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妈,但是总忍不住和她吵架

我爱我妈,但是总忍不住和她吵架,第1张

上一篇《爸爸带我走出高考的阴影》的文章发出来后,我妈在微信上给我发语音说:“你怎么就写爸爸不写我啊?我对你不好吗?” 然后我说:“前几年我停薪留职去西安考试的时候你不是还说我没用,毕业了也不好好工作,不如吗?那一次我真的差点抑郁。如果没有我爸或许没有我现在。”我妈回复说:对不起,那一次是我的错。

大概是几年来,第一次,我妈正面为这件事情说:对不起,那一次是我的错。好像这几年,我总纠结于那件事。每每在我妈自豪地认为她对我的培养功不可没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要泼她冷水,明里暗里不止一次两次提到过从小到大她对我造成的“心理阴影”,即使我前两年写过一篇《妈妈,我爱你》的文章,我反思我对她态度的不好,感谢她从小对我的严厉,那篇文章更像是写给自己看的。因为我常常陷入忍不住对母亲态度不好,过后又心生自责的反复折磨中。我想提醒自己,世界上没有一个母亲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她表达方式的不同,我应该要理解。但是其实,完全跳出这种“不自觉反应”真的很难。

所以这一次,我妈第一次很正式的在微信上给我发文字说,“对不起,我错了”的时候我看了几秒钟,好像突然什么东西就“啪”地散了。可能这么多年我一直想让她明白不管以前她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的初衷是不是爱我是不是为我好,但是造成的心理伤害的确就在那了。但是她好像从来没当回事过,仍旧觉得她对我的“管教”非常有用。这一次看到我妈非常认真的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突然就明白,我要找的答案就在这里了。

高晓松大学时和家人信誓旦旦地说要辍学走自己的音乐道路,于是抱着吉他去天津流浪,后来落魄街头被表哥领回家。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轻描淡写好像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 ,她知道自己儿子内心一定是不堪的,如果再多说也只是加深他的羞辱感。看,多么开化并且懂得维护孩子自尊的一个母亲,她给了孩子信任也维护了他的自尊心。而高晓松几乎从未提起过他的父亲,直到有一次在一个综艺节目里,他提起他的父亲,他说,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和他的父亲有过过多的交流,甚至于从来没有问过他父亲一个问题。 一个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避免和父母进行交流?大部分情况下是,这个孩子在潜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或者,他对自己的父母并不信任。

在小朋友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时候应该是对父母表达欲最强的时候。即使那个时候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但每天回到家就是想和爸爸或者妈妈说很多很多话。

大概在我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想和我妈说很多班上发生的事情。我站在她面前,正开口准备兴致勃勃地发表演说,她在看电视,一把推开口还来不及闭上的我,极其不耐烦地说,妈妈在看电视,别吵!自从那一件事之后,在高中之前我几乎再也没有和我妈说过学校里发生的任何事。大概是条件反射性地怕又被一把推开,陷入被晾在一边的尴尬里。

越是被轻视的孩子越想得到认同。 小时候我妈是非常在乎我的学习成绩的,我想很多人的爸妈都是。考好了母亲喜笑颜开还有奖励,考差了是一通责备:“你怎么那么蠢?”“你干脆不要读了好了。”“在你身上花的钱都白花了。”有时候甚至是一顿打;也有的时候是道德鞭刑——“妈妈好难受。”“是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都可以这样那样,而你是这样?”。“你能不能争气一点,妈妈在家长会上真的好丢脸”

我想很多人都经历过。包括现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父母。 一个在这样高反差态度下,时常不被认可的孩子很容易就在父母面前形成“讨好型人格”。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呢?就是小心翼翼不敢在父母亲面前做一件错事,做了一件错事之后首先是用各种借口修饰自己的错误想让父母不要那么生气,在父母面前表现得非常殷勤乖巧和听话,在父母发完脾气后更加地讨好父母,生怕爸妈不再爱自己。实际上,一个孩子做到这个份上真不是因为他懂事,而是他怕受伤害。而父母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归为——我的方法奏效了,我的孩子因为我的责备变得懂事了。

