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情况是7个月的宝宝正是对外界的事物比较好奇的年龄,所以出现晃头的情况的话,也是比较常见的,不需要担心。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宝宝出汗了,头部痒痒,给宝宝清洗就好了。
孩子有可能是因为缺钙导致的这种头摇晃不稳的情况。建议你的这个情况,最好是给孩子口服一些龙牡壮骨颗粒,配合维生素ad滴剂进行治疗比较好一些。
这种情况下,还是不用担心的,这是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反应,不用特殊的处理。
但在宝宝发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避免他们受到外界的伤害。
宝宝摇头晃脑,常见以下几种情况:1、属于正常现象,多见于6月龄左右的宝宝,此时随着大运动及大脑皮层逐渐发育完善,宝宝可以自主控制头部运动,从而出现摇头晃脑,并伴有欣喜表情,多数无大碍,家长不要过多关注、逗引,否则会加重此现象。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除摇头晃脑外,多伴有枕秃、多汗、夜惊、夜啼、肋骨外翻、方颅等症状,经给予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后,会明显改善。3、中枢神经病变,如颅内肿瘤、脑炎等颅内压增高、头痛,使宝宝出现摇头晃脑现象,多伴有精神状态差、萎靡或嗜睡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小儿摇头晃脑可能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为疾病所致。
小儿摇头晃脑可见于很多情况,可为正常情况或不良习惯;也可能为疾病的一种症状。
⑴生理性:由于小儿前庭功能、神经系统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颈背部肌肉力量弱,所以小儿有时候会摇头晃脑的,此为正常现象,只要孩子生长发育正常,饮食睡眠良好,就无须特别处理,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消失。此外,小儿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其表达的欲望也逐渐增强,由于表达能力尚弱,小儿有时会以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在听到音乐的时候会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表示拒绝的时候也会摇头晃脑。另外,小儿模仿能力很强,如果身边有家庭成员或是电视里有人摇头晃脑,他也会跟着模仿。
⑵另外,需注意是否存在以下疾病,如抽动症、湿疹、中耳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等。其中抽动秽语综合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如挤眉弄眼、耸鼻摇头、清嗓子、犬吠声等,可因紧张、兴奋、疲劳、发热而加重,可因放松、专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病情分析:神经性头痛,又称神经机能性头痛,是临床各类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神经活动处于紧张与疲劳状态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大脑功能活动紊乱的疾病、
意见建议:中药可选用消遥丸或冲剂、元胡止痛片、正天丸等。
首先,你家宝宝出现摇头是什么时候,是睡前还是入睡后?因为如果是睡前出现一般属于正常现象,这是宝宝潜意识睡眠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另外缺钙也会表现出睡眠不安宁,出汗多头痒所以躺着的时候喜欢摇头磨头。还有的小孩是因为不良习惯或者是颈部肌肉痉挛导致等。建议还是就诊检查一下,明确是否存在小儿抽动症的表现,这是需要积极治疗的。
