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法律一般有规定,在议会里有绝对的言论和行动自由,只要不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议会是允许吵架和打架的,这是民主的体现,因为很多结论和法律都是吵出来,打出来的,激烈的思想碰撞才能迸发出火花。在议会里都配有专门的警察,如果打架打得很凶的时候,警察会把打架的人抱出去,在外面冷静几分钟,才允许回来继续参与讨论。
1、教育理念差异
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习化被动为主动,能更多的激发学生的自有意识和思考。
2、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人性的自然属性,社会要尊重人;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要服从社会。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文明是典型的大河文化,属农耕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文化,属商业文明。
3、农村人口差异
西方国家农村人口总量少,中国农村人口总量多。
西方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可利用空间大,容易谋生。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相当,但是它们的人口数量分别是31亿多和03亿多,分别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和四十分之一。
4、经济上的差异
西方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的是社会主义经济。
5、制度上的差异
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他们的文化和治理传统一直以来都是倾向于把地方、局部、政党、个人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种历史和传统中必然会生长出分权、制衡、普选、私有制等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制度。因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在西方并在西方得到充分发展,说到底是由西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决定的。
而中国强调集中统一,就必然将国家、中央、全局、集体置于较高的位置,要求地方、局部、个人服从前者。
人民网-专家: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在五大差异
人民网-中西方国家的根本差异决定中国不能走西方道路
冷战(1945年至1990年)(即北大西洋公约冷战(英语: Cold War, 俄语: 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 )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此外,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
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双方都拥有大量的核子武器,一旦直接冲突可能导致全人类毁灭,因此双方都尽力避免发生全面的“热”战(请见相互保证毁灭),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东方国家指责西方国家“帝国主义”、“剥削劳工”,而西方国家则称东方国家为“极权铁幕”,企图将民主国家纳入极权专制的统治。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直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争端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国可以算是冷战中最主要的争端焦点,特别是柏林。柏林墙很可能是冷战最生动的标志。这堵墙分隔了东柏林(属于东德)与西柏林(属于西德),使西柏林孤立于东德内。
西方世界对冷战的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在二战结束后10多年的时间内,很少有学者会挑战美国官方对冷战起因的看法:即双方关系的破裂是由于斯大林违反了雅尔塔共识、苏联企图主宰东欧,以及苏联的扩张主义。
但是之后很多历史学家提出了另一种观点: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才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的帝国主义野心如果不是最主要,至少也是与苏联的作为同等重要的导致冷战爆发的原因。简单而言,史学家对谁应该为二战期间结盟的美苏关系的破裂以及冷战是否是不可避免的这两个问题上产生分歧。后一种观点(即美国应该负责)在越南战争中达到顶峰,很多人开始认为,美国在道德层面上并不比苏联高多少。
在冷战后期,历史学家们开始寻求一种后修正主义的解答。到冷战结束后,这一派观点已经占了上风。这派历史学家并不认为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国应该为冷战负全责,而是归咎于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后修正主义学者追随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看法,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如1947年对希腊的援助和马歇尔计划是必要的。
根据这种观点,“共产主义运动”并不是西欧困境的根源。相反,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全面战争,以及欧洲的社会结构才是其根源。而马歇尔计划重建了一个良好的欧洲经济体系,从而减少了极左势力在西欧的吸引力。对欧洲来说,经济援助结束了资金短缺,刺激了对战后重建的投资。对美国来说,该计划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增加了美国对外出口。北约组织则将西欧国家纳入共同防御体系,从而避免了共产主义的扩张。后修正主义学派不认为共产主义具有扩张性,企图推翻“自由世界”,但是他们同时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在确保欧洲的稳定方面是必要的,从而避免权力向苏联倾斜,最终危及到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
