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是不是抓住了胃就抓住了心?那男人都去娶保姆了。那是不是女性越漂亮,婚姻就越幸福?可是女明星的婚姻通常比一般人还要一波三折。还被人说成戏子无情。那女性到底要怎样才会有一个稳定幸福的情感生活?
其实我之前也写过小文章,说到这个情感生活自然是要谈情绪和感受的,不然为何叫做情感生活呢?现在很多情感咨询师会说,女性要提供的东西叫做--情绪价值。
我个人总结有两种东西,在情感链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种叫做提高对方的自恋。大白话叫做鼓励、激励、夸奖、赞赏、满满的喜欢让他跟你在一起时能感受到成就感、被欣赏、他很优秀,他很厉害。
第二种叫做看到对方的生命核心。大白话叫做鼓励他做自己,在他失意的时候仍然不离不弃,支持他鼓励他,就算他的这个自己不能满足世俗的他人的期望,毫无条件的支持他,需要他。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个术语:不含诱惑的深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的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所有的深情都不含条件。
是不是很美好?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做到第一种和第二种很容易。你需要不断的反思察觉自己的潜意识动机。是真正的去欣赏对方鼓励对方支持对方,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为了情感以外的其它东西。动机和出发点一旦不纯粹,结果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所以,如果想要获得完美的情感体验和链接,先修炼好自己,让自己出于真诚的无条件的爱,提供不含诱惑的深情把。你所播的种子会收获她的果实。
说着要去奶奶家玩,明明昨天就已经答应好爸爸妈妈早上要早起,可是等到妈妈都化妆完毕了,明明还躺在床上。宝妈看到这样的情形,直接把孩子身上的被子撕扯下来,怒斥道:“你还走不走,你还有用没?说话也不算数!”
听到这样的话语,明明内心也是十分的蒙蔽,这种眼神迷离的表现更让妈妈生气,直接转过身来说:“不去了,你看你干的好事!”剩下明明一个人在反思:“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明明只是睡晚了,再说妈妈为什么不知道叫一下自己,之前一直都叫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总是会因为某些事情惹父母生气。那么,当父母的情绪已经到达极点的时候,可能就会选择谩骂、批评、教育孩子。殊不知,这种方式只会让他们更加的调皮捣蛋,死不悔改。
曾经有这样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利用讲道理、发脾气和感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最愚蠢的行为。为什么这样这样说呢?发脾气孩子也只是会产生出来叛逆心理。可能当下会假装听从了你的话语,实际上却面临很大的问题。
所以说,这种带有一顶情绪的方式来教育并不可取。当孩子犯错误之后,直接用比较暴力的惩罚只会伤害到孩子,而没有任何的作用。当我们面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聪明的家长或许懂得情感链接。
情感链接是什么呢?
在我们和任何一个人相处的过程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的情感。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其实都彰显了一定的情感。而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或许就是这种亲子之间的关系。父母考虑孩子的情绪,而孩子来思考父母的情绪。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想教育孩子,或许只会是一堆大道理,诸如:“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随意的玩耍、犯错误”。看似非常的正确,其实却只会给孩子带来困扰,甚至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
因为这句话谁都可以说,并不是只有父母可以教育。而亲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可以赞同孩子,父母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不至于过分的边缘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正是因为亲子关系的建立,感情才能得到一定的链接。
在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进行情感链接有哪些作用?
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今天早上起来之后又开始玩手机,说了好几次作业还是一动不动,天天玩游戏,真的想打人。一些家长就会十分暴躁的跑过去将孩子谩骂、打骂。但是一些比较聪明的家长可能会通过别的方式。
他们会看似非常随意的询问一句孩子:“你的作业写完了吗?快要开学了哦!”然后坐在孩子的身边,陪伴他。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太好意思,然后自己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形成了一种情感链接,相互感知到对方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也可以冷静下来。
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现阶段的行为
当我们处于批评孩子犯错误的阶段,实际上是并不理智的。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会做错?”“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真的不想要你了!”这种话语出现之后只会让孩子立即的反驳或者内心接受这个答案。
假设建立了情感链接,父母了解孩子的情绪,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实就可以更好的解决。
“怎么这道题是不是比较难呢?下次我们计算的时候小心点!”
“妈妈说了要让你做事稳重一点,你今天怎么这么兴奋呢?”
用问句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让孩子内心有一种思考的想法,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长久的思维活跃,其实也可以促进他大脑发育,构建大脑系统。
那么,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到底应该如何去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
第1点、懂得换位思考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其实是本着为孩子好的想法,但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她也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加之父母的个人经验比较丰富,也就使得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只要父母懂得换位思考,其实也可以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是孩子该有的。顽皮、喜欢捣乱,这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应该理解。
第2点、向孩子表达你的爱
第3点、倾听孩子的想法
第4点、描述孩子的情绪
“爸爸,今天明明把握打了一顿,我真的很不开心”“爸爸,你有在听吗?”
