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情感篇

细节描写情感篇,第1张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梦境”呈现了成长之路上的七个场景,分别是:卖茧买枇杷、加钱换房、逛庙会、背我上学、凑钱缴学费、撑船摇橹、缝补棉被。七个场景中,用了大量的细节表现艰难的岁月里,无处不在、竭尽全力的父爱。

这篇文章里,“场景”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画面感”。

所谓“整体性”,是指场景中的环境、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要素组合在一起,高度交融,形成一个整体。比如“逛庙会”这个场景。庙会上有琳琅满目的食品,还有各式各样的玩意儿和表演,热闹非凡,这是场景里的“环境”;“我”眼看着这些琳琅满目和热闹,“高兴极了”“馋”“恋恋不舍”,这是场景里人物的心理;“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太委屈了?因为身处这个“场景”的父亲,既看见了“我”所看见的热闹,也看见了“我”的“高兴”“馋”“恋恋不舍的心思”,更看见了“我”“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的懂事。“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一个“觉得”,就写出了父亲深藏的“目光”,由此把场景中的“环境”“人物”“关系”高度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场景的“画面感”,在“背我上学”“缝补棉被”两个场景中体现尤为突出。“背我上学”的场景,有“大雨大雪天”的环境描写,有父亲背“我”时“扎紧裤脚”“撑起大伞”“撩起棉袍”“扎在腰里”的系列动作;有“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的着装打扮。这些显而易见的细节,最终汇聚成一个“父爱如山”的画面——父亲背着“我”,“我”背着书包,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缝补棉被”的场景也很有画面感。“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的眼里,此刻就全是这个“背影”了。站在“我”的角度上,不难想象,童年艰难岁月里这个“背影”曾经为“我”做的那一幕一幕,此刻一定在“我”的脑海里汇聚、翻涌,因此这个“背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这两个场景中的“画面感”,都是“我”所见。不同的是,前者画面丰富,是“眼中画”;后者表面单一,实则丰富,多为“心中画”。

由此可见,此文中场景和细节,相互交融,互为应证,共同表达着“我”的感情。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学习从整体的场景,进入局部的细节,再回到整体,“在文字中走一个来回”。这是我对落实本课语文要素教学的第一个思考。

纸船》是冰心1923年去国留学途中在海船上写的一首诗,副标题为:寄母亲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

冰心出身在一个富裕、融和、充满温馨的家庭,自幼沉浸于天伦之乐和手足之情中,从孩提到成人,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和关照,如今孑然一身离家万里、远涉重洋去异国他乡求学深造,这对感情极重、眷恋家庭的冰心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她乘“约克逊克”船启程后,在途径日本国的三天航行中,每天都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凭栏远眺,脚下的滚滚波涛,更加激起她对烟台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母亲的萦念。船抵横滨码头时,她在船舱里接连写下三首思念母亲的诗,《纸船》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凄然泪下。抒发:对 母 亲 的 爱 和 离 别 的 悲 哀 。首 节 从 爱 惜 纸 写 到 叠 纸 船 , 一 只 一只 纸 船 被 抛 下 海 去 。 次 节 写 纸 船 经 不住 风 吹 浪 打 , 但 诗 人 仍 每 天 不 灰 心 的叠 着 。 末 节 点 明 诗 人 的 希 望 , 能 有 一只 小 船 载 着 女 儿 的 至 爱 进 入 母 亲 的 梦中 。 第一节,写行动:我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接连两个“留着”,不仅形成了诗韵的旋律感,也使诗人执著的情感得以强化。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与前两句衔接,这“一只一只”,自然是说船儿虽小而数量却多,体现出诗人这一行动的意切情真。

  第二节,写意愿。前两句: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乍看似写自然环境的无情干扰,其实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楚。她知道,自己此去,与亲人将相隔万里,短期内是无法相聚的。然而她坚信,母女之间的亲情,是风吹浪打不能拆开,万水千山不能隔断的。因之下两句随即接写: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第三节,写梦境。人们在思念至深时,往往寄希冀于梦幻。冰心在《繁星》、《春水》等诗集中,曾多处写梦,如“梦初醒处,/山下几叠的云衾里,/瞥见了光明的她。”又如;“梦未终——窗外日迟迟,/堂前又遇见伊!”心有灵犀一点通。冰心相信,她想念母亲,母亲也在想念她。她叠的小船儿,定会漂流到母亲的梦里。她只希望母亲,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因为,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含义: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诗是: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前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41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