这种孩子渐渐长大会形成两种性格:第一种,一直在讨好,为了父母而活;第二种,形成鸵鸟反应,对于过错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而不是面对。

《非暴力沟通》里面有提到,不要去评判一个人而是说出事实表达感受再得到回馈。

回到文章开头我提到的那件事。那已经是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半年了。一名新手销售半年没有产出是非常正常的,我在没一分钱存款的情况下停薪留职回了学校。那个时候我仍然在被母亲盖评判: 你很没用/你不如谁谁谁/花钱读的大学白花了/你之前那工作一点价值都没有不如当个护士,所以你就是没能力而且是非常歇斯底里的那种,无论我如何解释。好像我就是她口里说的那种“不学无术”“贪玩啃老”的那类人。 那个时候她满脑子停留在对我工作的不满以及我停薪留职不工作没有收入这件事情上。

我想起小的时候,也是一直在被评判:你这不行那不行,这不如谁那不如谁。在小的时候,她自认为这种沟通叫做“激将法激励”,实际上这是一种“发泄是沟通”。

“发泄式沟通”带来的回应往往是“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里最明显的反应就是“以暴制暴”。 用更激烈的话语“还”回去,或者一方不再沟通和回应。这个时候谁对谁错都不重要了,双方都已经陷入了“发泄式沟通”里。

这在孩子小的时候其实并不明显,因为他小,还不敢做出这样的回应,等到再大一点,上了高中开始慢慢就会显现了。所以为什么很多父母说:“我孩子不和我说话,不和我沟通。”“我家小孩比我还凶,说不得。”作为父母的你想一想,是不是时常用“发泄式沟通”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很多年以来我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为什么我对我妈态度不好,话说完后又很后悔,满心怀疑自己是个不孝顺的人。这几年我妈已经完全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待我了。相反地,她常常怕我生气,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我的“雷区”,而我的耐心程度在我妈面前会不受控制地骤降几个等级。

关于与至亲的沟通,我也一直在学习。后来看了《亲密关系》,《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这些书籍,我开始明白这些现象的根源在哪里,它从来没有被妥善处理过,所以我和我妈常常关系紧张,时好时坏。我所有的“好教养”“好沟通能力”都给了除我妈以外的人。

或许这么多年,我和我妈的世界大部分都存在于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应激反应”里,即使我明白了我们关系紧张的根源,明白了她的出发点并没有问题只是表达错了,但是就算我明白,在心底里好像也没有真正走出来过。

直到昨天晚上,我妈在微信上说,对不起,妈妈错了。就这一句话我心下马上就有一股热流涌上。也许我要的只是一个道歉,孩子也是需要父母的道歉的,好像被阴影笼罩着的所谓“自尊心”一下就释放出来沐浴在了阳光下。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心怀感恩,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人世间。或许有时,我们应该原谅自己的情绪化。因为我们也即将成为父母。“我辛辛苦苦养你长大”不是绑架孩子的资本。

给他信任,给他自尊,用正面的沟通来进行交流,或许你也会拥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

1、孩子性格缺陷:孩子的性格塑造直接来自于父母的相处模式,父母经常争吵或者冷战,孩子会变得自卑、敏感和怯弱。将来孩子也可能会有暴力倾向,因为孩子在家长身上接收的信息是你不如我意,我就打你。孩子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肯定是不被接受的。

2、孩子容易自卑:自卑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就像珍珠被蒙上了灰尘看不到光泽,自卑是因为和别人比较的时候因为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经常父母那里得不到太多的不认可,父母经常吵架,孩子的管理能力比较差,不懂得沟通与包容也没有什么耐心。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也要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小孩,父母整天吵架,孩子会想我怎么这么倒霉摊上这样的爹妈,一定是我不够好,他们才吵架,真羡慕别人家有不爱吵架的爸妈。

