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大吼大叫的熊孩子,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感觉很不舒服,同时我也知道,这个孩子缺乏的是关注和陪伴,他需要被爸爸妈妈细心地看见,耐心地提醒,愉快地玩耍。1细心地看见
孩子之所以会大吼大叫,是需要证明他的存在感。我经常在公共场合看到一些家长拿着手机,孩子则在一旁无所事事。
又或者,孩子想和家长说话,但是家长却被手头的事情所牵绊着,没空理会孩子。于是孩子就大声吼叫起来,因为孩子知道只有这样,家长的注意力,才能回归在孩子身上。
2耐心地提醒
面对孩子百无聊赖下的一些行为,熊孩子家长一般都没有反应,但等孩子吵闹到终于引起家长注意时,专心致志于手机上的家长终于抬头吼了一声孩子,孩子只能又伤心又郁闷地坐在一旁。又或者,开始熊孩子模式,各种吵闹、折腾。
3愉快地玩耍孩子的天性是玩乐。
哪怕他们的破坏行为也是为了寻找乐趣。如果家长可以关注孩子,陪伴孩子,把孩子的精力花在真正有意义而不会打扰到他人的乐趣上。
比如,家长可以陪伴孩子玩游戏,或者家长陪伴孩子进行某种比赛,又或者家长引导孩子去玩一些孩子可以自己玩的玩具。而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去事先做好准备的。
总而言之,熊孩子熊的时候,就是最需要关注和陪伴的时候,给足关注和陪伴,熊孩子就不熊了。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信懿V,了解更多有趣有料的育儿干货。
近年来,“熊孩子”闯祸的事件层出不穷,更夸张的是部分“熊家长”竟然以“孩子还小”“跟小孩计较什么”为理由来逃避责任。法律规定,在涉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父母对年幼的子女不应该无限度的溺爱纵容,应更好地尽到监护、教育义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责任观。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知道当下怎么做,孩子才会有美好的前程与未来,
这里有几个方法,友友可以试一下:
第一,这个问题是一定要处理妥当的,不然的话,自己的孩子极有可能产生自卑心态,甚至自闭症!
其实说到底,熊孩子就是那种不知自律为何物的莽撞孩子,''小皇帝''似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也不知道礼貌是个什么东东,任性妄为,很难想象将来这孩子,能够成为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
唉,倒有可能会因为他的任性,,好吧,点到为止吧!
所以我们古人说,“惯孩子,就等于害孩子”,绝对是必须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哈,
而同时也必须看到,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们每个人,对孩子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家长,一定要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惯孩子,什么是溺爱,不懂得礼貌,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妄自尊大我行我素,将来这孩子,怎么与人合作?怎么融入集体?怎么得到异性的喜欢?怎么走向幸福的生活呢?
就更别说情商高了哈,,
所以,家长们懂一点教育,其实就是对孩子的慧眼识珠啊,,!
这句话很重要,家长们一定要铭记,切记
其实小朋友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的每一天都在学习各种技能,包括各种行为与思考,然后逐渐的形成自己的观念,
其实在这种状况下,熊孩子自己也很可怜,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为什么是不妥的,并不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属于一种处于懵懂期的萌芽宝宝,
嗯,说到懵懂期,就是到现在,我娘老子还经常笑话我,说起我小时候调皮,我还曾捏着鸡屎粑粑往嘴里送,人家有创造精神的人,是第一个去吃螃蟹,而我可能就是第一个,(嗬嗬,可能也不算第一吧),曾经把那玩意儿,塞进嘴里过的人哈,,
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熊孩子的家长的教育作用至关重要,此时若不及时加以纠正与引导,如果造成了是非观念的缺失,就会回到那句话了:惯孩子,就是害孩子啊!
