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管好你的嘴要不藏起你的妈,这句话是鲁迅说的吗?

要不管好你的嘴要不藏起你的妈,这句话是鲁迅说的吗?,第1张

鲁迅的文章可以说是学生时代必学的,鲁迅写过很多文章,用自己犀利的笔锋,揭露当时的社会,他放弃原本学习的医学,因为在他看来,医治好了身体没有用,当时国人需要医治的是思想是灵魂。而鲁迅曾经有一篇文章《论“他妈的!”》,虽然名字听起来非常的不文雅,但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又写了什么,鲁迅为何要写呢

《论“他妈的!”》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7月19日创作的一篇杂文。文中作者精心考据“国骂”的来历,意在揭露封建的门阀制度,深挖出来的是“国骂”背后深层的社会问题。鲁迅围绕着这一话题,归纳了中国人的骂人方式,梳理了国骂的悠久历史,并总结了其形成的原因,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讽喻。文章写得较为含蓄,作者并没有直击论敌,而是把一些御用文人和政客的本质提炼出来,信手拈来的论述不仅幽默且富有深意。

创作背景

脏话和骂人话,在不同国家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色。然而,在中国,无论时代的古与今,也不计地域的南北与东西,到处可见可闻“他妈的”及类似的脏话、骂人话、口头禅,鲁迅将其称之为“国骂”。在1925年发表的这篇文章里,鲁迅围绕着这一话题,归纳了中国人的骂人方式,梳理了国骂的悠久历史,并总结了其形成的原因,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讽喻。

名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中杰《吴中杰评点鲁迅杂文·上册》:“鲁迅将‘他妈的’定为‘国骂’,认为这是‘下等人’为反对封建门阀制度而瞄准他们血统的一种战略。人们口头上所说的这句骂话,是否真有攻击高门大族旧堡垒的意思,可以另行研究,但鲁迅反对封建门阀制度的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很值得我们重视。”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语言传播研究所所长于根元《鲁迅杂文精选一张旧中国凄凉人生的巨幅画卷》:“骂人话在口语里、书面语里都很多,它又有许多特点,研究它又有许多用处,偏偏我们极少有人研究,你说怪也不怪”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澄霞《文学自由谈》:“时至今日,无论是谁,只要读过鲁迅先生的《论“他妈的!”》一文,怕是没有不为先生的见人所未见、人所未发而抚掌叫绝的罢。”

鲁迅为什么要论“他妈的”,还要将这个词称为“国骂”因为从这个词的流行史,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某种特质。

一是讲求血统。中国传统社会特别喜欢修谱,又特别喜欢攀附。无论谁一发达,总会找人,或者有人自发地为他找一位阔气的、有名的祖宗,似乎要证明成功是可以通过基因传递的。

二来,既然阔人们都讲求血统,那么,语言的攻击就是最没有成本,也最为便捷攻击的方法。你现在牛又咋的你血统不纯……比如北京爱骂人“丫的”,说全了是“丫挺的”,出处很古,可以追到《战国策·赵策》的“而母婢也”。

要从舆论上搞倒一个大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说他道德如何败坏,现在直接骂他母亲道德败坏,就更有杀伤力。

而且“他妈的”是一个缩略语,说全了,前面可以有个操字,再扩展一下,可以操大爷,也可以操十八代祖宗。

这种精神胜利的妙法,别的文化确实是不太常见。所以鲁迅说发明“他妈的”,是一个卑劣的天才。

能从平常用语中看见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这样的人多吗

鲁迅:《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起应兄:

前天收到《文学月报》第四期,看了一下。我所觉得不足的,并非因为它不及别种杂志的五花八门,乃是总还不能比先前充实。但这回提出了几位新的作家来,是极好的,作品的好坏我且不论,最近几年的刊物上,倘不是姓名曾经排印过了的作家,就很有不能登载的趋势,这么下去,新的作者要没有发表作品的机会了。现在打破了这局面,虽然不过是一种月刊的一期,但究竟也扫去一些沉闷,所以我以为是一种好事情。但是,我对于芸生先生的一篇诗,却非常失望。这诗,一目了然,是看了前一期的别德纳衣的讽刺诗而作的。然而我们来比一比罢,别德纳衣的诗虽然自认为“恶毒”,但其中最甚的也不过是笑骂。这诗怎么样?有辱骂,有恐吓,还有无聊的攻击:其实是大可以不必作的。例如罢,开首就是对于姓的开玩笑。一个作者自取的别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譬如“铁血”,“病鹃”之类,固不妨由此开一点小玩笑。但姓氏籍贯,却不能决定本人的功罪,因为这是从上代传下来的,不能由他自主。我说这话还在四年之前,当时曾有人评我为“封建余孽”,其实是捧住了这样的题材,欣欣然自以为得计者,倒是十分“封建的”的。不过这种风气,近几年颇少见了,不料现在竟又复活起来,这确不能不说是一个退步。

尤其不堪的是结末的辱骂。现在有些作品,往往并非必要而偏在对话里写上许多骂语去,好像以为非此便不是无产者作品,骂詈愈多,就愈是无产者作品似的。其实好的工农之中,并不随口骂人的多得很,作者不应该将上海流氓的行为,涂在他们身上的。即使有喜欢骂人的无产者,也只是一种坏脾气,作者应该由文艺加以纠正,万不可再来展开,使将来的无阶级社会中,一言不合,便祖宗三代的闹得不可开交。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如果一味鼓噪,已是《三国志演义》式战法,至于骂一句爹娘,扬长而去,还自以为胜利,那简直是“阿Q”式的战法了。

