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妈妈吵架的影响
爸爸和妈妈吵架的影响,相信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在照顾孩子的时候父母都会关注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下面是爸爸和妈妈吵架的影响。
爸爸和妈妈吵架的影响1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1、性格或存在缺陷
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会感到恐惧、害怕、自责。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或易存在缺陷,有的变得敏感自卑,有的胆小怯懦,有的孤僻叛逆,还有的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2、缺乏安全感
父母经常吵架,容易让孩子对父母的爱患得患失,时刻担心父母会分开,或是不要自己。
年纪比较小的孩子还可能认为父母吵架是自己造成的,加重了心理负担。这样长期被恐惧、不安和紧张的情绪折磨,会让孩子的安全感严重缺乏。
3、学习容易走神,甚至厌学
家本应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争吵的环境中,容易让他们的心情烦躁不安,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甚至是厌学。
4、影响婚姻观
由于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可能会让孩子长大以后惧怕婚姻,甚至不想结婚,担心结婚以后会出现和父母一样的情况。
家长吵架“技巧”,
1、对孩子坦诚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有意见不一致的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两个人能够在所有的事情上意见一致。
2、当孩子的面和好
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就要在孩子面前和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批评、责骂对方。让孩子知道、吵架是暂时的,所有的冲突都会过去。
3、告诉孩子,我们还是爱着他
给孩子爱的保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我们爱他。
爸爸和妈妈吵架的影响2父母吵架比离婚更可怕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进行了一项关于家庭关系对于孩子心理问题影响的调查,调查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调查还发现,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有些孩子为此表示,“不想重复父母的悲剧,长大后坚决不结婚”。
与离婚相比,孩子对父母吵架的心理体验更为明显,受到的直接伤害更大。建议夫妻间如有矛盾需要解决,应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要随意发泄。如果非吵不可,也应避开子女。让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夫妻之间相互攻击、谩骂,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终生难以弥补。
情景一、刚上幼儿园的小军,把同学打得出了鼻血,老师批评他时,小军竟然对老师不服气,不跟老师到办公室,老师拉他时还动手打老师。后来,问过与小军家住在一起的学生,他们都说小军的爸爸也是很暴躁的,夫妻关系不好,小军经常看到爸爸打妈妈的情景。虽然爸爸很疼爱小军,但是爸爸对妈妈的这种粗鲁和暴力的行为早已在无形中影响了小军,小军也开始变得粗鲁和暴力。
情景二、父母经常在小威的面前发生口角、打架。妈妈大骂爸爸,而爸爸则打妈妈,推翻饭桌,动作野蛮。小威是一个孩子,过去一直很尊敬父母,因为觉得自己的爸妈对自己很关心。但多次目睹父母这样对打对骂,结果不仅对父母怀有不信任感,而且瞧不起他们。
情景三、可可正和爸爸妈妈在吃午饭,爸妈边吃边聊家庭的近期开支。聊着聊着,爸妈的意见分歧开始越来越大,开始争吵起来。可可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哇”地一声哭了。这一哭让吃着饭的可可噎着了,爸爸妈妈吓得手忙脚乱。
爸妈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1、让孩子错误地产生内疚感
孩子常常把自己的某些过错,看成是引起父母关系变化的原因。这种曲解,易使孩子陷入烦恼并常常自责。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夫妻吵架时,孩子在一旁哭喊、“爸爸、妈妈我听话,我再也不捣乱了,你们别吵了……”过去十分活跃、机灵而聪明的孩子,因为父母关系的改变,而变得退缩、消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常常沉浸在内疚之中,这种自责心理,将导致孩子出现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
2、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有一个12岁的女孩,母亲因生活作风问题,父亲与之离婚,她随父亲与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离婚后,父亲、奶奶、亲戚甚至小同伴都经常当着她的面指责、辱骂其母亲,使她觉得母亲既可亲、又可恨,又觉得指责并数落母亲的人都可恨,于是产生了种种矛盾与复杂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她很希望见到妈妈,但妈妈来看她时,她却故意躲起来。
妈妈说的话,她不听,妈妈给她买的衣服,她不穿。在这个时候,即使对孩子再多的宠爱也换不回孩子对妈妈的爱和信任。
3、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夫妻关系紧张时,常常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发脾气、说话粗鲁。这样的行为使孩子情绪也跟着紧张,从而妨碍孩子正常情感的发展。夫妻关系不好常常影响到对孩子的错误教育,使儿童产生一些不良的性格和思想,使孩子产生恐惧感、随心所欲、出尔反尔、过于警觉,从而出现挑衅性防范行为;
或迟钝、胆怯、犹豫不决及依赖性等。夫妻经常发生争吵或打斗,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使他们感到周围充满敌意,从而难以形成对人友善的感情,害怕与别人接触。
爸爸和妈妈吵架的影响3父母长期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夫妻两人经历和成长环境不同,又有不同的价值观,加上性格中固执的那部分,争吵不可避免。
争吵也是沟通方式的一种,只不过我们常常把这当成攻击彼此的方式,比如指责威胁、人身攻击、翻旧账、冷战甚至是诉诸暴力。
经常目睹父母这些吵架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心理影响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当看到爸妈激动的情绪和举动,孩子第一感受是恐惧,很容易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孩子成人之后的的恋爱与择偶。
毕淑敏在《家问》中说、“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孩子眼中,歇斯底里的爸爸妈妈又可怕又难看。
发生争吵, 如何才能减少对家人的伤害
吵架时、对事不对人
父母吵架,大多数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就是这些小事,常常升级成大吵大闹。
为什么会这样呢?