要不然我们的古人为什么会留下这句话呢:“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阳光善良,有个很好的未来与前程,请记住我前面说的那句话:“懂一点教育,就是你对孩子的慧眼识珠啊”,,
回到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当然懂文明讲礼貌,做一个有修养有风度有思想的好孩子,这些话是一定要跟孩子说的,但个人还是想提一个特别的建议:
就是,遇到这类情况,这其实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很好的启发和锻炼孩子的机会哈,
因为,在孩子的未来生活中,免不了的会碰到太多的困难和挑战,而能力的启蒙,往往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啊,,
至于具体怎么实施怎么做,就像**地道战里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各庄有各庄的高招”,篇幅关系,这里就不多啰嗦说教了,如果真的需要,可以私信或者提下一个问题回答吧,其实各种小技巧还是很多的呀!
至于怎么应对熊孩子的家长,有时可能还真需要一剂良药,来一语惊醒梦中人哈,,
比如先可以跟他们的家长沟通,把本文所说的熊孩子将来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讲一下,,
养成一个好习惯,孩子会受用终生,而纵容一个不良的习惯,受累的,可能就是孩子的未来呀,
若还沟通不果,咱找时间直接聊好吗,,
链接看更多有价值的,有趣有味
转发,分享朋友,点右下角呗,
亲爱的朋友:你孩子遇到的现象也是我孙女经常遇到的。我孙女两岁半了,到游乐场玩时会经常遇到一些熊孩子的有意碰撞,各别家长不但不制约自己的小孩,反倒露出骄傲的神态——“看我家宝宝有多牛!”还有的小孩在打斗中碰痛了哭着向妈妈告状,妈妈把孩子一推:“哭什么哭?去打回来,给我狠狠地打,打不赢不要回我这里来!”原来的游乐场是小孩的天堂,现在却是大喊大叫打架相骂的混合场所。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怕其吃亏,从小培养孩子争强好胜,以取胜其他小孩为快乐!而所有熊孩子在侵犯其它小孩和淘气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小孩子单纯善良的一面是相同的!正如《三字经》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调皮的熊孩子服软不服硬!我带孙子去游乐园碰到熊孩子的恶作剧时碰到孙子后,家长佯装不知或露出骄傲的神态时,我会不去理会家长,把孙子的玩具球之类的丢到地上微笑着对熊孩子说:“小帅哥(小美女)能帮姝姝把球捡起来送给妹妹吗?”差不多所有的熊孩子都会去做。然后转向孙子说:“快谢谢哥哥(姐姐),你看哥哥(姐姐)多乖多懂礼貌,不小心碰到你了没问题哦!”熊孩子会温顺的说:“小妹妹,对不起哟!下次我不会碰你了”!
我有一次碰到一年轻男人带自己的小孩玩婴幼孕妇球。他把若大的球仍向他小孩时扔到了我孙女的背部,而他若无其事的抱起球扬长而去。我也没说什么,第二次又抛在了我孙女的头上,孙女在哭,那男人居然视若无睹的抱着球准备离开!我从男人手里把球抱过来对他说:“我孙女跟你有仇吗?你这是第二次,请为你的小孩做个懂礼貌的榜样,向我孙女道过谦吧!”年轻的男生忤在那里一动不动。僵持了两分钟,我转向游乐场管理员说:“你的球管理不善,对我孙女造成了伤害,不如把这球废了吧!”说着我打算把球的气放了。管理员过来说:“你是大人伤了人家小孩道过谦会亏了你吗?”他才说了声:“阿姨对不起了!小妹妹是叔叔不对!”
像你遇到的情况与我差不多。遇上了就从鼓励的角度动员熊孩子知错就改,礼貌待人。千万不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嚷嚷:“你欺负我孩子了!”这类语言说多了会给自己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孩子会认为自己多么弱小经常被人欺负。还会对熊孩子产生本来的畏惧感!其实,孩子在群体中适当吃点亏是没有问题的,有利于小孩子增强群体意识和应变能力!所以,我想奉劝熊孩子的父母,不要以为你小孩小时占尽了便宜是好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小孩的今天并不代表明天。当他长大后遇到强劲对手吃了亏的时候能不能欣然面对,还未可知。所有家长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应从小培养他们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和同龄小孩,培养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帮助互相友好的良好情操,为把所有小孩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
应邀回答,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人的本能反应是很生气不开心,但一定要明智处理这种事。如果是我的话先对他的父母,他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做父母的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能太宠孩子,以免将来犯错。如果对方不接受的话,就对他说,假如是我的孩子欺负了你家孩子,我也像你这样,你有何感想简单的说就是换位思考,相信他不会再放纵自己孩子的所作所为了,谢谢!
