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小伙与路人吵架1分钟,被隔离14+7,哪种情况还有可能成为密接?

杭州一小伙与路人吵架1分钟,被隔离14+7,哪种情况还有可能成为密接?,第1张

杭州有一个小伙子与路人吵架一分钟,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事,却让自己成为了密接者。而这个小伙子也要按照当地的防控要求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以及七天的居家隔离,有很多的网友对男子进行调侃,这一次可以说是能够真正的让小伙子认识到吵架的后果。除此之外,大家平时在购买东西或者是跟陌生人进行交谈的过程当中,也是很容易会导致自己成为密接者。

虽然在争吵的过程当中,双方都佩戴了口罩,但因为双方的距离是比较近的。可能会出现飞沫传播的现象,再加上后续男子摘口罩或者是消毒工作没有做到位,因此也是很有可能会导致自己成为密接者。成为密接者的原因可能是非常多的,比如说确诊患者来到了这个地方购买东西,而后续我们也来到了这个地方,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密接者,只要大家同处于一个空间当中,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导致自己成为密接者。

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多地的疫情是比较严重的,所以说,各地对于疫情的防控管理也是非常的严格。小编也要告诉大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时不要随意的跟他人进行争吵,还有就是下出行的过程当中,要减少与陌生人的接触,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对方是否确诊了。

在疫情开始爆发的时候,确诊人员会有一系列的症状,但是现在有很多的无症状感染者,所以说从外表看上去这些确诊人员跟正常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但可能这些确诊人员已经被感染。确实是因为现在的疫情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如果成为了密集人员的话,那么大家也是需要进行将近一个月的隔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排除危险。

随着疫情风险地区的增加,路人甲随时可能躺枪密接与次密接,密接、次密接到底如何判定呢?且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怎么说。

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密接判定标准有两个基本要素:距离+防护

其一,近距离接触。一般情况下,以1米社交距离视为安全距离,当然,吵架、大声交流、咳嗽、打喷嚏例外。

其二,防护措施。这里的防护主要是指口罩。所谓有效防护,就是指戴口罩+规范戴口罩(口罩遮住口鼻)+戴合格医用口罩。因为,新冠病毒之所以被定性为呼吸道传染病,是口鼻黏膜有病毒感染之受体。至于眼部黏膜是否可以感染新冠病毒,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我们提倡戴面屏,更多的是为了避免“你的手不由自主触摸面部”。曾有研究显示,一个人每小时无意触摸面部(包括挖鼻孔、抠牙缝、揉眼睛、掏耳孔)高达17次以上,而并不是每一次触摸面部都会做手卫生!

密切接触者判定时,优先判定和管理与病例接触频繁、持续时间长等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对于较为复杂的病例活动场所(如餐厅、娱乐场所、超市等密闭空间场所),需结合场所监控录像、消费记录、场所类型、环境状况、通风情况、个人防护情况等综合研判,基于研判结果,可适度扩大密切接触者判定范围。

次密(密接的密接)判定标准

对与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同住、同餐、同工作(学习)、同娱乐(如棋牌、卡拉OK)等接触频繁人员判定密接的密接。

次密把握“四同”原则,当然,前提条件是在密接的基础上来判定。

判定原则:为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暴露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次密判定同样有2个要素:距离和防护,也就是说,当与密接近距离接触时采取有效防护是不属于次密的。

比如,医务人员为患者做治疗时,是无法保持距离的,但只要做好防护,就不属于密接与次密的范畴。

如果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救治患者却被判定为密接与次密,那就没人救治患者了,因为所有医务人员都会被误判为密接与次密拉去隔离了呀~~~呵呵!

  导语: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接触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就有被感染的风险。那么,大家知道密接和次密接的定义是什么?密接与次密接的意思是什么?

 密接和次密接的定义

 密接的定义是密切接触人员是指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出现前5天,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和感染人员处在同一时空有近距离接触,并没有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或者说根据当地的防疫标准,被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接人员特征的人,也将被视为密接人员。

 次密接的定义是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即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的第一次接触开始,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和密接接触健康码会变色吗

 会变色,变红码。

 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的人员其健康码颜色一般显示为红色,这类人群包括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近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同时应急处置疫情期间,其他需要紧急追踪隔离管理的高风险人员也是红码。

 国家卫健委不再判定次密接

 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

 ①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②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③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

 ④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得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后应如何做?

 第1步:就地隔离

 当“密接”独处时:立即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找一个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或移步空旷无人区域。

 如果正在单位或其他公共场所:立即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移步空旷通风处,在与他人无接触的情况下,告知现场工作人员相关情况,配合工作人员处置。

 如果正在乘坐公交车、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立即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告知车上工作人员(如乘务员、司机等),等候下一步处置。

 第2步:立即报告

 如实向当地街道社区或疾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如果“密接”和家人密切接触过,通知家人做好个人防护。

 告知工作单位,说明相关情况。

 第3步:耐心等待

 等待街道社区或疾控部门核实。如确为密切接触者,疾控部门会安排车辆转运至指定集中隔离点。

 第4步:配合流调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手机充满电,如果判定为“密接”,流调过程会十分细致充分,防止流调半途手机断电延误“次密”追踪。

 回忆行程、与人会面情况以及防护情况,以缩短流调过程,为进一步疫情防控赢得宝贵时间。

 当然,成为“密接”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感染,如果所有人把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这“防疫三件套”一件不落地穿起,相信更可能是虚惊一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08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