除了情绪失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此说话太伤人,揭对方的短,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吵架升级,给孩子带来焦虑不安的情绪。比如、“你娘家人就是这样xxxx!”“你看哪个男人像你这个德行!”“我真后悔嫁给你”
很多人一辈子听过最难听、最伤人的话,都是出自身边最信任的人。
作家刘墉曾说、好话坏话只在一念之间,试着坏话好说,狠话柔说,重话轻说,急话慢说,把话说到心窝里。
所以吵架的时候,再怎么生气,有些话也不能说。不人身攻击,不翻旧账,不踩对方的痛点,对事不对人。
吵架后,及时安抚孩子
吵架后,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不好,主动向孩子解释争吵的原因。
**《怦然心动》里面有一幕,因为父亲一直攒钱照顾傻弟弟,女儿朱莉被朋友嘲笑,妈妈为此与丈夫大吵一架,这是父母第一次当着女儿大吵,朱莉吓得哭了起来。
看到难过的女儿,夫妻俩分别找到女儿,向她道歉,爸爸说、对不起,孩子,这不是你的错。妈妈则告诉朱莉,自己其实非常爱父亲,因为他的坚强善良。
自己脾好气父母脾气坏:
如果自己的父母脾气不好,因此对你造成误会和伤害时,你要做的不是跟他们理论,更不要指望通过争吵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委屈和不满,如果你的父母很强势,争吵的结果往往是自己身心都受到伤害,此时要学会的是小不忍则乱大谋,矛盾激化时就呆在自己的卧室听听音乐,放松心情,最好睡一觉。不过你一定要表现的心平气和,以免他们以为你会在卧室里做傻事。最好表明自己是要冷静的睡一觉。自己的委屈和受到的伤害我想一般不会有谁会跟自己的同学朋友说,而找到重要的倾述对象也是至关重要的,建议找如姑姑,舅舅,跟自己父母同龄的亲人倾述,因为他们跟父母的思想都差不多,通过他们转达,相信你的那些事父母也会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其实和奶奶辈的人说出自己委屈,可能对你父母起到的作用不会太大,情况有很多种也要根据自己状况作出一些明智的决策。
02
父母好脾气自己坏脾气:
如果自己是个容易情绪化的人,那么就得先让自己学会如何闭上嘴巴,真的忍无可忍时,也需要发泄,不过你的委屈和伤痛当然不是用跟父母吵架的方式发泄,跟父母吵架就像列车脱轨一样,事情只会越来越糟糕,我们之所以会发生争执是因为都太固执,都想绝对的批判出谁对谁错,但是又因为沟通上存在问题,所以矛盾就会一直存在下去,此时你就得明白“理解万岁”这四个字的含义,简单说就是换位思考,为什么父母要那样,想清楚重点在哪事情就好办了。自己脾气不好,父母有时管得太多,容易生气时,就找同学去打打篮球,运动运动,不要和他们呆在一起就好,有时吵架在晚上,就不要做出什么离家出走的傻事,晚上出去,父母是最担心的,尽量呆在家里,呆在自己的卧室,实在觉得家里呆不下去,就跟他们说自己到亲戚朋友家睡一晚。一定要告诉他们自己的去向。
03
自己和父母脾气都好:
当你发现父母误会你时 ,而你是被冤枉的觉得很委屈,记得一定得把事情跟父母说清楚,因为考虑到自己父母的性格好,是可以有效沟通的,所以建议不要把不痛快的事情埋在心里。一般脾气好的孩子往往因为长期的隐忍,默默的承受伤痛,而这种做法对自己心灵伤害往往比用吵架的方式更不科学。所以和父母好好沟通是最有效的做法。
04
自己做错事,批评你
先想想问题出在谁身上,如果真的是自己做得不对,但又不想听他们过于唠叨的批评教育,那么就把父母的唠叨和批评当做耳旁风,不过自己得先做出明确的反省才行,他们说完该说的就自然会和你和好如初。如果实在听不下去,就赶紧准备耳机,戴上它听音乐,不去理会他们。这样做会有效的避免发生争执和激化矛盾。其实你也可以以退为进解决父母的批评与唠叨,就是主动承认过错。一般会主动承认过错的孩子,与父母之间争吵几率也会少很多。
05
因为环境的差异,如果对父母有许多不满,那么你要记住的是你的父母给了你最宝贵的生命,无论如何你都没有嫌弃指责他们资格,无法逃避就改变无法改变就面对。
