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散文

中秋节的散文,第1张

  1、中秋月(散文)

  从书中抬起头来,透过朝东而开的窗户,只见窗外一片淡淡的白色,一轮皎洁的圆月已经升起在夜空中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忽然想起今夜正是中秋,离家又是一年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缓缓从心底涌起,直上眉头。一个人的生活,每天忙于工作,不但把日子给过忘了,就连这朗朗的月光,也已久违多时。因屋里亮着灯,所以月光不能朗照进来,只能从窗户中看到她飘渺的丰姿。

  于是推开门出去,去享受这无边的中秋月华。

  门外是一块平地,再出去便是气象局的观测站,观测站四周的地里种了几畦碧绿的蔬菜。

  这是一个地处县城西南的山巅。

  走到山边,阵阵山风从脚下的城里吹来,直凉进心底,心中的苦闷与忧愁,都被吹散了许多。小小的晴隆山城,像是半个环儿,拥着气象局所在的飞凤山,站在山边,便可鸟瞰全城了。月光像蛋清一样柔嫩,像山泉一样清幽,从空中轻轻地笼罩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神秘而又和谐。

  脚下的山城显得更加秀气了。

  放眼望去,白天密密匝匝的房屋楼阁,这时全都处在朦胧这了,只见无数闪烁的灯光;而当它摇曳着到达你眼帘的时候,已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晕圈,显得柔和而恬静。在那盏盏的灯光下,此时一定是温馨而又甜蜜的,那欢聚在一起的家人,正共享着节日的喜庆。

  远处是一带远山,月光伸展上去,云与天起,把你的视线引向高处,引向茫茫的天际。我的心化作了一只轻快的小鸟,在月光下的夜空中月飞越远……

  儿时在家,这是正是全家最欢乐的时刻:吃过晚饭,一家人欢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圆圆的月亮从天边升起,一边吃着月饼、花生,、瓜子,一边听父母说一些关于丰收的话题;或是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在村子前后的田野间玩乐,在明亮的月光下跳皮筋,打夜仗,钻草垛,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可是这样的欢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好男儿志在四方”,我随着时间的列车浪迹天涯,一起玩乐的伙伴也为了生活四散而去,各有各的一片天地。这一份童年的温馨和喜悦,只有深藏心底,孤独是时候翻翻,也足以慰情聊胜无了。

  不时从远方驶来一辆辆远行的汽车,强烈的车灯划破夜空,划破了月光的宁静也和谐,随之又消失在月光的宁静中。它那沙哑的嘶鸣,经过月光的洗涤,袅娜着到达你耳里的时候,已不再是原来那单调机械的哀鸣,而成了喃喃的细语,混合着月光的温柔和夜的蜜语了。愿想在这苍茫的月下,自己就是这世间最孤独的人了,这时才知道,还有很多的人和自己一样,在这“月圆人更圆”的中秋之夜漂泊异乡,独自咀嚼着心中的苦闷和孤寂。我想那远行汽车中的旅人,这时也和我一样,在想念着家乡的亲人。

  一阵山风吹来,好象吹动了月光的轻纱,脚下的山城也好似随着月光轻荡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吟唱千古的名作,虽说写的是九九重阳,但这时想来却倍觉亲切。在这中秋之夜的飞凤山山巅,一个人看尽万家灯火,山风为朋,孓影做伴,心中的孤寂向谁述说,有谁知晓,又有谁能理解呢?今夜的此时此刻,家中年迈的父母能否知道,在这万里之遥的山城之巅,我正在想念着他们呢?

  会的!我不是曾经写到过“当你想家的时候,家中的亲人也在想你”的诗句么?……

  中秋月啊,请你把我心中的思念与祝福,带给家中的亲人,好么?这样想着,抬头间,月已当空,中秋的月色更加明亮了。一阵山风吹来,不觉有写凉。

  走进屋,夜已深深……

  2、那年中秋

  在一年的传统节日中,我最渴盼的,不是春节,而是中秋,最喜欢的,不是年糕,而是月饼。

  老家在热带,热带的四季不明显,每年,当村口那个小卖部月饼飘香的时候,便知道中秋快要来了,尽管竹木还是那么蓬勃,天气还是那么燠热。

  小卖部是镇供销社设在大队的一个分店,离学校不远,每天放学,不管口袋里有钱没钱,我都要到小卖部去呆一会儿,翻翻小人书,闻闻糖果的气息,打一回精神的牙祭。

  中秋一近,月饼的香气就弥漫了整个小店,店里卖的,是清一色的广式月饼,月饼的馅儿,除了花生芝麻核桃瓜子外,还有当地人最爱吃的香料黑榄仁。月饼包装简单,十个一摞,用白纸卷着,月饼的油透纸而过,香气也跟着溢了出来。有人买了月饼,掰开来吃,那香气就浓得令人直咽口水。

