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碗水》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文《一碗水》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这首诗用“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热烈的爱情;而“海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祖国的眷念,这是深深的爱国之情这几组形象构成了乡愁的丰富内涵,使乡愁有了更明显的寄托感情有淡渐浓,主题有浅入深

作者便是用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如乐曲中主旋律的重复一样,在一咏三叹中,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将乡愁渲染得淋漓尽致因此,评论家称这首诗极富结构美和音乐美

分手后与前任再遇见的感受因个人经历和心态不同而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感受和体验:

1 尴尬:分手后再次遇见可能会让人感到尴尬,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者共同朋友的聚会上。

2 回忆涌现:当你与前任再次相遇时,可能会唤起许多关于过去的回忆。这可能让你感到痛苦、甜蜜、遗憾或者五味杂陈。

3 激动:有些人在分手后再次遇见前任时可能会感到激动和紧张。这可能是因为你对过去的感情还有留恋,或者期待有新的机会复合。

4 释然:有些人在与前任再次遇见时,可能会感到释然,因为他们已经放下了过去的感情,能够平静地面对前任。

5 警惕:有些人在分手后再次遇见前任时可能会保持警惕,因为他们害怕受到伤害或者被纠缠。

6 如常:有些人在分手后再次遇见前任时可能会表现得如常,他们已经从过去的感情中走出来,愿意与前任保持友好的关系。

7 反思:再次遇见前任可能会让你对过去的感情有更多的反思,思考分手的原因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关系中避免类似的问题。

8 好奇:有些人在分手后再次遇见前任时可能会对他们的近况产生好奇心,想了解他们是否过得好,是否有了新的感情生活。

总的来说,分手后与前任再遇见的感受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经历、心态和对过去感情的处理方式。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彼此的边界,是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 它只能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 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边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2、你知不知道有一种鸟没有脚的?他的一生只能在天上飞来飞去,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他死的时候。

3、我这一生都不知道还会喜欢多少个女人,不到最后我是不知道哪个才是我最喜欢的。

4、十六号,4月16号。1960年4月16号下午三点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过去了,我明天会再来。

5、我以前以为一分钟狠快就会过去,其实就是可以很长的。有一天有个人指着手表跟我说,他说因为那一分钟而永远记住我。那时候我觉得很动听,但现在我看着时钟,我就告诉自己,我要从这一分钟开始忘掉这个人。

6、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7、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8、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9、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 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10、活着时候就要快乐些,因为我们会死很久。

11、我是一个在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仰望天空的小孩,望着那个大太阳,望着那个大月亮,望到脖子酸痛,望到眼中呛满泪水。这是真的,好孩子不说假话。

12、所有的事情都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足够的幸福。当你获得幸福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丢失了幸福,你永远不知道她在天光大亮的时候茫然地寻找,在暮色四合的时候孤单地等待。你在她不知道的世界里微笑地牵起手,她在你不曾想过的世界里走完了无数的四季。

13、记忆想腐烂的叶子,那些清新那些嫩绿早已埋葬在时间刻度的前段,惟有铺天盖地的腐烂气味留在时间刻度的尾部。

14、我总是觉得那只孤独而庞大的鸟是在寻找着什么,为了它所寻找的东西,它可以这样几百年几百年心甘情愿的寂寞下去。我喜欢这样的鸟,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不顾一切。

15、人生在世,一切都是活的,变化着的。就是在最糟糕的时候,也没有必要绝望。别把事情看绝了,因为天下没有绝对的事!这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这个角度会让你变得开朗、自信、快活许多。因为没有绝对,你的心才永远不死,才愿意等待,并豁然期待着,直到一切都好起来。

16、我们在梦境里横冲直撞撒丫子满世界奔走,永远天不怕地不怕。可是突然间梦醒了,我看到了自己想象之外的东西。这就是生活。

17、人生并不是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暴风骤雨,有时也有阴霾,有时更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像无边无际的沙漠,还有的看似平坦的一片,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下就松松的下滑,用力由大,陷得由深,下滑也就由厉害,不由感叹人生如此之复杂,让你茫然、让你在无所适从。

