每伴驾之时,乾隆帝的话他总能接的上,而且因为他只是略懂皮毛,既不会盖过了乾隆帝的风头,也能与乾隆帝有共同话题,所以乾隆帝就非常喜爱这么一个跟他志趣相投的和珅了。

当然除了这样会拍马屁讨乾隆帝开心以外,和珅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每每乾隆帝交给他的事情,他总能办得非常漂亮。和珅在清朝还是负责外交事宜的要员,乾隆时期,英国曾经派使臣来清朝。这西方与东方礼仪文化相差很大,再加上清朝闭关锁国,对海外之事也不是非常了解。对于清朝来说,与这西方的外交事情,可比国内政事麻烦的多。国内的事关上门怎办都好办,这国外的事,有点差池就是丢人的事,而且还丢到了海外,搞不好还能引发战事,皇家的事都没有这事烫手。可和珅就办得不错,连英特使马戛尔尼也称赞他办事周到,可见和珅能力有多强。

而且平时乾隆帝要是有什么台面上为难的事情,不用说,给和珅一个眼神,和珅就悄悄地给办了,还一定会办得让乾隆帝满意,乾隆帝用着和珅也得心应手,所以乾隆帝怎么能不喜爱和珅呢?所以乾隆帝不仅是喜爱和珅,他也离不开和珅,所以才会这么宠幸他。

懂得“边际效应”理论,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人们拥有的越多,真正能够使人得到刺激、产生兴奋感的程度却越少。这种情况就好像吸毒一样,越往后,就只能增大注射的剂量,才能产生相同的兴奋度。贪官们无休止地敛财,原因也在于此。

墨子讲过一个故事讽刺楚王,说一个富人有好马好车,却去偷窃邻居家的破车破衣服。墨子的故事是讽刺楚王贪得无厌想要吞并宋国的行为,不过这种“富人偷破烂”的心理却在历朝历代都有所表现。

富人们的逻辑是:财富越多越好,为得到财富付出的费用应该是越少越好。现在有不用付出成本就可以得到的财富,所以,应该不计后果地多拿。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逻辑推理,使得这般平时视绫罗绸缎如粪土的贵族们丑态百出。但这种富人偷破烂的情结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在这种错误逻辑下身败名裂的达官显贵可谓是不计其数。

清朝的和珅是贪官的代名词。和珅是满族正红旗人,姓钮祜禄氏,家世低微。他自己是文秀才出身,稍通文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充当三等侍卫,似乎难有出人头地之日。没想到他的堂堂仪表帮了大忙,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在检阅侍卫时发现了他。

和珅时来运转,不久升任御前侍卫和副都统。这只是他一连串好运的开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接连升为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兼步军统领,兼北京崇文门税务监督。四年后,他从户部侍郎升为尚书,副都统改为都统,内务府大臣之上加衔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之上加议政大臣、御前大臣,兼理藩院尚书,取得了皇帝之下独一无二的最高权力和最高威望,乾隆帝并且把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之子,君臣两人结成儿女亲家。

和珅在历史上是以贪污而闻名的,他贪污几乎达到了毫无廉耻的程度。一位叫做汪如龙的官员送了他几十万银两,谋求肥缺。和珅立即回报,汪顶替了另一位官员征瑞做了两淮盐政。征瑞每年向和珅贡献十万两,可是眼睁睁地看着汪如龙得宠,霸占自己的官职,心中不悦,向和珅质问:“和大人,吾每年也向国家(此国家乃和珅之家也)贡献白银十万两,贡献如此之丰,何以迁我边关”和珅抓住他的双手,用自己的双手盖在征瑞手上,笑眯眯地说:“别人的贡献更大。”征瑞自然无话可说。江苏吴县有个叫石远梅的人,专门贩卖珍珠,每个珍珠外面用赤金包裹成丸状,大粒值两万金,次等万金,最便宜的也值八千金。官员争相购买,向和珅进献,为的是保官升官。