  那时我在念四年级,家贫,不到中秋那天,家里绝对不会买月饼,就是买,也只买一个,切成数块,几兄妹一人一角。

  那天,我实在想过一下独自一人吃完一个月饼的瘾,就把以前的旧课本捆了,拿到大队收购站去卖了两角钱,之后就兴奋地扑进小卖部去买月饼,可那个自称童叟无欺的店主却给了我一个缺角的月饼,我哪里肯干?正同他理论,进来一个人,我一看,是班主任韦老师,她手里提着一捆东西。我跟她打招呼,她只点点头,之后对店主说,买一摞月饼。我拿了那个有缺角的月饼正要溜出去,韦老师说,等等。之后把手中的那捆东西提到柜台上来,我一看,却是我刚才卖掉的课本。韦老师说,再穷也不要卖书,你把课本卖了,以后考初中,拿什么复习?说完,她把书和月饼塞给我,走了。

  我在店里呆了半晌,不相信这是真的,等我反应过来,走出小卖部,眼前只有空荡荡的村路在朝前延伸着,我看了一下小卖部墙上的扯历,永远记住了这一天:1977年9月27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那夜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皎洁的月光,照在身上,照在心里,直到今天……

  3、印度洋上的秋思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

  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

  来,低压的云夹着迷蒙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

  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

  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

  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

  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同时船烟正在莽莽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

  蟒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轮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

  迹。

  北天云幕豁处,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来问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

  扮得遍体光艳。但新娘依然姗姗未出。

  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

  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扰。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悦,默祷着月

  儿快些开花,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

  亲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华只是我脑筋里一个不曾实现的想象,直到如今。

  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

  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

  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我疑悲哀是人类先天的遗传,

  否则,何以我们几年不知悲感的时期,有时对着一泻的清辉,也往往凄心滴泪呢?

  但我今夜却不曾流泪。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

  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①来解剖这神秘的

  “眸冷骨累”。冷的智永远是热的情的死仇。他们不能相容的。

  ①契古特白登,通译夏多勃里昂(Chateaubriand,1768—1848),法国作家,

  著有《阿达拉》、《勒奈》等。其作品带有宗教感与原始主义意味。

  但在这样浪漫的月夜,要来练习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机一转,

  重复将锋快的智力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缱的诗魂漫

  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

  明月正在云岩中间,周围有一圈**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海上

  几百道起伏的银沟,一齐在微叱凄其的音节,此外不受清辉的波域,在暗中坟坟涨落,

  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

  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

  菁华。因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间的恩怨,哪一件不经过她的慧眼呢?

  印度的Ganges(埂奇)河边有一座小村落,村外一个榕绒密绣的湖边,坐着一对情

  醉的男女,他们中间草地上放着一尊古铜香炉,烧着上品的水息,那温柔婉恋的烟篆,

  沉馥香浓的热气,便是他们爱感的象征月光从云端里轻俯下来,在那女子脑前的珠串上,

  水息的烟尾上,印下一个慈吻,微晒,重复登上她的云艇,上前驶去。

  一家别院的楼上,窗帘不曾放下,几枝肥满的桐叶正在玻璃上摇曳斗趣,月光窥见

  了窗内一张小蚊床上紫纱帐里,安眠着一个安琪儿似的小孩,她轻轻挨进身去,在他温

  软的眼睫上,嫩桃似的腮上,抚摩了一会。又将她银色的纤指,理齐了他脐圆的额发,

  蔼然微哂着,又回她的云海去了。

  一个失望的诗人,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满面写着幽郁的神情,他爱人的倩影,在

  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动,他又不能在失望的渣滓里榨出些微甘液,他张开两手,仰着头,

  让大慈大悲的月光,那时正在过路,洗沐他泪腺湿肿的眼眶,他似乎感觉到清心的安慰,

  立即摸出一枝笔,在白衣襟上写道:

  月光,

  你是失望儿的乳娘!