18、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19、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颠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20、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21、如果我们的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善,有了礼貌而没有温暖的心,这个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试论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指向

 在思想情感指向上。中晚唐咏史诗多是深刻警醒的规讽与批判。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同时,随着文人由辞赋型到知识型人格范式的转换,中晚唐咏史诗能够以思辨的眼光。反思政治、历史问题,推翻前案,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另外,在时代环境、氛围,特别是佛禅“空”性思想影响下。又弥漫着浓烈的伤悼之情,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和个体生命哲理意识。

 关键词:中晚唐;咏史诗;思想情感指向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题材类型。它以古人、古事与古迹为题材或感触点,对之进行吟咏、思索,以表达思想感情、认识。其创作源远流长。汉代班固的《咏史》标志着此类诗歌的形成。其后西晋左思《咏史》八首、东晋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南朝颜延之《五君咏》等诸家作品各有特色,推动了咏史诗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讲,前代作家大多借咏史来表达主体情志,内涵比较单一。如左思、颜延之等人的作品,多通过咏古,抒发有志不遇、仕途蹭蹬的郁愤不平之音。同时,由于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以士族为主体。而士族则“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缺乏关注现实的精神,导致咏史这一现实性很强的诗体,与玄言、山水田园、宫体等诗歌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创作量较少。因此前代的咏史诗很难形成一定的时代性思想情感指向。到了中晚唐时期,由于衰微黑暗的社会现实和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关于此点,笔者另有《试沦中晚唐咏史诗繁盛的历史文化原因卜文),咏史创作进入了非常繁荣的时期,表既出特定的思想情感取向。

 从创作主体上,与魏晋南北朝出身世族的文人相比,唐代文人大多出身寒门,更为关注社会状况,具有注重、批判现实的品格。而中晚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已没有初盛唐的昂扬向上、开明恢弘的格局,而是国力衰微,政治腐朽黑暗。在这种情况下,此时期的文人便自然摆脱了抒发个人情志的狭隘主题,开始以冷峻深沉的笔触去批判、讽刺现实与政治,直接揭露社会政治中的奸臣当道、藩镇割据等重大问题,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如秦韬玉《读五侯传》(《全唐诗》卷六七○):

 汉亡金镜道将衰,便有奸臣竞佐时。

 专国只夸兄弟贵,举家谁念子孙危。

 后宫得宠人争附,前殿陈诚帝不疑。

 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

 “五侯”是指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等兄弟五人。《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记载他们:“臧累钜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内怀奸邪,欲筦朝政,……蔽上壅下,内塞王路,外交藩臣,骄奢僭上,坏乱制度。”此诗对他们作了深刻批判,指出在汉运衰微之际,便会有奸臣佐时。他们只为自己的利益富贵着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可以说,此诗明显地是为中晚唐时奸臣当道、祸乱朝政而发,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曹邺《秦后作》对秦朝分崩离析后军阀割据与混战予以抨击,认为军阀们“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导致黎民百姓无辜受难,社会秩序混乱,使民族陷入了严重灾难中。“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全唐诗》卷五九三)可以说向统治者一味姑息藩镇敲响了警钟。

 然而,从总体上,此时期的咏史诗更集中地指向了对君主的规讽与批判。面对昏庸无能、荒*浮糜的君主,诗人们深感仅以直书现实的写法,已难以唤醒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唯有超越现实而触及现实背后所隐藏的国破家亡这一严重后果,才能对迷蒙中的君主起到警醒作用。这样,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更多地走进了诗人们的视野。春秋时的吴王、南朝诸君、隋炀帝等自然地成为共咏对象。而本朝玄宗时代的兴衰成败,则是更好的当代明证:励精图治可以兴国,而荒*腐朽必将给国家带来沉重灾难。如,李绅的《姑苏台杂句》(《全唐诗》卷四八二),是有感于“越王黄献吴王黄金楼楣,吴王因造姑苏台,因献楣,遂以黄金尽饰楼,以破其国”(《姑苏台杂句序》)之事,怀古而作。诗作以流丽跌宕的笔势,写吴王荒*无道,沉溺女色:“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最终的结果是:“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实际上是讽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又如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其五:“兵围粱殿紧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奸佞岂能惭误国,空令怀古更徘徊。”(《全唐诗》卷六三三)。借南朝梁、陈亡国事,影射唐王朝几被黄巢农民起义军推翻,僖宗逃奔,认为深层原因不在于奸佞误国,而主要是君主自身的问题。可以说,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再如张祜《马嵬坡》:“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全唐诗》卷五一一)直接以玄宗史事人诗,委婉地指出造成銮舆播迁、军民离心的根本原因,在于玄宗崇溺贵妃,荒*误国。对统治者的规谏、批判自寓其中。