上门进献也非易事。有位山西巡抚派其下属携银二十万两,专程赴京给和送礼。可是连去了几次,也没人接待。一打听才明白,即拿出五千两白银,送给接待的人,这才出来一个身穿华丽衣服的少年仆人,一开口就问:“是黄(金)的,还是白(银)的”来人说是白的,少年仆人吩咐手下人将银子收入外库,给来人一张写好的纸柬,说:“拿这个回去为证,就说东西已收了。”说完,扬长而去。送去那么多银子,连和珅的面也没见上!和珅把持朝政二十余年,像这样的事,俯拾皆是。

和珅贪污也是大小通吃,敛财的手段也是无所不用。他为了创收,甚至连北京的崇文门税官都愿意担任!和珅所定的税率几乎高达到雁过拔毛的地步,寻常百姓宁愿绕道而行,也不愿过其门。为了更好地控制京城税务,和珅打破惯例,兼任了本应由内务府掌管的崇文门税务监督。有了和珅的控制,崇文门便天下知名了,清人记载:“天下榷税之关,以京师崇文门胥吏最侈且暴。”为了征税,甚至连进京朝圣的官员,赶考的举子都不放过!清人陈焯在其笔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崇文门税收情况可见一斑:“凡外吏入都,官职愈尊,则需索愈重。大臣展觐,亦从无与较者。吴江陆中丞以山东布政使陛见,关吏所索过奢。公实不能与,乃置衣被于外,携一仆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税为’既入,从故人借衾褥,事竣还之而去。”可见,崇文门税吏在行人带随身衣服时都要收税,而且,即使是外省大官亦不留丝毫情面。

和珅为什么能够得到乾隆的长期眷顾,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就连他贪污多少财物,从清朝到现在还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次日,嘉庆帝命和珅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实施软禁。接着下了一道圣旨,命令着实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及幕后庇护之人。当天就有大臣领会到皇帝的意图,于是弹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断地送到嘉庆帝手中。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立即下令逮捕和珅入狱。

和珅家产之富,向为街巷茶余所乐道,有人估算大约有一千万两银子,有人估算是两千万两银子,最高估算是两万万两银子。正因为和珅家产如此之富,民间谚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无限制、无节制的欲望,导致了无休止的盘剥,这正是级差地租的表现。古人说“网开一面”,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无休止的掠夺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可惜利字当头,大多数人都无法去理性地选择应有的策略。

和珅的家人奴仆也富得惊人。他们凭借和的权势,疯狂敛财。据统计,和珅的家奴多达1200余人,为他管理钱庄、店铺、馆舍、经营土地、服侍他的日常生活,包括为他警卫。如家奴刘全有资产20余万两,他与另一个姓马的家奴,共有房产182问,金银古玩价值368.6万两,至于衣物、器皿、洋货、皮草、绸缎、人参等,总计值白银155万两;另有土地600余顷,当铺10处,本金120万两。和珅宅中太监呼什图,抄其家时,现银就达十余万两,抄出谷物11065石。奴仆暴富如此,和珅之富有,用所谓的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和珅作为乾隆的第一宠臣,兼任的职务达到数十项之多,就是凭借他正常的俸禄和皇帝的各种赏赐也就可以过上人上人的生活。而事实上他聚敛这么多的财富,如果按照正常的花销,就是几十代人也用不完,而就钱财本身来说,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聚敛太多,也没有用处,只会遭人妒恨。对于这个道理,历史上贪图钱财的人都非常明白,他们可以在官场上呼风唤雨,专横跋扈,可以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他们的智商不可谓不高,但为什么像和珅这种人对钱财方面却看不透,却有一种敛财癖呢

这种疯狂的敛财行为,可以用现代经济学来解剖。经济学有一个概念,那就是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工资是三百来块钱的时候,如果一次增加一百五十块的工资,人们都非常兴奋,觉得工资实在是涨得太多了。可当人们拥有六百多块钱的工资了,如果又增加一百五十块钱的时候,人们兴奋的感觉就不会像第一次那么强烈。当人们拥有一千五百块钱的工资时,涨工资时还是加一百五十块,人们就会觉得太少,说不定还会产生埋怨心理。这就是说,人们所拥有的越多,真正能够给人们带来边际效应或者说能够使人得到刺激、产生兴奋感程度的却越少。

