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和小米有区别吗,为什么

小麦和小米有区别吗,为什么,第1张

  当然有

  小麦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小麦属约2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欧洲南部。小麦属通常分3系:①原始的一粒小麦,为2n=14的2倍体植物,具AA组染色体,小穗含1枚谷粒,面粉用来制麦片。②二粒小麦,小穗含2枚谷粒,面粉供制糕点,染色体为AABB组,2n=28的4倍体植物。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的杂交种是不育的。③栽培的普通小麦,小穗含谷粒3~5(~9)枚,生产可制面包的面粉,系由山羊草属、广义的冰草属和小麦属3个属的种类杂交形成的,染色体组为AABBDD是2n=42的异源6倍体植物。原产地在亚洲西部幼发拉底河流域,是公元前7000年小麦的主要产地。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国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小麦的世界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栽培谷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麦种植最广,占全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硬粒小麦的播种面积约为总面积的6~7%。生产小麦最多的国家有苏联、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为成熟小麦还可入药治盗汗等。小麦皮治疗脚气病 。

  二氧化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药名小麦(《神农本草经集注》)

  蒙药名 宝古代(《四部医典》)

  别名 浮小麦

  学名 Triticum aestivum L (禾本科)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一120厘米。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状披针形,长10一20厘米,宽5一10毫米。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一10厘米,宽约1厘米,穗轴每节着生1枚小穗;小穗长约l0毫米,含3—5小芝,两侧鹾扁,侧面向穗轴,无柄;颖卵形,近革质,中部具脊,顶端延伸成短尖头或芒;外稃扁圆形,顶端无芒或具芒;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颖果卵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具短毛,腹具纵沟,易与稃片分离。花果期7—9月。

  分布 全世界广泛栽培。我国北方各地均栽培。

  产地产量 内蒙古各地栽培。产量极多。

  入药部分 秋季采收果穗,晾晒,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取成熟果实(小麦)、未成熟果实(浮小麦),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 颖果长圆形,两端略尖,长至6毫米,直径1.5—2.5毫米。表面浅黄棕色或**,稍皱缩,腹面中央有一纵行深沟,顶端具黄白色柔毛。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弱,味淡。商品有时带有未脱净的颖片及稃,颖片革质,具锐脊,顶端尖突;外稃膜质,顶端有芒,内稃厚纸质,无芒。

  鉴别 颖果横切面:果皮与种皮愈合。果皮表皮细胞一列,壁较厚,平周壁尤甚;果皮中层细胞数列,壁较厚;横细胞一列,与果皮表皮及中层细胞垂直交错排列,有纹孔;有时在横细胞层下可见管细胞。种皮棕**,细胞颓废皱缩,内为珠心残余,细胞类方形,隐约可见层状纹理。内胚乳最外层为糊粉层,其余为富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

  果实粉末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主要特征:淀粉粒主为扁平的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直径30一40微米,侧面观呈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一19微米,两端稍尖或钝圆,脐点裂缝状,复粒少数,由2—4或多分粒组成。横细胞成片,细长柱形,长38—232微米,直径6—21微米,壁含珠状增厚。果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64—216微米,直径16—42微米,壁念珠状增厚。果皮中层细胞细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念珠状增厚。非腺毛单细胞,长43—950微米,直径11一29微米,壁厚5一11微米。

  小米

  小米,谷类,禾本科

  位於保加利亚东北部的小米田小米是粟(Setaria italica)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

  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南方则称稻为谷子。经过多年人工除草的选择,谷子地里的杂草样子非常像谷子,尤其幼苗时期,叫做“莠”,成语“良莠不齐”则是由此产生。

  还有一种原产于非洲的御谷,也叫“珍珠粟”(Pearl millet),英语中经常和粟混淆。

  小米,亦称粟米,通称谷子。谷子去壳即为小米。

  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芽的小米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相关资料

  小米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它原产我国,约有8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选育驯化而来的。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国传去的。全世界小米栽培面积约10多亿亩,我国最多,总产量最高,多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内蒙古等地。

  小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属禾本科。它性喜温暖,适应性强。农谚“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说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在我国南北干旱地区、贫瘠山区都有种植。按成熟迟早可分早、中、晚三熟;以籽粒粘性可分糯粟和粳粟。

  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92—147% ,脂肪30—46%及维生素,除食用外,还可酿酒、制饴糖。

日常生活中,小米是最为熟悉的食物。而且小米用来煮粥喝的话,营养是非常丰富的,小米中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很多维生素,是平时滋补身体最佳的食品,小米的营养物质虽然丰富,但是小米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而且小米不一定是和所有的食物都可以搭配,那小米和什么相克呢

小米和什么相克呢

小米+杏仁:小米和杏仁同吃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的症状尤其对于婴儿和虚寒体质的人更不宜同时食用。

小米+小麦:由于小米和小麦都属于凉性食物,对于脾胃不好的人可能引起脾胃的不适。

小米+鸡蛋:小米和鸡蛋一起吃不易消化从而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严重的话可致肠胃病。