 但中晚唐咏史诗并没有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批判中,而是蕴涵着更深刻的历史反思,带有强烈的理性主义精神。在人格范式上,中晚唐文人已经由初盛唐的才子辞赋型,转变为学者知识型,能够以知识分子理性思辨的能力,去审视、反思问题。因此,对于历史,诗人们多不再以韵体的方式进行叙述、慨叹,很少以古人自拟、自比,抒发个体情怀,而是从前代翻覆迭变的表面现象中,透视人生成败、历史兴亡的真正原因;或者摆脱人云亦云的历史陈说,烛微探幽,对历史事实作一种假设性思考,予以翻案,另发新见。这样史论体、翻案体咏史诗应运而生。

 从总体上讲,此时期反思的焦点集中于前代政治得失、国家兴亡上。朱庆馀的《长城》:“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全唐诗》卷五一五)指出为君者应当以德治理天下,这样就会四海为家,天下太平,边关防御问题也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李山甫的《上元怀古》其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全唐诗》卷 三)诗人一反由古迹场景的描写而感怀历史沧桑的写作模式,在一种探究历史的自觉意识下,追问南朝兴亡的真正原因,认为南朝天子荒*风流,不知道国运主要由内修道德来决定,而试图依靠长江天险等外在防守,致使国破家亡,繁华不在,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探索意识,是典型的史论体。

 中国史学发达,对历史胜事、往哲前贤多有共识、成说。然而,中晚唐诗人则有意地摆脱了成说的藩篱,对历史进行反思、审视,推翻旧论,另立新说,开创了翻案体,使此时期的咏史诗呈现出独特风貌。如王睿《解昭君怨》(《全唐诗》卷五○五):“莫怨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因画工的丑化,王昭君不为君王所知,不得已而嫁胡虏。对于此事,历来多持同情、惋惜的态度,同时批判画工,暗讽君主。而此诗却一改这种思想取向,从假定性的历史条件出发,得出富有启迪意义的历史结论。这种从反面思考问题的历史视角,使此诗与同题材的其他作品相比,更富有思想意义和理性深度。再如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一般史论认为,隋炀帝为了奢侈浮糜的享受与娱乐,修建汴河,引发了隋朝灭亡。而诗人则在批判隋炀帝凿开运河的主观动机的同时,从当时此河给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客观作用出发,予以肯定。后一首以西施为关注对象。对于西施,人们多把她看作越灭吴的关键因素,是她导致了吴的灭亡。这实际上是女色亡国论。而罗隐则认为,如果西施能导致吴亡的话。那么越国的灭亡又是谁造成的呢?警醒有力的反诘,自然否定了这种论调,认为国家灭亡自有其时。公允而论,历史的发展是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历史结果也具有正反或多重意义。若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历史的发展与结果,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各有新警之处。诗人们对历史陈说的翻案,实际上都是从不同因素、视角思考的结果,显现出独到的史识,使咏史诗放射出强烈的理性光芒。