宝宝频繁摇头,一般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也有可能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导致小儿钙吸收不好,或钙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小儿出现的不自主抖动的现象。两种可能都有,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维生素D以及微量元素的检测,根据小儿体内血清维生素D浓度的检测,以及微量元素当中钙具体的情况给予小儿进行补充。维生素D的补充除了进行口服药物治疗之外,最好的方式是通过阳光日照,日照时最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也是最有利于小儿钙吸收的一种方式。钙的口服可以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或者碳酸钙颗粒都可以,钙与维生素D要同时进行应用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适度的摇晃,对安抚宝宝情绪和促进宝宝发育很有好处,但不知妈妈是否了解,针对不同月龄的宝宝,最好根据每个月龄特有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不同的摇晃姿势,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宝宝身心发育。
宝宝最喜欢富于节奏的“摇摇”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呼吸、心跳等生理机能都在按照一定的节奏运行。特别是婴儿,当他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每天就在听着妈妈有节奏的心跳声,所以在出生后,有节奏感的摇晃令他们感到熟悉,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因此,按照一定的节奏来摇宝宝,会让他感到特别舒服。建议妈妈一边唱着歌一边摇宝宝,因为唱歌时妈妈的摇晃节律会自然稳定在一定的节奏上。另外,妈妈的歌声能营造出愉快的氛围,让宝宝感到放松。除了有节奏的摇晃,在和宝宝交谈时,妈妈使用抑扬顿挫富于节奏的音调,讲话的速度配合宝宝呼吸的节奏都能使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摇宝宝”三大安全准则注意观察宝宝表情:当摇晃宝宝做游戏的时候,妈妈一定要留意宝宝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确认宝宝是否感到舒服。如果宝宝哭了,表情看起来很害怕或是很抗拒的话,就需要暂停摇动,或放慢摇动的速度和频率,千万不要勉强。
谨防“摇晃综合征”:如果宝宝的头部受到突然强烈的摇晃或是长时间力度很大的摇晃(比如:汽车急刹车时的晃动,或父母生气时剧烈晃动宝宝),就可能出现“摇晃综合征”,导致大脑受伤。因此,在摇晃宝宝时,妈妈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和幅度,以免给宝宝造成伤害。
按照不同月龄特点选择摇晃方式:抬头、坐、站、走,不同月龄阶段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各有不同,根据这些发育特点,摇晃的幅度和时机也要有所调整,以保证宝宝的安全和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对于小月龄的宝宝,摇动要尽量缓慢和富于节奏,而对于月龄稍大的宝宝,妈妈在摇晃的时候就可以突然高一下或低一下,做一些出乎宝宝意料的动作,这样宝宝会更开心。
“摇宝宝姿势”分月龄指导方案从出生开始尝试1、横抱摇摇
把宝宝横抱在怀里,轻轻地按照一定节奏,随着妈妈的身体左右摇晃。这个姿势有很好的催眠作用,如果妈妈能同时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的话,哄睡的效果会更好。
2、竖抱摇摇
竖着抱宝宝,然后轻轻地举起他悠高高,宝宝会感到非常开心。上下方向的摇晃有助于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同时具有让宝宝从睡梦中彻底地醒过来的作用。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宝宝不会抬头之前,竖抱摇晃时妈妈一定要用手托住宝宝的后颈部,避免宝宝在摇晃时受到伤害。
从3个月开始尝试1、马步摇摇
妈妈竖着将宝宝抱在胸前,同时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弯曲膝盖,做出类似“蹲马步”的姿势。依照一定节奏,妈妈平稳地上下蹲起,让宝宝随着妈妈身体上下晃动。这样上下大幅度摇晃对宝宝来说是很新鲜的体验,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同时对妈妈的产后瘦身也很有帮助。
