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一旦称为皇后,就代表她不会是普通的妻子。从礼法上讲,皇后代表皇上唯一的妻子,是公主皇子们的嫡母,在现在来说,就是法律上的母亲,如果将皇后贬为妃子,那么就成了妾,是庶妻,在礼法上就乱套了。从政治角度说,一个女人能当上皇后,不仅是她自己的品行举止过关,还要有一个强大的母家,皇后被废一般是犯了不可饶恕大错。或许是连着家族都不可饶恕。
皇上与皇后不一定要十分恩爱,但一定要做到相敬如宾,即使没有感情,也要为大局着想。皇后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但如果这个家族的权利超出了皇上的控制,那皇上也会为了自己的政权,清除皇后背后的势力。所以皇上一旦废了皇后,也不会让他继续当妃子,不会让她的家族有复燃的可能。所以把她贬为庶人是最可靠的方法。
用现代人的想法来想这件事,皇后是皇上的正妻,难道正妻犯错之后变成小老婆吗但凡事也没有绝对,清朝的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氏,甚至与她感情并不好,因为这段婚姻是多尔衮选的,顺治不喜欢多尔衮,自然也不会喜欢他选的女人,最后总是忍不了她的善妒,不顾大臣和孝庄的反对执意废后,但由于顾及蒙古科尔沁的实力和孝庄的劝说,把她贬为静妃。
在历史上皇后被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没有皇嗣被废,汉景帝刘启的薄皇后就是如此。比如说是因为家族的争斗被废,又比如说是失宠于皇上,在后宫没有做好皇后的本分等等,反正一旦被废,就没有翻身的机会。所以皇后的确立一般是很谨慎的,但为了顾及皇上的颜面,一般是会把皇后贬为庶人,迁入冷宫。
分等级亲疏;同辈的应称“臣妹”;有的皇后以前也是郡主,如果是自己姐妹进宫拜见那么只是姐妹相称就可以,先国礼后家礼;如果是一般亲王的女儿进宫,那么就会称臣妹(注:亲王地位高低直接影响郡主称呼,有的地位低的进宫只臣奴才),如果是番邦郡主进京,那么先是大礼,再是国礼;如果皇后与郡主有地位差异,比如郡主是长辈,那么双方见面只行家礼甚至郡主不用行礼只是点头而皇后要起身让位。若是郡主辈分比皇后低,那就按照家礼,称自己名字即可。
古代时候有没有可能妃子想让皇帝死给皇帝口的时候一口咬下去?
你这个想法确实还比较的新奇,但是皇帝的妃子在都是经过严格检查才可以的。
古代嫔妃为什么都爱喝皇帝的口水,喝得越多越高兴?在古代,男人可以拥有好几个女人,而女人却只能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5636131拥有一个男人,尤其是皇帝,如果不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只能孤独的死在后宫,无人问津。
古代的嫔妃都想尽办法得到皇帝的注意和宠爱,如果皇帝宠爱你,那么飞黄腾达就指日可待了,连家人也会受到皇帝的重视,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女人,皇帝又要办公,如何才能显示自己特别喜欢这个女人呢?
那就是喝皇帝的口水,现在我们听起来十分恶心,可是在佳丽三千的后宫,嫔妃们可是争着喝皇帝的口水的,口水越多代表皇帝的宠爱就越多。
在古代,妃子与皇帝是不接吻的,在中国没有这个传统,但是却有所谓的香痰盂的说法,意思是吐痰不吐到痰盂里面,而是让自己的丫鬟和漂亮小妾接着,一般这种活,主子只会找自己特别喜欢的女子来做,这类女子大多是主子心爱的女人或者小妾,而那个时代,女子也因为可以干这样的活而感到光荣,还争着做,这类女子所受的恩宠和待遇都比一般人高处一大截,而皇帝的皇帝的香痰盂就是自己最爱的妃子了。
皇帝就寝的时候,就会赏赐口水表示恩宠,妃子承受之后要谢恩三拜,这是规矩。皇帝赏赐的越多代表恩典越大,但是如果皇帝突然不赏赐了,那么妃子可以询问一下,这叫问恩。
在后宫,妃嫔是十分在意皇帝的口水的,口水越多代表恩宠越大,荣耀越多,为了皇帝的口水,这些后宫嫔妃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古代妃嫔如何伺候皇帝古人有云: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皇帝除了皇后这个正妻以外,还有很多妃子、贵人等等,由于每个朝代妃子的称呼不一样,所以不能一一举例,但是到了最顶层,皇后和妃子哪朝哪代都一样的。妃子和皇后加起来也很多了,这就造成了一个困扰,那就是怎么选择妃子侍寝呢,侍寝了流程是怎样的呢?下面随我来一起看看吧。
侍寝,就是侍候帝王睡觉。是一件关系到帝王后嗣血脉的事情。皇帝会根据自己的兴致选择妃子侍寝。侍寝的人员包括已封的妃嫔、宫女、面首。特殊情况下会有官员上献的女子,赠送的女子。在清朝,皇帝会用到“翻牌子”的方法决定侍寝的嫔妃。侍寝的嫔妃多数是被太监抬入门中。 这是嫔妃获得帝王宠幸的必由之途。因为嫔妃太多,帝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3366262王为了决定侍寝人选,嫔妃为了邀得宠幸,就发生了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 周代已有负责君主阴事的阴令。汉代的掖廷令“昼漏不尽八刻,白录所记推当御见者”。就是在夜晚来到之前,记上当日谁侍御寝。东汉以后这件任务由宦官负责。各个朝代,宫中都有一本备忘录,专记皇帝御幸之事,以备日后查考。如同外廷大臣恪尽职守一样,负此职的宦官也是一丝不苟。 北魏文成帝偶然登楼四望,见平城宫内有一位美人。文成帝问左右的人,“此妇人佳乎?”众人一致赞同。于是,文成帝走下白楼,向美妇人走去。二人宿于斋库。该女李氏因此怀孕。 日后皇太后查问,恰有守库者在库墙上记下了当时的时间和事件,两相核对,无差错,李氏怀的这个胎得到了承认。由此可知,皇帝办事固然随心所欲,记录者也能捕捉到踪影,守库者本不负责此职,事关重大,也得及时记录。 明代,文书房宦官负责记录皇帝每晚寝宿所在及所幸宫嫔名字。女官彤史,负责记录后妃宫女被幸于皇帝的寝所。看来,明代是双重记录,宦官与女官,各根据皇帝、后妃宫女的形迹,分别记录。 到了清朝,皇帝与后、妃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 清代嫔妃侍寝与各代不同,不再是皇帝亲自登门。清代皇帝自有一套制度。每日晚膳时,决定哪一个妃子当晚侍寝。每个妃子都有一块绿头牌,牌面上是该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将十余块或数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监举盘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去”。