 总体上讲,经过安史之乱,中晚唐的政局混乱黑暗、萎靡不振。面对这种社会局面,诗人们普遍地孳生出“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的危机感和“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李商隐《咏史》)的颓唐情绪。整个社会笼罩着消极颓败的氛围与无可奈何的慨伤。在这种时代环境、心态下,此时期的咏史诗自然地弥漫着浓烈凄凉的伤悼之情。如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全唐诗》卷五三三)写诗人登上高楼,举目远望,愁情万里。这种愁情是对中晚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直觉感验与体认。曾经繁华一时的秦苑汉宫,如今已是绿芜满地,黄叶满林。唯有雀鸟、鸣蝉不识兴亡,或翻飞上下,或鸣吟不断。所谓“莫问当年事”,意指一切繁华,恰似东去之水,终将逝去。同时,蕴涵着对无可挽回的社会现实的深沉感伤,可谓“其今古废兴,山河陈迹,凄凉感慨之意,读之可为一唱而三叹矣。”再如李群玉《秣陵怀古》:“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龙虎势衰佳气歇,(历史论文 )凤凰名在故台空。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全唐诗》卷五六九)表达了一种历史兴废,朝市变迁之感。无论是吴宫的歌吹燕舞,还是六朝的豪华风流,一切都在自然的永恒面前显得是那样短暂与无奈,仅仅留下浓重的荒凉、萧瑟,让人况味与哀叹。这种强烈的伤悼之情,实际上都是中晚唐士子文人对江河日下的政治现实消极、绝望心态的折射。

 面对中晚唐黑暗腐朽、弊端丛生的社会状况,为了调整心态,建立新的精神支柱,文人便栖心佛禅。而佛禅认识论的核心是“空”。它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是虚幻不实的,可以存在,但存在只是暂时性的;事物外在的相与内在的质都时时处于成、住、坏、空“四相迁流”的变化过程中;人作为世间一物,也是如此,最终也要归空。既然如此,也就不必去计较功名利禄、生死冷暖;一个朝代的历史,作为一个变化的过程,因“四相迁流”,最终还是要走向“空”。在接受了这种佛学思想后,中晚唐的咏史诗在思想情感取向上,表现出很浓的历史虚无主义。如韦庄《上元县》:“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李洞《金陵怀古》:“古来无此战争功,日日戈船卷海风。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全唐诗》卷七二三)这些诗都突出强调历史的“空”性、“幻”性。历史既然是由“空”所幻化的一种具相,最终也必将走向幻灭,归于“空”,所以何须关心兴废,自任其兴废存亡也就可以了。

 既然历史是一种梦幻与虚空,那么对曾在历史中铸就过辉煌业绩、展示出人生风流的英雄、贤达,又该如何认识呢?细读此时期的咏史诗,可以发现,诗人们已由以前的膜拜颂扬,转变为对业绩的否定与反叛,泯灭成败,如李山甫《上元怀古》:“争帝图王德尽衰,骤兴驰霸亦何为。君臣都是一场笑,家国共成千载悲。排岸远樯森似槊,落波残照赫如旗。今朝城上难回首,不见楼船索战时。”(《全唐诗》卷 三)在否定了英雄业绩之后,诗人们开始在苍茫古今中,寻找主体生命之路,体味现实人世,思索生命的意义与哲理,致使此时期的咏史诗带有很强的生命哲理性:

 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

 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

 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又到秋。

 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

 ——薛逢《悼古》(《全唐诗》卷五四八)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

 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何必登临更惆怅,本来身世只如浮。

 ——崔涂《金陵晚眺》(一作《金陵怀古》,《全唐诗》卷六七九)

 在这里,世间所追逐的一切,包括权利、富贵、穷达等外在性的东西,在历史的倏忽幻化中,都趋于虚无。人生身世如浮,人应当在冷观历史与现实的超然中,摆脱古今是非情怀,在青山醉乡之中,淡然自处。

 

 综上所述,此时期的咏史诗多是深刻警醒的规讽与批判,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由于在人格范式上,中晚唐的文人属于知识型文人,他们能够以知识分子理性思辨的眼光,去审视人生、历史问题,推翻前案,另发新见,具有很强的理性主义精神。在时代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中晚唐咏史诗弥漫着浓烈凄凉的伤悼之情。同时,作家对佛禅“空”性思想的接受,使咏史诗在思想情感取向上,表现了很浓的历史虚无主义,折射出个体生命哲理意识。概言之,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指向,可用“批判”、“反恩”、“伤悼”、“虚无”予以总结。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博物馆是一个承载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展示空间。但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强,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博物馆展示空间缺乏情感。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情感元素的探析,重点分析影响情感变化的因素:光线、色彩、材质、陈列方式,并阐述了情感对于博物馆展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空间;情感