3、孩子没有安全感:一个人的内在精神需求,人格完善的基础,最早的建立是来自妈妈温暖的怀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主要来自于稳定的家庭环境。有的孩子会哭着诉求,爸爸妈妈不要吵架,甚至有的孩子不惜用自己喜爱的东西来换爸爸妈妈的和睦,跑回房间躲起来,有的孩子这会站在角落里偷偷观察。父母的每一次吵架都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感受到父母的情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理解能力增强,父母之间经常吵架,听到父母吵架的语言,孩子甚至还会担心妈妈会不会分开真的不要他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逐渐变得寡言胆小,缺乏安全感。

4、孩子社交能力差:夫妻经常吵架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孩子对父母不敢依赖,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特别的冷淡,甚至有的孩子过于的乖巧,甚至有的孩子一天到晚黏着父母,因为他们恐惧和陌生小伙伴儿交朋友。那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更喜欢宅在家里,很少交朋友,也不喜欢和朋友出去玩儿,他们不会生气,也不会吵架,当然这些表现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情绪,而是因为他们不敢表达自我的情绪,他们害怕吵架,害怕跟别人产生冲突,所以才把自己的隐藏起来。

常说夫妻吵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但真正在气头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吵架是亲密关系中的一种谈判表现,也是用来确定自己的人际边界的行为表现,通过宣泄情绪来捍卫自己的界限和原先的观点。

01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做到这四点才能不影响亲子关系

第一点:让孩子知道爸妈吵了架

许多家长认为故意对孩子隐瞒吵架,可以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家长着实低估了孩子对家长的表情、语气、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了解。

也或许是家长低估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承受能力。孩子具有洞察家庭成员生活习惯的能力。在家长因为某事产生分歧起小争执时,可以尝试大方告诉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和情绪变化,至于争吵过程中会出现的敏感话题和词语,家长还是要尽量克制,否则孩子有样学样就不好了。

第二点:让孩子当起小裁判

清官难判家务事,当家长不可避免地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这时候两个人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被怒火中的情绪冲昏了头,甚至各执一词来贬低对方或者翻旧账来一笔一笔算谁对谁错,相互看不顺眼,拒绝道歉。

孩子接受到家庭矛盾的第一反应就是惴惴不安的眼神,可以看出孩子的焦虑和无能为力。这时父母可以尝试压低怒火,温柔的让孩子当起小裁判,问孩子刚刚爸爸妈妈谁错了,孩子会公平公正的对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孩子不敢说,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大胆的说不要有所顾忌,最后父母谁错了就给另一方赔礼道歉,这样不仅缓解了争吵的尴尬,又可以其乐融融了。

第三点:让孩子知道父母吵架并不是他的原因

孩子对于家庭绝对的信任,也较为敏感,从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越小越容易有个人中心倾向。从孩子的视角看待父母争吵,会下意识地认为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受到他的影响。

从而出现父母开心他就开心,父母争吵他就会害怕,焦虑的表现,甚至希望自己乖让父母关系好起来。父母争吵和孩子无关,这时候,家长需要非常明确地表态,让孩子明白,吵架的原因和他没关系。

这时孩子才会放下心里的包袱,而不再害怕,家长也要见好就收不要一直揪着对方的错误不放,争吵毕竟也对夫妻感情有一定的影响,建立好的家庭氛围才是家庭幸福的标准。

第四点:记得安抚好孩子

父母吵架之后,要记得安抚孩子,抱抱他并对他说:这不是你的错,爸爸妈妈会解决好,然后向孩子道歉不小心影响到了孩子的情绪。

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永远爱他的,并让孩子无比安心地觉得刚刚发生的事只是个意外,他的家还在,父母亲也还都爱着他。

多陪伴孩子一些,等孩子长大了也不粘着父母了,多给孩子一个拥抱能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安,多给孩子一些安抚,让孩子感知来自父母的爱来自家庭的温暖。