小米+虾皮:一起吃会导致蛋白质结构被破坏,从而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容易造成恶心、呕吐。

小米+白萝卜:由于小米是补气的食物而白萝卜是下气的食物,两者功能相反,不宜一起吃。

小米+醋:醋中的酸性物质会破坏小米中具有的类胡萝卜素,两者一起吃会大大降低小米的营养。

小米+杏子:小米中含有的磷等矿物质与杏子中含有的果酸结合后会产生一种人体不易消化的物质,从而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小米的食用禁忌

1、虚寒与气滞体质的人要少吃小米。由于小米性稍偏凉,气滞者和体质偏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过多食用。

小米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小米的食用禁忌

2、小米熬粥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全面,具有有补肾气、益腰膝的功效。但是不少人都忽视了小米粥中的米油,其实这些米油滋补力非常好。想要获得优质的粥油,煮粥所用的锅必须刷干净,不能有油污。煮的时候最好用小火慢熬,而且不能添加任何佐料。

3、新鲜的五谷杂粮才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其营养成分也最丰富。所以大家在熬制小米粥的时一定要尽量选择新鲜的小米。新鲜的小米粥胃黏膜有保护作用,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服用,而贮存过久的陈旧小米则有致溃疡的作用。所以熬粥所用的米必须是优质新米,否则小米粥的滋补作用会大打折扣。

小米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小米的食用禁忌

4、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所以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通过食用小米补充营养的时候要注意搭配其他的食物,熬制小米粥的时候也可加入红豆、绿豆、花生豆、红枣等,营养更全面。

小米的功效和作用

1、补脾胃

反胃、热痢、虚损都与脾胃功能欠佳有关,而小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脾胃。甘味入脾,**入脾,小米是**的,从味觉上来讲,小米味甘而咸,因此中医认为小米能“和胃温中”。因此小米对拉肚子、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者很有益处。

2、补肾

五谷都具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五谷当中数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小米性质偏寒,五味上是略带点咸味的,咸味入肾,所以小米具有益肾气、补元气的功效,也正是因此李时珍称小米为肾之谷。

3、养心安神

喝小米粥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小米还困扰作为镇静安眠的食疗保健品来食用,中医就常让患者用小米粥来代替安眠片。

4、滋阴、防流产

小米的丰富氨基酸帮助预防流产,抗菌及预防女性阴道发炎。小米中所含的类雌激素物质,能滋阴。

“民以食为天”,说起主食,人们的第一反应应当就是米饭或者是面食,这种餐桌上的传统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人们补充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实际上,大米和小麦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称为主食的,在这之前社会中只要能满足人们生存温饱的食物大都能够被称作主食,像粟米、大麦,然而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大米和小麦在社会中的主食地位得以确立。

但是大米和小麦也并不是“天生完美”的主食,小麦口感差,大米挑土地,为什么大米和小麦能挤掉粟米和大麦,确立自己的主食地位呢?

一、小麦取代粟米,确立了其在北方地区的主食地位

1小麦品种的变革弥补了粟米春种秋收的时间段

粟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米,在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小米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一带的主食,已经流传了有将近千年的历史,因而,对于黄河流域一带的人们来说,种植粟米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和习惯,人们也积攒了丰厚的种植经验,发展出了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粟米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饮食技术上都是远远超过小麦的。

一直到小麦品种的更新使得其可以与粟米相匹敌。麦是由西亚地区传入的,在中国古代地区最早出现时在商周时期,虽然一经传入就已经成为北方地区比较普遍的食物,但是还不具备能够传统食物粟米的能力,因为小麦无论是在抗旱和抗寒上都不能完全赢过粟米。

小麦同粟米一样是春种秋收的农作物,故而并没有可以取代的完全竞争性,直到冬小麦的出现,使得小麦可以秋天播种夏天丰收,这样一来小麦几乎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在百姓餐桌上的饮食。

2小麦饮食技术的变革推动了在社会中的普及

事实上,小麦最终能够取代粟米的作用,确立主食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冬小麦的出现,而冬小麦的出现不仅缓解了因为粟米单季节种植产生的粮食危机,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冬小麦使得粮食种植面积和收获数量增大,受到了以粮食和农业生产为生的百姓们的欢迎,也因此受到了统治者的关注,后期小麦在社会中的推广原因大致有二。

首先自然是因为冬小麦品种的变革提高了粮食产量,在发生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能够保证人们的日常生存,因此统治者特别看重这一点,大力推动了小麦在农作物种植上的普及和推广。

其次是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社会上流通的粮食中,小麦已经与粟米不相上下了,但是小麦因为口感差,想要真正取代粟米的统治地位还差点火候,有人想出改变小麦粒装麦饭的吃法,用石磨将其碾碎,在外观和口感上向粟米靠近。

在小麦改善了其粮食产量和口感上的缺陷之后,面食的各种做法开始在北方社会中风靡起来,也推动了小麦在社会中的流行和普及,到明朝年间,北方面食为主食的格局基本确立下来。