若有所属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向上。太监拿过此牌,交给另一位太监,这位太监专门负责把将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寝所来。出于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备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现刺客,妃子必须裸体来到皇帝寝所。方法是妃子被带到离皇帝寝所不远的一间屋里 衣服,宦官用红锦被或大衣将她裹上,扛上肩,背进皇帝的寝所。到帝榻前,去掉外裹的红锦被或大衣。后面发生的事情当时人的记载道,“届时,帝先卧,被不复脚。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与帝交焉。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去后,总管必跪而 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曰:留。则笔之手册曰: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备受孕之登也。此宫禁中祖宗之定制也。”。 每个朝代的侍寝的过程不一样,有能过夜的也有不能过夜的,取决于开国皇帝制定的政策,但是无论什么政策,受害的都是女性。 古代妃嫔如何伺候皇帝?侍寝,就是侍候帝王睡觉。是一件关系到帝王后嗣血脉的事情。皇帝会根据自己的兴致选择妃子侍寝。侍寝的人员包括已封的妃嫔、宫女、面首。特殊情况下会有官员上献的女子,赠送的女子。在清朝,皇帝会用到“翻牌子”的方法决定侍寝的嫔妃。侍寝的嫔妃多数是被太监抬入门中。
这是嫔妃获得帝王宠幸的必由之途。因为嫔妃太多,帝王为了决定侍寝人选,嫔妃为了邀得宠幸,就发生了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
周代已有负责君主阴事的阴令。汉代的掖廷令“昼漏不尽八刻,白录所记推当御见者”。就是在夜晚来到之前,记上当日谁侍御寝。东汉以后这件任务由宦官负责。各个朝代,宫中都有一本备忘录,专记皇帝御幸之事,以备日后查考。如同外廷大臣恪尽职守一样,负此职的宦官也是一丝不苟。
北魏文成帝偶然登楼四望,见平城宫内有一位美人。文成帝问左右的人,“此妇人佳乎?”众人一致赞同。于是,文成帝走下白楼,向美妇人走去。二人宿于斋库。该女李氏因此怀孕。
日后皇太后查问,恰有守库者在库墙上记下了当时的时间和事件,两相核对,无差错,李氏怀的这个胎得到了承认。由此可知,皇帝办事固然随心所欲,记录者也能捕捉到踪影,守库者本不负责此职,事关重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5643662大,也得及时记录。
明代,文书房宦官负责记录皇帝每晚寝宿所在及所幸宫嫔名字。女官彤史,负责记录后妃宫女被幸于皇帝的寝所。看来,明代是双重记录,宦官与女官,各根据皇帝、后妃宫女的形迹,分别记录。
到了清朝,皇帝与后、妃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
清代嫔妃侍寝与各代不同,不再是皇帝亲自登门。清代皇帝自有一套制度。每日晚膳时,决定哪一个妃子当晚侍寝。每个妃子都有一块绿头牌,牌面上是该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将十余块或数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监举盘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去”。
若有所属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向上。太监拿过此牌,交给另一位太监,这位太监专门负责把将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寝所来。出于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备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现刺客,妃子必须裸体来到皇帝寝所。方法是妃子被带到离皇帝寝所不远的一间屋里 衣服,宦官用红锦被或大衣将她裹上,扛上肩,背进皇帝的寝所。
到帝榻前,去掉外裹的红锦被或大衣。后面发生的事情当时人的记载道,“届时,帝先卧,被不复脚。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与帝交焉。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
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去后,总管必跪而 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曰:留。则笔之手册曰: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备受孕之登也。此宫禁中祖宗之定制也。”。
问下,在古代妃嫔给皇上请安是怎样的话语?网上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zhidaobaidu/question/62329503si=1 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见于《大明会典》。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建州卫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遗留下来的绿营中仍然沿袭旧习。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 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汉族官宦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幼见长,奴仆见主人至亲友相见,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又叫请安。但在衙门或公共场所,则不论旗人 都行打恭礼,不能请安。 男子请安的姿势: 先端正姿势,如“立正”的样子。