因为在一些人的眼里,占便宜了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公共场合遇见其他大孩子欺负自己的孩子,自己作为大人,及时制止对方的危险性行为就好。让熊家长、熊孩子道歉的事,我想我就不会了。只因为对方习惯了恶霸行为,我为什么还要教会别人做人呢?
而且,题主家的孩子两岁多,对别人的霸王行为,根本不会处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带离危险地带。平时在家适当提醒孩子学会“拒绝”、“说不”,“向家人求帮助”。自己孩子的行为,自己可以引导。熊人的孩子,咱不是我佛,普渡不了众生。
即然有欺负人的熊孩子,就一定有个不讲理的家长要不其父母怎么会不管不道歉,!这种家长你就是找他告知他最多是假惺惺骂自己小孩几句,然后再找岔说你孩子的不对',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把自己的孩子拉回家,把熊孩子当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子要勇敢善良和同伴要团结友爱不要欺负人,少和这种熊孩子一起玩;
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平时少父母教养的小孩在院前大路上一根横过路的歪脖子树上玩远远看见路上一个老叟路过到树下的时候熊孩子觉得老叟的模样好玩就从树上一泡尿洒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洒在老叟头上咦这大晴天怎么头上下雨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个小孩正怪笑着朝他酒尿他本欲生气发怒;可一看这孩子没教养模样改变了主意,他笑唏唏地把子叫下树,着实咵了一番说:你这孩子长大定有大用!并掏了五两银子作为奖励,并嘱咐说:我的银子不多,明天有个骑高头大马的人从这过,你再在这树上等着朝他洒尿他的银子可多哩熊孩子回家给妈妈讲了事情经过,把银子给了妈妈,有这等好事!妈妈接过银子半信半疑那你明天就再去试试
第二天熊孩子真的又早早的爬上了路旁咋天那棵歪脖子树上,果然看见远处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急急地过来了,这熊子早准备好了当骑马人路过树下时他又是一泡尿洒了下来,这骑马人抬头一望,竟是个小孩故意向他洒尿,他虎眼园瞪,脸气得通红,他下马朝树上熊子招手说:你下来!
这熊孩子还没察觉不对,还以为有人给他更多银子哩!于是就朝树下攀,可这次他不曾想到这次是个练武的莽汉,还没落地就被他双手扯住两腿,一使劲把熊孩活活撕成了两块
故事讲完这教训不可谓不沉痛,这熊孩子虽顽劣但他是受害人他父母养而不教才是祸首,养不教父母过虽这莽汉的做法不可取,但似乎也应了句老话:恶有恶报!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熊孩子无处不在,更头痛、容易让人上火的就是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如果你和他理论,只会更上火,也有可能失态,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建议大家试试这几招:
1、引导孩子说“不可以!”0如果对方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那么做,可以蹲下来跟孩子说:别人碰到我们我们要原谅他,但是老是这么做我们可以还击,让他住手。
2、“指桑骂槐”。
教育自己的孩子:老推别人别人会生气的,宝宝不学啊!——我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一般家长应该会不好意思插话的。
3、走为上计。
和熊家长讲道理会越讲越生气,遇到熊孩子还是能躲就躲的好——你们可以惹不起、躲得起,可是老师遇到熊孩子、熊家长想躲不容易啊!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所以我们的 社会 存在一些令人心烦让人窝火的的事不足为怪,不必大惊小怪。
“教化之行,兴于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的心智发育是否成熟,有赖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这样认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生活中的矛盾常常不可避免,但解决矛盾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当遇到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小孩欺侮的时候,当然一是制止,二是说理,而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样做一定会使矛盾升级,造成不良的后果。对方父母如果不愿沟通,置之不理,也就无须与之多费口舌,此时走为上策。过分跟这种人计较,自然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君子岂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金庸大侠说过:“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处理非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持如此的态度不是更有利么!
