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

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第1张

 孩子上幼儿园很多事情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教育才能顺利进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家长对幼儿园老师说:“我的孩子交给你了,我一百个放心。”从此以后,孩子回家,家长便买点好吃的东西给他吃,有空就逗逗孩子,没空也就算了,认为反正教育有老师。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庭必须同时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样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那么家庭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呢?

 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便是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这其中得有个适应的过程,家长应鼓励孩子坚持天天上幼儿园,这就是家长配合的开始。幼儿园里的学习条件比起家庭来更好些,学的知识更加系统、规范一些。幼儿园所进行的一切教育,迫切需要得到家庭的配合,因此家庭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是很迫切的问题,它关系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所收到的直接效果。

 1.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教养情况。仅仅关心孩子学会几首儿歌,问问中午吃的什么菜和下午吃什么点心是片面的。应了解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什么品德教育,孩子要达到什么教学要求,孩子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致起来——这是家庭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的第一步。

 2.家庭要经常与幼儿园互通情报,交流教育经验。在幼儿园进行某种教育以后,家庭应配合幼儿园达到教育目的。如幼儿园要培养孩子自理能力,那么家庭也应该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要求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洗刷,不要包办代替。幼儿园上课给孩子认识了秋天,家长带孩子外出时也要有意识引导孩子看看自然界、人们等的变化,巩固有关秋天的知识,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家长要向幼儿园反馈孩子受教育的情况,家、园双方可交流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各种做法,取得默契的配合——这是家庭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的第二步。

 3.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和表扬,家长要正确对待。有的家长一听到老师的批评就脸色不好看,久而久之与老师就有隔阂,这样对孩子的教育自然就不利。那么家庭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呢?其实家长可以把对幼儿园老师的意见直接向园方领导反映,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数落老师,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4.建议家庭能为孩子开辟活动的小天地。除了利用节假日为孩子安排丰富的活动外,早晚可带孩子散散步,串串门。另外,根据居室情况,给孩子安排一只“角”、“抽屉”、“橱”、“盒”等,让孩子独立地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这样综合以上的几点,就能解决了家庭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教育的难题啦。

 如何引领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孩子成长的环境,教师和家长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只有相互沟通,共同合作,双方共同担负起这个责任,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可是两者相比之下,在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方法上,幼儿园因具有它的专业性,而具优势。因此幼儿园应有效地利用优势,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工作,家园携手,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缩短家园之间的距离

 在家长委员会成立之前,家园之间信息交流方式通常是幼儿园向家长提出要求,家长则是被动地听取幼儿园发布信息。有时幼儿园咨询家长的意见,但由于家长处于被动角色,他们向幼儿园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些家长虽然对幼儿园有意见或疑问,却因为心存顾虑,而不能畅所欲言,家园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家长委员会的成立,给家园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对幼儿园有什么要求、疑问、意见和建议,可以向家长委员会反映,再由家长委员会把这些信息及时、真实、全面地反馈给幼儿园,同时督促幼儿园在一定时间内回复,是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进行平等的、经常的沟通与交流,疏通家园双方沟通的信息通道,传递和交流在教育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缩短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并能够协助幼儿园更细致、更全面地开展家长工作,指导家庭教育的开展,挖掘家庭潜在的教育资源。

 二、举办家长知识讲座,引领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困惑和误区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进行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早识字、早算题、早读读写写。他们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自己摸索着来,不懂得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甚至有些教育方法是不科学的。幼儿园里有教育的场所,有精通幼教的专家、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幼儿园利用这些优势,请优秀班主任、任课教师或优秀家长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来举办家长培训班,其内容可以是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方面的、也可以是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方面的:像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思路;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怎样纠正孩子的任性;家庭教育中父母应避免哪些常见的错误等等,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和方法,引领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困惑和误区。