而人们为了追求边际效应,就得不断地加大对量的追求。这种情况就好像吸毒一样,越往后,就只能增大注射的剂量,才能产生相同的兴奋度。贪官们敛财,就好像与所追求的兴奋感进行一场博弈,他们要求的是获得财富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兴奋感,而财富越多,这种满足和兴奋就越难以得到,为了得到它,就必须不停地进行掠夺,恨不得把天下的财富都聚积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就产生了那种富人偷破烂的心理,不管自己拥有多少,只要不在自己手中,就要想方设法将它们弄到手。

只是在这种博弈中,贪官们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们的财富越多,但单位财富产生的单位边际效应越小,要想得到他们最初一无所有时获得第一笔财富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他们为了追求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不可能,只有永不停息地贪污,永不停息地与内心的贪欲博弈,直到最后身败名裂,才会醒悟到“人生一梦,万物归空”。

从私人方面 传说乾隆与他父亲的一个妃子有段韵事,以为和是那个妃子的转世。再者人年纪大了多少会宠爱会说话的。

从当朝看 自古朝廷有忠有奸 ,留着和能达到平衡,这是帝王术。

为了儿子 乾隆只子登基后很快除去和,大快人心。所以不排除乾隆是为自己的儿子铺路,给儿子提供一个收买人心的机会,让他树立明君形象。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清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袭世职。

乾隆时任军机大臣,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

其略有文采,相貌英俊,善于察颜观色,乾隆对其极为宠任。其执政20余年,植党营私,招权纳贿。

嘉庆即位后,俟乾隆卒后,列二十款罪将其押入大牢,责令自杀,并抄没家产。

清朝一个著名的外交家薛福成,他写的一本书叫《庸庵全集》,他这《庸庵全集》里面专门有一节,这一节的题目叫《查抄和珅家产清单》  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纯金,大金元宝100个,有人说才100个,我没说完,1000两一个,100个,多少,十万两;小银元宝56600个,这也不多啊,100两一个,566万两。银锭900万个,900万个,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铜钱,150万文。还没完呢,吉林人参600余斤,玉如意1200余柄,皇上家有多少?他们家有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还有珍珠,您那珍珠不算,我说的珍珠是桂圆那么大的珍珠,人家记的就是桂圆大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看来还是红宝石值钱,银碗40桌,咱就算一桌10个,谁家一桌才摆10个啊,银碗40桌,珊瑚树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那时不是这么记的,三尺有余,珊瑚树11支。还有,纱缎绸罗,绫罗绸缎,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4300匹,毛呢哔叽20000板,狐皮550张,貂皮850张,还有其他的皮又各种粗细皮56000张,铜器和锡器361000件,名贵瓷器10万件。还有床,什么床,成炕的床,满炕就是一个床,一张床,什么床,金子做的,镂金八宝炕床24座,西洋钟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家人606名,妇女600名。查抄时曾经把和珅的家产编为109号,其中26号已估价的价值多少钱呢呢?价值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还有83号没估价。如果按我们估价的再一算,又应该有8亿多两,那也就是说和珅的家产一共有多少,一共有11亿两,11亿两是一个什么概念,还真不好说。

  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7000万两,11亿,什么概念?

不管影视剧还是小说故事里,和珅都是以一个反面人物形象出现:油头滑脑、不学无术、贪得无厌,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人们一说起和珅,也都表示不耻和鄙夷。和珅除了是贪官,千方百计地搜刮了大清朝二十年银子之外,还有什么令人厌恶到不能忍受的行为吗?和珅除了贪和奢侈,其实也有他的可爱或者优秀的地方。