06
对于无法有效跟父母沟通的问题,原因跟父母的成长经历,学识,和环境有着必然的关系,你自己也得有些想法,不能一味地埋怨,如果无法通过亲戚们帮助得到改善,自己就得做出点妥协,理解他们与自己存在着代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爱他们,不要做出伤害他们的事,自己唯有懂事了,家庭才会美满。因为父母的所做所为都旨在为你能更好的成长起来,变得成熟。
07
如果父母是脾气很不好的,遇到了家庭暴力这类事情,最好打电话报警,这样才能最好的保护自己。
这样的后悔是不是来的太迟了?
高中生的手机哪里来的,
父母买的;
现在摔手机,长大了是不是要摔电视机,砸洗衣机;
冲动是魔鬼;
父母挣钱也不容易;
生气的时候,可以大力关门,躲进房间,不搭理他们;
也可以走出家门,冷静冷静;
摔手机是为了表达愤怒吗?
是无能的表现;
父母不会心疼手机,父母会伤心,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下次很生气,很生气,可以伤害自己,比如用板砖拍自己,比如打自己耳光,那样比摔手机的效果,更加能震慑父母的心灵,
他们都会让着你了。
吵架的时候总会愤怒到失去理智,吵完了总会难受到胃痉挛。
我可能是完美的继承了我爸爸的暴脾气,跟我妈还能和和气气的聊人生谈理想,和我爸就总是说不了三句话就开始互相冲对方大吼大叫。当初上高中在家的时候,基本上过一段时间就要和我爸大吵一架,起因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双方都不耐烦不肯好好谈就越吵越生气,每次和我爸吵我妈就也会很生气,因为她不希望我老和我爸爸吵架。为此我妈没少说我,我也不知道为啥就是每次和我爸说话就非常火大,吵完内心又非常内疚很难受。
每次和父母吵完架心情都很复杂。双方都用着最伤人的字眼去戳对方心窝子,不把另一个说的哑口无言决不罢休,还会伴随着音量的不断抬高和肢体上的动作。而且我这人不知道为啥,可能是泪腺有点发达,每次和别人吵架都吵着吵着就忍不住流眼泪。所以通常都是以我的嚎啕大哭和爸妈的沉默做结尾。事后想起自己的说过的话又很后悔,恨不能给自己一大耳刮子。但随着争吵次数的增多,很佩服他们每次看我像泼妇一样撒完泼还能笑着过来和我讲话,脸上的笑容带着一点的小心翼翼,每次看到都觉得特别难过,会忍不住反思自己在心里暗骂自己不是个人,就算在气头上也会因为他们放软的态度而消气。
爸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可能除了爸妈,还真没有谁肯在被我说过很伤人的话的下一秒愿意来笑嘻嘻的哄我关心我,没有谁愿意在和我冷战的时候还用非常不耐烦的语气叮嘱我吃早餐多穿衣服,也更加没有谁会和我吵了这么多次之后内心依然愿意一如既往的对我好。想想觉得非常难过,有时候觉得子女可能真的是父母上辈子欠下的债,这辈子做的孽。所以也会试着去控制自己的脾气,把自己好的一面不仅展示给外人看,也要留给自己的爸妈。
所以我经常会非常庆幸自己的父母是他们。或许他们不是富可敌国,也没有权力大到一手遮天,也不是学富五车。但是他们爱我的心是这个世界上谁都比不上的,给我的关怀和照顾是以前和以后都不会有人再给我的。他们是我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软肋,但也总是我伤他们最深捅他们心窝子最用力。跟爸妈大吵一架的体验真的不怎样,吵架的时候会觉得很伤心很愤怒,吵完了又会觉得非常非常内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所要求的真的不多,所以各位做孩子的还是少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留给家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最好了。
趁还来得及,和爸妈说句我爱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