 三、利用多种形式的家长会,帮助家长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

 幼儿园的家长会形式很多:大型的有每学期初的家长会和学期末的家长会,另外还有周末十分钟小课堂,临时性的家长会。学期初的家长会,针对在园的幼儿家长朋友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困惑和误区。同时让家长了解本学期保教工作的重点,及幼儿在本年龄段应积累的经验,向家长提出配合幼儿园工作的一些建议和要求。学期末的家长会,一般采用幼儿教学内容展示,幼儿作品展览、孩子的才艺展示等,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特色,进而使他们了解家园配合的重要性,让成功的家长谈谈教育孩子的经验和体会。周末十分钟小课堂,就是每个周末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向家长汇报本周所学的内容及孩子在园的情况,同时把下周所学的内容提前告诉家长,以取得家长们对我们下周教学活动的配合与支持。临时性的家长会,一般是就临时出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并讨论如何解决,取得家长的配合。

 无论哪种形式的家长会,老师们都要尊重家长,态度谦逊,以心与心的交流,来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不要以教育专家自居,数落家长,也不要使用太多的专业术语,给以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家长觉得难以沟通。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向家长表达清楚,求的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就行。过于强硬,不但不会得到家长的配合,还会引起家长的反感。

 四、组织好开放活动,引导家长参与进来

 幼儿园的开放活动有节日联欢、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参与进来,使他们能真实的看到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在园表现,比如:学习、游戏、交往等,并从中找出孩子的差距与不足。与教师共商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家长通过在这些活动中与孩子一起游戏、表演、制作,不但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使家长对幼儿园的活动,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时,幼儿园一是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比如:发邀请函等,二是在活动后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从众多的意见中,评出热心家长,感谢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与支持,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家园共育活动中来。

 五、有效利用主题活动的开展,引领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

 现在的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它要求老师不断从孩子的生活和需要里提取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来完善补充主题。在实际的主题教学过程中,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了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在主题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家长公布主题,介绍主题的框架,主题的目的,幼儿园预设的活动,想要达到的目的,需要家长关注什么和如何配合。比如,在“多彩的'秋天”这个主题活动中,可以这样给家长介绍: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美丽的秋天到了,周围环境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为孩子提供了观察探索、发现的机会,请家长朋友们有时间带孩子外出游玩或者来幼儿园的路上,提醒幼儿观察周围树木的变化,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在网上收集有关动物秋天变化的和资料,从而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动植物的情感。通过主题的公布,引领家长了解并认识本主题对孩子发展的作用,以及自己如何在本主题中参与孩子的亲子活动,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在主题结束后,通过主题墙向家长朋友们展示家长收集的一些和让孩子利用家长收集的材料做成的手工作品,使他们感受到孩子成长的乐趣,意识到自己参与主题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家园互动的水平,增强了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除利用以上几种形式,来引领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外,还可利用家园联系手册、接送环节的口头交流、公告栏等形式,促进家长自觉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并且还能使家长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细致及对他们和孩子的关心。另外,现代通讯设备:电话、短信、邮件、QQ、博客等,也给现在的家园沟通和共育带来了不少的方便,解决了有些家长因工作的原因不能及时与老师面对面沟通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友谊。

 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只有利用多种形式,以诚心、虚心、爱心、热心、信心地态度做这项工作,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的方法建议

 一、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

 1、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责任,无论孩子处于哪种环境中,都是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的,所以家长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给老师,以为只要有老师就行了,老师不可能把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识,知识等等全部都教给孩子,这是不可能的,老师也只是都会孩子一部分而已,大部分还是要靠家长来教的,所以父母要摆正心态,当孩子上幼儿园时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发生的事,并及时解决和究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不是一味的全都推给老师,家长与孩子呆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受家长的言行举止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我们的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第一老师。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要一味的爱护或者一味的苛责,这都是不对的,该爱的时候就得爱,该严时就得严,要相结合才是科学的。

 孩子的教育永远是一个家庭最大的问题,而做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掌握好爱与严的这个度,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提什么要求都满足,有的家长对孩子对过分严厉,一点小事也要打骂训斥,这都是不对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要好好的掌握一下这个度。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家长注重孩子学到的知识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品德与性格的形成,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则不予理彩,孩子还小,还是应该更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重,防止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2、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时刻与老师进行沟通,现在一般老师都建QQ群,妈妈可以经常在群上了解些信息,知道学校的教育规划与知识要点,这样在家也可以很好的督促孩子,明确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准则,培养良好的习惯。

 其次,平时家长除了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外,还可以把家里的表现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很好的协调好孩子学校与家里的表现,好的就表现,坏得就要改正。

