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过程——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与情感过程——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第1张

情绪情感不同于其它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其两极性,即人的多种多样的情绪、情感都可找到与其恰好相反的情绪、情感。这些对立的情绪、情感形成两极,而两极之间又存在程度的不同,呈两极的连续状态。多数学者用三个维度研究分析情绪,分别是:

 一、积极和消极

 愉快~不愉快。每种情绪都可从非常愉快 ── 愉快 ── 一般 ── 不愉快 ── 非常不愉快这一连续体中找到位置。情绪的积极与否决定于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凡是满足个体的需要,就会产生愉快的积极情绪,反之产生不愉快的消极情绪。

 二、强度

 激动~平静。任何情绪、情感都有从弱到强的等级变化。

 三、紧张度

 紧张~轻松。紧张情绪常发生在人活动最关键的时刻。紧张的程度既决定于当时情景的紧迫性,也决定于人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的准备状态。通常紧张状态能导致人积极的行动,但过度紧张也会使人不知所措,甚至使人的精神瓦解、行动停止。

认识过程:人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尝,手触摸等途径获得客观事物的色、声、气味、味道、软硬、冷热等个别属性的信息,这就是感觉当获得关于某一事物足够数量的个别属性的信息时,人就可以获得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完整印象,这就是知觉这种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初级认识,就是感觉和知觉,简称为感知人们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在感知到客观事物的信息之后,要把这些信息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必要时再加以回忆,这种心理活动叫做记忆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人们利用已有的感知信息和记忆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达到一定的理解,并由此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思维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作为一个主体,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决不会无动于衷,总要对认识对象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恐惧或愤怒等主观体验,这些表现为主观态度或体验的心理现象称为情绪或情感,这是心理过程的另一方面,也即伴随着认识过程的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要采取行动,不论是积极地进取,或是消极地回避,总要对环境作出应答性活动人有意识地反作用于客观现实的活动称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中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和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等内部心理活动称为意志过程

三者的关系:知、情、意是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情感、意志随认识而产生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说认识对情感的影响反过来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识过程,例如,对职业的热爱和成才的决心可以加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时光,虽然说很温柔,但是还是需要有人懂。虽然说生活很可爱,就是没有什么难题,但是还是需要有人去宠她。

感情是情绪和情感的总称。认为情绪和情感是区别于认识的两种感情性的心理活动的形式。其中,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感受和体验,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过程。

故情绪和情感是感情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感情是包括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在汉语中,常把情感过程的产物称为感情,或者把情感和感情视为同义语。

内在动因

由于情感是人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那么情感的进化在根本上起源于取决于价值关系的进化,即人类价值关系的进化是推动着人类情感的进化的内在动因。

人类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那么人类情感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也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

把情感看成是人类的独有物是不科学的、唯心的,把情感简单地分为本能式情感和能动式情感两大类也是机械的、教条的。

-感情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意识与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并满足自身需要的,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体验,反之则使人产生消极、否定的体验。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觉行为,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心理过程的内容: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

1、认知过程(知):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

2、情感过程(情):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行)。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着的心身变化,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反映。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那么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1

1、情绪: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愿望或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信号)功能。

2、情感: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作为一种感受,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想联系的,历史上曾都被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指导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而变化,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区别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理解: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情感则侧重个体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情绪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为情境所左右,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4)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就是所谓的激情);情感则以内涵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的,而且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蕴含着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2

情绪(emotion)与情感(sentiments)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情绪;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情感。这一定义强调: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形式,即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某种事物引起的,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情绪、情感的产生是与机体的需要相联系的。如果符合人们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体验到满意、自信、喜悦、愉快等;如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就产生否定的态度体验,如憎恨、悲哀、恐惧、愤怒等。

情绪与情感表示的是同一个心理现象,在不同场合使用时,情感常常表示体验稳定的一面,情绪常常表示体验动态的一面。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情绪受控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已经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表现出来。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3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及联系是什么

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区别介绍:

一、词义:

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则是和人的 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二、个体心理学方面:

从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较早,而情感则出现较迟。

三、特点: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扩展资料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反应出现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新生儿一个月内就出现了愉快、痛苦的情绪反应。他们最初的面部表情具有反射的性质,而随后发生的社会性情绪反应就带有体验的性质,产生了情感。

例如在母子交往中,母亲哺乳引起婴儿食欲满足的情绪;母亲的爱抚引起婴儿欢快、享受的情绪。当婴儿与母亲形成了依恋时就产生情感了。这种依恋具有相对稳定而平缓的性质。然而,已经形成的情感,常常要通过具体的情绪表现出来。

对成人来说也是这样,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具体情境下是通过情绪得到体现的。一个人对祖国的成就欢欣鼓舞,对敌人仇恨,这都是表达情感的情绪;而每当这些情绪发生时,又体验着爱国主义情感。

情绪以表情形式表现出来,包括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表情和身段姿态表情。面部表情是情绪表现的主要形式。面部表情模式是在种族遗传中获得的。面部肌肉运动向脑提供感觉信息,引起皮层皮下的整合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表情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对成人的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是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起调节和整合的作用。

大脑皮层对有关感觉信息的识别和评价在引起情绪,以及随后的行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网状结构的激活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边缘系统的结构与愤怒、恐惧、愉快、痛苦等强烈情绪有关。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密切相关。

1)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3)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

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6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