同住一个屋檐下,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当意见发生分歧时,都要注意维护家庭团结的方式方法:

双方在发泄完后都应该冷静下来,站在对方的立场学会倾听各自的想法,说出自己生气的原因,希望对方原谅自己刚刚发泄方式的不对,这样尽可能避免一场“恶战”。

吵架多是两个人在气头上又互不相让造成的结果,一直僵持着等着对方妥协来结束战争,恰恰对方也是这样为了面子,于是相互板着脸,不仅仅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更涉及到了孩子的情绪。

那影响可大了,在这样环境里生活,人一定扭曲的。脾气暴躁,思想偏激,无处发泄,甚至有宰,。人的冲动。烦躁,就是烦躁。我家就这样,只要睁开眼珠子就吵,看电视吵,吃饭吵,一年365。300天都在吵。夫妻几十年,能瞪个眼珠子,咬牙切齿,不如个路人。我

,。草,。

地,你说在这环境,人能正常的了吗

没错孩子我也支持你说的。 什么是放假?如果放假还要整天学习的话那还不如不放假,如果你能最起码打心里做到该看书就看书已经不错了! 每个女人在40岁到50岁期间都是更年期发病的时候!如果你的母亲这么做就玩可以考虑到更年期的事情,再加上孩子13-20岁之间的叛逆期 那么你俩不吵架都不正常。更年期的女人就是总是看啥都不顺眼,动不动就发脾气! 这个时候躲开是应该的。 而不是缺乏沟通 这个问题跟缺乏沟通无关,你还不能跟你的妈妈沟通,因为更年期之间的女人很少是脾气上来了能控制住的 反而越沟通越能加大吵架的几率。 如果你爸爸在身边的话 那就在你妈妈发火的时候跟你爸爸一起出去散散步,爸爸不在身边就自己出去走走 不就不信你出去走走都不能了吗?难道一直跟她这样吵吵下去? 所以尽量按我说的做! 你没错孩子,做的没错,不是被任意安排的木偶 你是有翅膀的雄鹰! 如果你是男孩子就是雄鹰啦 。去学你想学的东西吧!

爸爸妈妈吵架了,我该做些什么才能使他们和好?

他们吵架的时候,你就在边上劝下。

然后不管用就大哭。

他们看到吵架会影响到你,

他们以后有什么就不会吵了。

爸爸、妈妈吵架了,我应该什么做才能使爸妈和好呀?

还记得我小时候就是拉着妈妈说。爸爸是不是要走了。我爸爸摸我头,哭了,我妈妈看了我爸爸,我就打电话给我爷爷奶奶叫他们来劝他们坐下来谈。谈我怎么办,后面都舍不得我~就和好了~现在不怎么吵架~互相都让著

爸爸妈妈吵架了,作为小孩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劝解他们 ,分开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看在你的份上 家庭和谐最重要

爸爸妈妈打冷战,我该做些什么?

小孩子不要老是管大人的事情了

大人的事情你也懂

不过你要是想让他们和好的话,最好是要先搞清楚他们为什么打冷战!然后在从中言和!

我的爸爸妈妈最近老是吵架,他们的脾气都不大好,我该做些什么?

我家里也是,但是我已经上高一了,他们就很少吵架了,我中考考的还不错,我爸妈他们和谐多了,对于这种事情,是大人的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解决。 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学习,让家里不为自己操心,大多数吵架都是因为小孩子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还要为家里新增一些和谐欢快的气氛,比如说 说说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最近自己比较以前来,有所进步(这里主要指成绩),还有说说笑话,来点小幽默的。

最后要祝福你们全家幸福健康,更祝福你成绩!(或者你的事业成功!- -~~ O(∩_∩)O~)

爸妈吵架分居了,我该做些什么?

父母的事以你现在有限的智力管不了。安心好好学习吧。大人的事大人处理。不过你爸这么暴躁的一个人,我想文化教养非常有限。你不要学他,要自强。不管将来变的怎么样,不要学他一样粗鲁无礼。你真正的精神父亲不该是他。我本人也有这样一个父亲,我从来不理他。眼中没他这个人。

我和爸爸妈妈吵架了,怎么才能和好呢?