 3、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长活动,重视家园联系

 现在的幼儿园每学期都会有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家长要积极参加这类活,这样可以观察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态度和关心程度也会不一样,家长去参加时也可以多注意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方面。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

 说了这么多,其实无外乎就是要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的表现与习惯,同时要配合园方进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且要认清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有关幼儿园的教育知识

 1、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说教的方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

 3、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1幼儿园和家长配合的重要性

 1、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能会忙于工作为孩子赚钱,这个时候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似乎看起来松了一口气,事实上,家长的任务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这个时候家长的配合就非常关键了。

 2、如果家长不能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那么狠容易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以找对方向,这个时期孩子虽然身处一个新的环境,但是却更加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以及支持。年幼的孩子在学习某项知识或者是技能的时候难免会反复练习,家长这个时候要给以高度的配合,不然会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甚至造成性格上的双重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重性格。

 3、家长若是无法给以孩子支持和鼓励,不能够较好地培养跟幼儿老师之间的默契,那么一切的教学工作将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非常容易造成孩子迷茫无措。

 2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1、家园合作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经常的、牢固而深刻的。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认识世界,在家长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家长的脾气性格、文化修养、道德观念、个性特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善于模仿,模仿产生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他所模仿的对象是怎样,所以作为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家园合作,可以使家长们逐步意识到自己也是儿童教育的主体,自己有责任与老师、幼儿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2、家园合作有利于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是教育有方,有的则是无计可施;有的是灵活多变,有的则是呆板教条;有的是放任自流,有的则是步步监督。也正是如此,所以不一样的家庭会有不一样的孩子。高尔基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个严重的问题”。作为孩子的家长,他们对于孩子的认识是垂直的、纵向的,而教师的认识则是水平的,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正好在认知上得到了互补,在教育上达成相互的合作、支持。毕竟教师有着处理孩子各种问题的经验,有着一些专业的见解,能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3、家园合作有利于开发幼儿教育资源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的发展都是来源于这两个场所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幼儿园教师要将家长视为合作的伙伴和幼儿教育重要的人力资源,并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下真诚合作。例如: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需求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幼儿园则可以指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社区环境的教育价值,学会积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来教育幼儿。家园合作,可以使来自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

 4、家园合作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

 家园合作,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工作”,也不是一方为主的“配合”,而是两个同样肩负着启蒙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携手。建立起家、园联系的桥梁,有助于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的沟通,相互间经常交流有关孩子的资讯,这种双向信息反馈便会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家园合作也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知识、创造力、经验是有限制的,家长的参与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分享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有关幼儿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并从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获得帮助。

 5、家园合作有利于加强幼儿园保教管理

 搞好幼儿园的管理,必须有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幼儿园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所进行的每一项保教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相对而言,家长们都会关心幼儿在园生活一点一滴,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深入了解,由于不了解,也就无法理解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些内容,造成有的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不满情绪,形成和幼儿园的活动对立、不支持、不理睬的态度。扭转这种情况的方法主要就是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活动,如亲子游园、跟班观摩、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消除对幼儿园的错误认识;让家长参与布置区角、节日活动,使家长感觉到他们为孩子成长和教育做出的贡献,继而激发和保持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家长思想转变,逐渐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理睬到主动询问,从不闻不问到积极参与,使其产生质的变化,这不仅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幼儿园自身信誉度的提高。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家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年纪小的幼儿,应该让他知道:大家都爱他,他也应该爱大家;别人关心你, 你也应该关心别人;要尊敬老人,爱护幼小;见了强于自己的不要怕,见了幼小的也不要欺侮;遇到困难要去想办法克服,遭到挫折要不灰心丧气;成功时不自满, 失败时不沮丧;对坏人坏事要憎恨,对好人好事要热爱;看到比自己强的,要通过努力去赶上,而不是嫉妒,更不能愤恨;还要学会抑制,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等 等。

  1、上述这些情感培养,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例如,给孩子讲故事, 和孩子一起看有益于幼儿的影视节目,看完之后和孩子讨论: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等等,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从中培养幼儿爱憎情 感。也使幼儿从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中学习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感和聪慧的理智感。例如:家长在给幼儿讲一些以弱小战胜强暴的故事后,应问一问:为什么小白 兔战胜了大灰狼?为什么小山羊战胜了大老虎?等等,让幼儿知道,遇事不慌张,冷静思考就能发挥人的聪明和本领,想出好办法来。