  引言

  博物馆是艺术品的宫殿,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文化与艺术的集合体。现在虽然政府对博物馆的建设投入了很多,但是我国的大部分博物馆却不能吸引到观众,引起观众的参观兴趣和欲望。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情感元素的缺失是导致博物馆不能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博物馆是一个传播文化信息,传承一个地域历史文明的展示空间。信息传达的方式、展品的陈列方式都应该考虑情感的互动作用。博物馆是一个现代人与历史文化交流沟通的空间。博物馆展示空间应该是生动的、有情感的,能够以人文本,能够使人与人、人与物进行情感交流。因此探析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情感元素是有必要的。

  一、关于情感元素

  (一)情感的定义

  《人类情感论》指出:“情感(feeling)作为主观体验是比较晚进入理性视觉的,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或环境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一种直接反映状态,折射着人的价值观。”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融合促使了情感的发生。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主观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主观体验。情感是将情绪进行了有序的排列,将情感意识化。情感是感性的,不像理性那样刻板无味,也不像欲望那样冲动短暂。情感是平缓的、精神的、恒久的,情感是审美艺术的体现,最为直接、真实的展现出人类对某一事物的状态。

  (二)情感元素的分类

  情感的分类形式多种多样,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依据主观表现可分为,表层的,如:喜、怒、哀、乐等;深层的,如:愉悦、幸福、期望、伤心等;

  依据情感对象可划分为:个人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社会情感,如: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同胞情等。

  依据价值层次可分为:基本温饱情感,如:酸、甜、苦、辣等;自尊类情感,如:自信、自豪、自责、思念感等;自我价值实现类情感,如:成就感、失败感、抱负感、超越感等。

  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及其现状

  (一)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十节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盈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以研究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展示空间不仅是一个展览的空间,还是一个传递信息的空间,更是人与物、人与人进行文化交流、情感传递的空间。通过光影、色彩、材质、陈列方式创造一个好的空间进行展示。

  博物馆展示空间是博物馆中的重要区域,是核心空间。这个空间是公共开放的,是观众接收信息、了解当地人文的一个空间。同时,这个空间也具备了休息等功能。展示空间设计的好坏是观众了解、评价这个博物馆的重要依据,是观众对这个空间的直观意识的形成。无论是空间展示的方法还是气氛的营造都需要以人为本,以人的情感变化作为依托,因为是人在这个展示空间中获取的信息、体验空间、进行情感交流。

  (二)国内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现状分析

  据世界博物馆1996年调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博物馆数量约8300个,平均每3056万人就拥有一个博物馆。英国1700个,平均每3375万人就拥有一个博物馆,日本虽然只有720个博物馆,但其每17211万人也能拥有一个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情感元素探析

  中国博物馆发展是从近代开始的,在百年间发展迅速,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公布,截止2013年底我国共有博物馆4165家。其中,很多博物馆也已接近国际水平,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赞许。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每97934万人才有一个博物馆。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博物馆数量是不足的。虽然各地政府对博物馆的建设投入越来越大,博物馆是越建越多,宣传力度也是越来越大,但由于大部分博物馆展示内容的枯燥,展示方法的单一,展示环境的沉闷,缺乏与观众的情景互动、情感交流,使博物馆不能有效的传递文化,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

  (三)中国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情感匮乏

  实际上,我国的部分博物馆对观众缺乏吸引力,观众不愿意去博物馆参观。究其原因,还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情感匮乏,不注重光影、色彩、材质、陈列方式的运用,仅仅是把信息呈现出来,展现的内容不生动,也没有与观众进行一个文化、情感的交流,不能使观众在了解当地人文、历史文化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博物馆应该是要以人为本,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缺失是造成博物馆信息、文化无法正确传达的原因之一。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缺乏感情交流的媒介,无法让观众看到并记住印象深刻的展品信息。博物馆需要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求知欲,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的网络导致人类的情感缺失。博物馆作为一个集物质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展示空间,穿越了时间的限制,更应该将这些文明真实、直接的展现给观众,以达到情感交流。