然后向前迈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顿;眼平视,不许低头、扬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6386235头或歪头;双肩平衡,不许弯腰,左右腿的间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迈的自然距离,不可向后蹬腿。 女子请安姿势与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离要近,动作幅度小,双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跪 安 “跪安”这个礼节行于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常常还要另外召见某些官员,这是属于密谈性质,不同于朝会大典,所以官员同皇帝不必叩头。 召见的程序是这样:先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在某日第几起。皇帝吃早饭时(天尚未明),桌上摆好绿头签,饭后分起召见。有合在一起(如与军机大臣一起)的,太监们都退出。内奏事处太监副食 官员来到暖阁门前,掀起帘子让官员进去,太监退到殿外。 这位官员进门,站着说:“臣(某人)恭请皇上圣安。”然后跪安、起立,走几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个红边白心很厚的毡垫上奏对。奏对完毕,皇帝说:“你下去吧。”于是官员起来跪安,面对皇帝倒退几步,转身出门。如果在奏对时有谢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说:“谢皇上圣恩。”如果在奏对时说错了话,就摘下帽子,以头碰地一下,表示承认错误。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见皇太后时,进门要跪安,退下时也跪安。 太监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嫔等主位启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辈见长辈,奴仆见主人,都要跪安。 跪安的姿势和请安的姿势,相同部分是先端正姿势,左腿向前迈步。但跪安时右腿须全跪,然后左腿也跪下,右腿随即起来,左腿也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这一连串的动作要节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其他和请安的要求一样。 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严明以及品官命妇( 品官命妇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礼,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仪节。(一肃是一次肃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穿朝服、戴朝冠时的叩首和男子一样。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钿子,则跪下之后不叩首,只以右手扶两把头翅。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肃”。这个动作和女子请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势,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也是要求不弯腰,不低头,两肩平稳,腰板笔直。 古代皇帝的妃子按等级是怎么排列的?不同的朝代妃子的排位是不同的:
1、周:夫人、嫔、世妇、御妻。
周礼古制,对同等级的妃嫔人数有一定限制,即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2、东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东汉在西汉妃嫔位基础上大幅度简化
3、元:大皇后,皇后,贵妃,真妃,淑妃,丽妃,婕妤,丽人,才人,顺仪,淑华,淑仪。
4、明: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5、清: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扩展资料:
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共一百二十一后妃。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紫绶金章,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明朝
明朝的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为第三。终明一朝,共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时期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清朝
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6303736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为主位。贵人、常在、答应均无定额,但各皇帝妃嫔数目的多少出入较大。
清代后宫妃嫔称号按地位高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