父母就是这样子的,你不必放在心上的,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啊,你可不要因为这件事做傻事情啊,你是父母生上的肉啊,你不要做对不起他们和自己的事情啊

爸爸妈妈吵架了,作为子女我该怎么劝他们和好

我会去哄爸爸妈妈开心的,叫爸妈俩平时不要太计较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爸妈和好的!

爸爸妈妈他们吵架了怎么办?

你可以在中间牵线吖

在他们吵架的时候

你说再多也没有用

他们正气在头上

是听不进去的

但是你可以在他们吵完后

分别跟其中一方谈谈这件事

让他们冷静下来

等他们冷静下来后

再表达你不想他们吵架的想法

记得要先让他们冷静下来再表达你的想法

不然可能会起反效果

然后你可以冒充父母关心对方

如:天气冷了爸爸要出去上班

你在爸爸出门前帮他拿一件衣服

然后很小声地对爸爸说是妈妈让你拿的

如此等等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爸爸妈妈吵架,自己在旁边看电视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什么都别说,最好放一首歌,如好想有个家,家和万事兴之类的,声音要大一点,让父母听见,

柠檬发现,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但这种不同的想法,同时在孩子的面前出现,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下面柠檬就先来通过一个例子来表达这种情况:

妈妈在教育兰兰时更偏向严格的教育方式,要求兰兰做事时往往比较严肃,而爸爸却不这么认为,就说到了饭点,大家都坐下准备吃饭,唯独兰兰还在客厅看电视,妈妈马上喊兰兰过来吃饭,兰兰没有理睬妈妈,又叫了几句语气能听出来比较凶了,不过孩子还是没反应。后面爸爸也催了几声,兰兰答应了马上来,但没有任何行动,于是爸爸无奈的说,饭还热着呢,让她先看吧,我过会端过去喂她。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夫妻两个教育理念不一致,而且,也观察到兰兰对于妈妈,多是回避的态度,甚至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是给爸爸。

妈妈在孩子面前越来越没有权威,就算自己说的是对的,她大多数还是会再问爸爸的意见。

这其实在很多家庭里都有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随着父母意见的不统一,孩子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首先给大家展示一个数据,一个研究机构通过对168名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发现,其犯罪原因与父母教育意见分歧有关的有23人,高达113%。

也就是说: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总是相互“拆台”,孩子迟早会为这种行为买单。

其次,这种相互拆台的情况可能导致以下这三种问题:

第一、父母逐渐失去威信

母亲长远角度打算,扮演黑脸角色,对孩子要求比较多、比较严;父亲扮演白脸角色,顺着或者纵着孩子。想想,如果你是孩子你跟谁亲近?而那个以严格为主的母亲如果得不到家里其他人的支持,长此以往,亲子矛盾、夫妻矛盾,婆媳矛盾时不时爆发一下,那谁还有精力去好好处理呢?

第二、孩子极易“墙头草”

孩子正处于了解世界的年龄阶段,在分辨能力上还不是特别清晰,一会跟着爸爸的路子走,一会又看到爸爸和妈妈吵架,于是转变跟着妈妈的节奏走,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的性格养成左右摇摆的状态。

第三、爸爸妈妈都是因为我才争吵的!

夫妻关系和睦才能给孩子一个美满的、和谐的家庭氛围,但如果总是你争我吵,孩子第一反应就会是又为了我争吵,那如果没有我的话,是不是他们就不用争吵了。给孩子留下的阴影则多会以:焦虑、不安、自责、自卑为主。

所以在就教育孩子时,父母在孩子面前拆对方台的这件事上,柠檬向各位家长建议: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统一态度。

就算你当下有不同的观点,也应该在事后私下与对方沟通,提出自己不同的教育观点,而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当场反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722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