“别烦我了,没看我在工作吗?”
其实有一部分家长会忽视孩子的情绪,总觉得这不重要,甚至认为孩子在犯错误。实际上,有些时候是孩子想要和你交流,是你冷落了这种情绪,随意的发脾气。试想一下,这时候父母说一句:“孩子你非常难受是不是,别怕!”这就会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
孩子犯错误是应该进行批评,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孩子的想法,他们或许渴望父母的理解。如果父母真的可以理解孩子的情绪,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也会促进亲子交流。建立情感链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一;持续跟对方联系,
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存在,你重视它,我们都知道人都有依赖性,没有得到的东西都不会在意,但是对于得到的东西你一下子让她割舍那会很不习惯,所以当你养成一个坏习惯是非常可怕的,同样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也是很好的。
我们每天都去找女生聊天,持续聊了一个礼拜,突然有一天你不在聊天了,那么她肯定会来找你聊天。因为你在整个过程建立了联系感,这种联系感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连接,当他有一天这种联系感不见了,他就会感觉不舒服。
第二;就是我们要跟对方产生共鸣
我们不管交朋友谈恋的时候能跟我们迅速聊上话题并且三观一致的人,我们都很快信任他并且很快打破谈话的僵局。
对。情感是需要经常维护的,因此经常联系是情感的链接是对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包括感官、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感受,人们能够感受到的爱、善、恶、美、丑等都是情感方面的态度和体验,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当我们说情绪是自我的核心时,其实也在说情感在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性。
那些讲道理说不通的人或者场景,用情感链接才会得以突破,这不是什么秘密,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缺的是实践验证。
验证是指自己来实践,不同于例证可以借助别人经历来说明,这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最大区别。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推理: 凡是我们想要别人去做的,一定要自己先能做到;凡是我们提问别人的,一定要自己先自问自答;凡是我们想感动别人的,一定要先感动自己。
良好人际关系不是讲道理融洽的,一定是情感链接融合的,比如这些问题:
1、你爱别人吗?
2、你爱父母吗?
3、你爱孩子吗?
4、别人伤害过你吗?
5、父母伤害过你吗?
6、孩子伤害过你吗?
这些问题要想获得感受,还得具体化举例说明。不过, 这些提问不是好问题,因为自我价值保护之下,这些问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顺着回答的。
要想获得良好深思效果,起到情感链接作用,我们就 要稍微改换提问方式,以别人为中心来提问并回答 ,如下:
1、别人爱你吗?
2、父母爱你吗?
3、孩子爱你吗?
4、你伤害过别人吗?
5、你伤害过父母吗?
6、你伤害过孩子吗?
试着比较前后问题,会发现非常大的不同, 前面站在自己视角提问,后面站在他人视角提问。
爱别人是常规意识,被别人爱是反思自我,被别人伤害是常规意识,伤害别人是反思自我。这种不一样的提问,才是有价值的。
提问别人的问题,自己要先去回答,这是恰当心理应对方式。
别人对我好吗?别人凭什么对我好呢?我做到值得别人对我好了吗?我怎么做才会让别人对我好些呢?
这些问题我们各自诚实回答就是,定会有所心得。
再看下面自问:我伤害过别人吗?我对不起的人有谁?我愧疚的人事物有哪些呢?
当我们经常能这样自问自答时候,会有某种情感在心底升起,指责抱怨减少,内疚感恩增加。
比如,当我想到曾经伤害孩子往事,抱怨父母某事做的不合适,嘲讽家人某个观点好笑,自以为是话语语气对人,就会有惭愧升起,进而是感恩得到的宽容大度。
随之,就有情感链接出现,对于当下发生事情多少有些警醒,也许会慢慢有些改善。
举个最近例子吧。
受人委托,向某位老兄了解事情,人家非常热心又第一时间给了反馈,我当时由于一点点预期落差啰嗦了一些,随之意识到不妥。之后深刻反思自己, 是以自己为中心考虑事情,还是以别人为中心考虑事情,这是检验做事水平的唯一标准。
我伤害了人家,人家一笑了之;我伤害了家人,家人一笑了之;别人伤害了我,我也一笑了之了吗?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就没有愧疚,愧疚产生情感链接,这个链接就是爱的感受。
因此,李克富老师说:
“爱他,就是总觉得对不起他”;
“你伤害过父亲吗?具体说说当时情况与父亲表现?您向父亲道歉过吗?”;
“完成求助者与亲人间的情感链接——改变的力量就由此而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