在古代的时候,皇后的权力还是非常大的,一般的妃嫔是不敢和皇后作对的,像是汉朝时的皇后,就比较有权利,她们一般都是出身特别好的,要不就是在自己当上皇后之后,自己的家族变得非常有势力的那种,一般人都不会轻易招惹她们。像是卫子夫就是典型。她在没有嫁给汉武帝刘彻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没有一点的身份和地位。但是在嫁给汉武帝的时候,她的弟弟卫青就已经开始建功立业了。并且在卫子夫嫁给汉武帝之后,卫青屡次为汉武帝打下江山,在匈奴侵犯汉朝的江山的时候,卫青都永远战斗在第一线,为汉武帝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武帝在当时是非常需要卫青这个大将的,所以会对卫子夫也非常的好,再加上皇后本身就有很大的权力,掌管着后宫。因而卫子夫在后宫里的位置也就难以撼动了,而一般的妃嫔他们的娘家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也没有皇后的娘家人高。因此这些妃嫔们,都不敢轻易和皇后作对。除此之外,和皇后的身份是极其珍贵的,代表的是皇家的颜面。所以在很多的时候,皇后的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就像是这些妃嫔们日常生活的俸禄就是皇后掌管着的,所以如果她们想要自己在后宫的生活可以过得舒服一点,她们就不能明目张胆的和皇后作对。皇后除了掌管妃嫔们的俸禄,还掌管着她们日常的生活的标准,以及她们在君主面前的好感,所以她们荣辱兴衰都和皇后息息相关。一旦皇后想要给她们使绊子,她们就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再加上那个皇后一般都是非常有家庭背景的一旦得罪了皇后,她们的娘家人家人也不会好过。因而她们这些妃嫔都是不敢和皇后作对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萧皇后,接下来跟着我一起看看。
萧皇后是历史上一位奇女子,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总是让那些君王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样的女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萧皇后一生共经历了5次婚姻,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小妾,两代突厥可汗的爱妃。如果李世民真的纳她为昭容,就是6次,这些正史上并没有记载。
第一次婚姻:萧皇后当时嫁给隋炀帝的时候,隋炀帝是晋王,后来隋炀帝当了皇帝,封她为皇后。
第二次婚姻: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了,萧皇后要求宇文化及按帝王的礼仪安葬隋炀帝,宇文化及满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当之后,萧皇后无可奈何地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宇文化及自己登基当皇帝,封萧皇后为淑妃。
第三次婚姻:窦建德把宇文化及杀后被萧皇后的美貌深深吸引,霸占了萧皇后,把萧皇后纳为小妾。
第四次婚姻: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的隋炀帝的妹妹、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听到李渊已在长安称帝,又打听到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来到乐寿迎接萧皇后。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给来使。萧皇后到了突厥后,突厥可汗也被萧皇后的美貌深深的吸引,娶了她。
第五次婚姻:这个突厥可汗死后,按突厥人的风俗,老番王的妻妾——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姑嫂两人又被新任番王接纳,成为他的妻妾。
第六次婚姻:唐太宗贞观四年,唐朝派大将李靖打败突厥,要回了萧皇后。这时萧皇后已是48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33岁。野史上有记载,李世民也被萧皇后貌美深深吸引,纳她为昭容。
萧皇后,西梁明帝萧岿之女,隋炀帝的皇后。史书中记载,萧氏性婉好学,颇得文帝与独孤皇后之宠,与丈夫杨广之间也相当和谐。后来,杨广登基为帝,萧氏以正室身分被册为皇后。
虽然在即位后,杨广妃嫔众多,但对于皇后萧氏一直相当礼遇。杨广曾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随行;史书中也所记录著许多杨广对萧氏所说的话。对于杨广的暴政,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赋》委婉劝戒。
大业十四年(618年),身在江都行宫的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亲手杀害,萧皇后则被乱军带到了柳城。之后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并将皇后暂安置于武强县。时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是杨广堂妹,遂处罗可汗遣使恭迎皇后。窦建德不敢不从,于是萧皇后便随使前往突厥。
唐朝贞观四年,唐太宗破突厥,迎萧皇后回京。回京后的萧皇后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
贞观二十二年,萧皇后崩逝,享年约八十。皇后逝世后,唐太宗以后礼将萧皇后葬于杨广之陵,上谥愍皇后,全谥为隋炀愍皇后。
太后自称:哀家
皇后自称:本宫
公主自称:本公主
郡主自称:本郡主
以此类推:
秀女自称:小主
跟别人对话的时候自称吾,别人(要看是谁了)称汝
样子和衣服是一起外貌的吧。给几条你参考。
身着一身白色纱衣,给人一种澄澈透明的感觉,双肩批着一条浅紫色的纱带,一阵风吹过,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犹如仙女下凡一般,无风日,纱衣丝带,紧贴在身上,精巧细致的身形,体现得淋漓尽致,细致乌黑的长发,常常披于双肩之上,略显娇媚妖娆,有时松散的数着长发,显出一种别样的风采,突然由成熟变得可爱,让人新生喜爱怜惜之情,洁白的皮肤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仿若透明般,洁净,大大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会说话,让人不得不喜爱,小小的红唇与皮肤的白色,更显分明,一对小酒窝均匀的分布在脸颊两侧,浅浅一笑,酒窝在脸颊若隐若现,可爱如天仙 ,来到御花园
乌黑柔顺的长发被盘成了漂亮的发髻,几缕碎发披散下来,带出几分飘逸灵动淡金色的绣花长袍外罩了同色的半透明纱衣,一直拖到地上