  2、丰富幼儿生活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途径。家长在节假日里带孩 子旅行、参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观大海,心胸旷达;登高山,眼界开阔;入森林、绿野,心灵安宁喜悦;过峡谷、急流,倍感新奇惊险;倘佯青山绿水,无比欢 乐;游玩名胜古迹,长见识学问……带孩子旅游观光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好办法。其次,可适当地饲养一些小动物,养几条金鱼、 养一只或几只小猫、小狗、小鸡、乌龟、鸽子等等,除供幼儿观察之外,要尽量让幼儿饲养和照料,家长引导幼儿耐心饲养,珍惜爱护,使幼儿感到这些小生灵的可 爱,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此外, 家长还引导幼儿与小伙伴交往、与成人交往,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懂得被爱,也学会去爱别人;在被人关心中,也学着去关心别人; 同情不幸的人;憎恨给别人造成痛苦的人,学习热情,也学习冷静,让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尝试、总结,家长要教给孩子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和方法,使孩子逐渐 形成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

  3、创造家庭温暖、愉快、民主的气 氛,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友爱、谅解、谦让等友善关系,及大人平和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及善于控制的能力等,对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形成有极大的影 响。生活在整天吵闹、非打即骂的家庭中的人,是不会有好情绪的,更何况幼儿的感情脆弱,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摧残!相反,处于冷漠的环境,从小失去母爱的人, 也多缺乏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有的甚至残忍、冷酷。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家庭中冷热变化急剧,说打就打,说好就好,这样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也是情绪不 稳定,好随心所欲,丝毫不顾忌别人的情感的变化和需要。

  4、家长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消极情绪 和情感。控制消极情绪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转化控制和冷化控制。幼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免任性、好哭,在别人面前逞能、疯跑,甚至搞一些破坏活动。遇到这 种情况,家长不要用粗暴、冷淡、威吓或欺骗等态度和手段强行制止,可以用“情感转移”法,爱抚他、关心他、询问理由、耐心劝告,指出危险,使他们觉得受到 同情、爱护;也可以拿出他心爱的玩具、他喜欢吃的糖果,使他的注意力转移,以缓和其冲动的情绪。他平静下来了,这便说明他已经在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和情绪了。事后,家长再和他平心静气地谈一谈,指出这样做的后果,使幼儿慢慢意识到应该掌握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尺度。冷化控制是使强烈的消极情绪处在消退 性抑制状态中。也就是“遇事冷静”的意思。对于年龄小的幼儿,要求做到这一点是困难的;而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特别是接近少年期的儿童,则应该这样要 求或要求幼儿学着“冷静”!

  18至30个月的孩子情绪最不稳定,极容易出现不好的激烈行为,要避免这种 情绪上的不稳定和冲动是不可能的,例如任性、大哭大闹等,常常是大人越哄越厉害、越打越不怕。这是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第一反抗期”的表现。出现 这种情况,只要不会有危险,尽可以不去理他,让他自己慢慢消气、慢慢冷静下来。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要把孩子抱起来赶快离开,把他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不 去理睬他,直到他平静下来。事后关心、爱护他,告诉他,父母是爱他的,但不喜欢他这样发脾气,总是这样,父母就不喜欢他了。

  5、 锻炼孩子的意志。人非草木,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家长虽需要尽量加强自身修养,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是生活中处处有矛盾,平静只是相对的,忍让和克制也总 是有一定限度。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怕孩子不快、生气,为了让孩子生活得高兴、愉快,尽量地将忧愁、愤痛压在心里,在孩子面前强装欢颜,这样不好。什么都需 要锻炼, 只不过锻炼要有分寸。从小缺乏精神意志锻炼的人,会产生心理偏移,有的专家认为这样的儿童成年后还可能出现精神病态。所以,应该回避的要回避,避免不了 的,也不要让孩子回避,适当地经受点“风雨”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因此要把孩子当作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尽量避免孩子的优越感,放手让他们与同伴交往、游戏,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与人的接触中培养丰富的情感,学习交际的本领;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培养坚强的毅力。