孩子还小,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受欺负了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能使父母有所觉察,引起注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是父母的责任!
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性格懦弱;或者胆小害怕,孩子虽然还小,但是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如果孩子看到对方比较强势,有忍耐状态,并且孩子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或许孩子也是在保护自己!和孩子聊聊,看看孩子的心情,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受伤”了,多倾听孩子,帮助孩子分析一下原因,引发孩子去思考,如:他为什么推你?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告诉孩子可以远离不礼貌的人!你只需去了解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运动,有个强健的体魄,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不要怕孩子不够勇敢,只要他足够聪明就好了!孩子需要成长,成长就是快乐夹杂苦涩的过程!父母无需太担忧,在爱的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吃不了亏也无人能欺负!
遇到这种事,多数家长的第一想法是,我要找那孩子父母讨个说法。
我的看法是, 千万不要去找对方家长,这是效率最低也是最没效果的做法,往往还弄得自己一肚子气。
有些家长一气之下,直接找惹事小孩算帐,结果可能是有理却吃亏,甚至付出沉重代价。
重庆有位妈妈,无意中碰到6名学生“围攻”自己女儿,怒从心头起,冲上去用6秒时间给了6个同学6记耳光,结果被行政拘留十五日,罚款500元,并向被打孩子支付3000元精神抚慰金。
江西某地家长王某,听到女儿诉说被9岁男同学欺负,持刀闯入学校课堂公然行凶,当着众多孩子的面杀害那位男孩儿,被处于极刑,他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目前已被执行。
上面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肯定不能为法律所容忍,但值得玩味的是,这种快意恩仇的行为却得到不少网友的认可和赞赏。
网络上“自从生下了女儿,就已做好随时蹲监狱的准备”这句话,也经常博得一片叫好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惹事孩子家长的态度有关。
施暴孩子家长敷衍、漠视甚至傲慢的态度往往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将原本孩子间的一些摩擦升级为恶性事件,甚至酿成血案。
王某一案中,男孩家长也表示要处理好此事,但没能让王某感受到诚意,特别是在老师约定的时间里他并没到学校参与调解。
王某觉得他态度漠视倨傲,怒气冲冲,直接加害正在教室上课的男孩。
所以, 我觉得要想处理好这类欺凌事件,关键在于施暴孩子家长的态度和行动。
但遗憾的是,有其子必有其父。
所以,孩子受欺负的家长找涉事家长讨要说法,大多不欢而散,埋怨转为积怨,脾气转为怒气。自家孩子也会感到更加惊恐和无助,心理遭受更大伤害。
遇到熊孩子欺负自家孩子,究竟要怎么处理?
我觉得有三种做法,比较实用有效。
一、直接带着自家孩子找到惹事孩子,当面警告或训斥,并让他道歉。
这有三个好处:
1、让肇事孩子知道,自家孩子不是好欺负的;
2、让自家孩子明白,爸妈永远是最值得信赖的依靠,有啥事一定告诉爸妈;
3、增强孩子自信,让他有扬眉吐气感,敢于同肇事孩子平等相处。
当然这里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打骂对方孩子,以免留下把柄;二是最好录像取证,有备无患。
二、如果欺凌行为仍然发生,寻求学校老师帮助解决。
做为家长,一定要懂得怎样与老师打交道。
学校老师一般会答应重视此事,会批评惹事孩子,会安慰被欺凌的孩子。
多数情况下,家长也会到此为止,相信老师,交由老师处置。
实际上,不少老师会将此事淡化,理解为“可能只是开个过分的玩笑”“这不过是孩子淘气罢了”“批评他几句,这事没啥大不了的”等,简单处置了事。
你会发现,孩子被欺凌情况过段时间会再次发生。
所以,你去找老师一定要记住下面四个原则。
1、态度一定要坚决果断,让老师意识到这是不容小觑的事件。
2、提交你所取得的证据,包括孩子的伤情报告,心理诊断报告,与肇事孩子的现场录像等,让老师感受到你是个较真而又用心的人。