淡粉色华衣裹身,外披白色纱衣,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和清晰可见的锁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华流动轻泻于地,挽迤三尺有余,使得步态愈加雍容柔美,三千青丝用发带束起,头插蝴蝶钗,一缕青丝垂在胸前,薄施粉黛,只增颜色,双颊边若隐若现的红扉感营造出一种纯肌如花瓣般的娇嫩可爱,整个人好似随风纷飞的蝴蝶,又似清灵透彻的冰雪……
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步摇,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淡金色的绣花长袍外罩了同色的半透明纱衣,一直拖到地上。复杂的云鬓上插着闪亮的缀饰,显得很高贵
身穿是淡白色宫装,淡雅处却多了几分出尘气质。宽大裙幅逶迤身后,优雅华贵。墨玉般的青丝,简单地绾个飞仙髻,几枚饱满圆润的珍珠随意点缀发间,让乌云般的秀发,更显柔亮润泽。美眸顾盼间华彩流溢,红唇间漾着清淡浅笑。
身着一身浅蓝色纱衣,肩上披着白色轻纱,微风吹过,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一头青丝散散披在双肩上,略显柔美,未施一丝粉黛,缓缓在御花园散步,看着已经过了花期的牡丹,不禁想到自己,自己现在有着皇帝的宠爱,就如同盛开的牡丹,妖艳,绚丽。如果哪一天自己老了,皇帝的宠幸不在了,是不是自己就和这过了花期的牡丹一样,沉睡在泥土中,无人问津?想着想着,居然有一种想要大哭一场的感觉,悠悠叹了口气
身着淡蓝色的长裙,裙裾上绣着洁白的点点红梅,用一条白色织锦腰带将那不堪一握的纤纤楚腰束住将一头青丝绾成如意髻,仅插了一支梅花白玉簪虽然简洁,却显得清新优雅
一身浅蓝色的宫装,裙角上绣着细碎的樱花瓣。头上斜簪一支碧玉玲珑簪,缀下细细的银丝串珠流苏 脸上薄施粉黛,缓缓在御花园散步,看到前面的倩影,走上前去,俯身,甩帕臣妾夏念瑶参见皇上,皇上吉祥话落,莞尔一笑
着一身淡紫色衣裙,身上绣有小朵的淡粉色栀子花。头发随意的挽了一个松松的髻,斜插一只淡紫色簪花,显得几分随意却不失典雅。略施粉黛,朱唇不点及红。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身穿白色纱裙,腰间用水蓝丝软烟罗系成一个淡雅的蝴蝶结,墨色的秀发上轻轻挽起斜插着一支薇灵簪。肌肤晶莹如玉,未施粉黛,只身一人在在紫竹林里漫步
内穿薄蝉翼的霞影纱玫瑰香胸衣,腰束葱绿撒花软烟罗裙,外罩一件逶迤拖地的白色梅花蝉翼纱。腰若细柳,肩若削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淡粉色宫装,裙角绣着展翅欲飞的淡蓝色蝴蝶,外披一层白色轻纱。微风轻拂,竟有一种随风而去的感觉。丝绸般墨色的秀发随意的飘散在腰间,身材纤细,蛮腰赢弱,更显得楚楚动人
拜见皇上、皇后时,一般称为臣妾。秀女拜见时称小主。
轻半蹲下,一甩手怕。臣妾给皇上、皇后请安。
点我的头像可获得更多信息,或关注《名媛传·两汉书》专题,可以看到更多的故事,看完记得点个赞!
汉灵帝刘宏活了三十二岁,在位二十年,先后立了宋、何两位皇后。和桓帝一样,灵帝也是个荒*暴虐的昏君,只因此时国库钱少,所以他在花样作死大赛中的阵仗比桓帝小了一些。
汉章帝刘炟从前有个嫔妃宋贵人,生长子刘庆,立为太子。宋贵人遭章德皇后窦氏陷害,受巫蛊案牵连,被迫自杀,刘庆被废为清河王。和帝时,冤案昭雪,宋氏被平反。这一支的人也是皇亲,但一直在朝廷里做小官,并未得到重用。窦妙为太后时,窦武从宋家选女入宫,嫁给灵帝,立为皇后。宋皇后入宫时,窦妙虽然是太后,但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灵帝才十二岁,宋皇后比灵帝略长。宋皇后还有一个姑母,嫁给了灵帝的叔叔渤海王刘悝,就是昨天说的那个舍命不舍财,后来被宦官冤杀的王爷。
灵帝与桓帝一样好色,才十来岁时已经暴露出了色鬼的面目。当初名臣霍光发明了女式内衣“穷袴”,为汉宫标配,灵帝对此深恶痛绝。灵帝对“穷袴”进行了大尺度的改造,发明了中华第一款情趣内衣——开裆裤,这东西到现在还被许多中国父母穿在孩子们的身上,给中国婴幼儿的心灵造成了一万点暴击伤害。
灵帝少年好*,窦太后和宋皇后都很反感,经常管教他,导致灵帝非常不开心。窦太后手握重权,灵帝不敢拿她怎么样,他就经常和宋皇后吵架,但灵帝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辩论也讲不赢,索性干脆不来跟宋皇后玩了。宋皇后从十多岁开始守活寡,大概一年能跟灵帝见个几次面,召幸之类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再有。
宋皇后的父亲宋酆(fēng)是个读书人,知书好礼,为人清正,自幼对宋氏家教很严。宋氏成为皇后,宋酆被封侯,本来还要封官,但宋酆认为自己虽然读了些书,才能却并不是很强,应该把官位让给更有才能的人。因为他长得帅气,后来就被安排去做执金吾,就是皇家仪仗队小队长。宋皇后很仁和,对宫里的人都很好,但宋氏也很正派,对于把持政权行凶作恶的曹节、王甫等人经常横眉冷对。
窦武政变失败,王甫顺便把渤海王刘悝一家也给收拾了。刘悝的王妃是宋皇后的姑妈,王甫担心宋皇后会怨恨他,就和太中太夫程阿一起定策,诬陷宋皇后行巫蛊,要把她整死。
这个巫蛊案就相当简陋了,人证就是王甫、程阿,物证根本就没有,本来是不堪一驳的荒唐案子,但此时窦武已死,窦妙被软禁,宋皇后在宫中没有一个给力的靠山,只好指望灵帝多少还能脑子清醒一点。可是灵帝明明知道宋氏不是那种人,却对王甫等人的构陷乐见其成。他早想把宋皇后给废了,只是宋氏无过,一时找不到理由,正在闹瞌睡,天上掉枕头,现在有这样的事情,他赶紧顺势就把皇后打入冷宫。
朝廷里有大臣不服,说宋皇后巫蛊案缺乏证据,灵帝说:“王甫是个老实人,不会说谎的。虽然证据不足,但万一是真的呢?”于是宋皇后在冷宫中忧愤而死,其父亲宋酆也牵连下狱,死在狱中。宋氏贵为皇后,死后朝廷竟然连安葬的事情都不管,宫中当初受过她恩惠的小宫女、小宦官们大家凑份子,找了个墓地把他们父女下葬。
宋皇后新丧,灵帝心中有鬼,晚上睡不安稳。有一天晚上,灵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汉桓帝怒骂他:“宋皇后有什么罪过,你居然听信坏人的话,让他们把皇后害死!刘悝都请求自行贬降了,他是你叔叔,你明明知道他冤枉,为什么还要杀了他?现在宋氏和刘悝都到天上自诉冤屈,天帝发怒,你罪责难逃!”说着就拿宝剑来刺灵帝,灵帝从梦中惊醒,汗湿重衣。
灵帝非常害怕,就把这个梦告诉了羽林左监许永,问他:“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吉利不吉利?倘若不吉利,怎么破?”