二、情绪管理

很多家长会说我自己都管不好我的情绪,孩子怎么能管好自己的情绪?实际上,你管不好你的情绪,正是因为你在小的时候没有学会管理情绪。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人以后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那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家里案例一说妈妈生病了特别难受,孩子会很乖巧地表示关心:“妈妈,是不是很难受啊,是不是想喝水啊,你是不是想要什么啊?”而且你会发现,当你哪一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发现你的脸色不对、情绪不好,会表现得特别乖。这些都说明孩子已经开始萌发或者已经开始具备了一些比较初级的情绪调节意识和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一些情绪分享给孩子,让孩子去体验,孩子才能学会自己去感受别人的情绪表达。然后,随着年龄增长,他才会去帮助你、安慰你,帮你出谋划策。

现在有一些孩子是可以做到这点的。比如孩子的玩伴摔倒了,他会跑过去把小伙伴拉起来,询问对方摔得疼不疼,做出一些表示同情的动作。在孩子开始有了调节情绪的意识,或者有了一定的控制情绪的意识以后,我们要多给他一些正面的引导,他就更容易习得情绪调节的能力,更容易把握自己的情绪。

二,家庭教养策略建议

第一,

情绪管理,是每位爸爸妈妈都躲不过的课题。请扪心自问:当我们自己心情不好时,真的没有拿孩子当过出气筒?当孩子任性哭闹时,我们还能做到情绪稳定、理性表达?

家长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开心的、不开心的,悲痛的、喜悦的,都与孩子分享。不要觉得孩子小,听不懂,你和孩子分享的过程就是在让孩子感知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情绪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而且3-4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特别愿意模仿的阶段,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通过你的表达方式去慢慢感知、体会情绪,最后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面对,孩子,你也应该做到情绪管理。

第二,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还可以通过让孩子亲身去感知体验,学习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同情心。

第三,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现比较明显的进步时,家长要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荣誉感。通过培养个人荣誉感,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4 同情心

同情心的产生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突出表现,他会对弱势群体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表情或动作感受到这种情绪,但他可能还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需要家长告诉他用什么样的行为或语言表达才是正确的。

接受宝宝的不良情绪反应宝宝表现出负面情绪时,父母首先要接受下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妈妈叫他过来吃饭,他可能会无动于衷。如果妈妈硬是把他抱到吃饭的桌椅上,宝宝可能会大叫,或挣扎着打挺,或干脆再次回到游戏现场,拒绝吃饭。在今后的日子里,类似这样的冲突可能少不了。还有洗脸、洗澡、穿衣、把尿、把屎,妈妈的将来时都可能与宝宝的现在时发生冲突。

1、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精神环境,使幼儿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的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情绪情感气氛,可以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才能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满怀信心去创造。为此家长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时时处处都充满欢乐愉快的情趣。如吃饭时,睡觉前听听音乐、饭后在花园散步等。每日一故事、开心一刻,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等,促使幼儿养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在为幼儿创设精神环境方面,家长必须要注意自已的教育态度,因为幼儿的情绪情感极不稳定,成人的态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就一定会感染幼儿并形成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若成人经常厉声厉色责骂幼儿,就会使幼儿对大人望而生畏,怯生缩脚,心情处于紧张压抑状态。

2、创造丰富适宜的认知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锻炼,以促进其情绪情感的发展。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说明游戏对人的重要,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方面游戏亦同样重要。对幼儿来说游戏可以用来发泄情感,从而使情绪情感更易于控制。象绘画、涂色、玩泥、玩沙、玩水、唱歌、跳舞等都可以使幼儿表达自已不同的情绪情感,从而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另外,幼儿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中能借助象征物体表现不良情绪。我认为指导幼儿游戏中成人不要过多禁止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或只允许幼儿有“好”的表现。因为幼儿弱小无力,不能完全理解自已内心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或不满。而游戏正好可以使幼儿从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中得到释放和解脱,有利于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其智力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培养幼儿智力方面,忽视了以培养优良情绪、良好意志和性格去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中,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幼儿求知欲及智力发展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幼儿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开始时期。情绪经常处在良好状态的幼儿,对成人的各种指示一般都乐于接受,这样就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独立活动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我们怎样为经常保持幼儿的积极情绪而努力呢?