  (四)展示空间中的情感元素

  展示空间中的情感元素会因为展示空间中色彩、光影、材质等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展示空间的设计主要是让人在这个空间中接收信息,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人与物、人与人能进行精神上的主观交流。展示空间主要是服务于人,而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感觉意识又各不相同。

  展示空间中的情感体现是各不相同的。商业展示空间的华丽与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朴素、会所展示空间灯光的绚丽与博物馆展示空间光影的平淡,不同的展示空间中色彩、

  光影、材质等的运用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如图2-3、图2-4哥特式教堂大多是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其中还会采用很多的彩色玻璃,光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尊崇、神圣、敬畏的情感。如图2-5、图2-6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在色彩上就运用了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红”,别具匠心。红色表达的是一种热烈、激动、兴奋的情感,同时红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民族精神。整个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将中国的精神文明传达给了观众。在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使国人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影响博馆展示空间中情感变化的因素

  (一)变化的光线

  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艺术品的殿堂,它的光线要求也是要以展品的真实性为主,让每位参观者能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展品,接收每个展品传达出来的文化和情感。展示空间的光照基本以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为主。因为灯光的运用不能影响到展品的真实性,要把展品原有的色感和质地最大限度的呈现出来,所以一般不会选用照明亮度太高的设备。因为照明亮度过高不仅会对展品的色感造成影响,而且会使观众感到晕眩,无法集中精神,从而无法正确获取展品的信息,更不能满足其情感上的需求。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情感元素探析

  1、人工照明

  如图3-1、图3-2深圳美术馆因为展出的多为油画作品,为更好地保护油画作品,需要选择照度较低的人工光照设备,但又要考虑展品的展出效果及参观者的心理、情感方面的因素,所以展厅的环境照度要更低。油画照度和环境照度的协调感会影响观众在欣赏油画时的情感。不同的展品类型、不同的背景色都要选择不同的照度与之匹配。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幽静柔和的展示空间,使参观者带着舒适、平和的情感欣赏展览。

  2、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

  如图3-3、图3-4卢浮宫博物馆的金字塔中的照明则是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辅相成。此馆将玻璃下的支撑结构也借助照明设备将其照亮,将展品与整个展示空间融为了

  一体,十分协调。自然采光透过玻璃,使雕塑更为生动美丽。绘画展厅则是以自然采光为主,以人工照明为辅。绘画作品在自然光照下,显得真实活泼。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合理运用使参观者更为深刻的理解、感受雕塑、绘画的端庄唯美。使其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产生一种陶醉、享受、流连忘返的情感。艺术文化在景中传递、情在景中升华。

  (二)魅力的色彩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参观者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展品上,进行情感交流。所以,要充分运用色彩突出展品内容,调动观众情绪。色彩的变化可以提升整个展示空间的展示效果,直观、全面的传达展品信息。色彩的变化可以赋予每个展品以生命力,使其更有张力,更能吸引参观者。

  1、艳丽的原色与灰色撞击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因为展品多为文物等有年代感、有历史感的物品,所以背景色会采用棕色或灰色,使观众能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庄重及传统文化的深远。但是也有设计师会使用一些鲜艳的颜色,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如图3-5在哥本哈根方舟现代艺术博物馆中,设计师就使用了热情的原色与灰色相融合,原色的鲜艳与灰色的冷漠既冲突又交融,让观众激动、沉醉。使观众产生既迷离又兴奋的情感,也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疑问与好奇并存的悬念感。

  2、铜色的运用

  为了使历史更好地重现在参观者面前,也会使用一些较为尖锐的颜色。如图3-6、图3-7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多采用黑色、灰色和铜色,让参观者不自主的陷入悲痛之中,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情感元素探析

  让参观者不断陷入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之中。尖锐的黑色与冷漠的灰色,不断触动、刺痛参观者的内心,让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历史的悲怆之情。此馆通过灰铜色的雕塑向参观者很好的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其感受到了历史的庄严肃穆与逝者已逝的哀痛情怀,同时也让参观者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民族情也在参观过程中不断升华,使整个空间对生命发出了叹息。