  面海一座柴屋的窗棂里,望得见屋里的内容:一张小桌上放着半块面包和几条冷肉,

  晚餐的剩余,窗前几上开着一本家用的圣经,炉架上两座点着的烛台,不住地在流泪,

  旁边坐着一个皱面驼腰的老妇人,两眼半闭不闭地落在伏在她膝上悲泣的一个**,她

  的长裙散在地板上像一只大花蝶。老妇人掉头向窗外望,只见远远海涛起伏,和慈祥的

  月光在拥抱蜜吻,她叹了声气向着斜照在圣经上的月彩嗫道:

  “真绝望了!真绝望了!”

  她独自在她精雅的书室里,把灯火一齐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从东墙肩

  上斜泻下去,笼住她的全身,在花砖上幻出一个窈窕的倩影,她两根垂辫的发梢,她微

  澹的媚唇,和庭前几茎高峙的玉兰花,都在静谧的月色中微颤,她加她的呼吸,吐出一

  股幽香,不但邻近的花草,连月儿闻了,也禁不住迷醉,她腮边天然的妙涡,已有好几

  日不圆满:她瘦损了。但她在想什么呢?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

  尺的玉兰花枝上。

  威尔斯①西境一座矿床附近,有三个工人,口衔着笨重的烟斗,在月光中间坐。他

  们所能想到的话都已讲完,但这异样的月彩,在他们对面的松林,左首的溪水上,平添

  了不可言语比说的妩媚,惟有他们工余倦极的眼珠不阖,彼此不约而同今晚较往常多抽

  了两斗的烟,但他们矿火熏黑,煤块擦黑的面容。表示他们心灵的薄弱,在享乐烟斗以

  外,虽然秋月溪声的戟刺,也不能有精美情绪之反感。等月影移西一些,他们默默地扑

  出了一斗灰,起身进屋,各自登床睡去。月光从屋背飘眼望进去,只见他们都已睡熟;

  他们即使有梦,也无非矿内矿外的景色!

  ①威尔斯,通译威尔士,英国本岛南部的一块地方。

  月光渡过了爱尔兰海峡,爬上海尔佛林的高峰,正对着静默的红潭。潭水凝定得像

  一大块冰,铁青色。四围斜坦的小峰,全都满铺着蟹青和蛋白色的岩片碎石,一株矮树

  都没有。沿潭间有些丛草,那全体形势,正像一大青碗,现在满盛了清洁的月辉,静极

  了,草里不闻虫吟,水里不闻鱼跃;只有石缝里潜涧沥淅之声,断续地作响,仿佛一座

  大教堂里点着一星小火,益发对照出静穆宁寂的境界,月儿在铁色的潭面上,倦倚了半

  晌,重复拔起她的银舄,过山去了。

  昨天船离了新加坡以后,方向从正东改为东北,所以前几天的船梢正对落日,此后

  “晚霞的工厂”渐渐移到我们船向的左手来了。

  昨夜吃过晚饭上甲板的时候,船右一海银波,在犀利之中涵有幽秘的彩色,凄清的

  表情,引起了我的凝视。那放银光的圆球正挂在你头上,如其起靠着船头仰望。她今夜

  并不十分鲜艳:她精圆的芳容上似乎轻笼着一层藕灰色的薄纱;轻漾着一种悲喟的音调;

  轻染着几痕泪化的雾霭。她并不十分鲜艳,然而她素洁温柔的光线中,犹之少女浅蓝妙

  眼的斜瞟;犹之春阳融解在山巅白云反映的嫩色,含有不可解的迷力,媚态,世间凡具

  有感觉性的人,只要承沐着她的清辉,就发生也是不可理解的反应,引起隐复的内心境

  界的紧张,——像琴弦一样,——人生最微妙的情绪,戟震生命所蕴藏高洁名贵创现的

  冲动。有时在心理状态之前,或于同时,撼动躯体的组织,使感觉血液中突起冰流之冰

  流,嗅神经难禁之酸辛,内藏汹涌之跳动,泪腺之骤热与润湿。那就是秋月兴起的秋思

  ——愁。

  昨晚的月色就是秋思的泉源,岂止、直是悲哀幽骚悱怨沉郁的象征,是季候运转的

  伟剧中最神秘亦最自然的一幕,诗艺界最凄凉亦最微妙的一个消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中国字形具有一种独一的妩媚,有几个字的结构,我看来纯是艺术家的匠心:这也