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要细心了解幼儿的需求,并给以恰当的满足。幼儿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就应当给予满足,这样可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有时幼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时,成人必须细心体察、了解,随后正确对待。要引导幼儿不将爱集中于一两个人身上,以避免在分离时产生痛苦的情绪。婴儿对于直接养育照料他的人特别依恋,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大,应该引导幼儿对更多的人产生爱,这样他们不致于因为同某一个人分离而产生忧虑和痛苦的情绪。

成人要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影响的,尤其是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经常发怒的幼儿及情绪焦虑的幼儿,基本上都是因受父母的影响所致。有的幼儿虽然父母的心情较好,但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迁就,因而脾气暴躁,经常发怒。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要注意这一点。让孩子经常和小同伴玩,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要给儿童有“情绪准备“的时机。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幼儿立刻听从,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机,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对抗情绪,使幼儿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说服他们,要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如有个幼儿迷恋于看电视,但睡眠时间一到,母亲就立即将电视机关上,命令他上床睡觉。开始时,这种简单、快速的处理方法激起孩子大哭大闹。以后,父母商量改变方法,当睡眠时间已到,孩子仍在看电视时,母亲就说:很乖,再看一会儿就去睡的。“有时则说:“我喊一次一二三,你就上床去睡觉,好吗?“这样就给孩子留有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幼儿接受承认要求时就容易适应了。

(一)要时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如某幼儿已6岁了,某家长仍不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让他与邻居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孩子不

高兴时,就让他挑好吃的食品,买他喜爱的玩具,可是孩子仍然不高兴,经常发脾气。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让孩子经常和小伙伴玩,并帮助家长干些简单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同时孩子在完成各种任务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欲与愉快感,有助于形成其积极的情绪。

(二)幼儿一旦有了不愉快的事情,家长要设法尽快消除这种情绪,恢复他们愉快的心境。如果幼儿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就很可能引起某种神经性病变。例如,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要严肃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要速战速决。当孩子认识了错误并表示改正时,家长应马上收起严肃的面孔,使孩子尽快恢复正常的情绪。又如,当孩子受到什么委屈而很不高兴时,家长应设法转移孩子的情绪,即用一种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吸引他,使他注意这一事物,而忘掉不高兴的事情,转忧为喜,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在家庭生活中应该经常有幼儿所喜欢的琴、棋、书、画以及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气氛之中,有助于其养成活泼、开朗、乐观的情绪。如吃饭时、睡觉前全家人听听轻音乐;茶余饭后带孩子散散步,与孩子一起讲讲故事,唱唱歌;节假日可带孩子搞一些手工劳动,开展一些游戏、下棋、打球之类的体育活动,或去公园观花看草等。这样,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情绪,可促成孩子养成积极良好的情绪。

在家庭生活中,可以有很多途径来教育孩子。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伴侣,同时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自己会做游戏,于是孩子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对孩子的游戏漠不关心。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做游戏是找麻烦,要胡弄东西搞乱整洁的屋子,因而阻止孩子游戏这些做法对孩子的全面的成长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游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成人应该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并对幼儿的游戏给以指导和帮助。在幼儿园,教师按教育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知道幼儿游戏,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毕竟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照顾得十分周到。因此,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游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最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并帮助孩子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做游戏,往往会带来更热烈的气氛,使孩子做得有声有色。这种和谐热烈的气氛是充分发挥游戏教育作用的良好条件。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讲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孩子一起动手操作,使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

如何做好孩子和家长的情绪管理

多和他交流和他成为朋友, 有什么高兴和烦恼他就会找你讲, 与他一起高兴,开解他的烦恼, 多鼓励他使孩子开朗健康。

这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使用了管理一词就相当的严肃孩子的天性只是玩,试问家长自己,真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到什么程度对于一个孩子我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但是情绪不是管出来的,如果孩子能感觉到父母的爱,孩子的情绪都是好的,在家长看来也根本不用管所以,做为家长,做好自己传递给孩子的将都会是好的情绪,那时,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了

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家长建议

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的区别。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

三个步骤破解孩子情绪密码

培养情绪能力,愈早开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父母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1: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反应,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洪俪瑜指出,国人因文化的关系,并不接纳负向的情绪。在孩子出现负面的情绪时,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这样”,或是轻忽压抑,而不能提供孩子一个实际练习面对和处理负向情绪的机会,或是体会孩子在处理这种情绪时需要一段心理历程。例如:当我觉得害怕、紧张、担心、嫉妒时,我觉得如何?我可以怎么办?