3、要求老师有具体明确的处理意见。 譬如,让惹事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亲自向自己孩子道歉等,不要轻易相信那种“这事我一定会管”“您放心,我一定要处理”之类模糊语言。
4、如果老师提出给自己孩子调位或调班的要求,一定要拒绝。 因为这是让自己孩子去承担拿惹事孩子的过错,会给自己孩子心里留下“结果还是输了”的阴影。
三、如果对方家长极不配合,老师处置不得力,如果再有欺凌行为发生,可直接选择报警。
其实,警察叔叔非常关心重视未成年人成长,他们会积极参与学校调解,能督促学校和老师重视此事。
特别是惹事孩子家长,他们可能会不重视对方家长和学校老师,但不会忽视警方的努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明白,学校管不了你的孩子,还有法律来管你。
孩子之间的冲突,最后大多演变成家长之间的“战争”,所以,我们还要“斗智斗勇”。
遇到这样的情况,换做谁都会很生气,但又不能去跟一个熊孩子争辩什么,更不能跟孩子的家长发生口角。再看看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心里确实很憋闷。面对这样的熊孩子和熊家长,我建议可以用这三招来处理。
首先,你家宝宝已经两岁多了,一般的话都能会说了,可能他对该如何表达没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性格的原因,也不会主动去跟人家争辩。所以,建议你鼓励并教导孩子该如何去跟那个熊孩子争辩,问他干嘛要推他,干嘛把他的玩具弄坏了。而且要故意把教孩子怎么说的声音放大,就是故意让对方家长听见。遇到这样的熊孩子和熊家长就得这么对付他们,要不然的话,熊孩子就明摆着欺负人,熊家长就明摆着装没看见。另一方面,也是引导自己的孩子主动争取自己的权益,学会保护自己不被欺负,也让可以孩子弥补一样温和性格的缺点。
其次,这样的孩子和家长应该算是 社会 上的负能量因素,对待的方式还是首选“远离”,用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待这样的人,对自己和孩子都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在经过上面建议的跟他质问的过程后,再看见他们就主动避开吧。前面跟他们争辩,是想告诉那个熊孩子,不能随意欺负我,也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退让,任人欺负。这样做并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只是要有一个态度。而现在建议你远离这样的家长和孩子,是出于对孩子更好的保护。 社会 上充满负能量的人有很多,不分年龄,不分男女,如果孩子总和这样的人接触,一是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变得和他们一样,二是容易无辜受伤害,这些都是划不来的。
然后,以这个熊孩子为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做。虽然,孩子小,只有两岁多,但是你跟他讲,像那个小朋友那样推别人好不好,把别人对玩具弄坏了对不对,我相信孩子都能明白的。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特别是孩子有亲身体会的事情,来跟孩子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对引导教育孩子的效果要比讲大道理好的多。这样来看,是不是坏事也有好的一面。
养孩子是个特别考验耐力的事情,即使再有耐心的爸妈,几乎都被自己的孩子搞得情绪失控过。想要保持对孩子的耐心,做个情绪平和的家长可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当家长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些,可以讲道理的时候。
但是,这个年龄依然会屡教不改的熊孩子,对着ta发脾气吼叫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怎么办?
其实,人本质都是冲动性生物,我们很多原始欲望都是受身体本能支配的。控制冲动的大脑前额叶需要一直到青春期以后才能慢慢发育成熟。
控制身体是反天性的,这不仅仅需要前额叶发育成熟,还要配合长久以来的道德规范的自我约束。
(成年人因为冲动酿成大错的,也是时有发生,可见就是因为这几点在作祟)。
明白这点了,自然就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之前做错了,也都认识错误了,同样的错误还会再犯,因为他们就是“冲动”本人啊!
基于这个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聊聊该怎么办?