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两方都尽力避免发生一场全面的“热”战。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东方国家指责西方国家“剥削工人”,而西方国家则称东方国家为“邪恶帝国”,企图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到民主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社会主义革命、人民革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严重地冲击着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体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为了遏制、扑灭这些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资本主义体系,采用各种手段推行“冷战”政策。最先提出“冷战”术语的是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于1946年初在一次演说中提出来的。同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访美时,在富尔顿发表的反共演说和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的有关内容,标志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式推行“冷战”政策。1947年 9月,美国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出版了“冷战”一书并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冷战”的文章。从此起,“冷战”术语广为流行,“冷战”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遏制、破坏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的一种重要手段。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争端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随后,美军把“冷战”作为一种战争类型列入野战条令。1962年版美军《作战纲要》,把战争分为三种类型,即“冷战”、“有限战争”、“全面战争”。给“冷战”所定的定义和原则是:“冷战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行动。敌对的国家或联盟可以用冷战来进行较量”,“不仅运用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而且还使用军事力量。军队在冷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为实现国家目标做出贡献。为遏制他国使用武力,可以动员后备役部队或展开现役部队”。“冷战和有限战争之间的界限既不是明确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可能需要使用正规军队来进行实际上是战斗行动的冷战活动”。1968年版美军《统帅纲要》又补充规定,“稳定局势作战也包括在冷战中”。 这里说的“稳定局势作战”,就是在世界各地进行的镇压、扑灭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作战。在世界上,哪里有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它们的军队就派往哪里,进行镇压,或是对反动政府提供军援和作战支援,甚至进行核讹诈、核恫吓,大耍“世界宪兵”的把戏。此外,以美国为首的反动集团进行“冷战”的手段还包括:派遣“和平队”进行渗透;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以签订集体防御条约的形式扩大军事同盟,美国先后与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挑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瓦解社会主义体系;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等等。尽管如此,并没有阻止世界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非、拉和大洋洲,只有 38个独立国家,现在已发展到 140多个独立国家。
各国的军队很少卷入到冷战之中;这场战争主要是诸如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西德情报局、东德国家安全部和苏联的克格勃等情报机构之间展开的。世界主要强国从来不会直接卷入一场针对对方的军事冲突。
冷战中大部分的伤亡可能是由情报机构所采取的针对平民或军事目标的袭击造成的。间谍被派往东西两方阵营,或者在当地召募情报人员,甚至强迫加入。当间谍被发现时,他们不是被立即杀害,就是与对方所抓获的人质交换。间谍飞机和其他从事查勘任务的飞机一旦发现会被立即击落。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冷战”政策,导致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简称“北约”)于 1949年 4月 4日成立,继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于 1955年 5月14日成立。从此以后,“北约”集团 15个国家的军队近 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 8个国家的军队 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开始处于战略对峙状态。美国的 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只是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掘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相当于在广岛使用的 100万颗原子弹的威力)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苏联、“华约”于 1991年解体后,美、苏两大集团长达 40年的“冷战”才算告终。这种“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但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又企图制造反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新的冷战。这是值得引起警惕和防备的。