接着又是什么“剖西瓜”之类的恐吓,这也是极不对的,我想。无产者的革命,乃是为了自己的解放和消灭阶级,并非因为要杀人,即使是正面的敌人,倘不死于战场,就有大众的裁判,决不是一个诗人所能提笔判定生死的。现在虽然很有什么“杀人放火”的传闻,但这只是一种诬陷。中国的报纸上看不出实话,然而只要一看别国的例子也就可以恍然,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虽然没有成功),并没有乱杀人;俄国不是连皇帝的宫殿都没有烧掉么?而我们的作者,却将革命的工农用笔涂成一个吓人的鬼脸,由我看来,真是卤莽之极了。

自然,中国历来的文坛上,常见的是诬陷,造谣,恐吓,辱骂,翻一翻大部的历史,就往往可以遇见这样的文章,直到现在,还在应用,而且更加厉害。但我想,这一份遗产,还是都让给叭儿狗文艺家去承受罢,我们的作者倘不竭力的抛弃了它,是会和他们成为“一丘之貉”的。

不过我并非主张要对敌人陪笑脸,三鞠躬。我只是说,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刚才想到了以上的一些,便写出寄上,也许于编辑上可供参考。总之,我是极希望此后的《文学月报》上不再有那样的作品的。

专此布达,并问

好。

鲁迅。十二月十日。

冯乃超是左翼文学理论家,1930年参加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推举为《理论纲领》的起草人。冯乃超和鲁迅一样,极其反感梁实秋《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一文中的一些主张。

1930年2月,他在蒋光慈等主编的《拓荒者》第二期上发表《阶级社会的艺术》一文,批驳梁实秋的某些观点,其中说:“无产阶级既然从其斗争经验中已经意识到自己阶级的存在,更进一步意识其历史的使命。然而,梁实秋却来说教……对于这样的说教人,我们要送‘资本家的走狗’这样的称号的。”

冯乃超站在普罗大众的一边,具有道德上的天然制高点,奉送给梁实秋的这顶帽子,并没有经过学理上的推理与论证,所以说梁实秋是“资本家的走狗”,只是逞了一时口舌之快,纯粹是道德上的一厢评判,该定义并未在事实和逻辑上坐实过。

扩展资料:

鲁迅加上两个定语:

“这一点”就是现代文学论战名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论争又从梁实秋和冯乃超之间转回到鲁梁,鲁迅在梁实秋的原题上,新添了两个定语“丧家的”和“乏”。

鲁迅无法根据定义证明梁实秋属于“资本家阶级”,所以对梁实秋的自我辩护置之不理,只是剑走偏锋,辛辣挖苦梁实秋:“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梁先生既然自叙他怎样辛苦,好像‘无产阶级’(即梁先生先前之所谓‘劣败者’),又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后一类的了,为确当计,还得添几个字,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

在鲁迅看来,梁实秋既然自己都不知道主子是谁,不是丧家是什么?话已至此,思想分歧和文艺理念冲突已在其次,意气之争则占了上风,鲁梁论战以鲁迅高踞普罗大众的道德制高点发出的嘲骂而达到了高潮。

中新网-鲁迅与梁实秋“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争

鲁迅先生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代骁将,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之一。毛主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即便在20世纪30年代的当时,虽有"左"的右的以及自称"中间"的各方势力夹击,进步青年却一直奉他为精神领袖。现在我们知道了,领袖也是人不是神。探讨鲁迅先生的缺点与不足,也是可以的。但鲁迅的精神决不容亵渎。 最近几年陆续看到一些出版物,说鲁迅爱骂人,明里暗里为被鲁迅痛骂过的人平反,对此我心里总有点不太舒服。被鲁迅骂过的人,不一定都错,更不一定都坏,比如郭沫若、成仿吾的创造社太阳社诸君子,周扬、田汉等"四条汉子",都是好样的革命家,包括章士钊老先生和梁实秋老先生,依然德高望重。被鲁迅所喜欢的人,解放以后好象都倒过一点霉。胡风成了反革命,丁玲、冯雪峰是右派,而被鲁迅引以为战友的瞿秋白,文革中从烈士一下子变成了"不足为训"的叛徒。当然后来这些人也都平反了。也有被鲁迅骂过现在真成了坏人的如迪克即张春桥。但鲁迅在骂他时只是痛恨他为虎作伥,并不知道他后来充当特务或者想篡党夺权。平心而论,鲁迅骂人,常常对事不对人,骂过就算,并不记仇。他骂的,常常是深及国家存亡、民族文化存亡的大事,而形态上却是与个人论战。不在那个时代,难以体会其苦心,难以理解那是在国民党反动高压政策下与反动派斗争的不得已的巧妙战法,目的是保存自己。所以,他也有骂错人、骂过火的时候。我们今天看来,就觉得他好象有点过分。

鲁迅名言精粹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

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

胡适第一次被鲁迅极辛辣地不点名嘲讽说他“将自己的魂灵枭首通衢,挂出了原想竭力隐瞒的丑态。丑态,我说,倒还没有什么丢人,丑态而蒙着公正的皮,这才催人呕吐。”

嘲讽是原因,是北师大风潮蔓延到北大,北大评议会部分人士认为教育部长章士钊解散女师大,乃是教育界罪人,在投票程序并不合法的情况下(如主持人违规参与投票以打破六票对六票的均势,临时宣布评议会无表决权之议案、强行付诸表决等),投票宣布北大独立,与教育部脱离关系。

鲁迅去世,胡适评价: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

1936年10月,鲁迅病逝。11月,苏雪林致信胡适,痛骂“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其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

胡适在回信中却说:“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究竟经过几度变迁,究竟他信仰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些什么是无价值的。……凡论一人,总须持平。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信中,胡适还替鲁迅辩诬,说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并非抄袭之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26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