1、犯错过程中制止但不教育
孩子犯错的过程中,即使是“屡教不改”的,也不要 碎碎念来教育 ,“怎么又这样啊?你不是上次答应妈妈了不再这么做了,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这些话有道理,但在当下孩子听不进去的,接收到的只是 “唠叨” ,“唠叨”带来的效果就是 抵触、排斥、反感 ,然后任何信息都听不进了。
更加不要威胁 ,“我数到3,你再不停下来,我就XXX”。
第一次也许有用,但“ 权力对抗 ”机制却建立了,之后要么我们的条件不断加码,要么马上就会被“ 反噬 ”。
因此对待这个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简洁、坚定的制止,“ 不可以 ”。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肯定有疑问,之前说那么一大段都没用,现在说三个字怎么可能有效?
的确没效,但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强化“ 规则清晰的环境 ”,任何时候让孩子明确我们对于规则的态度,也能强化他们的认知意识。
2、过程后学会承担后果
针对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第二步和第三步,也就是事后的处理方式。
一般来说,我们针对事后肯定想到让孩子道歉,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这一点没问题, 但不该只是停留在说“对不起 ”。
不然,反而会强化“屡教不改”,孩子似乎就进入了一个怪圈,做错了,说句“对不起”就好了。
做错了最有效的“悔改”不是说出那句“对不起”,而是 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游乐场打人了,所以不得不提前终止玩耍时间;吃饭大喊大叫,所以只能结束这顿饭了。
让孩子了解,我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后果的,我现在开始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了。
犯错后如果孩子选择逃避,或是通过大哭大闹来表示抗议,我们要陪伴孩子帮ta平静情绪,可以陪ta共同完成。
整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反复强调,规则是什么、ta为什么做错了和我们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防患未然,约定暗号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进行“情景演练”,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
一般来说到了“明知故犯”阶段的孩子,他们在心平气和的状态,是可以和我们一起想出一些正确的做法的。
但是不要忘记,回到刚才说的三要素,他们的心智已经成熟,但身体还是冲动。
所以光说好“可以怎么做”,哪怕进行了很多次角色演练还不够。
最关键的是,还要和孩子一起约定一个暗号,一两个词可以帮助孩子想起我们之前的约定。
这是因为孩子在“爆炸”的当下是听不了一整段故事的,但这时一个关键词,也许就能起到让冲动的身体“暂停”的作用。
比如可以把负面情绪比作怪兽,当孩子大哭大闹时,我们就说这两句话,“不能打人”;“把怪兽赶走”。第一个是态度,第二个是提醒。
4、必要时可以实行“面壁隔离”
对于3岁以上的顽固熊孩子,不妨试试让ta “面壁隔离” 。
1 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必须停止当下的行为 ,告诉孩子ta马上要被送去隔离角冷静一下。
2 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孩子他会被送去隔离角的原因。
3 把孩子送去隔离角 ,比如一把小椅子或者家里一个无聊的小角落,确保孩子“安全但又无聊”。
4 限定隔离的时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隔离的时间也可以增加,但不要在短时间里随意改动。隔离时间结束时再次向孩子强调被隔离的原因,拥抱并亲吻ta。
长时间面对一个坏脾气的熊孩子,爸妈的情绪也像即将喷发的火山一样危险呢。所以面壁隔离法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可以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
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时是有条件的,如果是 下面两种情况,就不适合让孩子面壁。
1 孩子只是一般的哭闹 ,并没有上升到对他人进行伤害,严重破坏事物的程度。
2 孩子的哭闹有着明确的原因 ,比如困了、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等。
有的爸妈可能会觉得这种方法有些不近人情,所以, 一定要记得,执行这种面壁隔离法时,态度一定要是平和而又坚定的。 要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是因为不合理的行为而面壁的,但爸爸妈妈依然是爱你的。这样孩子就会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行为,面壁隔离法才会起作用。
5、家长也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
有些时候,孩子的不听话、我们的管教无效,根源不在ta,而是在我们。我们排除了自己的偏差,孩子的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 是不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对孩子期望过高?我们的管教是否前后一致?我们是不是无意识地做了某些事反而鼓励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是不是最近压力很大?孩子是不是还未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
透过这些问题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当孩子不听话,甚至“屡教不改”时,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掌控和固化了应对策略。
不要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要分析背后的原因,看到ta的情绪和想法;