许永说:“宋皇后和陛下一起继承皇位,母仪天下,四海之内都蒙受教化,从来没有听说过她的过错,而陛下偏听小人言辞,让她蒙受不白之冤。渤海王在封地不曾有过错,案情也没有得到详细的审察就诛杀了。他们死后都没有得到好好安葬。从前晋侯梦见鬼,长头发拖到地上,好可怕,那是因为晋侯杀了厉鬼的祖先,可见天地之间道义昭昭,鬼神难以欺骗。陛下应当为他们平反,洗清冤屈。”
大长秋赵忠说:“许永妄言,当诛!”于是把许永也给杀了。
中常侍张让说:“厉鬼怕阳气,白天里不敢出来作祟,不如白天睡觉吧。”灵帝听了他的话,从此不敢晚上睡觉。他建裸游馆、鸡鸣堂,晚上就和一大帮女人厮混,白天里就昏睡,果然没有再做这样的梦。灵帝感激张让,常对人说:“张让对我恩同再造,张让就是我爹,赵忠就是我妈!”
从此后灵帝管张让叫“阿父”,张让得势。
长安屠户何真,家有一女,身高七尺一寸,长得很漂亮。有相士说:“此女面相极贵,你家富贵就在她身上。”何真于是把女儿送到宫里做宫女。
灵帝好色,但此时国力衰竭,宫里再也玩不起桓帝时代的大场面了,于是他把规模缩小了很多。灵帝最讨厌那些有教养的淑女,不喜欢那些读过书的女人,就喜欢漂亮的女文盲,所以侯门贵女他一概看不上,就喜欢市井出身的宫人。何氏一入宫,就被灵帝慧眼识珠发掘了出来,很快封为贵人。
何贵人性格粗鄙,经常说些市井脏话,又爱讲些民间的艳情段子开火车,是个很污的老司机。灵帝听了非常高兴,正所谓人世间有百媚千种,他就独爱这一种。
不久何贵人怀孕。灵帝从前有过几个皇子,都早夭了,这次何贵人怀孕,灵帝非常重视,自己在宫里立了神祠祷告。宫里人是最有眼色的,见到这样的情形,人人都知道何贵人没准就要成皇后了,赶紧都来巴结她。
何贵人生子,取名刘辩,灵帝对何氏说:“宫里不干净,经常闹鬼,不如把孩子送到宫外抚养,待长大后再接回来。”于是将刘辩交给外面的道士抚养。
此时灵帝没有皇后,何贵人生子有功,立为皇后。灵帝追封何皇后的父亲何真为车骑将军、舞阳侯,封她母亲为舞阳君,又把她大哥何进封为大将军,二哥何苗封为车骑将军,何家人一夜之间从市井屠夫变成了朝廷重臣。
何进这名字可能很多人有印象,对,他就是《三国演义》开篇里的那个大将军。
何氏掌权之后,被文官集团瞧不起,大家都羞于与何进何苗为伍。何皇后想了个点子,她找来一条狗,让它穿上朝服朝冠,等灵帝上朝时,她就把这条狗放进朝堂里。大臣们非常惊讶,灵帝抚掌大笑说:“这是从哪里来的‘狗官’?”何进说:“岂止这一个,满朝皆狗官!”灵帝笑得肚子疼,指着下面的大臣们说:“尔等皆狗官,谁来叫一个听听!”何苗凑趣,汪汪了好几声,灵帝笑得眼泪都出来了,鼓掌叫好,从此后何家兄妹都得势。“狗官”这个词从此成了中华常用词汇。
何进和这些官员们玩不起来,就将从前贫贱时一起杀猪屠狗耍钱喝酒的市井流氓们提拔了一大批,作为自己的亲友团,以壮声势。这帮人以没文化不识字为荣,专门打击大臣。
何皇后为了争宠,一直假装大度。她不反对灵帝和别的女人玩,但她把那些女人看得死死的,只要有人怀孕,就将她们杀掉。
宫人王荣,也是平民家出身的女子,长得很美丽,机敏有才智,得幸被封为美人。王荣承御怀孕,心里慌得要死,知道这回难逃何皇后的毒手。她先是自己偷偷吃堕胎药,想把孩子打掉,但是没有成功。夜里王荣梦见自己背着一轮太阳行走,觉得这孩子可能未来是个大贵人,因此不再想堕胎了,想尽办法想把孩子生下来。王荣先用布束腰,然后开始拼命吃东西,长成了一个大肥婆,何皇后派宫女来查看,竟然被瞒过了。
王荣分娩产子,取名刘协,何皇后这才知道自己中了她的暗渡陈仓之计。何皇后把王荣杀死,结果被灵帝知道了。灵帝大怒,要废了她,但宦官们都和何皇后关系好,把皇帝劝住了。
灵帝怕何皇后杀了刘协,就把这孩子交给他自己的生母董氏抚养。此时窦妙早已死了,董氏因为是灵帝生母,被封为太后。董太后很讨厌何皇后,防她就跟防贼似得,由她抚养刘协,何皇后只能干瞪眼了。