  是我们国粹之尤粹者之一。譬如“秋”字,已经是一个极美的字形;“愁”字更是文字

  史上有数的杰作;有石开湖晕,风扫松针的妙处,这一群点画的配置,简直经过柯罗①

  的画篆,米仡朗其罗②的雕圭,Chopin③的神感;像——用一个科学的比喻——原子的

  结构,将旋转宇宙的大力收缩成一个无形无踪的电核;这十三笔造成的象征,似乎是宇

  宙和人生悲惨的现象和经验,吁喟和涕泪,所凝成最纯粹精密的结晶,满充了催迷的秘

  力。你若然有高蒂闲④(Gautier)异超的知感性,定然可以梦到,愁字变形为秋霞黯绿

  色的通明宝玉,若用银槌轻击之,当吐银色的幽咽电蛇似腾入云天。

  我并不是为寻秋意而看月,更不是为觅新愁而访秋月;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是

  丹德⑤所不许的。我盖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新愁:人是一簇脆弱而富于反射性的

  神经!

  ①柯罗(1796—1875),法国画家。

  ②米仡朗其罗,通译米盖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

  画家。

  ③Chopin,通译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④高蒂闲,通译戈蒂埃(1811—1872),法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

  ⑤丹德,通译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著有《神曲》等。

  我重复回到现实的景色,轻裹在云锦之中的秋月,像一个遍体蒙纱的女郎,她那团

  圆清朗的外貌像新娘,但同时她幂弦的颜色,那是藕灰,她踟躇的行踵,掩泣的痕迹,

  又使人疑是送丧的丽姝。所以我曾说:

  秋月呀?

  我不盼望你团圆。

  这是秋月的特色,不论她是悬在落日残照边的新镰,与“黄昏晓”竞艳的眉钩,中

  宵斗没西陲的金碗,星云参差间的银床,以至一轮腴满的中秋,不论盈昃高下,总在原

  来澄爽明秋之中,遍洒着一种我只能称之为“悲哀的轻霭”,和“传愁的以太”。即使

  你原来无愁,见此也禁不得沾染那“灰色的音调”,渐渐兴感起来!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她一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十月六日志摩