2、靠垫摇摇
让宝宝躺在靠垫上,妈妈前后左右摇晃整个靠垫。可以一边和宝宝说话一边摇。宝宝会抬头以后,妈妈还可以让宝宝趴在靠垫上,轻轻摇晃宝宝,大多数宝宝都会很喜欢这个游戏。
3、球上摇摇
妈妈坐在健身球上,让宝宝坐到自己的膝盖上,利用健身球的弹力摇来摇去。这个游戏的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将宝宝的重量转移到健身球上,所以即使是力气很小的妈妈也不会感到太疲劳。
从5个月开始尝试1、飞机起飞
妈妈坐在地板上,竖起膝盖,让宝宝趴在妈妈的小腿上。妈妈用手牢牢抓住宝宝,身体慢慢向后倒,直到躺下的姿势,同时抬起小腿,让膝盖弯曲成直角。开始时,如果宝宝感到害怕,妈妈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和宝宝轻柔地交谈,并注意动作的速度要尽量缓慢。等宝宝不再害怕,妈妈就可以尝试在每次用腿将宝宝举起时,再前后左右摇晃一会儿。
2、瞬间降落
妈妈两手撑住宝宝腋下,举起宝宝左右摇晃,重复几次后,瞬间快速蹲下。这种“瞬间降落”的感觉对宝宝来说绝对是一种很刺激的全新体验。但如果宝宝害怕突然下落,妈妈要在下蹲时尽量让宝宝紧贴自己的身体,以便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
从6个月开始尝试1、骑马体验
妈妈坐在地板上,伸直腿,让宝宝坐在自己的膝盖上。一边说“大马开始跑啦”一边有节奏地上下弹动膝盖。
2、被单悬吊
找一块柔软且结实的被单,爸爸妈妈分别用双手握住四角,将被单展开。把宝宝放在被单正中,爸爸妈妈轻轻摇晃被单。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上下摇晃宝宝,以免将宝宝弹出被单外,造成危险。另外,做“被单悬吊”游戏时,爸爸妈妈不要站得太高,尽量低一点,跪在地板上的高度是最安全的。
从7个月开始尝试1、妈妈秋千
妈妈上身放低,双臂下垂,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肩膀和屁股,然后像秋千一样左右大幅度地摇晃。注意一定要把宝宝抱牢,以免发生危险。刚开始的时候,妈妈可以尽量放低身体,摇晃的幅度也要小一点。如果宝宝表现出害怕和抗拒,就要马上停下来。
从8个月开始尝试1、举高高
妈妈两手撑住宝宝腋下,一边说“举高高!”一边把宝宝举起来,如此反复多次。开始时,不要把宝宝举得太高,不要超过妈妈的头顶。等宝宝适应后,再举高一点。如果爸爸陪宝宝玩这个游戏,不要用力过猛过大,避免将宝宝甩出去。
Tips:摇椅摇摇
利用具有摇晃功能的玩具来完成“摇摇”宝宝的工作,既好玩又能减轻妈妈的负担。常见的摇椅、摇篮都会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以外,汽车、婴儿车在前进时的轻微震动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很舒服的刺激,有很好的催眠作用。
为何婴幼儿容易因摇晃造成这么严重的伤害?小儿神经科医生表示,由于婴幼儿的头部约占全身重量的25%(成人的比例为10%),且婴儿脑部水分含量较高,比成人的脑部柔软、脆弱,加上颈部肌肉较柔弱无力,所以在被摇晃时,头颅骨内脑部很容易被扭曲、压迫,造成硬脑膜下血肿或蜘蛛膜下出血等严重的脑部伤害。 安抚、玩耍,要避免错误动作 发生摇晃症候群多半是因为宝宝哭闹不安,照顾的大人无法安抚或尝试让小孩安静,但不得要领时,因气愤加上挫折而失去控制,进而将小孩抱起,紧抓住婴幼儿,以双手置于两侧腋窝或抱住幼儿双臂,给予剧烈摇晃,时间通常持续515或20秒,而每秒可晃动24下,摇晃时,头部以颈部为轴心,造成脑部很多方向的受力及加减速度而受伤。 除了哭闹时的安抚之外,在与宝宝互动时,也可能发生类似伤害,例如和宝宝玩耍时,反复将宝宝抛向空中、抱着旋转、架在肩膀或背上摇动,甚至只是让宝宝骑坐在大人的脚或膝盖上晃动,无形中都可能造成伤害。 严重可能导致脑性麻痹、失明甚至死亡 婴儿摇晃症候群会因摇晃时间长短及程度不同而有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加上有些婴幼儿受到碰撞或被摔在硬物,也会有不同的征兆。主要症状包括:不安、嗜睡、不停的流口水、四肢无力、抽搐痉挛、呕吐,乃至呼吸加快、体温下降和心跳过慢,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其他也有合并视网膜出血、颅骨骨折、肋骨、锁骨骨折,以及头、脸或身体皮肤瘀血等状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