不要只责怪孩子的不对,也要审视自己、其他家人的态度和行为,有可能我们才是问题的根源。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 我们的任务不是决定孩子的人生,而是帮助ta发现更好的人生。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并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持。那么怎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教学法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为学生设计精彩的导语。 一年级的新生还不清楚小学生上课是怎么一回事,上课铃声响过了,他们依然是吵吵闹闹的。这时候老师要想好能吸引他们的导语,使他们马上安静下来。如有一次我在上“人是各不相同的”内容时,我一开始就让对他们把右手伸出来,然后,我就和他们一一击掌,他们非常兴奋,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我的身上来了。然后,我就顺势提出了问题“老师的手和你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自然得引到了主题上。2、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学生一般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老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电视、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促使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3、注重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 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用优美、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或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自然的一些常识,孩子们会感觉特别好,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4、让孩子在放松的氛围下进行自然学习活动。教师努力创设条件让孩子在动作和游戏中开展学习。每次上自然课,我总是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他们很快乐轻松地学习。如:在学习“人都有身体”时,我和孩子们边念儿歌,边碰碰自己的身体,“摸摸头,耸耸肩,拍拍胸---”孩子们感到很快乐,而身体的部位也都牢牢地记住了。二、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教师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老师有魅力,有方法,对每一位学生有信心,那就可以成为学生最信赖的朋友。曾听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报道: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用五只猕猴来作脑研究。第一次教第一个动作,3只猴子很快学会了,而2只猴子没有学会;第二天他们换一种方法去帮助那2只猴子,结果都学会了;第3天教第二个动作,学得慢的两只猴子很快就学会了,而学第一个动作很快的那3只猴子却没学会;第4天,他们改变方法去教那3只,结果全都学会了。由此,他们得出两个结论:第一,猴子的聪明程度是差不多的;第二,要教会每一只猴子,关键要找到相应的方法。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最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对学生倾注期待和激励的情感。并且要成为学生最好的导师,师生间形成真正的感情交流,就会吸引学生。当然,最吸引学生的还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孩子自己发现了生活中的问题,自己动脑动手解决了,是最大的快乐。我们能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快乐,才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所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曾经是最受尊重的职业。"管得严,教得好"也曾经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志。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师却越来越不敢管教学生。
也许是因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家里就那么唯一的一个孩子,所以也就成了家里的最大的宝。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舍不得打、舍不得骂,百依百顺,娇纵溺爱。
正是这种万千宠爱于一身,造就了不少的熊孩子。但更最可怕的是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这不,6月8日,一名高三班主任因为在校期间管教了某个上课玩手机、在校谈恋爱的学生,期间多次跟家长沟通未果,在高考结束当晚,却被同为教师的学生家长带人暴打一通,连该班主任怀中的三岁女儿都没有放过。
这个消息让人看得不禁心惊胆战,现在的老师之所以不敢管学生,就是被这样的熊家长闹的。
我们家有多名老师,我自己也做过多年的老师,所以深知教师的不易。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家长,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暴戾的家长,更何况该学生的父母双方都是老师,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还怎么好意思为人师表呢?
因为理解,所以我们也更能深深地体谅老师的工作,即使自己家孩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一些矛盾,也是努力去配合老师的工作,而从来没有想过去苛责老师。记得有一次,我们家孩子背着另一个学生跑着玩,却不小心两个人都摔倒了,导致另外一个孩子头部着地。接到老师通知后,我们双方家长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我们积极为对方支付检查费用,而对方也表示孩子并没什么大碍,再说两个孩子是一起玩儿的,不是打架,他们自己负担就可以了。
不管是出于有心,还是无意,既然孩子有了错误,作为家长承担责任也是必然的。我们还是坚持要付医药费,于是双方推来推去。班主任老师感到非常感动,她说现在像我们这样的家长已经不多了。她还告诉我们,当时还有两个孩子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那两个双方家长却都在推卸责任,争吵互掐,差点打起来,让班主任在中间也很为难。
"松是害,严是爱",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也希望家长们能给老师更多理解与配合,这不只是为了老师,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个美好的前程。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