二、大麦的淘汰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动表征

1大麦的营养和口感较差,不适合人类食用

作为主食的食物大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正常生存,补充所需能量,其次无论是饱腹感还是所含的营养都要最好的,大麦虽然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作为主食存在,但在人们发现了更好的食物之后,大麦自然就随之被淘汰和取代了。

首先是因为大麦的生存条件要求较高,不容易大面积种植和存活,就注定了大麦不可能成为人们的主食,其次大麦的口感比较粗糙,在古代也被认为是边远地区下等人的食物,中国古代贵族们最开始甚至都不吃“麦”,一直到小麦的口感得到改善,加上面食的普及和风靡。

大麦无论是口感还是作为主食含有的营养和能量,都不足以支撑人们生存,古时候因为长期食用大麦作物而生病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现在大麦常常被用作制酒的原料,而不是作为食物存在的。

2大麦的种植条件为北方边塞一带,产量低

无论是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时期也好,还是现代经济技术十分发达的年代,大麦作为一种农作物,是有其明确的生存条件的,就像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一样,是一种自然对物种的选择。

而大麦的种植地区大都在长城一线以北地区,内蒙古、俄罗斯、北欧这些气候比较干燥寒冷的地域,甚至最多到甘肃边界,现在大麦多在青藏高原一带种植耕作,再往南的话,气候比较湿热,不适合大麦的生存环境。

古代北欧一代因为土壤不像平原地区适合耕作种植常见的农作物,最适合的就是大麦,因而古代欧洲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大麦作为主食,一直到十六世纪。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地域和土壤因素的限制。

在种植技术和饮食技术得到改进的基础上,大麦逐渐被小麦和稻米所取代,作为面食,大麦不仅没有小麦的产量高,而且小麦适宜种植的地域还更加广泛,在制作和研磨的时候,大麦的出粉率也比较低,不适合做成面粉。

此外,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迅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选用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的品种就为必然。因而在小麦的普及和推广之后,大麦虽然仍旧能食用,但已经不是作为主食存在了。

三、稻米的主食地位确立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

稻米的种植最早出现在江南一带,是先民们的劳动智慧筛选出来的适合生存在水乡之地的农作物,但是稻米最开始并不是作为食用的食物而存在的,在中国古代江南一带,人们以打渔为生。

因此比起北方中原地区,南方地区的农民甚少,大都是渔民,因此他们既没有关于水稻种植的经验,也没有种植农作物的先进的耕作工具,所以在他们看来,种植水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他们开垦荒地来种植水稻是一件很罕见的事情,他们也并不重视水稻的丰收,以此来保障他们的温饱。

甚至比起将稻米作为粮食食用,他们因为不愁温饱,直接将稻米发酵做成米酒饮用,这一种做法一直到现代仍然广泛沿用,甚至流传到了国外。

一直到宋朝时期越南先进的水稻品种传入中国,这种品种不仅成熟期迅速,还能够适应各种干旱等恶劣的生存环境,因而接促进了南方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甚至这一时期人口也因此迅速增长。

除此之外,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北方地区南迁的大量人口,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优越的自然和土地资源的开发,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还带来了先进的粮食种植经验和耕作技术,提高了作物产量。

甚至人口的大增长直接刺激了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间接上也推动了小麦和水稻在主食界的普及,奠定了他们的主食地位。因为北方地区可以用于耕作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人口却一直在增长,无奈人们只能南迁,开发南方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北方人虽然仍旧维持着对于面食的喜爱,南方人也在人口大爆炸的基础上将稻米提到主食的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人口的饮食习惯渐渐趋向一致,面食的各种做法和稻米的口感都是造就他们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因素,此外,北方面食,南方米食的格局就此奠定,随之小麦和稻米的主食地位也毋庸置疑的确立下来。

四、结论

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粟米和大麦各自都是作为主食存在过的,但是随着稻米和小麦的出现,人们发现了更容易种植、产量更高、口感更好的农作物,自然就会抛弃那些不足够好的作物品种。

古代的土地资源虽然不能说是寸土寸金,但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没有办法抵御天灾对粮食的控制,为了维持住正常的温饱,人们只能选择产量更多,更容易生存,适应能力更强,更能抵御自然灾害的农作物。

虽然稻米的种植确实也“挑地”,但中国古代南方地区适合水稻生存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满足,所以这也并不是什么问题,而小麦的口感早在古代拥有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已经解决了,研磨成更加细密的面粉,小麦的口感就完全被面粉所取代了。

能一起吃的,做法也很简单哦~

原料:大米、小米、鲜麦仁(没有可以换成燕麦或其他的麦类)

做法:

1将大米、小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开。

2新鲜麦仁在清水里反复揉搓,就会将残留的皮壳去掉,然后漂洗干净倒入已经开的锅里,等再次开锅就关小火熬煮。

3等煮到大米、小米、麦仁都开花,汤汁粘稠即可关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282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