  于大洋之上寻求秋意,是诗人。

  诗人在大海上找到了秋色,那是月光。

  一海银波或低徊或咆哮,天幕“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先来问探消息”,而那珊珊

  晚来的新嫁娘,便是诗人等待已久的“月华”。这一片月色,如其说是自然界那“一泻

  的清辉”,毋宁说是诗人心中对人世的一片关注抚爱的辉光。

  自谓“好动”、“想飞”的诗人,在这篇记游性诗化意味很浓的散文中以他想象的

  翅膀遍走天涯,游思所及,情泪沉醉,诗魂绻缝,那一片“月色”微愁而慰藉。

  情爱是诗人不倦的话题。诗人选择了印度Ganges河边“一对情醉的男女”来承受他

  的月光的祝福。月之慈吻所至,烟篆柔婉,沉香浓郁,青春换取到的今生今世的这一瞬

  热烈而神秘。如画的场景让诗人的爱情理想得到某种诠释。

  爱之深,痛之深。失去的爱,失去爱之后的感觉同样令诗人迷恋。诗人笔下那一个

  “满面写着幽郁”的“诗人”,为爱人离去的背影而悱怨失意,欲泣欲诉。诗人抚慰的

  月光便充当了“失望儿的乳娘”。

  诗人永远是生命的同义词。这一个诗人自身,便总给人一种“永不会老去的新鲜活

  泼的孩儿印象”(郁达夫语)。这一片月光庇护一般抚摩着那个有着“温软的眼睫、嫩

  桃似的腮”的小小安琪儿之时,在生命和未来的眠床旁,诗人的“赤子之心”悄然掠过。

  而于那些深深浸*于生之绝望与重负之中的人们,月光“不可言语比说的妩媚”,

  只是平添哀愁和木然。面对那“面海的柴屋”中皱面驼腰的老妪以及伏于她膝上悲泣的

  **,那威尔士矿床附近被煤块擦黑面容、倦眠欲阖的矿工,诗人的同情之心,诗人安

  抚的月光,无奈地滑过泪所不能讲述的这一切。

  诗人当然忘不了整理出一片“静穆宁寂的境界”,让他的月光倦倚稍憩,那是一片

  不闻虫吟、不见鱼跃的静默之潭。大自然,永远成为诗人的灵魂憩息之所。

  无所不在的月色下,还有一个隐蔽的、为诗人情之独钟的美丽形象。那是一个窈窕

  的倩影,在静谧的月色中吹熄了灯火,倚窗而立,正应了诗人那句“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到谁家”。诗人想象她在精雅的书室中独自“瘦损”了。崇拜着爱情的诗人,

  不禁喟然神往:“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尺的玉兰花枝上。”

  这篇如诗如歌的“印度洋上的秋思”,字字句句、一点一滴浸润着诗人著称于世的

  万千柔情及其脆弱轻灵的气质。青春情酣的男女,恬然安睡的婴儿,独居雅室寂然消瘦

  的少女,临波流泪的失恋的“诗人”,长裙散洒幽咽饮泣的**,疲倦黝黑、沉重而漠

  然的矿工群像……在对这样一些或近或遥、具有疼痛感的意象的把握里,诗人纤细的感

  触或游移流连,或喟叹沉吟,丝丝缕缕总关一个“情”字。情醉的青春一瞬、早已久远

  的儿时酣梦固然无以忘怀,而诗人心头永驻不散的薄雾,更是人世难言的失落与不幸。

  那“亮晶晶的月亮”,在诗人心目中便不由轻漾着悲喟、轻染着泪痕了。

  “盖因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新愁”,诗人之“愁”,贯穿大洋上的秋思。这

  一种“悲哀的轻霭”、“传愁的以太”,令诗人兴感之下不由慨然长叹:“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浪漫地搔爬呵!”难载这许多愁,那同一轮秋月,初时在寻觅秋意

  的诗人眼中即如外貌“团圆清朗”的新娘,而待秋愁骤起,竟不免成为颜色幂弦、行踵

  踟躇的“送丧的丽姝”了。诗人不能不惑喟人生的变幻难解:“秋月呀!/我不盼望你

  团圆。”而到文末,“美满的婚姻和丧礼”这“不谐之和”,便沉重地一统于诗人不禁

  兴起的以诗结句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故结尾“但愿”便推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转眼又是中秋节了,和你在一起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还历历在目,而现在早已是物是人非,你曾说过时间会证明我们的感情,我们脆弱的感情在时间的考验里夭折了,

  又是一年的中秋,看着你以前写的文章,一个人独自伤心,想着远方的你此时此刻好吗,还有没有想起远方的我,我们的缘分虽然短暂,回忆却是最美的 ,也许一切都是注定了的,

  也许是我们相隔太久没有见面,也许是我们本来就已经惭行惭远,也许感情本来就是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他对我的感情一天比一天地显得那么的苍白~

  没有一种情感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中秋节,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我家阳台上赏月。爸爸还为我们准备了月饼、石榴、梨子等食品,为我们赏月做好了准备。

  傍晚,我邀请的小伙伴陆续来到我家。大家围着圆桌坐着,吃着食品,谈笑风声。渐渐地夜幕降临了,这时钟圆月大叫起来,怏看!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月亮象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一层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俯视,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就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象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我和伙伴们望着这盏挂在夜空中的明月,畅想着议论着。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层白的簇拥下隐没了。多扫兴啊!我们只得耐心地等待着“月亮姑娘”再一次出来。

  过了一会儿,月亮出现了,这会儿我们发现明亮更加晶莹剔透,它是那样纯洁,那样明亮,真是美极了。我们凝视明月,隐约发现月亮里还有无数灰白的山。我的伙伴周端,情不自禁地讲起《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她讲得声声有色,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有过了一会儿,天边飘起一片白云,掩住了月儿的秀丽面容,月儿立即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射出来,在白云四周镶成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从月亮下面轻轻地流过,月光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有在远远的天边,看得见一两颗星星。