董氏也是外戚,资历比何氏要老,但他们家人的权柄没有何进大将军那么大。董太后其实也是平民出身,当初嫁给解渎亭侯刘苌时,丈夫只是一个末流侯爵,因儿子刘宏中奖成了汉灵帝,董氏顿时尊贵起来。
窦妙在时,对董氏一家看得紧,董氏一族的人也不多,只有董太后的哥哥董宠做了执金吾,侄子董重做了五官中郎将。董太后曾多次向灵帝请封,但灵帝不喜欢董家人,一直没有重用他们。董太后见何氏一族掌权,怒不可遏。
灵帝好女色,身体虚得很,董何两家都知道灵帝命不长久,一旦灵帝驾崩,董何两家之间必有恶战,为了未来的大计,董太后和何皇后都急于掌握权柄。
灵帝见国库空虚,没钱挥霍,常常唉声叹气,觉得自己生不逢时。董太后就说:“天下想做大官的人有得是,咱们就明码标价卖官吧,这生意肯定赚钱!”灵帝眼前一亮,给老妈点了32个赞,立刻着手行动,把州郡府县的各种官职价码列出清单,高悬国门,天下的各路流氓坏蛋趋之若鹜,府库的钱一下子就多了不少。
有个叫崔烈的人,是当时的大V,名闻天下的名士,他找到灵帝身边的常侍说,愿意花五百万钱买“三公”的位子坐坐。“三公”相当于当代的副国级职务,之前还没卖过,他来尝个鲜。灵帝收了钱,答应封他为司徒。到了朝堂上,灵帝见两边百官肃立,崔烈好威风的样子,心里好后悔,当场耍赖,要崔烈加钱。崔烈不肯,责怪灵帝收钱不办事是言而无信,灵帝理屈,最后只好封他为司徒。
崔烈回家问他儿子:“外面的人怎么看这件事呢?”他儿子说:“你还是不要做这个官了。当初你做大V的时候,天下人都说你是个清白的人,现在他们都说你这个官,铜臭气太重。”崔烈上去给他儿子一耳光,破口大骂道:“要脸就别做官,做官就别要脸!这个道理你都不懂?”
“铜臭”这个词典故就出在这里。
董太后打开卖官鬻爵的地狱之门,民间对她非常痛恨。洛阳童谣唱道:“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qiàn)慊舂(chōng)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董太后专注捞钱,何皇后则专注捞权。大将军何进暗地里替很多亲信买了紧要官职,在朝中势力越来越大,董太后贪财短视,导致在政争中落入下风。
董氏想立刘协为太子,就老在灵帝面前说刘辩的坏话,灵帝因此不喜欢刘辩。灵帝从前喜欢粗鄙的何皇后,后来日子久了也审美疲劳了,觉得何氏太下作,出口成脏,没格调,见了都心烦。刘辩从小住在道士史子眇的道观里,改名叫“史侯”。灵帝觉得他举止轻佻,不堪为君,想废了他,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灵帝快死时,就把他信任的宦官、上军校尉蹇(jiǎn)硕叫来,嘱咐他要立刘协为天子。蹇硕说:“要是立了陈留王,何进非谋反不可,要想平安,就得把何进给杀了!”灵帝点点头,派人叫何进入宫。
何进走到宫门口,司马潘隐是何进的人,赶紧迎上去说:“听说何大将军最近身体不适,怎么不在家休息,这时候跑进宫里干什么?”何进笑道:“我好着呢,哪里生病。”潘隐抓住何进的衣袖不放,一边使眼色一边说:“大将军面色不好,我看还是回去歇着吧。”何进心知有变,赶紧称病回家。
蹇硕见何进没来,不敢再坚持立刘协,灵帝驾崩之后,何进立刘辩为帝。
少帝刘辩继位,何皇后成了太后,临朝听政。她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董家卖官的财源给截胡了,一切收入归国库,而国库为何氏所掌管。董家此时已经金银满屋,但董太后贪财,还不罢手,她听说何家劫胡,顿时大怒,跑去骂何皇后:“你这个无耻的贱人!你现在这么气焰嚣张,是依仗你哥哥何进么?我若命骠骑将军董重砍下何进的人头,只是举手之劳!”