  多才多艺的和珅

  据嘉庆年间整理的《和珅列传》了解,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儿时的和珅天资聪颖,勤奋而有才华,且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公元1780年,和珅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曾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暹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包括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都是由和珅全权处理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处理得比较漂亮。与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斗智斗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乾隆一生喜爱做诗,爱摆弄书法,且书法作品很见功力。和珅为了拍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在诗文和书法方面下了不少工夫,比如他的字跟乾隆的很是相似,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因此乾隆后期的一些诗匾便是和珅代笔的。据考证,如今挂在北京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即为和珅代笔。

  和珅的文章也写得像模像的。据史料记载,和珅被关进牢狱的第七天,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大牢中写下一首绝命诗,题为《上元夜狱中对月》:“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馀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夜月,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暂且不说他的悔意有多深,单从这首的文采来看,如他自己所认为的,他是有才的。当然他的下场不能完全如他所说,归咎于他才华的超众,因为他的贪婪不是他的才华导致的。不过他的才华,倒是让他在乾隆年间,做到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热爱家庭的和珅

  和珅是清朝刑部尚书冯英廉的上门孙女婿。和珅娶了冯英廉的孙女冯氏后,一直对冯氏很好。虽然正史中对和珅与冯氏的记载很少,但正史野史有记录的都没有说他对妻子不好的。和珅晚年得子,但一岁多就夭折了,冯氏为此深受打击,一病不起。为了冯氏早日恢复健康,七夕之夜和珅摆香烛跪了一整夜,祈求上天保佑冯氏平安。

  按理说,晚年的和珅比皇帝都富有,他要再多的女子也可以得到,却依然对人老珠黄的冯氏那么在乎和痴情,由此看,和珅也是个爱家庭的有情人。

  而且,冯氏去世后,冯氏生前所居住的寿椿楼的一切摆设都原封不动,也不让任何人去居住。和珅作了很多诗来纪念冯氏,时常去寿椿楼凭吊和怀念冯氏。

  乾隆年间,《红楼梦》得以公开刊行并保留下来,和珅也是有功劳的。《红楼梦》在当时叫《石头记》,还属于禁书,和珅每天去向太后请安时,都不忘给太后说说《红楼梦》里面的故事,太后越听越入迷,便让和珅那书来看看,和珅才告知太后是禁书,不可看。太后当然不肯相信。母命难违,后来乾隆皇帝也不得不让《红楼梦》流传开来了。

  借用纪连海先生的话来结束此文,“历史上的和珅的确是个大贪官,贪到至今所有的人都只知道他是贪官,却不清楚其实和珅也有其优秀的一面。”历史是公正的,和珅是个大贪官不假,他有着本真的一面也不假。不恶意诋毁,也不蓄意歌颂,我们只是面对真实的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

提起和珅这个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王刚先生饰演的那位“和胖子”!不得不承认,王刚先生的演技是一流的,把“和胖子”演得坏到了极点、却让人恨不起来,反而觉得有些“可爱”。但是,“和胖子”是“和胖子”,与真实历史上的和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真实历史上的和珅到底如何呢?是大奸还是大忠?亦或是……

和珅的发迹

和珅出身正红旗满洲,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出了不少清初的大咖,如额亦都、遏必隆父子就姓钮祜禄氏。但是,和珅家这个钮祜禄氏与遏必隆家那个钮祜禄氏似乎并没有太大关系,即便有,血缘应该也相当疏远了。但和珅也不是普通老百姓,他是妥妥的“官二代”,而且是“高官二代”!和珅的父亲常保曾经担任过副都统之职,武职正二品,地位仅次于驻防将军、都统和绿营提督,也算得上是清王朝的高级官员了。

只可惜,和珅命苦,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并没有沾到自己这位高官父亲太多光。不过,和珅并没有像一些八旗子弟那样,月月领粮米,提笼架鹰、游手好闲。反而刻苦读书,后来还考入了咸安宫官学深造,不仅熟读经史子集,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称其为“学霸”也不为过。但是,和珅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参加乡试却落榜了。

就在这个时候,天上掉下一个大馅儿饼,正好砸中了和珅,名落孙山的他承袭了祖上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轻车都尉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的一个等级,正三品待遇。换言之,和珅就算什么事也不干,也可以享受正三品待遇!要知道,清朝各省的按察使也不过正三品而已。