  举目远眺皎洁的月光,把湖边的柳树照得雪亮,象铺了一层白霜。月亮影子象映在湖面上,湖面形成一层亮晶晶的波,闪闪烁烁,好象游龙似银鳞,被大家称为小文豪的方亮,望着这美丽的景色,诗兴大发,双手后背,踱着小方步,情不自禁地诵起古诗,床前明月光,疑视地上霜……

  过了一会儿,月光又消失了,夜已经很深,可大家仍在一起谈论着。谈到长大后的理想,我们都希望自已当宇航员,坐在宇宙飞船在天空遨游,登上月球开发宝藏,来为人民服务。

  大家望着天空,盼望月亮重新出现。

  忆中秋

  对中秋节有感觉始于一首老歌:“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一块月饼一片心……”我照着音乐课本,在玩具小钢琴上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弹唱。小学作文,常模仿范文写什么在阳台小桌摆满瓜果糕饼,一大家人边听故事边赏月。妈妈说我胡编妄想:“咱家的中秋什么时候是那样过的?”对呵,我二十几年的八月十五如何度过的?

  中秋总与月饼相伴。儿时家里每年只买得起三块钱一封的开县冰薄,妈妈吃饼圈而把多冰糖、芝麻的中心柔软部分留给我。偶然换口味买个千层饼,我一心想瞧馅料是什么,酥松的饼皮剥一层又一层没完没了,我大惑不解,恨恨地把饼扔了。一年爸爸厂里发放六个盒装月饼,我们拿两个送给六楼生病的婆婆,她握住我妈的手差点掉泪:“我儿子媳妇吃月饼也从没想过分我一角啊。”南京冠生园事件之后,月饼身价大跌,我渐渐熟识各种口味,其中最爱桂花及牛肉。去年或许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原本大块的牛肉比头发丝还细小难觅。

  中秋总与雨水相伴。八九岁跟着爸爸到巷口乘凉,忽然几滴水落在脸上,以为是楼上空调制冷水,然而更多水珠劈头盖脸洒下,伴随雷声滚滚,爸爸忙抱起我往楼里跑,刚进家门,却云开月出。此后中秋月几乎十年难一见,哪怕头天晴空万里,十五晚必定凄风冷雨。记忆中仅有一年,桔红色的满月早早从对岸山顶升起,如牛郎织女提的灯笼徐徐移过长空,照亮整个天幕,照亮大街小巷彩旗招摇似的红叶橙花的黄桷树,照得长江水“半江瑟瑟半江红”,照得阳台那盆栀子花的影儿也在地上转动。我披衣在门边看痴过去,第二天即感冒了,就着月饼喝苦药。一康复,又坐到门口秋风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色永看不厌啊。

  中秋总与国庆相伴,与家人相伴。零七年临近中秋父母打起冷战,晚上推开窗户,街上的雾气与家中的阴霾同样浓重,空气弥漫呛人的煤烟味儿,我压抑得想大喊:下一场大雨冲走迷雾吧!到十五,气氛逐渐舒缓,晚间全家终于坐在一起和气地看中秋晚会。阳光驱散雾霾,我们忙碌准备着大舅一家来过“双节”。前年是大舅孤零零前来,因为有“三高”,他只同意要半块月饼,我递上两块,他很高兴地吃完。那是他在人世与我家共度的最后一个中秋。2009年八月十五,要办的事情悬而未决,身体也一度不适;心里明白日子是一年年比预想的好得多,可人总需要新鲜空气与发展空间的,我深感被目前的生活禁锢了。真是极不快乐的一个节日。

  又到桂花飘香时节,回顾一年前,那时我的世界其实拥有着今朝不可复制的单纯、宁静。这个三天假期,我从网络中走出,静静倾听交通广播放老歌、聊月兔;三口人围桌吃母亲做的可口的家常菜;央视中秋晚会比往年精彩充实;三伯和伯母送来月饼,我很喜欢大家摒弃喧闹安静说话的这样子……心中幸福装得满满的,也越发懂得“珍惜”二字。所谓节日,就是人生旅途一个个驿站,提醒我们幸福的存在,供给我们坐下小歇,好更加坚定地继续行进日复一日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1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