如此一来,孩子表面上可能没事,但内心那股“气”依然存在,“情绪垃圾”愈积愈多,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同理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绪表现当成工具,对父母予取予求。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步骤2:协助孩子觉察、表达情绪,并厘清原因

接下来,父母要像一面情绪镜子,运用言语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协助孩子觉察、认清自己的情绪,例如:“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不对?”回应孩子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觉。

之后,继续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协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步骤3:引导孩子调整认知,思考解决方案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扰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四个处方笺提升情绪力

处方1:身心觉察,换个想法更好

情绪管理的基础是自我觉察。最早提出“EQ”概念的耶鲁大学教授彼得沙洛维建议父母,要多和孩子谈感受,让孩子和他的“感觉”在一起,问“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哪一种情绪的感受最深刻?”帮孩子把潜藏的感觉引发出来。情绪就像画家手中的缤纷颜料,唯有自由的经验各种情绪,才知道如何运用它、调整它。

孩子的情绪反应,特别容易牵动生理的变化,例如:害羞时容易脸红、紧张时心跳会加速、害怕时会发抖等等。平时多和孩子练习身体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松、静坐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觉察力,稳定情绪波动。

青少年心理咨商专家蔡秀玲在《情绪管理》提出“每日情绪纪录表”的做法。父母可陪孩子记录每日的情绪变化,找出他常有的情绪反应、伴随的想法及行为,让孩子了解情绪、想法及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尝试换个想法。

例如,孩子和好朋友吵架(事件),觉得既生气又难过(情绪反应),因为他认为两人一定不会和好,而他自己再也交不到好朋友(想法),于是跟爸妈说他明天不想去上学(行为)。其实,导致情绪的主因,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思考,在想法中少用“一定”、“必须”等字眼,就能降低情绪的强度和影响。

处方2:爱与肯定,累积快乐存摺

“正向心理学”(大陆一般译做“积极心理学”,博主加注)之父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快乐》指出,童年积存的正向情绪,是孩子未来遭遇挫折时可吃的老本。正向情绪可拓展孩子的认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的,负面情绪会削弱孩子的忍受度。正向的情绪经验存得愈多,孩子就愈有勇气面对困境,消除负向情绪。

塞利格曼强调,建构孩子的正向情绪并不是教孩子盲目的乐观,或者否认、避免负面情绪。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温暖热情的家庭气氛、无条件的爱但有条件的奖励,以及许多好事件,都能为孩子架设一张「情绪安全网」。

处方3:亲子共读,丰富情绪语汇

研究发现,能够表达自我感受的孩子,比较不会把情绪反应在行为上,也比较不容易把情绪转成生理反应。

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约翰.梅耶建议,借由亲子共读,让孩子累积丰富多元的“情绪语汇”。情绪语汇帮助孩子标示不同情绪状态,学习用适切的“字、语言”描述自己确切的感受。

故事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孩子从故事中辨识不同情绪,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借由读后讨论和角色扮演,父母引导孩子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事情的始末,了解书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情绪语汇也分不同的强度和层次。例如:孩子说他很“害怕”时,你是否分辨得出他是不安(轻度)、挂心(中下程度)、焦虑(中度)、苦恼(中上程度),还是惊恐(强度)呢?先协助孩子分辨他的情绪落在“情绪座标图”的哪个点,才能根据程度不同,选择适当的调节之道。

处方4:身教重于一切

良好的典范胜过千言万语。在处理孩子情绪之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洪俪瑜感慨指出,很多父母在处理情绪时经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和孩子一样,但对于孩子的问题却一副道德劝说,而导致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