但和珅并没有满足于此,反而自降身价、屈就谋了一个正五品的三等侍卫之职,而这也为和珅后来的发迹埋下了伏笔。在担任三等侍卫之后不久,和珅入选粘杆处侍卫,拥有了接近清高宗(乾隆帝)的机会。聪明的和珅不失时机地在清高宗面前卖弄了一把学识,因而得到了清高宗的赏识,成为了清高宗的“仪仗队”侍卫。在担任侍卫仅仅三年以后,和珅便成了御前侍卫,清高宗的“贴身保镖”!

不久之后,在清高宗的提携之下,和珅出任了正蓝旗满洲副都统,算是追平了自己的父亲常保。乾隆四十一年,和珅出任户部右侍郎。同年又入选军机处,成为了军机大臣,正式步入权力中枢,这一年和珅二十六岁!在这个岁数,现在不少人才刚刚大学毕业,可人家和珅却已经是副部级官员并且进入了权力中枢军机处!比比吧,汗颜吗?反正本人不敢比,也比不了……

和珅的崛起

如果说此前和珅多少还沾了点儿父亲常保和祖上的光,之后就全靠和珅自己了。在出任户部右侍郎短短三年之后,和珅便不断升迁,坐到了候补御前大臣(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的位置上。乾隆四十五年的“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再一次给了和珅机会,在整个查案过程中,和珅处置得法、不卑不亢,硬是把堂堂大学士、总督给拉下了马!自此,清高宗对和珅的办事能力刮目相看,愈加重用。不久之后,和珅出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处行走。旋即又正式升任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全面超越了自己呢父亲常保并开始了“开挂”的人生。

过了没多久,清高宗又把最喜爱的十公主(和孝固伦公主)许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并让和珅出任了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加之圣眷正隆,上门送礼、行贿之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和珅沦陷了……个人对此持不同看法,和珅地位低微、急需大量银子铺路往上爬的时候没有贪污纳贿,反倒是位极人臣之后却开始腐败起来了,这显得有些不太正常了,不是吗?个人更倾向于和珅是在效法萧何,以自污求自保。

人生的巅峰往往是衰落的开始,和珅位极人臣、权力鼎盛,如果再刚正不阿、不结党营私,恐怕第一个不放心的就是清高宗了!一旦清高宗对和珅产生猜忌,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不是吗?试想,因为有了和孝公主这个儿媳,清高宗对和珅赏赐无数,他又位极人臣、不需要再花钱铺升迁之路,难道会缺钱吗?和珅不差钱,也不需要那么多钱!那么,只能有一种解释,他是在效法萧何,以自污求自保。

此外,清高宗对和珅贪污纳贿的态度也非常值得玩味。和珅虽然权势熏天,但却做不到只手遮天,换言之和珅贪污纳贿清高宗心知肚明。但是,他却保持了沉默,视若无睹。为什么?很简单,这本就是君臣之间的默契:“你贪心说明没有野心,你没有野心我用着自然放心!”退一万步讲,就算和珅掏空了整个国库,只要清高宗一声令下,抄了和珅的家,任他和珅富可敌国,还不都是清高宗的?后来的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不正是如此吗?当然,清高宗对和珅也并不完全放心。因此,到后期时,清高宗基本上完全收回了和珅手里的兵权,尤其是和珅的胞弟和琳去世之后,和珅在军中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了。这就是后来清仁宗(嘉庆帝)可以轻松拿下和珅的原因所在,个人甚至认为,这就是清高宗的政治布局,他早就准备牺牲和珅了。

不得不承认,和珅是一把理财的好手!面对所谓“乾隆盛世”虚假繁荣下早已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出身户部并长期分管户部的和珅硬是东挪西借、挖地三尺,给清高宗提供了数次南巡和成就所谓“十全武功”所需要的、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仅此一点,就无怪乎和珅能够平步青云了。乾隆四十九年,三十四岁的和珅升任协办大学士,这是纪晓岚临死前才被清仁宗“赏给”的职位!两年之后,和珅再度升迁,出任文华殿大学士。清朝不实行“宰相制”,但通常默认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事实“宰相”地位。换言之,和珅三十六岁便成为了清王朝的“宰相”!