今天很多的观察家认为,美国在冷战中的许多作为是违反其宪法以及国家理想的(例如未经国会授权而发动一场未经宣告的战争)。美国的政治或军事***则经常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由来开脱此类行为。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们认为,他们受到两个超级大国的凌辱。例如在阿富汗的反美主义主要来源于冷战中美国为阻遏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而采取的不当行为。
根据这种观点,“共产主义运动”并不是西欧困境的根源。相反,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全面战争,以及欧洲的社会结构才是其根源。而马歇尔计划重建了一个良好的欧洲经济体系,从而减少了极左势力在西欧的吸引力。对欧洲来说,经济援助结束了资金短缺,刺激了对战后重建的投资。对美国来说,该计划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增加了美国对外出口。北约组织则将西欧国家纳入共同防御体系,从而避免了共产主义的扩张。后修正主义学派不认为共产主义具有扩张性,企图推翻“自由世界”,但是他们同时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在确保欧洲的稳定方面是必要的,从而避免权力向苏联倾斜,最终危及到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
世界是个班,中国是团支书
1。美国
班长,家里有钱,人长得也强壮,学习成绩很好但也爱打架,做事蛮横无理,班里同学一般都不敢顶撞他。和副班长关系不好。
2。俄罗斯
副班长,学习成绩好,全班最高大,上学期光和班长顶着干。后来家里出事:分家!现在做事很消极,但在班级里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最近找茬把格鲁吉亚同学揍了一顿。
3。英国
学习委员,学习成绩好。家里也很富。班长的跟屁虫,做事没主见,啥都听班长的。前些天和班长把伊拉克打了一顿。
4。瑞士
美术课代表,班花,学习成绩好, 不跟别人勾三搭四,很文静很内向。
5。阿根廷
体育课代表的同桌,上学期和学习委员打架打输了,现在每次体育课都抱着学习委员狂整。
6。阿富汗
职务无。成绩差。身材矮小。上学期被副班长打,班长帮忙付医药费。前几天把班长家最高的两个家具砸了,被班长揍个半死,家里的地被班长霸占中。
7。伊拉克
无职务,学习差。但人高马大,上学期排全班前四。嘴硬,上学期欺负同桌被群殴。前些天被班长和学习委员冲进他家揍个稀巴烂。也也被班长霸占这家里的地。
8。科威特
职务无,伊拉克同桌,以前老被伊拉克欺负,幸好有班长撑腰。
9。埃及
历史课代表,成绩平平,家里有金字塔,所以当历史课代表。
10。伊朗
职务无,成绩不好,偶尔也顶撞班长,这几天顶劲更大了。前几天家里发生地震,班里为他家举行了募捐活动。
11。印度
因为好玩电脑,成了电脑课代表,特点看似敦实却不厚道,爱炫耀,经常和同桌巴基斯坦为一块课桌吵架。还和团支书争课桌。
12。巴基斯坦
无职务。印度同桌,身材不高,成绩也不怎么样,跟团支书关系不错,所以敢经常和印度顶着干。
13。澳大利亚
职务无,学习中等偏上,管学习委员叫老大,做事没主见,学习委员说一他不敢说二。
14。以色列
职务无,成绩不错,但就是看同桌巴勒斯坦不舒服,动不动就凑人家一顿。而且和周围阿拉伯同学关系都不太好。
15。巴勒斯坦
职务无,身材瘦弱,没家庭背景,经常被以色列揍得打落牙齿也只能往肚里咽。
16。德国
劳动委员(尚未经班委会通过,代任中)学习勤奋又比较吃苦耐劳,成绩也很好。上学期打了两次架,结果害得当时的班长——英国今年落选。
17。日本
无职位,学习成绩很好。思想品德巨差,人龌龊鬼点子多,上学期因为欺负人、抢东西被班长带人狂揍,被打成半身不遂,伤好后不思悔改,现在又开始“惦记”团支书家的鱼缸了。
18。越南
无职位。学习成绩差。瘦弱。忘恩负义。上学期被班长揍,幸好有副班长和团支书撑腰。后又挑衅团支书,被狂揍。不长记性伤好后又惦记起团支书家的鱼塘了。
19。朝鲜
无职位,团支书同桌,学习成绩差,嘴却很硬,经常得罪班长(上学期班长找他打群架,幸亏团支书给他撑腰),班长几次扬言要揍他,碍于其同桌团支书才没动手。
20。中国
团支书。幼儿园、小学学习成绩很好。小学毕业时由于贪睡、不爱出门运动、体质差常被欺负。上学期和本学期进步很快。有正义感,该出手时不手软。上学期为了同桌朝鲜和班长打群架。现在成绩进步很快,身体锻炼的也较好,常常做梦都想收拾几个人出出气,因怕影响学习成绩而经常忍气吞声,班长为此很“担心”。
21 韩国: 无职位,团支书后桌,学习成绩差,势利眼,爱幻想,嫌贫爱富,却一直被人欺负。窝窝囊囊,手脚不干净,爱偷东西。 小学就和支书同桌,总像跟屁虫似的跟着支书。中学时看到日本同学有钱有势,改投日本门下,却总被欺负。日本被班长揍后,当了班长的跟班,和穷兄弟朝鲜分了家,日子过得稍有起色,但还是被班长欺负,班长经常酒后醉宿其家中,还欺负她的姐妹,它也是敢怒不敢言。从小到大打架,却从来都是挨揍那个。 经常偷支书家的东西,幻想称霸全班。和穷兄弟,支书及副班长关系紧张。属于猪八戒照镜子
22加拿大
俗称"大白泡",成绩中上,与班长同桌,和事佬
23法国
挂个生活委员的虚衔,但瘦死的骆驮比马大,船破钉子在;贵妇形象
班上的巴西\意大利\印尼\利比亚\委内瑞拉\土耳其等一百多位同学,各有特点,也难尽述
班委会:联合国,虽然班里很多的学生不听话,但也没有办法。以班长为首的一些人为了和老师对着干,故意拖欠不交班费。因为开会要在班长家,所以对班长有些时候的所作所为也就放任了。
近期班长家做生意亏了很多钱,还连累了很多投资同学,招致众多同学不满。
1、不同的人权思想影响
西方的人权是以个人为中心,亦即是人本为主。在中国,相对的观念与实践,是有别于人本的民本,即个人包含于集体之中,故曰民权(至20世纪初则演变为民族权),而非人权。
2、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
中国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西方的文化,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3、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4、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5、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
西方的宗教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西方教会是高度组织化的宗教文化。中国宗教则具有相对性和相容性。
扩展资料
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而中国不是没有民主,而是,它的“立体民主”与西方不一样。何况,在朝廷之内,有诸如祖制与御史对皇权的实际约束,以及皇帝通常必须有臣子之奏折方有机会批示以表达皇室“谕旨”之传统惯例,这等于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种横面之分权与牵制。
这种种形式上的差异,正好是由于文化与历史背景不同所致。而其民主实质与精神,不应因形式有异而否定它的存在。
中国***新闻网-中西文化相对比较之启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