  (三)多样的材质

  材料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具有审美功能,不能破坏整个空间氛围的统一。人们的情感会随着材料质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同的展品需要用不同的材质才能突出展品主题,吸引观众。

  如在装饰陶瓷博物馆的时候,需要给人一种清新、透彻的感觉,就可以采用一些天然的材料:大理石、玻璃、木条等。而在一些说明的展板设计时可以使用新型的、轻便的聚酯类复合材料,因为这种材料的可塑性强,可以进行多变的设计,以满足不同展品所需的不同风格,吸引参观者。

  1、玻璃、石材的运用

  如图3-8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则是运用了玻璃、石材等材料。白色粉墙透出传统建筑的古典,而屋顶的玻璃质地配上石材,则是现代感十足。运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了其造型,统一了它的整体风格,增强了立体感。让观众既享受到了传统建筑的古色古香,又感受到了当代建筑的明快,使观众眼前一亮,带着期待、欣喜的情感享受其中。

  2、复合铝板的运用

  如图3-9、图3-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选择了复合凹凸铝板,复合铝板凹凸的质感在光的照耀下呈现出活泼、优雅、空灵的感觉。因为铝板本身的凹凸感,所以即便是在

  单一的光照下,都能给参观者带来生动、多变的视觉享受。层次鲜明,富有韵律。律动的感觉也会吸引参观者,使其解放内心,怀着悠闲、静谧、闲适的心情参观。也更有利于人与人、人与展品的情感交流。

  (四)丰富的陈列方式

  陈列不仅要满足展品信息传达的功能,还要将展品较好的展示效果展现给参观者,更是人与物情感传递的桥梁。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情感互动需要通过不同的陈列手段进行展现。不同的展品需要采用不同的陈列方式,不同的陈列方式也会使参观者的情感发生变化。陈列方式的选择不仅要将展品较为直接、真实的展现给参观者,更要考虑到陈列方式对参观者情感的影响。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情感元素探析

  1、垂直陈列

  如上图3-11、图3-12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中运用了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刻有请愿书的2711块灰色水泥墩。水泥墩以网格状紧密排列,高低不平的地面使参观者无法顺利行走,这个纪念馆就像是一个“迷宫”,给参观者一种孤寂、痛苦、焦虑的情感。此馆中没有任何指示牌,全靠参观者的主观意念感受遇难者的绝望、无助。

  2、场景陈列

  如2000年7月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敦煌展中就是用了场景再现的方式。将莫高窟中的场景和绢花展品真实、逼真的再现在观众面前。营造一种神秘、崇敬的氛围。使观众仿佛真的置身在敦煌的莫高窟中。观众带着一种尊崇的情感亲身体验这石窟的神秘,得到了震撼。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好奇心和兴趣。

  3、开放陈列

  如图3-13、图3-14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中就是使用了开放的陈列方式。此馆是一个历史博物馆,开放的陈列方式能缓解历史的沉重感,使参观者对历史情境充满想象。广阔的陈列空间将历史遗迹和日常生活完美的融合。营造了一种气势磅礴、宏大庄重的氛围。使参观者怀着一种感叹浩瀚万物的情感去感受博物馆的奇妙。同时,也让参观者能直接的了解到当地深远的精神文明。

  4、悬挂陈列

  如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中就将一些汽车零件用悬挂的方式在天花板上展出。既节省了展示空间,又能使参观者全面地了解汽车的构造等信息。参观者在欣赏汽车外观的同时又能清晰的解剖其内在构造。全方位满足了参观者对汽车信息的需求。同时,也弥补了参观者只能直接看到汽车外型构造的不足,满足了“爱车一族”的精神需求,使其能与汽车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

  四、情感对博物馆展示的重要作用

  (一)情感能提高博物馆展示信息的传播速率及传递质量

  博物馆展示是经济时代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其主要的方式就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将要传达的信息以更好地方式、更好地效果呈现给观众,使其产生主观的需求,以增强其想要获取信息的意念。

  引起观众的兴趣,促进信息传递。高质量、高速率的将展示信息进行传递是非常困难的,受到传递方式能否调动观众的兴趣,观众能否接受等因素的制约,所以说能否使观众对展示信息感兴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口述、展板展示等,但都没有情感传递的质量高、速率快。情感传递是需要通过光线、色彩、材质、陈列方式等的综合运用,烘托出一种最适合观众接收展品信息的氛围,使观众置身于场景中,促进信息的传递。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情感元素探析