再两年之后的乾隆五十三年,和珅进爵三等忠襄伯,达到了彼时文臣的巅峰。清初文臣爵位普遍偏低,雍正年间的名臣鄂尔泰、张廷玉,其爵位也不过伯爵而已,伯爵基本上是彼时文臣的最高爵位了。但是,和珅的升迁之路远没有结束……

和珅的结局

乾隆六十年,清高宗为践行早年的承诺“在位时间不超过祖父清圣祖(康熙帝)”,不得已选择了“禅位”。可是,权力欲旺盛的清高宗并不打算交出权力,嘉庆元年清仁宗虽然成了皇帝,权柄却牢牢把控在清高宗手中。如此一来,父子矛盾无可避免。清高宗毕竟年事已高,八十多岁的人了,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和儿子勾心斗角。于是,和珅成了清高宗制衡清仁宗的一把利器,不仅进爵一等忠襄公,时人甚至戏称和珅为“二皇帝”!

或许有人要说了,难道和珅不知道清仁宗早晚要掌握实权的吗?他为何不及早改换门庭倒向清仁宗?不是和珅不想,而是没有机会、不可能。自嘉庆元年起,和珅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清高宗的把门恶犬,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帮清高宗牵制清仁宗。如果和珅的政治态度有些许暧昧,他根本活不到嘉庆四年!彼时的和珅虽然权势熏天,但手里却没有兵权,清高宗想杀他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般,和珅明知是个坑,也不得不往里跳!

当咬清仁宗的恶犬,和珅好歹还能活到清高宗去世。不当咬清仁宗的恶犬,和珅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都很难说!换言之,到这个时候,和珅其实已经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所以,清仁宗后来拿下和珅时几乎没有遇到太大阻力。为什么?因为和珅早有有心理准备。说白了,清仁宗和和珅都让清高宗给算计了,他心里只有他自己,连亲儿子都信不过,和珅算什么?该舍弃时清高宗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嘉庆四年阴历正月,清高宗驾崩。随即清仁宗便以二十条大罪拿下了和珅。被拿下五天之后,和珅被赐死,从清高宗去世到和珅被赐死,前后总共不超过一个月。一代权臣和珅,就这样让清高宗父子给玩了,清高宗拿和珅制衡清仁宗,清仁宗拿用杀珅立威,父子双赢,倒霉的只有和珅……

不过,清高宗对和珅这条“忠犬”还算是心存仁慈的,因为和孝公主的缘故,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虽然日子过得并不舒心,起码人还活着!也算是清高宗对和珅这条“忠犬”的最后一丝怜悯吧,好歹给他留了后。可惜的是,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的儿子夭折了……最后和孝公主只得过继了一个儿子福恩作为丰绅殷德的嗣子,承袭了和珅祖上留下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一切恢复原状。早知如此,和珅还不如当初就守着这个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安安稳稳过日子呢,到头来他的“后代”还是只剩下这个三等轻车都尉……

综上所述,和珅早年发迹和崛起凭的不只是阿谀奉承,这个人的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清高宗可不喜欢养废人,更何况还是一个家世背景并不那么深厚的废人?如果和珅知会溜须拍马,恐怕很难在清高宗面前长期不倒、平步青云。

到达巅峰之后的和珅,实际上就已经被清高宗纳入了权力格局的布局之中,清高宗需要他来制衡清仁宗,以防自己步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尘!到这个时候,和珅基本上已经被清高宗吃得死死的了,他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明知是个坑,也不得不往里跳。可怜和珅聪明一世,最后还是让清高宗父子给算计了,活着被算计,死了还被利用、成了清仁宗立威的工具!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下的家当也落得个“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到头来,和珅什么也没捞着,剩下的只有祖上留下的那个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40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