这里插一句。我想起《战国策》里有一篇《唐雎不辱使命》,唐雎和秦王辩论,唐雎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很不屑地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说:“此乃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然后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的庸夫之怒固然可笑,但也仅仅可笑而已,而像董太后这种“泼妇之怒”通常都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何太后把这事告诉何进,让何进赶紧想办法把董家给灭了。很快何苗就上书弹劾说:“董太后一家卖官鬻爵,中饱私囊,家中堆满金银财宝,这是偷国库的钱啊,应当全部没收!如今先帝已经驾崩,她不过是个藩王的妃子,应当赶回原籍居住。”何太后微笑点头说:“爱卿所言极是!”
中平六年五月,何进带兵把董重家给包围了,进去一抄,果然好多钱,董重下狱不久就死了。何太后派人去抄长乐宫,发现董太后房中都是金银,床底下都塞满了几大箱金银珠宝,床上被子里都藏着不少珠宝,董太后拦着那些内廷宦官,不让他们上前,披头散发地哭骂道:“你们不能拿我的钱!回原籍就回原籍,这些钱我要带走的!”结果众人不理她,把她赶出宫门,连随身衣服都没来得及拿。
董太后被赶上一辆破马车,颠簸着滚出了洛阳城。她刚到郊外驿站,正想吃点饭,驿站里已经有宦官在等着她了。宦官端了鸩酒出来对她说:“别浪费粮食了,赶紧喝了早早死,我们还要回去交差呢!”董氏还要挣扎,被几个军士夹住双臂,一壶毒酒灌死了。
董氏灭族,何氏以为已经赢了,何进在家大摆宴席贺喜。河北少年郎袁绍在座,对何进说:“大将军千万不要大意啊!董氏并不是你真正的对手,你忘了蹇硕等人了吗?张让、赵忠、曹节、蹇硕等十常侍才是你的心腹大患!”
何进去找何太后商议,何太后说:“张让那些人乖得很,我让他们往东,他们不敢往西,杀这些人干什么呢?”何进想想说:“从前桓思皇后窦妙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可是被宦官给坑了呢!”何太后两眼一翻说:“窦妙没本事,哪能跟我比?放心吧,这些宦官我镇得住!”
何进出来和袁绍商议,袁绍等人都说不能放过十常侍,否则以后肘腋生变,恐怕要重蹈窦武的覆辙。
何进说:“太后不同意,该怎么杀呢?”
袁绍说:“某有一计。大将军可下诏让各地太守率兵入京勤王,杀十常侍!”
主簿陈琳大吃一惊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众人正说话间,少年曹孟德从旁边闪出,大笑道:“杀十常侍,一个狱卒足矣,何至于要动用天下兵马?诸君都是朝堂英才,怎么论政时尽出馊主意呢?”
何进大怒道:“你是何人,如此无礼,叉出去!”
曹操出来时长叹道:“乱天下者,何进也!”
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天下枭雄纷纷响应,西凉太守董卓立刻率二十万大军奔赴洛阳。张让等人慌的要死,心知这回要糟了,就去对何太后说:“大将军要杀我们呢!求太后救命!”
何太后说:“没事没事,你们去找大将军道个歉,说明一下就好!”
张让等人说:“只怕我们去了,大将军就把我们杀了,求太后恩典,召大将军进宫,我们当着太后的面向他赔罪!”
何太后说:“好,那就召他来吧。”
何进要进宫,袁绍曹操都说:“不能去!你去就可能就要倒霉!”
何进大笑道:“天下都在我手里,我怎么会怕这些宦官呢!”
何进一进宫门,大门一关,张让等人手持长刀,立刻把何大将军砍死。曹操和袁绍在宫门外大叫:“请大将军快出来!”话音刚落,何进的人头隔着墙就被扔了出来。
袁绍和曹操率军攻打宫城,洛阳大乱,宦官们劫持少帝和陈留王从后门逃跑,宫中没来得及跑的数千宦官们都被杀死。后来局势失控,洛阳城中乱兵见到没胡子的就杀,整个京城化为炼狱。
张让等人跑到北邙山,半夜见大军持火把铺天盖地地包围过来,绝望自杀。尚书卢植把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都接回宫中。
洛阳大乱,西凉太守董卓出现,控制住局面,在朝堂上要废除少帝,改立刘协。满朝文武屈服于董卓的权势,都不敢说话,何太后在朝堂上哭骂,说董卓无人臣之礼。董卓哈哈大笑道:“你这样的狗东西也配跟我谈礼?你逼死董太后的时候怎么不说礼呢?一个毒杀婆婆的儿媳,自身犯了大罪,不知道自省,居然还来跟我来讨论礼,真是天大的笑话!”
董卓废了刘辩,将他毒死,立刘协为帝。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汉献帝了。
董卓把何太后迁往永安宫,几天后也是一壶毒酒把她灌死了。当初董何两家争得你死我活的那些黄白之物,全部落入董卓之手。
点我的头像可获得更多信息,或关注《名媛传·两汉书》专题,可以看到更多的故事,看完记得点个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