  充分利用情感的互动作用。要想深入地了解展品的信息、展品的内涵,就需要观众融入展示过程中。这时就需要人与展品在精神、情感上能够互动交流。在观众接收到展品的信息后,观众能通过自己的主观想法更深入挖掘展品的文化信息。展品以它的文化信息吸引观众,观众再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展品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情感互动的作用。

  (二)情感是博物馆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因素

  博物馆的功能需求要有人文精神。人性化的设计是博物馆设计中所需要的。博物馆中不仅要有灯光设计、色彩设计、陈列设计,同时也需要人性化设计。因为博物馆的功能是服务于人的,要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是博物馆文化情感的体现,是能与观众直接进行的情感交流。如博物馆中都会设置休息区、残疾人通道,在入口处都能免费领取参观手册,而且现在的历史博物馆中都会有志愿讲解员,这些就是人性化设计。这些人性化设计能够打动观众、感染观众,使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为观众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可以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在观众参观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注重传达展品的的情感特征,让展品不再冰冷,让展品能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让观众发掘展品的内在价值。博物馆展示中的人性化设计能吸引观众,为观众提供情感滋养、精神洗礼。也要注重不同群体需求的差异性,在一些艺术博物馆中会设置一些无线网络,提供给一些年轻的参观者,以满足他们可以及时将、视频等上传到网络的需求。这些也体现了博物馆的人文精神,出于对年轻观众情感需求的考虑。

  (三)情感能促进展示设计艺术手段及文化内涵的传播

  在当今社会虽然展示设计行业在不断发展,但是展示设计却渐渐缺少了原本应有的文化内涵,包括在艺术手段的运用上,也缺乏了艺术性。不仅在商业展示设计中缺乏文化性和艺术性,就是在博物馆展示中也缺乏文化的传播和艺术的显现。随着当代的科技不断发展,设计师能运用的材料和手段也越来越多,但是信息传达的方式却没有与时俱进。尤其是博物馆这种原本文化氛围和艺术内涵浓厚的地方,艺术表现形式显得更为重要。新颖的表达方式和展示方法,可以更好地传达博物馆需要传达的精神情感。情感不但可以提高博物馆展示信息的传播速率及传递质量,而且体现了博物馆的文人精神,吸引观众,升华了博物馆的文化精神,也使得展示设计得到了更好地体现。所以,情感应该是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重要因素,对博物馆展示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结语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不愿走进博物馆去了解当地的文化,情感不断缺失。情感对于博物馆传播历史文化信息和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从情感元素和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概念开始论述,研究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现状、影响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情感变化的因素以及情感对博物馆展示的作用。情感的注入能使一个博物馆充满生命力和活力,使博物馆的精神与观众的情感紧密相连。让观众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体会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实现文化的传承,情感的交流,精神的共鸣,从而体现博物馆的价值。

“陈情书”是古代写给上级一般是皇帝的阐述个中原因的书信。一般用于下级写给上级,是古代官员写给皇帝的书信,陈情书涉及的事情一般是尚未发生的,主观预测到未来会发生的再其中的过错,提前通过陈情的方式预先告知,期望减轻惩罚。

“澄清书”与“陈情书”的区别:

1、定义不同:

澄清书:指在过程中有错误及让人误解的地方,通过正式的方式进行解释,达到更正错误及让人理解的方式。

陈情书:古代写给上级一般是皇帝的阐述个中原因的书信。

2、作用不同:

澄清书:指针对误解作出解释,显示事实真相,消除混乱或模糊之处。

陈情书:指陈述具体情况,自己有过错在先通过陈情的方式减轻惩罚。

3、使用场合和对象不同。

澄清书:一般是在事情发生后,通过文书的方式客观阐述事实,解释清楚情况避免产生误解。描述事情时客观,不要带有主观色彩。

陈情书:一般是尚未发生的,主观预测到未来会发生事。通常是下级写给上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0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