孩子透过观察、模仿,不断吸收父母因应情绪的风格,在孩子面前适当表现你的情绪益显重要。

偶尔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往事,也有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当你坦诚的说“妈妈明天要上台报告,觉得很紧张”时,孩子学会“有情绪是人之常情”;当你遇到挫折,对自己说“没关系,只要我冷静下来想清楚,一定有办法克服”,孩子了解到“自我对话的重要性”;当孩子手中的气球不慎飘走了,你高兴大喊:“你看,气球妈妈在呼唤它了,赶快和气球说再见!”原本悲伤的孩子就会发现“转换情绪带来的惊奇”。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EQ教育不是特效药,而是汉方药(这里指日本汉方药,即日本化的中国传统医药,博主加注)”,孩子的改变需要时间。培养情绪力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会渐入佳境。只要父母投入时间和耐心,运用技巧和练习,就能调好孩子的情绪体质,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首先就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

然后就是知道其中的这些事情的意义。

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家长建议及反馈

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

但是你的问题问的还是不太明白

建议问的更清楚一点

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马莉

看不见你的时候,思念像座山压在胸口;看得见你的时候,快乐像条河涌进心头;让山和水来见证我对你的思念。

企业如何做好员工情绪管理

1、对策:(良辉情绪管理中心情绪管理分享)

2、(1)、意识控制:

3、(2)、承认自我

4、(3)、反应得体

5、4)、宽容大度

2、我觉得生活和工作应该要很好地相分离,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和不开心的事应该尽快地找到

解决的方法

3、对策:

(1)、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情绪;

(2)、要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时坏情 绪会影响周围的人,会把事情办砸;

(3)、要学会以适当的方式缓解自己的情绪,比如大哭、倾诉、逛街、听音乐等;

(4)、要想办法把消极的情绪转化成积极的情绪,

4、加强情绪的自控能力,

5、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产生的困扰,虽然知道不该

与当时工作混为一谈,但无法控制地将情绪带到工作中

6、做好情绪管理,首先要了解掌握闹情绪的种种现象及根本原因。

7、公司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挫折性教育,提高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

质,灌输职业准则,提高优质服务,保持稳定的工作心态。

8、工作中的压力、挫折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

如何做好员工情绪管理 音像制品

如何做好员工情绪管理 音像制品:《缓解每天的压力,做好情绪管理》

开展一场关于幼儿情绪管理的家长会的方法如下:

1、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家长会首先可以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是幼儿时期非常关键的一环,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2、分享经验

在家长会上,还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家长进行分享,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经验和成功案例,帮助其他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情绪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有助于家长从其他同样经历过情绪管理困难的家长获得更多的启示和建议,并从中获取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3、介绍情绪管理的实用技巧

在会议中,还可以介绍一些情绪管理的实用技巧,比如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进行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等,家长可以通过指导和实践这些技巧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情绪管理。同时,建议家长将这些技巧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结合日常游戏、家务劳动等情境,培养孩子的情感敏感性和情绪管理能力。

4、针对问题进行答疑

会议中还可以就家长遇到的情绪管理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比如孩子经常爆发情绪、害怕或沮丧等问题,为家长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5、家校合作

家长会结束后,学校和家长可以继续密切合作,为幼儿的情绪管理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例如校内心理辅导、教师经验分享和与家长参与的情绪管理工作坊等等。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帮助幼儿处理情绪问题,促进其全面成长和发展。

开展幼儿情绪管理的家长会的意义:

综上述,通过开展一场关于幼儿情绪管理的家长会,可以帮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技巧,并为孩子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的方法如下: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争的环境,使人容易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这对幼儿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成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使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2、家校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学校,孩子和老师亲密,对老师信任时,也总是愿意向老师诉说。可是老师往往由于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有时认为孩子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压抑,感受到孤独,因而情绪不佳。有时孩子因此出现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对孩子的情绪培养十分必要。

3、情绪自控优秀示范

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家长喜怒无常,使孩子也无所适从,情绪也不稳定。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过分严格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以至整个身心的发展。过分吝惜的爱,使孩子在父母面前过于拘谨,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作为老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教会孩子自主调节情绪

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更多是在生活中学会的。因此,在生活中,有必要交给孩子有意识的调节情绪及其表现方式的技术。

幼儿情感的特点

1、易变性。即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支配,一个新鲜的事物(玩具等)会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2、冲动性。不善于控制或调节自己的情感,情绪不稳定。有时幼儿为得不到一件玩具而哭叫,一旦得到又马上会笑。

3、稳定性。学龄晚期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按照父母或幼儿教师的要求决定自己的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1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